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节
    这次我没有要朱棣使眼色,连忙又掏出两块金子,递到小杜手上,“哎哟哟,魏公公真是王爷的至交,麻烦这位小公公回去多多替我们王爷谢他。”
    那小杜连忙把手缩了回去,满脸通红道,“我师父吩咐了,说是千万不能再收王爷的赏了。”
    我将两块金子朝他面前一晃,“你这是糊涂话!你师父的心意,我们自然明白,但是你师父耽着这么大的风险,万一哪天真的打翻了茶杯子,得了皇上的罚,被打烂了屁股,难道还不要点银钱买些补品?你回去可别和你师父说这话,他听了倒要笑话王爷小气了。”
    小杜和魏无言一样,不过是假意推辞,听我说了这么多客气话,哪里还能再婉拒,便带着金子回去了。
    我送出了小杜,才连忙回到屋中,兴奋的问道,“王爷,你怎么知道皇上不会怪罪你?”
    朱棣眼角轻飞,“允炆从小便是这样的人。越是有人在他面前卖弄,他越要讲究道义亲情,反而是人后,这小东西狠着呢。”
    “所以王爷越要在人前做这些张狂样子,引得群臣不满,皇上反而要护短,替王爷兜着?”
    “正是这个道理。”
    我看着朱棣,突然理解为何在以后的角逐中,他竟能以五百家丁起家,将掌控着国家生杀大权,百万雄军的朱允炆打败了。善谋而勇,这样的人,到什么地方能吃上败仗呢?
    因为这燕王行府只留着几个家丁,因朱允炆登基之后,为避人耳目,怕人说燕王奢侈,就是那几个家丁也遣散的所剩无几,只剩两个守门,和几个老妈子。
    因为朱棣回来了,两个老妈子把上房和一间厢房收拾出来,让我们各占一间。朱棣因为今天一天都在皇宫内周旋,略感疲倦,再兼明日又要进宫赴宴,我便劝他早早安歇。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朱棣在宫中可谓步步惊心,而我也想不到什么办法帮助他。朱允炆不管如何孱弱,毕竟是正正当当的皇帝,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把所有反他的人消灭。朱棣,朱棣……我只知他将来结局,却永远不知道他走向结局的路上要遇到多少艰难险阻。
    第185章.5.赴宴
    第二日朱棣一早便带着我一起进宫参加所谓皇族家宴,不过说是皇族,除了朱棣和朱元璋之外,全是近来得朱允炆宠爱的齐泰黄子澄之流,这二位现在风光正盛,而另一位同样得宠的方孝孺却很是不屑于这些酒会聚餐,成天在家里念书。
    我知道朱棣心里其实十分瞧不起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不过他并没有去显示这些。他要表现的是自己的优越感,作为皇帝叔叔对小朋友的不屑,这些信息传达出去,都可以麻痹那些书呆子,认为朱棣不过是骄傲狂纵罢了。
    这场家宴并没有什么,无非沉痛悼念先帝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再赞颂新帝朱允炆的勤政爱民。但是我想,朱棣冷眼看朱棣,大概也觉得自己这个侄子和从前大大不同了,在朱元璋羽翼庇护下的朱允炆不止斯文,甚至懦弱,但是现在的朱允炆眼神却已经透出了鹰的锐利,虽是羽翼未丰,却有着无形的杀气。
    “皇上,先帝在时,便常说要留一根孔武有力的棍棒给您将来平定天下之用,不过这棍棒定然满是荆棘,要由他这个长辈替你除去上面的刺才行。即使是弥留之际,先帝都惦记着皇上您的社稷啊!”齐泰端起一只琉璃溢彩的夜光杯,斟上满满一杯葡萄酒,因为朱允炆不胜酒力,所以宫中现在鲜有酒席备醇厚的白酒的。
    朱允炆接过齐泰双手奉上的酒杯,笑道,“这话皇爷爷不止和朕说过,说来惭愧,也常和父皇说。”原来朱允炆因怜悯自己的父亲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已经将其追封为孝康皇帝,是以现在连称谓也都变了。
