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节
    何子衿理由充分,“朝云师傅是道家,我早拜朝云师傅为师了,堂堂三清弟子,怎么能去拜佛家?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祖母怎么忘了?”
    要是别个理由,何老娘定不会随意接受的,何子衿这样一说,何老娘倒没说啥。何老娘对于信仰之事还是很慎重的,她想了想,觉着丫头片子说的在理,便道,“这也是啊,总不能叫道士去和尚庙里念经。算啦,你不去就不去吧,随便串门子也不好。那你就在家带俊哥儿吧。俊哥儿年岁小,不好去佛门。”
    何子衿应了。
    何老娘相当虔诚,去拜佛那日,还特意叫周婆子早上烧的素食,一家子萝卜青菜的吃过早饭,何老娘就带着儿子媳妇阿念江仁与一大早过来的胡文三姑娘小夫妻去了芙蓉寺。
    待送了长辈们出门,阿冽嚷嚷着,“周嬷嬷,给我弄块大排啃啃。”阿冽自来爱吃肉,因他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何家家境逐渐宽裕,也不在吃食上委屈孩子,尤其阿冽这几年个头蹿的贼快,一天四顿饭也不见胖,与阿念一样,都生得细脚伶仃的,何老娘就时常絮叨,“也不知饭都吃哪儿去啦!”当然,街上人都夸她家男孩子生得高个子,何老娘还是粉儿得意滴~如果孙子再肥壮些,就更得她老人家的意啦!故此,她老人家每月在饭食上足足多添了二两的开销,就是为了叫孙子吃好,养得好身板。所以,阿冽是一日都离不得肉滴。今日长辈们去烧香,他跟着吃素,长辈们一走,他就要啃两块大排,不然用阿冽话说就是,“哪天不吃肉,去上学的劲儿都没啦。”
    何子衿瞥他,“赶紧吃你的去吧,再磨唧,去学里就晚啦。”见周嬷嬷乐呵呵的给阿冽端来大排,何子衿问,“阿冽的食盒弄好没?”
    饿死的厨子八百斤,何子衿小时候,周嬷嬷就是个圆脸儿富态相,这几年,随着厨艺一日千里的进境,周嬷嬷愈发福相啦,圆圆的脸儿上都有双下巴了,周嬷嬷见何子衿有问,笑呵呵地,“都预备好了,一样干豆角焖肉,一样油焖春笋,一样炒豆腐干。”
    何子衿笑,“好。嬷嬷也去吃早饭吧。”
    正说着话,冯灿几个来寻阿冽一道去上学,阿冽急惶惶的啃大排,何子衿道,“这急什么,还早着呢。”吩咐周嬷嬷,“嬷嬷再端四块大排来,再盛四碗紫菜汤。”笑道,“也尝尝我家的大排。”
    冯灿年岁最长,比何子衿还大两岁,客气道,“何妹妹,我们都用过早饭了。”
    何子衿笑,“尝一尝有什么要紧的,又不是外处。”
    阿冽也道,“是啊,阿灿哥,你就别客气啦。在学里,咱们也是一起吃午饭的呀。”
    两家本是姻亲,又作了邻居,来往颇近,冯灿这才不再客套,笑,“那就叨扰妹妹啦。”
    周嬷嬷去端来大排与紫菜汤,阿冽与冯炎是同班同学,关系最好,冯炎道,“我家厨子炸大排的法子也是跟周嬷嬷学的,做出来的味儿总是不如周嬷嬷好。”
    身为一个厨子,这是最大的夸奖啦,周嬷嬷笑呵呵地,“炎少爷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过来,我做给你吃。”
    五个学生吃过大排,喝过汤,就跟何子衿告辞,上学去啦。
    何子衿在家里哄着俊哥儿,俊哥儿已周岁有余,虽还未断奶,也能吃些辅食了。中午就做了一盅牛乳蒸蛋给俊哥儿吃,吃了一小碗蛋羹,何子衿把清蒸鱼夹了一小块儿鱼肚子上的嫩肉喂他,俊哥儿也香香甜甜的巴唧巴唧吃了,吃过之后竟还要吃。
    何子衿正喂俊哥儿吃东西呢,就有人来访。今天何老娘一行去庙里烧香,余嬷嬷小福子丸子也都带了去,家里就剩周嬷嬷、翠儿、翠儿的儿子忠哥儿与何子衿姐弟了。忠哥儿较俊哥儿小些,已吃过奶睡去了。翠儿同余嬷嬷趁着天好,在翻整小菜园,准备种些菜啥的供家里吃,忽地见有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男人进来,俱都一惊。周嬷嬷有了年岁,见识还多些,见这人穿戴虽寻常,倒还干净整齐,连忙问,“你找谁?”
