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8节
    暗暗汗颜道,唉,刚才真是被虞世南这老匹夫气糊涂了,好在有玄龄的紧急应对和助阵,才扳回这最后的这一局。
    郭业,哼,只要断了郭业这小子的念想,无异于斩断了虞世南的一条臂膀,其他的只能以后慢慢再想办法,徐图对付了。
    随即,他整理了下思绪,平复了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心情之后,从房玄龄的身后又再次走上前来,冲李二陛下拱手作揖道:“皇上,刚才是臣情急之下犯了糊涂,口齿不清表达有些欠妥。房大人刚才所言的,正是臣的真正心思。臣并非质疑虞世南、褚遂良、陈康等人的能力,并非质疑他们不能胜任,臣只是担心吐蕃那边刚刚安抚好,这立马又大张旗鼓将郭业擢升到朝堂出任御史大夫一职,这未免变卦太快。到时候恐怕打乱了陛下对西域诸国的计划。这,这未免得不偿失,到时候陛下之前花了心血的一番布置与筹谋,就统统都付诸东流了。”
    这番话讲得冠冕堂皇,好像完全出于大义,并未挟带私仇一般。
    但是听在虞世南等人耳中,就是没羞没臊没了脸皮,听在李二陛下耳中,更是对自己这位前言不搭后语的大舅哥印象分直线下降。
    不过说来说起,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这番不同意郭业出头的理由,都击中了李二陛下的要害。
    平心而论,吐蕃人那边,他现在需要时间,绝对不能够因为郭业,而致使整个计划落空,前功尽弃,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好在,李二陛下心中也有庆幸,好在他们仅仅阻滞了一个郭业而已,虞世南、褚遂良、陈康等人并未受到阻滞。
    尽管他心里清楚,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并非心甘情愿的任其通过,那也是无奈之举,只得捉小打大,集中火力在郭业身上。
    罢了,没了郭业在朝堂,虞世南、孔颖达褚遂良等人也能勉强撑起士林清流系的崛起。
    至少,今后的朝堂不会让长孙无忌等人一党独大,又添了几分掣肘。
    这正是自己所要看到的。
    随即,李二陛下朗声说道:“好,既然众卿家对虞世南出任尚书右仆射一职、褚遂良、陈康等人出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司业一职都无异议。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郭业出任御史大夫之事,时机尚未成熟,那么就……”
    “皇上,臣郭业有话要讲!”
    郭业突然及时打断了李二陛下对自己最后的定夺,急忙走了出来,拱手奏请道。
    李二陛下稍稍愣了一下,并不因为郭业的冒然打断而生气。因为他心里多少对郭业有些愧疚,毕竟他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郭业一手安排,而且都是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着长孙无忌,最后才能赢下这番局面。
    如今他这位出谋献策布局者,这位本该享受最大胜利果实者,却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被人摘了桃子不说,还被踢出了局,与唾手可得的御史大夫一职最后失之交臂。
    李二陛下觉得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是他亏欠郭业的。
    随即,他面色暖和地说道:“郭卿,你有话便说,朕听着。”
    郭业拱手道:“皇上,房玄龄大人说得没错,不能因为臣一个人的得失,而影响了国之大计,更不能打乱了陛下费尽心血布置筹谋的计划。所以,这御史大夫一职,臣不仅不能接任,还必须尽快离开长安。否则,有些闲言碎语传到吐蕃那边,恐及夜长梦多,令松赞干布那贼酋会起了异心。”
    “啊?”
    对于郭业的这番主动,李二陛下显然有些错愕。
    在他看来,郭业肯定是满肚子的怨愤和委屈,肯定会在自己面前一哭二闹再三争取机会的。
    没想到,郭业不仅主动提出不能接任御史大夫一职,还主动提出要尽快离开长安,不给朝廷和自己添累赘。
    唉……
    李二陛下心中要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这才是最懂朕心思的臣子啊。
    霎时,李二陛下对郭业的好感再次噌噌噌一路狂飙。
    继而,他面色更加愧疚地问道:“郭卿,你这是要准备回蜀中陇西老家吗?”
    郭业摇了摇头,叹道:“皇上,为人臣子,食君之禄定当忠君之事才是呢。怎么能老是顾着自己的小家而忘却国家呢?臣虽不能在朝堂上为圣上分忧解愁,虽不能在帝都长安沐浴皇恩,但是臣一样可以为皇上尽忠效力啊。在臣看来,在朝堂为陛下分忧解劳出谋划策,这是为人臣子;但是在民间在地方,甚至是在偏远小地方,臣一样都是皇上的好臣子,一样可以为陛下尽臣本分,一样可以尽忠报国。”
    “好,好,好啊!”