    黄子澄接口道,“本来这棍棒应该由先帝和孝康皇帝合力,将上面的荆棘斩除干净才能交到皇上手上,可惜啊可惜,先帝穷尽一生之力,已经将荆棘削去一半,而孝康皇帝却是折在寿数有限上,没有替皇上尽这一份力了。”
    “黄爱卿这是在责怪孝康皇帝吗?”朱允炆慢慢品了一口那紫的稠密的葡萄酒,挑挑眉问道。
    黄子澄闻言,脸色微变,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拱手鞠躬又跪拜下去,头直低得快要到地上,“臣不敢!臣不敢!臣一时口快,没想到言出有错,沾带了孝康皇帝,实乃无心之过,求皇上不要计较。”
    朱允炆慢吞吞将被子放下,抬眼看了黄子澄的模样,好半天才幽幽说道,“黄爱卿快起身,朕并没有怪你,只是想到孝康皇帝,想到最后那段时间侍奉于他老人家榻前,聆听其教训之言,如今还十分伤感。”
    黄子澄得了这一声命令,依旧不敢起身,倒是朱允炆对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亲自去扶他,他才敢站了起来,饶是如此,还满脸通红的将周围的人都扫视了一遍,好像十分尴尬似的。
    朱棣这才轻轻笑道,“皇上,就算是黄大人不小心说到了孝康皇帝,也是爱护皇上的意思,不必这样上纲上线。”
    朱允炆有些无奈的笑道,“朕本来就没有那个意思,倒叫所有人都误会了。黄爱卿,可别放在心里。”
    黄子澄得了朱允炆这样一声带着歉意的劝说,才把恭敬慢慢收了回去,缓缓回到座位上,借口吃了两口菜,才默不言语。要说黄子澄为何这样敢言敢语,其实多半是因为朱允炆过分宠爱,由着他们畅所欲言,而今蓦地听到他们连自己的父亲都带上了,心中很有些不忿。
    倒是朱棣,突然开口道,“黄大人方才说的话有些小机关呢。先帝打了江山,创立了大明,又将江山社稷交给了当今皇上,不知黄大人这话,皇上还怕什么呢?”
    黄子澄为了拍朱允炆一个马屁,至拍到了马腿上,这会子更是悔恨不及,哪里还敢多言,便讪笑了笑,“子澄一时多嘴,倒成了大家争相问罪的对象,好不惭愧,好不惭愧。”
    朱棣坦然一笑,“不惭愧,不惭愧。黄大人大概是在想,那些个妖妖迢迢不学无术尽想着造反的臣子已经被先帝一个个解决了,现在还有些解决不了的人,还要由皇上的手亲自解决是不是?”
    朱棣这么一问,连着朱允炆和黄子澄一起面色变了起来,还是齐泰打圆场,“咳咳,说好了饭桌上不谈朝野之事,黄大人日日想着政事,虽是忠于大明,却破了戒,该罚该罚,快自罚三杯,今儿皇上和王爷就不治你的罪了。”
    黄子澄连忙自顾自的喝了三杯酒,那脸也跟着通红起来,也不知是酒劲儿,还是心中有愧。
    朱棣这一餐饭,便一直若有所思的朝黄子澄看着,有时候还不住的点着头,弄得黄子澄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好不容易宴席毕了,那几个陪酒的大臣都脚底踩油,尿遁的尿遁,借口家中有事的借口家中有事,一个个都跑了,只剩朱棣还留在朱允炆身边。朱允炆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与朱棣一直先聊着,“北平这么多年,要不是亏得皇叔不辞辛苦守护,只怕难得今天这样的太平呢。”
    朱棣笑道,“皇上这样说太见外了。你我本是骨肉至亲,更兼我也是受了父皇之命镇守北平,这大明江山,是全天下子民的,我也是为全天下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
    朱允炆脸上有些不虞,不过稍纵即逝,又淡飘飘的说道,“北平是个天干物燥的地方,常年风沙,皇叔在那里,吃苦了!”