    这男子一揖道,“可是何恭何秀才家?”
    周嬷嬷道,“正是。”
    “我是蜀中巡路御史孙御史的家人。”说着取出一张拜帖递上,道,“请问,贵府大奶奶可在家?我家大爷与贵府舅爷沈大人是同科进士,今次我奉我家大人之命,捎来沈大人家信。”
    周嬷嬷直接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原来是大舅爷来信啦!你稍等,我去告诉姑娘!”忙不迭跑屋里去报信儿啦!
    何子衿听到也是一喜,把俊哥儿交给周嬷嬷,道,“我出去看看,嬷嬷瞧着俊哥儿。”
    见了那人才知道,此人名唤孙忠,名字倒与忠哥儿的相同。孙御史刚迁的蜀中巡路御史,孙忠是奉孙御史之命来替沈素送信的,何子衿接了信,见信封上的确是她舅的笔迹,不禁笑道,“有劳孙大哥了,这么大老远的,孙大哥是一人来的吗?”
    “是。碧水县果是如沈大人所言,离州府不远,我骑马,昨早出发,今午就到了。”孙忠问,“大奶奶大爷不在家么?”
    “父亲母亲随祖母去庙里上香,下午就回了。”
    何子衿寻思着孙忠说话的口气,想来这位孙御史与她舅舅定是极熟的,便道,“自从四年前舅舅去了帝都,音信不便。孙大哥可知舅舅的事,与我说说吧。”
    孙忠道,“沈大人在帝都一切都好,我家大人与沈大人非但是同科,还在帝都做了三年的邻居。沈太太去年在帝都诞下一子,姑娘又做表姐了。沈老太爷沈老太太的身子也都硬郎,两位小爷学业也好,时常听两位小爷说起姑娘呢。”说着不由心下暗道,这位何姑娘果然如沈大人所言,生得眉眼比沈家三位小爷更肖似沈大人,一看就是沈大人的外甥女。
    虽知舅舅不会过得差了,可就是得听人说一说才能安心,何子衿笑,“那就好。”
    周嬷嬷进来道,“姑娘,饭食预备好了。”
    何子衿笑,“孙大哥这一路肯定也累了,家常便饭,孙大哥先去吃饭。我让人收拾屋子,怎么也得歇两日,再回州府也不迟的。”
    孙忠起身与周嬷嬷去用饭。
    何子衿非常有拆开信瞧一瞧的冲动,不过,还是压下此等**,等着她娘回来再说。何子衿看着俊哥儿,让翠儿去给孙忠收拾屋子。
    她娘回来的不晚,主要是在庙里烧香,中午在庙里吃了素斋才回来,故此耽搁了些工夫。待回家一听说沈素托人捎信儿来了,何老娘满面喜色,笑,“我就说嘛,再没有比芙蓉寺这香火更灵的了!刚烧了香,舅爷就来信儿了!”
    一家子俱是喜上眉梢,沈氏忙要了信来看,何子衿也伸长脖子在边儿上跟着瞧,信上说的都是好话。沈素略提了提,翰林院虽不是油水丰厚的衙门,因翰林有储相之称,故此,待遇也很不错。后来在翰林立住脚后,沈素就在帝都寻了份兼职,在进士速成班里兼职讲师,给在帝都预备考进士的举人们讲课。当然,人家不叫进士速成班,不过,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看信里,她舅在这行干得很不错。何子衿没想到帝都还有进士速成班哪,何子衿正琢磨这事儿,沈氏已喜笑颜开道,“阿素又添一子。”
    何老娘撂下茶盏,拊掌,大是羡慕,“果然是皇城根儿脚下呀,风水就是好!旺子嗣!”这个是没法儿比的,碧水县离帝都忒远了,大概是沾不到帝都的风水。不过今天拜过送子观音,只要观音娘娘加把劲儿,想来是一样的!
    娘家人旺,沈氏心里欢喜,笑道,“母亲说的是。”又继续看信。
    信里沈素提及何恭托人捎钱的事儿,沈素说,他这几年,补习高手的名声已经有了,正准备多划拉几个人自己办进士速成班呢,银钱不大凑手,这钱就收下,当外甥女入股了。等以后发财,舅甥俩分红。何子衿道,“这就是我的事业啊!”