    李二陛下愧疚之下,激动地连叫三个好字,郭业居然这么体谅自己,不给自己添堵添麻烦,感动啊,真是感动。
    随即,他指着郭业向望北阁中人说道:“年纪轻轻却能有如此见识,不容易,当真是不容易啊,这才是朕的好臣子。”
    李二陛下刻意咬重了“好臣子”三个字,用凌厉地眼神扫了长孙无忌一眼,惊得长孙无忌心里又是一阵发虚。
    “所以,臣恳请皇上恩准臣一件事,给臣一个为皇上分忧解劳,尽忠为国效力的机会!”
    郭业突然面色肃穆地朗声说道:“臣听闻前一阵子,吐谷浑的伏允老可汗归天,我大唐朝廷一直都没有专使过去吊唁抚慰一番。所以,臣主动请缨毛遂自荐,愿意替皇上,替朝廷跑一趟吐谷浑,转达皇上对伏允老可汗的哀悼之情。”
    “这个啊……”
    李二陛下稍稍怔了一下,点头说道:“伏允老可汗归天,朕听礼部尚书李纲跟朕提过此事,不过朕后来一直忙于其他诸事,居然将此事给疏忽抛诸脑后了。郭业你若不提及,朕还真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虞世南和孔颖达顿时两相对望,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脸上尽是满意,尤其是虞世南,更是心中暗暗赞道,好一个机灵的郭小子,居然懂得以退为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孺子可教也!
    霎时,他站出来助威道:“皇上,郭业当真是一片拳拳报国心啊,不怕辛劳,想他人所未想之事。吐谷浑乃臣服我大唐的属国,可汗归天应该派人吊唁抚慰一番才是啊。”
    “虞大人说得极是。”孔颖达附和道,“如今吐谷浑的新可汗继位,吐蕃国对吐谷浑又是极尽拉拢,老臣觉得是应该派个专使过去走上一趟。毕竟新可汗登基又是一番新气象,谁能保证吐谷浑新可汗会与伏允老可汗一样,会继续臣服我们大唐呢?”
    “对,两位卿家言之有理!”
    李二陛下重重地点了下头,赞允道:“这样,既然郭业你主动请缨,愿意为朝廷为朕跑上这一趟,那朕就即日起恢复你陇西县男的爵位,并封你为宣抚使,领队出使吐谷浑。这宣抚使只是个虚衔,无实权无品衔,谅他松赞干布也说不出什么屁话来。”
    “臣郭业谢主隆恩。此次出使吐谷浑,臣定不会堕了我大唐的国威,保证替陛下替朝廷重新笼络吐谷浑新可汗,好让他与伏允可汗一般,继续臣服大唐,不生二心。”
    “好,你的能力,朕一直都相信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众卿应该没有异议吧?”
    李二陛下一锤定音,将郭业所提之事拍板了下来。
    长孙无忌一听郭业这小子居然以退为进,不仅博回了爵位,还捞了一个出使吐谷浑的宣抚使,哪里会让他如愿?
    当即,又要站出身来反对。不过,却被房玄龄给暗中拉扯了下来,摁住了这个苗头。
    房玄龄趁着皇上不注意的时候,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声:“见好就收吧,难道你还想逆势而行惹得皇上一个不悦,直接又将郭业留在长安在我们眼前晃荡?罢了,他只要不在朝堂,离开长安,今后我们再徐徐对付吧。”
    长孙无忌闻之,也只得将心里这团伙给掐灭了。
    不过,就在李二陛下准备让大家伙散会之时,突然一直不掺合两边烂糟破事的江夏王李道宗提出异议道:
    “皇上,这出使吐谷浑的宣抚使,好歹也是大唐派出去的钦差大臣。呵呵,郭业身无要职,又是一个小小的陇西县男,这样走出国门代表大唐出使他国,未免有些寒碜了,是不是?依臣来看,既然郭业因为吐蕃那边而不能出任要职,那至少也要给他升一升爵位吧?一个陇西县男代表大唐出使,嗨,还真丢不起这个人呐!”
    李道宗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胜在清楚,一字不漏地听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峰回路转,简直令人震耳发聩啊!
    呃……
    众人听着李道宗的话,统统傻眼愣住了。
    尤其是郭业,心里拼了老命地喊着十万个为什么,自己跟李道宗一直都是不对付的,怎么到了这个节骨眼,对方不仅没有对自己落井下石,居然还愿意为自己锦上添花一把呢?
    由李道宗这个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寺卿提出加封爵位,真是最合适不过了。
    可是李道宗为什么要这么不计前嫌,反过来还如此慷慨大方呢?
    郭业瞪大着眼珠子望向李道宗,可人家李道宗压根儿不鸟他,说完话后直接冲着李二陛下那儿望去。
    第692章 升不了官就进进爵
    “咦?江夏王说得倒是这么个理儿!”
    李二陛下经李道宗这么一提醒,思前想后一番也觉得的正是如此。
    郭业好歹也是替大唐出使吐谷浑,如果身份低了的话,未免显得不够庄重,而且会让吐谷浑国误以为大唐小觑轻视了对方。
    不妥,断然不能在这种细节上马虎,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随即,李二陛下看向李道宗,问道:“江夏王,如今宗正寺归你执掌,那进爵这种事情由你来提议最为合适不过了。来,你且说说看,该加封郭业什么爵位才对得起大唐使节这层身份啊?”