    朱允炆却神色自如答道,“这个,我倒是已经习惯了,几日不看看那黄沙漫天,倒有些失落落的呢。”
    朱允炆脸色越来越难看,不过依旧循循善诱,“皇叔虽是衷心保家卫国,但朕总是做晚辈的,现在寻得了好几个好地方,想问问皇叔想不想换个环境,好好休息,将来也可以颐养天年呢?”
    我头皮一紧,朱允炆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是严格的执行着削藩的事宜吗?难道朱棣不是他最想干掉的人吗?怎么现在倒想着给他腾挪一块好地方了?
    朱棣久久未答话,朱允炆却使眼色叫身边的太监递来一张明黄的托盘装着的纸,上面书着好几个地名,例如福州,琉球之类,我这才搞清楚朱允炆的意图。他大概也是觉得自己实力不足,暂时还不能和德高望重的朱棣相斗争,不如干脆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将朱棣送得远远的,既免了眼前的后患,又不伤叔侄间的和气----说实在的,朱允炆可能是由于从小受到朱棣的阴影笼罩,即使自己现在做了皇帝,依旧十分忌惮朱棣,甚至有些莫名的害怕。
    朱棣伸头将那纸张看了看,若无其事道,“皇上这是体恤我征战多年,体力不支,想叫我早些休息休息的意思吗?”
    朱允炆略顿了顿,点点头,“皇叔明白朕的苦心最好。”
    朱棣嘴角微微抽动一下,这个动作我观察很久了,朱棣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不止不苟言笑,也很少在什么人面前发过很大的火气,所以才让人觉得可触而不可及,他一般十分愤怒的时候,就会有这个动作,。想来现在他也是气愤之极,只是面前的新帝,皇帝的身份不说,怎么也是自己的小辈,朱棣简直不愿与他多做纠缠,便道,“当然。不过皇上选了这么些地方,各个都是极好的去处,不知皇上可是想让我这个老叔选选?
    第186章.6.鸿门宴
    将毕竟是老的辣,朱棣这么发问之后,朱允炆脸上显然有一丝的慌乱和尴尬,不过他既然也不是池中之物,既能提出这样的要求,便没有想过退缩,只微微顿了顿,便朝朱棣笑道,“皇叔,自皇爷爷驾崩之后,诸多皇叔大有仗着自己乃是皇子的身份,没有了管束,十分不服朕这个侄儿位高权重的。这个心态朕倒是能理解,毕竟幼的爬到长的头上,小的要做大的主,皇叔们略微有些想法,乃是人之常情。”
    “咳咳!”齐泰闷着脸狠狠的咳嗽了两声。众人都料不到朱允炆会直截了当的说出这么重的话,各个面若猪肝,这样下去,朱棣与朱允炆的战争一触即发,纵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想将朱棣立刻逮捕而后快,可是谁也不能在皇族家宴上,只因叔侄二人口角而将叔叔打入大牢,这传出去,朱允炆的名声可就要扫地了。齐泰虽是有些书呆子气,但是毕竟年纪比朱允炆大上那么许多,吃的盐比朱允炆吃的米还要多,总是知道些轻重的,便以咳嗽声来提醒朱允炆。
    不料朱允炆白瞪了齐泰一眼,吓得齐泰连忙红着脸低下了头,立刻意识到自己是在老虎头上扑苍蝇,竟一时得意忘了形,敢跟皇帝使眼色!
