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科举出仕(士) 第143节
    第176章
    贞文帝这位皇帝,与庸君、昏君抑或暴君,是扯不上关系的。
    总的来说,贞文帝尚算性情宽厚、善纳良言、能干实事,圣君或许算不上,但若说他是一位明君,大多臣民那都是认同的。
    一位明君,心中自有他的抱负。
    ‘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亦是朕为帝的毕生所愿。‘
    这愿望听起来异常朴素简单,但想要达成,却并不简单。有可能穷极一生,也无法达成。
    贞文帝依旧眼明心亮,不惯自欺欺人,是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和周,你或许还能看见这宏愿实现的一天,但朕……却怕是不能了。”
    黎池只觉心中一哽,觉着有点堵、又有些酸,眼前这位皇帝,对自己这个臣子是极好的。
    “陛下……”黎池说起漂亮话来,那可谓舌灿莲花,但此刻他竟不知为何,陡然就嘴拙了,“陛下您定能长命百岁,有看到宏愿实现的那一天的。”
    黎池有两辈子的经历,将自己历练成了一个情绪内敛,惯于掩饰自己的人。但贞文帝却是一个执掌权柄二十多年的皇帝,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那是比黎池或许更精的王者人精。
    臣子表现出来的真真假假,贞文帝总是能从中辩出那几分虚假来,当然也能从中品出那几分真实。
    贞文帝非是不知他这位臣子的手段,深知他不是一个小羊羔子,但他欣赏的就是他这份手段,以及他的才能。
    总的来说,在贞文帝眼中,黎池是一个纯粹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纯粹,而是初心坚定的纯粹。
    能否长命百岁,贞文帝心中早已明了,那都是命已注定的。“如今有了亩产三千的土豆,以及才运回来的亩产五六千的红薯,以及亩产一千的正经谷物玉米,还有能御寒的棉花。
    等推广向民间之后,正如你所说,百姓们吃饱穿暖,这才有了可能。到时百姓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那样的盛景,朕或许看不到了,可和周你大概是能看得见的。就借你之眼,为朕见证。”
    黎池慎重应下:“臣惟愿陛下长命万岁,亲眼见证此盛世之景!但若天不假年,陛下魂归神位,臣定为陛下见证此盛世之景!届时再焚香,告于陛下!”
    贞文帝神色坦然而欣慰,“和周,此方乃忠心之举。”
    在乾清宫中以及前朝时,随侍皇帝身边的除太监总管等之外,还有记录皇帝言行,作皇帝起居注的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提笔记载,‘帝对黎池言:借卿之眼,为朕见证黎民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之盛景。黎池郑重应允。‘
    这起居舍人,就是钟离书。
    当初翰林院中的‘新翰林‘派系,在黎池升迁户部之后,也依旧常来常往,关系并未淡下去。黎池在羊城的这两年多,一年也有一两次通信。
    黎池却是没想到,竟在起居舍人的位置,看到了钟离书。不过今年六月,又是翰林院三年一考的时候,想来好友的职位,就是这样变动到这里来的。
    贞文帝与黎池君臣两人,说了几句似是交代身后事的言语之后,黎池率先转移了话题。
    黎池:“时间匆忙,臣进宫来都未及带一筐红薯进来,待臣回去之后,就使人挑选几筐最好的红薯,与‘红薯吃法合集‘一起,一并给陛下送来。
    红薯不管是埋到火堆余烬里烤熟,还是白水蒸熟,抑或是切成条用油炸酥,又或是熬成糖浆,都非常好吃!”
    相比米面吃食,贞文帝如今反而更喜欢吃土豆了,黎池说红薯好吃,他也是深信不疑的。“等培育过一茬了,朕今年的时候,这才顿顿都能吃上土豆。这红薯也是运回来做种的,可别吃完了才好?”
    黎池笑着回答皇帝的顾虑,“臣在羊城培育的那一茬,收了七八万斤,这次运回来一万多斤,剩余的都卖于当地农人和各地商人,也写了种植手册给他们,届时要不了几年,红薯就能在大燕各地兴起种植。如此不必让陛下多费力育种,然后分发下去种子。
    红薯的扦插栽种,不似土豆那样废种子,一万斤能种很多了。且臣是为陛下、诸位娘娘和王爷们预留了的,吃去几百上千斤的,并无妨碍。”
    贞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如今就想尝尝鲜,对吃红薯也是很期待的,“和周,你想得周到。”
    黎池神情中带出一点调皮来,笑言道:“臣可是很抠门的!红薯这是有丰裕,臣才舍得献给陛下。像是玉米,因只有五十来斤,要紧着做种子,臣就不舍得让给陛下吃了!只能等明年玉米灌浆的时候,再给陛下几个嫩玉米,或煮了吃、或炒了吃。”
    黎池说得俏皮,小表情也很调皮,就像一个恃宠而骄的小辈一般!与他一贯温雅有礼的形象,反差很大,竟将贞文帝逗得笑出声来!
