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节
    这样一来,庄稼人想靠养猪赚钱,投入的时间就特别长。
    自从姚家用米糠喂猪,喂成的时间就比别家缩短了一半。
    眼下家里有一头成年猪和三头伢猪,掺着猪草喂,一天能消耗掉三斤左右米糠,八百多斤米糠,够它们吃大半年了。
    “送去粮站卖掉吧。”姚祺年一时也想不出米糠能有什么大用途。
    大家伙都没意见,粮站回收价是一分钱一斤,好歹还能卖几块钱呢。
    等新稻完全打下来之后,姚祺田就借了拖拉机把稻谷往碾米店送,姚祺年也没闲着,赶了牛车,把碾米机脱下来的米糠一麻袋一麻袋送去粮站。
    这天,姚祺年刚赶牛车进粮站,就瞧见马连成急匆匆出来,他应该是特意打扮过,一身崭新的列宁装,头发约莫是抹了头油,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差不点没把人熏晕。
    “这么着急去干什么?”姚祺年随口问了句。
    马连成脸上带着喜色,压低了声道:“别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去见见。”
    闻言,姚祺年忍不住皱眉:“你不是说小宋同志是你对象?”
    马连成愣了愣,应声道:“是啊,那也不耽误我再去相,谁合适就跟谁处呗。”
    事实上马连成跟宋明好只在相亲时正儿八经见过一面,他看上宋明好了,可宋明好没看上他,只是这段时间忙着收稻谷,给他们做媒的刘大娘没功夫问他俩合不合适,所以这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眼下听姚祺年这么问,马连成觉得自己没被人看上丢脸,干脆就说自己在挑人家。
    “大年,我跟你说啊,以后你要是相亲了,可别犯傻吊一棵树上,有合适就相,这娶媳妇就跟挑白菜一样,当然哪个水灵就挑哪个...哎哎,我还没有说完,你乍走了啊...”
    姚祺年懒得再听他废话。
    丑人多作怪,一点也不假!
    姚祺年打算当回小人,要是碰到宋明好了,就提醒她一下,毕竟这姑娘为人处世都很上道,也很讨喜。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提点,江北一通电报拍了过来,赵同五催他送粮。
    接到电报,姚祺年没耽搁,联系上林师傅,连夜将大米装车送去江北市。
    这次送的六千斤大米,全是姚家自产,还按两分钱一斤的价算,所得纯利润是一千两百块。
    厚厚几捆钱,林师傅眼都看直了。
    “大兄弟,你可真行!”林师傅没半点眼红,要是换他来干,他可没这个脑子。
    姚祺年摆摆手,谦虚道:“都是为混口饭吃。”
    话虽如此,林师傅还是佩服不已,转问道:“下趟什么时候走?”
    姚祺年想了想,道:“估计要月底,不是来江北,而是去省城,林哥,你看你方不方便?”
    “我行,不过...”林师傅叹口气,实话道:“大兄弟,你没跑过长途,估计不知道,跑省城比跑江北远多了,路上可不安全。”
    尤其是山多的地方,山窝里藏土匪,好些地方是整个村合伙作案,专门拦截外地车辆。
    时下通讯又不便宜,要是真遇上了,只能认倒霉乖乖挨宰。
    “大兄弟,跑远路你得听哥的,钱不能带多。”林师傅笑道:“要不你挣多少钱都得打水漂。”
    这些事姚祺年还真不清楚,不过林师傅这番话倒是给了他一个警醒,等再回到公社,姚祺年没急着回家,而是去了趟农村信用社打听怎么开户头。
    时下的银行跟几十年后还是有些不同,开户要拿户口本,还要刻印鉴,存取款都要凭印鉴做证明。
    打听清楚之后,姚祺年怀揣着巨款往家走。
    事实上,仅凭穿着打扮,谁也不会想到他身上有这么多钱,此时的姚祺年实在太邋遢了。
    因为去江北送货,他已经两天没洗澡,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还是去时那身衣裳,眼下天气炎热,味道实在不好闻。
    就在他自我嫌弃时,身后传来自行车打铃声,姚祺年回头看,就见宋明好骑着辆自行车过来,车后座上还载着姚祺芳。
    “二哥,我头破了,老师送我回家。”姚祺芳一脸苦巴巴的样子,从自行车上跳下来。
    宋明好也下了自行车。
    “怎么摔到头了?”姚祺年才注意到她后脑勺包着纱布。
    姚祺芳没吱声,悄悄往宋明好身后躲了躲。
    宋明好反手先护住小姑娘,看了眼姚祺年,小声道:“小孩子打架,被人打到头了。”
    时下的小孩可不比几十年后,皮得跟泥猴一样,男孩女孩打架都是常有的事。
    “护这么严干什么,我又会不打她。”姚祺年好气又好笑,瞧了眼低头不说话的姚祺芳:“你回去想想怎么跟爸妈交代,书不好好念,倒先跟人打起架了。”
    说完,又看宋明好:“老师也不尽责,光顾着处对象,没心思管学生。”
    宋明好:“......”
    见她干瞪眼不说话,姚祺年还蹬鼻子上脸了:“怎么,我还说错了不成?”
    “胡说,你哪只眼看到我处对象了?”宋明好脸都气红了。
    “你跟马连成不是正处着?”姚祺年垂眼看她。
    “没有的事,你听谁说的?”宋明好有些疑惑,摇头道:“我跟他是见过一面,但不合适,没有相处的必要。”
    闻言,姚祺年倒没再说马连成背着她继续跟别人相亲的事,只是道:“既然没处,最好早和人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