    倒是朱棣,一个人端着一杯酒,十分自得的喝着,并拿一双如火如炬的眼睛瞥着朱允炆面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朱允炆也笑了起来,继续说道,“周王代王一个个不拿正眼瞧朕就算了,也不把皇爷爷的遗旨放在眼里,不止对朕不敬,更徇私枉法,拿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去私敛钱财,更有通奸叛国的嫌疑,湘王更是可笑,犯了法还不愿伏法,带领着一门上下*,让朕背上个残害骨肉至亲的千古骂名。”
    朱允炆越说越快,已露锋芒的眼神直勾勾的射在朱棣身上,忽的嘴角露出笑意,“朕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将皇爷爷手里便解散了的锦衣卫署又组织了起来,只为肃清朝廷中这样既无本事,又要惹是生非的臣子,皇叔觉得……此举如何?”
    朱棣听见朱允炆猛地问起自己,微微挑了挑眉头,“皇上问我?”
    朱允炆认真的点了点头,“四皇叔可谓群王之首,皇爷爷在时,便时常跟朕说,有什么事办不到的,便可以和四叔商量。”
    朱棣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带着些不屑,稍纵即逝,终于抬眼看了看朱允炆,“哦?倒是父皇跟皇上说的?”
    朱允炆有些心虚,脸上也不知是因为喝酒还是什么略有些红晕,他拱起双手,向自己右方做了个虚礼的手势,“皇爷爷临终之前,给朕留下了许多治国经,做人道,最强调的就是要以德服人,以仁治国,如今他仙去已近一年,音容笑貌却依旧常在允炆耳畔眼角浮现。”
    众大臣听到朱允炆提及自己的名讳,全都站了起来,也拱起双手,只有朱棣并未起身。朱允炆伸手让众人都坐下,只拿眼睛看着朱棣并不说话。
    朱棣又喝下一杯酒,作黯然状道,“父皇留给皇上的教训自然都是好的,我这做儿子的倒是什么教训都没得到,他老人家病榻前也未尽到孝道。”他突然抬眼看向朱允炆,接着说道,“他老人家或许嫌弃儿子无用,连奔丧都不要儿子们来,说来惭愧。”
    朱允炆听了这一句,脸上已经是挂不住,对太监说道,“朕喝了些酒,头晕得很,你把东西给四皇叔,朕先回寝殿歇息歇息了。”说着,又对朱棣说道,“皇叔,你若是还未尽兴,可以和这些大臣们再多喝几杯,若是喝多了,就在宫内就寝也可。”
    朱允炆甩袖离去,只剩一帮子瘪三臣子大眼瞪小眼的互相面面相觑,这些人没有一个有半点真本事,朱棣不在时,各个卯足了劲儿撺掇朱允炆除了他,现在朱允炆把他们留下独自面对朱棣时,却一个个被朱棣的气势所逼,不敢胡言乱语半句,只顾着闷头吃饭。再说了,不管朱允炆多么的想杀了这个皇叔的威风,毕竟朱棣现在还是威风凛凛战功赫赫的燕王爷,朱允炆离席之后,这里数他最大,以君臣之道来论,他不发话,下面这些人是不能擅自离席的。
    朱棣倒似有心戏弄他们似的,只管低着头一杯一杯的品着酒,既不为难那些贼眉鼠眼的臣子,也不搭理他们。更不说他长期居住北方,酒量本就好,这席上的葡萄美酒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可以当水一直这么喝下去。那些大臣们总不能一直吃菜,是以脸色都憋的通红,十分尴尬。
    我实在看不下去,便在一边悄悄的踢了踢他的脚跟,他略顿了顿,才将酒杯一放,站起身来,张开双臂慢无所谓的说道,“承蒙皇恩,今晚这餐倒是吃得很愉快,本王也喝好了,回了!诸位,恕不奉陪了!”
    说着,他便脚后跟对人,大步流星的离开了,我连忙从太监手里接过了朱允炆留下的皇喻跟了出去,只留下席上那些目瞪口呆还未反应过来的大臣们。
    出了午门,朱棣依旧是大步流星,一句话也不说,夜色浓稠,我也瞧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只得飞快的跟上他。出了皇宫门口,他也不去牵马,依旧步走。我跟在后头问道,“王爷,去哪里?不骑马吗?”