    沈氏道,“你舅就那么一说,别当真。”
    “干嘛不当真,我就是当真的。”
    沈氏瞪闺女一眼,何恭直笑,“阿素一切都好,这就好。”
    何老娘已经在问,“什么事业?”
    何子衿就过去与祖母说了,何老娘先听到父女俩背着她托人给沈素捎银子,就心疼的一抽抽,接着又听自家丫头片子说,沈素进士速成班,这钱人家沈素不白素,算是丫头片子入的股,以后有分红。何老娘就暂不发作了,悄声问,“那什么补习班,挣钱不?”
    何子衿眨着一双大大的桃花眼,道,“你见过我舅赔钱的?”
    这倒是。以前何老娘嫌沈家家境贫寒,那是沈亲家忒酸秀才,就知道念书,不懂经济。沈素可不一样,沈素非但念书上有灵性,在老家时没少帮着乡亲倒腾瓜果菜蔬,自己养鱼养鳝养野鸡,虽没赚大钱吧,小日子过得也不差,比沈亲家强了百倍。
    何子衿这话虽有道理,不过却是唬不住阅历深厚的何老娘滴,何老娘直指要害,“你那银子多久才能回本?”
    何子衿道,“祖母想一想,阿念他们在咱们县读一年书还得一年三十两哪。换成举人念书,进士讲课,一年三十两能够?”
    何老娘立刻摇头,“那哪儿能够啊!”
    “对呀。咱们碧水县这种小地方,没功名的小学生念书都要一年三十两,祖母想想帝都,那是啥地方,油盐米面,没一样便宜的。当然啦,念书更贵。这要是办补习班招生,要我收费的话,半年就得五十两!一个班二十个人吧,这就是一千两啦!看我舅这口气,可不是办一个班。祖母想想,多久回本?”
    何.算账小能手.子衿一出马,何老娘咯咯咯笑起来,笑了好一阵,何老娘拿帕子一掩嘴儿,嗔怪自家丫头片子,“唉哟,我的傻丫头,咱们跟你舅那是啥关系?娘舅娘舅滴,你舅跟你娘那是一样滴。正经八百的,打断骨头连着筋喂!怎么能谈钱,怎么能谈钱!”她老人家啧啧两声,正气凛冽如同十二级大旋风在狂飙,飙的何子衿都有些站不稳了,就听何老娘掷地有声道,“谁都不许再跟我谈钱!咱家小舅爷,帮衬一二是应当的!不许谈钱啊!再谈钱别怪我老婆子翻脸!”
    何子衿当下傻眼,心说,我的奶奶呀,您老人家还有脸这种奢侈品哪~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8章 芙蓉寺香火可灵啦
    真的,不是钱的问题。
    对于何老娘来说,真不是钱的问题。
    她老人家原以为自家丫头片子这财运上有点问题,今日见了沈素这信才知道,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啊。这花儿是不种了,可沈素这补习班就这么给咱家丫头片子入了股。嘿嘿,这回是坐着赚钱,更舒坦。
    嘿嘿嘿,芙蓉寺这香火,可真灵啊!
    一家子欢天喜地的看过沈素的信,又命人叫来孙忠细问,何老娘先问了孙御史好,略说两句客套话,沈氏就问起沈素在帝都的生活,又问孙忠是何方人士。
    孙忠笑,“小的是苏州人,自小给我家大人做书僮。”
    沈氏笑,“苏州好,山好水也好,听说你们那块儿暖和,吃的东西偏甜偏淡,在帝都时可习惯?”
    孙忠乃孙御史身边儿近仆,道,“一时之间可是不惯,我们大人说帝都人吃的咸,沈大人则说帝都人不食茱萸,饭菜没味儿。这刚适应,我们大人散馆后谋了蜀中巡路御史的差使,倘不是先时吃过沈太太做的蜀菜,真吃不惯蓉城的饭食。唉哟,没有一样不放茱萸的,我们刚来那日,因天晚了,仆婢们都累了,大人便吩咐小的去买些包子。刚咬一口,就知道,这蜀地的包子都是辣的。”
    诸人都笑了,平日里自家吃不觉怎样,叫孙忠这外地人一说便觉好笑,何恭笑,“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地界儿不同,饮食就各有特色了。”
    孙忠笑,“吃惯了也委实觉着开胃。”他中午吃的那道酸笋炖鸡,虽说里头下了诸多茱萸,却是极开胃爽口的。
    何老娘笑,“是这个理,我们家姑爷在晋中当官,听说那地方吃东西忒酸,茱萸少见,前年特意托人捎了好些去。”
    孙忠道,“晋中的老酸醋是极有名的。”
    “有名是有名。”何老娘道,“可我就觉着怪了,怎么会有人喜欢吃老酸醋呢。”
    何子衿笑,“咱们无辣不欢,别地方的人也觉着奇怪呢。孙大哥,我听说,常州那地方吃东西都是甜的,肉包子都放糖,可是真的?”