    贞文帝伸手,朝黎池的方向点了点,“和周,你啊……哈哈哈,真是个抠门鬼!”
    张忠站在一旁,也陪着贞文帝,抿嘴小声地笑黎池的‘抠门‘。
    屋内的钟离书,眼观鼻鼻观心,看着这君臣相得的场景。心中暗叹:和周,他果然是厉害!与他当起居舍人以来,见到的其他老臣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殿内先前有些悲伤压抑的气氛,尽数被这说笑声,给驱散干净了。
    黎池:“红薯、玉米和棉花的种植诀窍,臣总结种植经验,又从洋商那里询问技巧,已然写成了小册子。到时一并呈上来,陛下只需选一个懂农事的官员,去总领种植事宜就行。”
    如今黎池一回京,就正式升任了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之职,被授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虚衔。
    但相比户部和吏部,礼部就是六部中的‘翰林院‘,清闲得很。而文渊阁大学士,只是一个阁臣的象征,并无对应的实际事务要做。
    若黎池身上没有兼任户部郎中一职,没有除两广外的各行省的‘钱粮预算制‘需推行,那他之后几年的为官生涯,就会非常清闲自在了。
    然而,现在黎池身上不但兼任了户部郎中之职,要推行‘钱粮预算制‘,皇帝又还给了他一个任务。清闲自在?不可能的。
    贞文帝:“和周,你是一个再能干不过的人。所谓‘能者多劳‘,又有‘一事不烦二主‘,这红薯、玉米和棉花的种植推广,依旧由你去做。”
    黎池从来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反而他是一个工作狂,对于皇帝将种植推广的事情交给他做,他是乐意的。
    黎池在让大燕百姓吃饱穿暖的政治理想之外,还有位极人臣的职业理想,这种植推广的事情,就极有利于他的职业理想。
    能者多劳,劳者则多得。若由他来种植推广红薯、玉米和棉花,他就多得了好几件大功劳。
    虽身上尚有户部郎中之职,还要推行‘钱粮预算制‘,但种植推广这几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任务,黎池也是非常乐意的!
    黎池是文臣,与武将不同,功劳这东西,并不嫌多。他是文臣、手上无兵,即使民间声望再高,功高震主的可能也会小许多。
    黎池:“臣领命!臣回去之后,定然好好去规划一番,看看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将红薯、玉米和棉花,平稳推至民间百姓家,让他们早日吃饱穿暖!”
    这么些年来,只要吩咐到黎池头上的公务,他一次都没有办砸,还总是有意外之喜。就好比这次南下去筹建商贸司,就有了三种高产之粮、一种御寒好物,相比起来,完美筹建商贸司的功劳,反而似乎不值一提了。
    “和周的办公能力,朕自是相信的。”他这个臣子的能力,他是很信任的。
    贞文帝想了想,发问:“和周,你在怀柔有一个八百亩的田庄?”
    联系一下此时的前后语境,黎池猜测着回答:“回陛下,臣赶巧在怀柔置下了一个田庄,如今只是佃出去收些租子贴补家用,日后就给臣的女儿做嫁妆。”
    一些主要臣子的家产,皇帝大概是有些了解的,了解起来也容易,田产、商铺等的归属,都是在官府登记了的。
    黎池的家产和进项,皇帝也是有些了解的。一座御赐的有些显小的二进状元府,一个八百亩的田庄。与晋赏王家合办的连锁水泥作坊,作坊也不归他,只是一年拿上万把两的分润银。
    还是他面前的红人呢,也算是个宠臣了,却只有这点家产和进项!听说家中还有个常年吃贵药的病妻,又有一对儿女要养,还时常贴补浯阳老家的族人,日子过得清贫得很。
    真正过得清贫,在京中租赁房屋住的众多小官:……
    贞文帝心中生出一些怜惜来,都是正三品的官员了,还是阁臣呢,竟然就这么一点家底,实在可怜!
    只是坚持收应得之财,刚回京还未出门走访,还未及收受‘冰敬‘和‘炭敬‘的黎池:……
    贞文帝神情怜悯,对黎池说到:“和周,你倒是疼闺女,只是若将家中唯一的田庄给你闺女了,你儿子拿什么撑家?”
    “臣的闺女自胎里就带着些体弱,臣与内人还有她兄长,要多疼她一些才行。至于儿子嘛,他有手有脚的,自己挣家产就是了!”
    一旁记皇帝起居注的钟离书,听了好友的话,心中暗暗道:这个记着,回去后说给家中的小子听!
    贞文帝又笑了,“哈哈哈,和周你儿子长大后,怕是要找你闹的!”
    黎池满不在意的样子,“他闹就闹呗!臣不理他就是了,不,先要训骂他一顿了,再才赶出门去不理他!”