    朱棣这才转过身来,双手扶在我的双肩上,将满身的重量都加在我的身上,我这才感觉到他的醉意。“王爷……”
    朱棣“嘘”了一声,已经将下巴抵在我的头顶,“让我略站一站。”
    他的声音难得的温润柔和,在皇宴上的戾气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我只得站住,任他靠在我身上。良久才问道,“皇上是准备将你送到偏远的南疆去吗?”
    朱棣在我顶上噗嗤笑了,“你觉得可能吗?”
    他还能笑出来,我却笑不出来,不可能,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朱允炆这一招不过是给朱棣一颗糖衣炮弹,打一针麻醉剂罢了。朱棣稍稍麻痹,在他的燕王府无所作为的等着亲侄子给他安排新藩地的时候,朱允炆恐怕就会火力全发的将他手上所有的那点兵权全部都瓦解掉,再像对付其他被捕的藩王一样,将朱棣一样的或软禁或贬为庶民打发到深山老林之中永不许回朝!不,以朱允炆目前的手段来看,越是有本事的藩王,他越是忌惮,越是忌惮,便越是惩罚的更狠,朱棣能否分到一块山头做个樵民只怕都是未知。
    想到此处,我心惊肉跳,“王爷,你打算怎么办?”
    朱棣终于放开我,负手背对着我,抬头望空中那些寂寞的星宿,半晌才道,“我还能怎么办,难道还能造反吗?”
    我大吃一惊----朱允炆这样防范朱棣,不过就是怕他有朝一日效仿那些弑嫡夺位的王爷,就是所有大明的臣民,只怕没有人不认为朱棣早就摩拳擦掌的准备去夺取朱允炆那张龙椅了,可是朱棣这个话,明明就表明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心思。
    “造反自是不能,不过王爷也不能束手就擒啊。今日尚能一席之上言笑晏晏,下一次说不定就是囹圄内外君臣对话了。”我心事重重的说道。
    朱棣面色凝重,却并未言语。直有半盏茶功夫,才换了脸色,微微笑道,“多年未与你重游秦淮河,今夜月朗星稀,当真是好气象,我们去秦淮河走走。”
    我只懂他是满腹心酸无处诉说,才会怒极反乐,也不拂逆他,便跟着他晃晃悠悠的步行至秦淮河畔。
    因国丧尚未过去,秦淮河畔的那些青楼虽已开始营业,却不敢明目张胆的缀红点绿,连灯火都比从前黯淡许多,如此望过去,倒显得寂寞寥落许多。朱棣见我不吭声,大约以为我是为了自己在此虚耗了三年青春,心中伤感,便拿话逗我,“这条秦淮河,大约集齐了古往今来所有的名妓佳丽,倒也有许多才子佳人的佳话流传呢。”
    我抬眼看他一眼,明知他自己心中比我还要十二分的不如意,还要想着法子逗我,便也不再表现出什么不快的情绪,指了一条小船道,“岸上风光看得多了,咱们自己摇着浆到河中反看两边,倒有趣得多。”
    朱棣点头,亲自去赁了一艘小船,将我扶上去坐下之后,自己也坐了下来摇浆。木船本就狭窄,更不堪朱棣身材高大,我们一人坐着一头,他的膝盖却已经贴上了我的膝头。我有些不好意思,便往后面退让。
    朱棣忽的腾出一只手抓住了我的手,借着醉意,眯着眼睛看着我。手上满是他手心厚重的粗糙摩挲,我心里乱跳起来。
    正往后退缩之时,忽见远处驶来一艘画舫。那画舫虽大,但是上头并没有人,只在船头坐着两个人正在对酌。靠近了些,才看清其中一个正是许久不见的徐辉祖。朱棣也随着我的目光追了过去,待看清另外一人,我们才全都紧张起来。
    第187章.7.解甲归田
    徐辉祖英姿挺拔,笑容和煦,正给对面的那个人倒酒。那人一直背对着我们。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女子正抱着一把琵琶弹着铿锵叮咚的曲调。徐辉祖倒是时不时的朝那女子看两眼,他对面的人却一直都是目不斜视。
    画舫上有灯,我们能看见他们,而我们这小渔船却是黑灯瞎火的,是以他们却并没有看见我们。朱棣将小渔船缓缓绕了个弯,便看到了徐辉祖对面的人的正面,那人正是朱元璋钦点太师,将朱允炆交到他手上的方孝孺!
