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6节
    那日阿兄的话,虽然让她感到忧心忡忡,但是下意识地,她依然还是盼望着,那些都只是父亲的过虑。
    建康作为大虞南渡以来的国都,发展到了如今,东西南北各四十余里,城郭庄严,宫阙壮丽,城中有二十余万户,人烟稠密,山温水软,更是她从生出起便长大生活的地方。
    她真的不愿看到,如今它竟要遭受战火的无情摧残。
    但是坏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了过来。从最近京口渡那一拨又一拨的连绵不绝的广陵军的南调,便也可以猜到,父亲如今正在面对着如何一个巨大的困境。
    不过十来天,从荆州而来的那支军队,沿着长江东进,连续攻下了守军不足的洞庭、夏口、如今已经推到武昌郡一带了。
    武昌郡守是高峤的门生,如今正领着郡兵,借着坚固的城池,还在苦苦守城。
    而距离建康更近的位于下游的那支发自宣城的叛军,更是借助着天师教的疯狂作乱,伺机扑向建康,才十来天,便打到了溧阳一带。
    倘若溧阳城破,叛军畅通无阻,用不了七八天,便能抵达建康。
    建康岌岌可危。
    高峤已经从广陵调来了能用的全部兵力,只剩最后两万兵马,由高允统领,勉强抵御北夏之兵。
    面对来势汹汹的宣城叛军,他不得不收缩战线,放弃了对部分郡县的天师教的扑剿,命高胤死守布在建康东南方向的那道三角防线,不能有失,将其余兵力,全部投入溧阳。
    高峤亲自奔赴来到溧阳,坐镇指挥,一场血战,击溃了宣城叛军,叛军被打得魂飞丧胆,一口气后退了数百里,再不敢轻易进犯,商议过后,决定等着上游军队到来,再一同进攻建康。
    此战,高峤之所以调来大军,还亲自从建康赶来坐镇,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打掉宣城叛军的气焰,叫叛军在短时间内再不敢轻举妄动,以便在这密集如雨的战事中间,获得一个安排下一步计划的暂时喘息的机会。
    目的达成,他留下守军,命部下牢牢守住溧阳,顾不得休息,当夜,连夜便又往建康赶去。
    建康城里,等着他的事情,还有许多。
    第119章 第 119 章
    从溧阳回往建康, 数百里路,沿途经过的大小郡县、村落, 早已没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
    天师教和许泌叛乱引发的实际战乱,因为军队的阻挡,还没有蔓延到靠近都城的这片地方,但这里的人的原本的平静生活, 却早已被打破了。
    道路两边的田地,一望无际,还不是农闲, 却只有零零星星在里劳作的人。城门口,巷陌间,田间, 村头,全是聚在一起议论时局的人,人人愁眉苦脸,长吁短叹。路上, 甚至已经到处可见带着家当, 拖儿带女往建康方向逃去的人的队伍了——在他们的眼里,那座住着皇帝的城池, 应当必定是牢不可破的。
    早在天师教刚生乱时, 便传言不断,说天师教众有护体, 战无不胜, 无往不利。所经之处, 如同蝗过,但凡有点余粮家财的人,稍有不从,便被开膛剖腹。本就人心惶惶,如今又加上许泌乱军,到处传着不日便要打过来的传言,更是火上浇油。
    越近建康,这样的传言和随之而生的恐惧与动荡,便越是蔓延。
    路人变得敏感无比,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叫他们胆战心惊。
    这一路上,高峤已经无数次看到因了遇到自己这一行人而恐惧四散奔逃的路人,在终于认出疾行而来的军中人是朝廷军之后,才终于停下仓皇脚步的一幕。
    他的心情,沉痛万分。
    从地理而言,建康向北,长江是为天堑,但遇到如今这样的内乱,便成了三面平坦,无势可守。
    先天的不足,决定了一旦有强敌沿江而下,或是从腹地进犯,它便彻底失去防御的价值。
    从兵力上说,哪怕加上了先前归入的陆氏军队,如今也是完全处于下风。
    作乱的天师教众,据地方上报,扬州一州,已经涉及的十六郡七十多县,便有二十多万乱众,这些人如同中蛊,被煽动着攻城略地,状若疯狂。和派去围剿的朝廷军遭遇作战时,论残忍不要命的程度,连高峤手下几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见了也是为之心惊。
    人数还在滚雪球般地扩大,更不用说,如今又多了许泌这支叛军。
    宣城叛军的攻势,虽然已经暂时被打压了下去,给建康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这仅仅也只是一个喘息之机而已。
    高峤心里明白,自己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一场更加艰难的作战。
    面对荆州而来的那支叛军,武昌郡是守不了多久的。这个方向,他能分去援守的兵力也是有限。全部布防,是个根本不现实的幻想。
    他择在更下游的望江郡一带布了重防,以期利用坚固的城防和地势,最大可能地阻挡叛军攻向建康的脚步。
    关于建康,他也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
    做出如此决定,于他而言,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但他心里明白,在许泌叛军和天师教相互呼应的前提下,以广陵军目下陷入的被动情况来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明知建康完全无险可守的前提下,与其抱着侥幸之念不动,万一到了最后不可收拾,不如提早计划,以退为进,为这场不可避免的保卫之战,获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他更不可能会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援军之上。
    尽管在得知许泌也趁乱来打建康的第一时间,他意识到了形式的严峻,当时就给如今还远在陇西的李穆发去了急召。
    但李穆会不会立刻应召而归,他并不确定。
    他知道李穆在陇西的局面大好。一旦定了陇西,趁着高涨的士气,一举出关,谋定洛阳,这样的诱惑,和应召,长途行军归来援助建康,在朝廷对手握实权的臣子的羁縻早已可以忽略不计的前提之下,对于李穆这种身份特殊的外臣来说,哪怕换成是自己,恐怕都要费一番思量。
    何况是他。
    对于自己这个女婿的心思,坦白说,高峤至今,还是觉得有点无法捉摸。
    所以他不敢把守住建康的希望,寄托在救援之上。
    南朝的这个都城,哪怕再势单力薄,高峤也不会轻易放弃。
    但在这之前,他需要安排好一切,以便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做这件事。
    他已几日几夜未曾好好合眼过了,骑在马上,酸涩得已经无法顺畅眨动的双目,被迎面扑来的风,吹得几乎就要流泪。
    他分明已是疲倦至极,但整个人,却被一种绷紧了的情绪从里到外地控着,根本已经感觉不出来自于自己身体的任何疲惫了。
    在溧阳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天的中午,高峤一行人,终于赶回了建康。
    他纵马,穿过了建康的南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