    “哈哈哈!和周你儿子真可怜!朕真为他感到心酸。”
    张忠看皇帝笑得开怀,心里也由衷地觉得高兴,对黎池心怀感激。眼下朝廷之上,几个皇子暗里都争红了眼,皇帝也是恼火得很,好久都没笑得这样开怀了。
    果然,黎大人是一个让人见之忘忧的人啊。
    贞文帝慢慢止住了笑声,瞪了黎池一眼,“看你给朕打岔了,逗得朕笑得都差点忘了正经事!”
    黎池笑嘻嘻地拱手告罪,“哈哈,是臣的不是,是臣的过错。”
    都是说玩笑话逗趣罢了,哪里当真生气、当真告罪了?
    贞文帝中终于言归正传,“和周你疼爱闺女也无可厚非,但朕实在心疼你儿子。这样,朕赏你一个千亩的皇庄!
    一是用来种植红薯、玉米和棉花,这是为朕办事,不好叫你补贴田庄、银钱和人员进去。二是等你种植推广之事完成后,也能留给你闺女做嫁妆,将怀柔那个田庄留给你儿子。”
    将御赐的千亩皇庄,留给他闺女做嫁妆,将怀柔的八百亩田庄,留给他儿子撑家业。皇庄与自家田庄哪个更好,都不用说!
    皇帝对他儿子的‘可怜‘,其实也没有多真情实感,很明显是偏帮他闺女的嘛。
    “臣就代臣家那小崽子,叩谢陛下的赏赐了。”黎池笑得咧开了嘴,离座叩谢皇帝。
    他这臣子看穿了自己的促狭心思,皇帝也不恼,一本正经的脸上,嘴角也上扬带笑。“免礼了,不谢不谢!”
    小胖墩平平:……
    至此,正事基本上就已说完。
    之后,黎池又向贞文帝,讲述了南海商贸司的见闻。绿眼睛、蓝眼睛,金头发、红头发,各种长相的洋人,透明的、炫彩的玻璃,精致小巧的鼻烟壶,滴滴答答的大小钟表……
    “……臣想着,臣虽书法尚可,但诗才平庸,要在其他地方找补找补才好。于是就向西洋的画师学了油画技巧,写实油画格外逼真,臣就将商贸司花了下来,一幅画有半丈宽、一丈长,意境虽不怎样,却胜在写实逼真。
    若陛下不弃,稍后臣使人给您送进宫来,您也能在纸上见一见南海商贸司中,人流如织的盛况。”
    ……
    “……那些精巧钟表,鼻烟壶,鲜艳宝石,臣都拣精品,给陛下带了些回来,届时一并使人给您送来。”
    ……
    贞文帝最近心情很不好,只是他善于掩藏情绪,不是张忠这样亲近的人,是很难察觉到的。
    如今难得满意的臣子回京了,一席话说得又周到体贴不过的,将他说得心情舒畅极了!
    心情高兴了的皇帝,留下黎池,同桌吃了一顿午饭,这才让他出宫。
    与黎池前后脚离开的,还有给他的赏赐,京郊的一个千亩皇庄是大头,还有一些金银玉器摆设,绫罗绸缎,珍贵药材等做添头。
    黎池出了宫门,坐进自家的轿子,起轿回府去时,随意撩了一下帘子,就看见大皇子义王赵义,进宫去了。
    皇子与他们这些臣子还是不同的,进宫的话,要频繁和容易很多,黎池并未在意。
    ……
    “……儿臣来时,听见沿街百姓,都在讨论‘六元老爷‘回京的事情。听百姓们话中的意思,都觉得那黎和周,定然是文曲星君下凡转世,甚至有不少人家都供了他的神位,说是能保子孙聪颖、家宅平安呢。”
    黎池此人在民间声望浓重,百姓深信其乃神仙下凡,在家中供奉其神位。
    这事往浅了想,也没什么。若往深了想,与武将的功高震主一般,黎池也有声盖帝王的嫌疑,世人只知‘六元老爷‘,而不知九五之尊的皇帝……
    赵义这话,可谓狠毒了。
    贞文帝没有言语。
    赵义以为他父皇,是没有听懂话中深意,没有明白其中厉害。于是又说到:“儿臣一路上,竟未曾听见,百姓们议论一句我赵氏皇族,儿臣也实在是深觉惭愧啊。”
    赵义这话,是明明白白地点明了,世人只知有黎和周,而不知有赵氏皇族,不知有天子。
    贞文帝语调慵懒,说道:“人黎和周,六元及第有才华,样貌气质都尤为拔群,如今他回来了,如此一个样样拔群的翩翩公子,京中百姓自然是要积极议论的。”
    他这大皇子啊,手段不少,但却不够大气,还有些嫉贤妒能,心中容不下能人。果然是不堪为帝的。
    赵义自觉占了‘立嫡立长‘中的一个‘长‘字,在谜面没有揭开时,心中还是有些冀望的。然而换句话说,就是有些自视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