    方孝孺不过四十来岁,面目清颧,眉眼刚硬,一看便是耿直正义之人。此时正在画舫上与徐辉祖谈笑风生。
    朱棣看到方孝孺之后,眉头微微皱起,迅速的将小船划开,与画舫背道而驰,与他们越来越远。
    我心中一阵失落,犹记得与徐辉祖刚认识的时候,他从马上下来温和的问我住在哪里,为何出现在猎场,经过这几年,物是人非人走茶凉,徐辉祖也经历了那么多,当初对酒当歌夜半烹茶的知己竟也渐行渐远。现在,好像已经完全成了两个阵营的人似的。
    朱棣见我眉宇间愁绪露出,低声问道,“怎么了?后悔没有去和辉祖打个招呼?”
    我悻悻的笑了笑,“王爷真会开玩笑。我只是好奇,徐舅爷为何会与方大人同游。”
    朱棣略带不屑,“他们现在是一伙儿的了。我这次回京,辉祖都没有见过我,甚至我面圣,他都借口有病在身回避了。”
    我一愣,“……真的吗?”
    “难道有什么假的吗?”朱棣挑眉看我,手上也停下了动作,我们这叶扁舟便在秦淮河上随波逐流,不过秦淮河本就是内流河,并没有什么湍急的水流,小船几乎没有什么摆动。岸上的灯火全部映在河面上,水光潋滟,又有一轮好大的月亮倒映下来,清风徐徐,忽让人觉得兴致盎然,将那些俗事烦恼全都抛到脑后,大有风光如此,欣赏都欣赏不来,哪里还有闲暇去管那些囫囵事?
    朝朱棣望去,他似乎也有同样的感触,不似在皇宫之中那样不耐,脸上一片平和,脱去了平日里的王者风范,只静静的坐着。忽的指着岸上一所楼宇,对我微笑。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心中一动,那正是花满楼,就连那个透光的窗户,也正是从前我住的那一间。恍然记起与碧落便是相识在此,那时我们烘着炉火一起透过那个窗口往江面看风景,如今却是斯人已逝,不禁怅然若失,再想起明月和那对双生子,不由得眼角发酸,朱棣见我不说话,便朝我看了看,微微笑道,“你哭了,怎么了,小妹妹?”
    我心里着实不好意思,连忙掏出帕子将眼角拭了拭,“没事,眼里不知道吹进来什么东西。”
    “是吗?”朱棣凑过身子,将他的脸几乎贴到我的脸面,我吓得往后一直缩,将双手在后撑着,忽的双手撑到空处,原来船只太小,我的手已经超出了船身,直接撑到外面,这一下子上身完全失去了平衡,便往后倒去,朱棣也是一惊,便往我这边来拉我。奈何这船实在是太小,朱棣又是个高大的男子,我们两人都并到船的一侧,这船立刻便失去平衡,左摇右摆起来,经不起我和朱棣两下扑腾,直接翻转,我二人全部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我水性不好,立即便慌忙起来,上下扑棱着喝了好几口水,朱棣也醒了酒,将我拖着往岸边游去。好在这河并不是太宽,没一会我们就到了岸上,不过身上头上全都是水,狼狈不堪。我一边往外吐着水,一边心有余悸的拍着胸口,却不闻朱棣有任何动静,便朝他看去,只见他正静静的看着我,脸上带着些宠溺意味的笑意,虽说河水冰冷,可是我的脸上身上却都烧了起来。朱棣却又凑了上来,低声问道,“来,我看看眼睛里到底进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