    孙忠笑,“主要是我们那里吃鱼虾较多,鱼虾烧制时放些糖提鲜。但要说肉包子放糖,有人家这样做,也有许多人吃不来这味儿。”
    说一时闲话,沈氏同孙忠打听,“我听说,翰林院散馆,大家都要安排新官职,不知阿素得了个什么官职?”
    孙忠道,“沈大人在修前朝史书,散馆时还未修完,继续留在翰林院修书。”
    沈氏点点头,心下安稳。
    何家人质朴,孙忠也不是啥复杂人,大家说起话很是舒坦。孙忠歇一夜,第二日告辞时,何家已经给他安排好马车,也不是外处,搭的是何忻家去州府的车。沈氏预备了半车的酱菜酱肉酱排骨还有一些山中土物给孙忠带去,沈氏笑,“没什么贵重东西,都是自家手艺。阿素最爱吃我做的酱菜,下粥是极好的,给你们大人尝尝,要是觉着对味儿,只管跟我说。”
    孙忠替自家大人道谢。
    何老娘就觉着,世上没有比芙蓉寺再灵验的香火了。
    这一烧香,立码烧来了沈素的消息。接着,没待几天胡文过来,说三姑娘有了身孕。何老娘喜上眉梢,与胡文道,“我说什么,芙蓉寺的香火灵吧!”
    胡文满面欢喜,笑,“还是姑祖母有见识。”一则是芙蓉寺香火灵,二则也是他够努力啊!
    江仁诚心诚意恭喜,“这才成亲一个多月,阿文哥,你深藏不露啊!”厉害厉害!
    胡文拱手,在这上头并不谦虚,“好说好说,哪天阿仁你成亲,哥哥传授你几招。”
    沈氏笑嗔,“越发不像话了。”同何老娘商量着去瞧三姑娘,何老娘将手一摆,还挺理儿细,“这事不急,过了三个月再去看。阿文你也别到处与人说,过了三月胎相稳了再说。”
    胡文傻眼,道,“我已经跟祖母说了!”
    “没事儿,是该告诉你家老太太,也叫老人家高兴高兴!”何老娘叮嘱,“可别到处再说了啊。”
    胡文连忙应了。
    何老娘交待沈氏,“我先不去,你先去,跟三丫头说说这有身子该注意的事儿。”
    沈氏笑应。
    何子衿道,“我也去。”
    “去吧去吧。”
    阿念阿冽八哥一般,皆道,“我们也去!我们也去!”
    何老娘泄气,“一道去好啦。”她老人家也要去!反正刚拜过菩萨,有菩萨保佑,还怕啥!啥都不用怕!
    自从与胡家做了亲家,这还是何老娘头一遭去胡家,故此打扮的颇为郑重。绸衣绸裙穿上了,金钗金簪插上了,一对大金镯也带上了,连带脚下绣鞋也换了崭新的宝蓝底儿绣水莲花儿的新鞋,一大早上穿戴好了,还装模作样的打量何子衿一番,道,“太素啦,过来,我这里有好胭脂,给你搽一搽。”
    何子衿:您老那胭脂还是我送的。
    何老娘这么说,绝一不是要给丫头片子胭脂搽,她老人家是需要丫头片子给她化个美妆。于是,何子衿道,“我不用搽胭脂,祖母,我给你化个妆吧。”
    “不用不用,一把年纪啦,还化什么妆啊。装模作样的,不实在,不是咱家的家风。”
    这个时候,何子衿坚绝不能实在的说“好吧,那就不化了”啥的,那就把何老娘得得罪惨啦,她得死求白赖的坚持,“一定要化一定要化。”
    于是,何老娘粉儿无奈的表示,“好吧好吧,唉,真没法子。”
    然后,化个美美的妆,何老娘带着一家老小,拎着飘香园的点心与沈氏酱菜铺子的酱菜去瞧三姑娘。
    何家忽啦啦的来了一大家子,好在何家人口少,这一大家子也没几人。不过,男女老少的,胡家也得有相应的人出来招待。
    何老娘见着胡老太太很是高兴,笑,“亲家母,您近来可好。”她家三丫头命多好啊,嫁过来就是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