    “呃……容臣想想……”
    李道宗见着皇上又将皮球踢了回来,砸吧了下嘴,缓缓说道:“大唐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大阶,不如封他一个益州开国伯,以壮我大唐使节之声色,陛下以为如何?”
    直接将郭业从县男爵位横跨一个大阶,愣是窜高到县伯爵位。
    大唐的爵位制度中粗分“公侯伯子男”五大阶,但是细分起来的话,又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而“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且多以出生籍贯之地冠在开国二字之前,以示区别。开国侯、开国伯冠以州郡,开国子、开国男皆冠以县。如xx郡开国侯、xx县开国子。
    因为封爵便会有食邑(即俸禄),而这些受封爵位之人的食邑多来自就在冠名之地。
    比如郭业之前的陇西县男,全称应该是:陇西县开国男。
    再比如之前提过那个收容马周马元举为食客的开国伯常何,他乃汴州仪县人,他的爵位全称应该就是仪州开国伯。
    不过多以开国伯简称之,当然,有时候多名开国伯齐聚一堂,为加以区别,世人又喜欢自动省略开国二字,直接连着州郡称奇爵位,比如汴州伯等等。
    “益州开国伯?”
    李二陛下略微沉吟了一下,点头赞许道:“不错,一个益州伯的爵位,足以担得起出使吐谷浑的使节身份。嗯,还是江夏王想得周到。”
    见着皇帝应允,旁边的虞世南、孔颖达都不由替郭业感到开心,真是傻人有傻福,吉人自有天佑,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让郭业这小子捞到了这么一个寻常官员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荣耀。
    一个贫民家庭出身的小子,居然误打误撞下成了大唐帝国的开国伯。这别说毫无家世背景的贫家子弟,就是放在一般的官宦人家里,这也是一种奢望啊。
    此时的郭业仿佛置身在梦境中一般,一是没想到李道宗会突然为自己请旨进爵,二是没想到李二陛下会如此方,居然给了自己益州伯这个爵位。
    伯爵啊,世袭罔替三代人啊,到了他老陈家曾孙子那一辈儿,只要不要犯什么掉脑袋的大罪,至少还能保留爵位到县男。
    这是真正萌荫子孙后代的荣耀啊,比起升官而言,这进爵还要来得更加实惠。
    升官今后还有得是机会,但是进爵的话,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大唐的爵位制度何其的严苛。
    他心里清楚得很,今天之所以能够进爵,除了仰仗大唐使节这个身份之外,除了托李道宗这个宗正寺卿提议的机缘之外。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李二陛下觉得在御史大夫与自己失之交臂这件事情上,他亏欠了自己,想着弥补一番歉意。
    真是机缘巧合之外,还有阴差阳错啊。
    郭业除了叩谢皇恩浩荡之外,心中也是颇为美滋滋,这算是否极泰来呢?还是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
    就在阁中君臣都一片喜气洋洋时,还是有人忍不住站出身来唱起反调,破坏了来之不易的融洽气氛。
    这人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能有谁?
    只见长孙无忌再次蹦达出来,劝阻道:“皇上,使不得使不得啊,郭业何德何能居然能够进爵益州开国伯?此子年纪尚轻,还需磨练一番才是。至于他陇西县男爵位无法匹配大唐使节身份这个事情,那还不好解决吗?臣有办法替陛下分忧!”
    说着,长孙无忌浑然不顾皇帝妹夫的脸色霎时阴沉,侃侃说道:“臣建议陛下明日重启早朝,然后在朝中大臣中筛选出一名德高望重之辈作为使节人选,然后再让郭业为副使随行出使吐谷浑。这样,不就轻易解决了吗?至于郭业进爵益州开国伯,臣建议还是缓上一缓的为好。”
    嘶……
    一道抽着冷风的声音,发自长孙无忌身后的房玄龄。
    此时房玄龄听完长孙无忌的建议,神情立马松垮了下来,就差捂脸而遁了。
    心中大呼要糟要坏菜,暗暗埋怨道,长孙大人啊,您真是憨货撞墙,哪里硬实往哪里撞啊!您今天屡屡驳了皇上的决定,这不是夜里挑灯上茅厕——找屎(死)吗?
    果然,整个望北阁中所有人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长孙无忌。
    虞世南摇摇头,孔颖达叹叹气,就连郭业都一阵翻着白眼。
    他心中一边同情长孙无忌这次没有眼力劲儿的犯傻,一边又是一阵暗骂,好你个长孙无忌,难道你不知道挡人加官进爵,无异于杀人父母吗?你这个节骨眼跳将出来,除了告诉李二陛下你心眼比针尖儿还小之外,还能说明啥?
    奶奶的,小哥我是偷你小妾睡觉了,还是抱你家孩子跳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