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节
    可惜了这一片好地方。三百多万人口,完备的水利设施,如果能控制在手里,实力不比南阳差啊。只可惜无险可守,又适合骑兵纵横,终究是个百战之地。
    打就打吧,反正又不是我们家的,打烂了算完。
    主意将定,孙策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眼神渐冷。
    被他直视的许劭突然打了个激零,从神游中惊醒过来,一眼便看到孙策,心中一紧,环顾四周,见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自己,这才意识到眼前的困境,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一声叹息,便引人众人面面相觑。许劭身为汝南士林领袖,平舆二龙之一,向来慷慨激昂,什么时候这么低落过。看来还是被孙策威力逼迫,否则绝不会如此。
    就在无数人同情许劭的时候,许劭抬起头,冲着那位仗义直言的年轻士子拱拱手。“足下真是误会了,孙将军并未胁迫于我。诸位,你们应该都看过孙将军的发布的募兵令,可曾注意到孙将军所言三个理由?”
    众人议论纷纷,孙策发布的募兵令已经通行全州,他们当然看过,但他不清楚许劭突然提这个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和孙策的争执与此有关?
    “劭当日与孙将军理论,便是由其中一条理由起……”许劭一旦开了口,就没有再犹豫,原原本本的把那天的情况说了出来。他如何攻击孙策眼中没有朝廷,孙策如此讥笑他是井底之蛙,又如何戏弄他,最后涉及到人伦品鉴之学,一五一十,娓娓道来,巨细无遗。
    众人恍然大梦,虽然还有人怀疑许劭是被孙策胁迫,但绝大多数人已经信了。因为细节很丰富,逻辑也很清楚,许劭也没有必要编这样的故事来羞辱自己。
    平心而论,孙策虽然粗鲁,但他的反击情有可原。许劭质疑他的命令,他不反击的话,就没办法执行权力了。细细想来,他的三个理由虽然没有提及朝廷,却没什么不妥,许劭对他的质疑有挑刺的嫌疑。
    上为天下太平,中保汝南黎民,下为汝南才俊提供出头人地的机会,有什么不好?唯一的不好大概就是孙策对读书人不够重视,只有募兵令,却没有求才令。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孙策是武人出身,眼下又是大战在即,当然应该军事优先。
    真相大白,聚集的怒气不知不觉的散去。既然许劭没有蒙冤,反倒是孙策受了些委屈,那这次聚会就没什么意义了。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开,只是碍于许劭还没走,只能暂时忍着。
    许劭比他们更想早点离开。丢人丢到这份上,他一刻也不想呆了。他扯出腰间的印绶,送到那年轻士子的手中,示意他还给孙策。他不做功曹了,谁爱做谁做。
    年轻士子将印绶送到孙策面前。许劭拱拱手,转身就走。
    “且慢!”孙策朗声叫道。
    许劭停住脚步,扭身看着孙策,一字一句地说道:“孙将军,事实我已经讲清楚,从现在开始,不会有人再冤枉将军了。我身体不佳,不能再担任功曹一职,请你和桥太守另择贤明。这,没问题吧?”
    “你辞去功曹之职,虽然可惜,但情有可由,自然没问题。”孙策离席而起,缓缓走到许劭面前,面带微笑。想走?你想得太简单了。我给你搭了这么大一个舞台,你不把戏唱足了哪能走。“多谢许君讲清了事实,为我洗冤,请容许我对许君的高风亮节表示一下敬佩。”
    孙策说完,躬身一礼,很谦虚。
    许劭愣住了。他习惯了孙策的蛮横无礼,对孙策的客气很不适应。众人看在眼里,却非常满意。孙策虽然是武人,但人家还是讲理的嘛,受了委屈,没有找许劭的麻烦,只是请他说明情况。现在说清楚了,还要向许劭表示感谢。不容易,虽然年纪轻轻就据高位,但很有礼貌,很有胸怀,不能纯以武人视之。
    郭嘉隐在柱后,看着孙策表演,也连连点头。“仅是不意气用事,便比这些俗儒高出一筹。”
    杜袭看看他,冷笑一声:“奉孝,你等会儿再夸不迟。”
    “该夸的就要夸,何必要等。”郭嘉又摇摇头。“只可惜,他就算再礼贤下士,和袁绍相比还是欠点火候,这些汝南的士人是不会支持他的。”
    杜袭眉心微蹙,也没心情和郭嘉理论了。许劭虽然被迫当着众人的面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但他并没有因此向孙策低头,当场辞职以示不合作,孙策还是无法得到汝南士林的支持啊。与袁绍相比,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太弱了,太差了。南阳人因为背叛袁术,被他抓住了把柄,这才气短,汝南人可没有这样的把柄抓在他手中,他除了用蛮,真没什么机会可用啊。
    杜袭扯了扯郭嘉,示意他出场。郭嘉会意,与杜袭并肩而出,来到孙策面前。
    听到脚步声,孙策转头一看,见是杜袭,顿时大喜,刚要说话,杜袭给他使了个眼色,大声说道:“定陵杜袭,闻说将军招贤纳士,特来拜见。”
    那一边,郭嘉也朗声道:“阳翟郭嘉,见过孙将军。”
    第303章 好大一个坑
    众人顿时哗然。
    颍川与汝南毗邻,士人之间同气相求,向来视同一体,以汝颍并称。在座的都是有点小名气的,岂能不知道定陵杜氏和阳翟郭氏?杜氏是新秀,郭氏是底蕴深厚的世家,这两人虽然没什么名气,但这两个家族派年轻子弟来依附孙策,本身就表明他们已经认可孙策的实力,决定对他做一定的投资了。
    颍川人跑到平舆县来投孙策,而汝南人却在和孙策为敌,士林领袖许劭不惜以弃官以示反抗,这次行动步调有点不一致啊。
    汝南士人们面面相觑,产生了危机感。孙策可不是汝南太守,而是豫州牧。他只是临时驻扎在汝南,迟早要去州治谯县。如果因为许劭的事,孙策决定从其他各郡国挑选人才充任刺史部官吏,汝南人很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道义没争着,如果连出仕的机会再失去,是不是太蠢了?
    就在众人纠结的时候,孙策却心花怒放。杜袭和郭嘉的出场机会选择得太好了。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来救场,效果出奇的好。杜袭去而复返固然是一喜,而郭嘉的突然出现更是惊喜。这年头招个人不容易啊,别说主动上门的没有,就算是主动去请,人家都不待见。
    这不,好容易等到陈到,陈到却是来为许劭讨公道的。
    郭嘉来得好啊,非常振奋人心。
    孙策心领神会,连忙拱手行礼,以示欢迎。
    “久仰,久仰。”
    郭嘉忍不住挑挑眉,笑了一声:“将军听过我的名字?”
    孙策心道,你还别不相信,我真是久仰你好长时间了。他还没来得及说,杜袭生怕孙策一时应答不当,冷落了郭嘉,插话道:“将军,郭嘉字奉孝,是阳翟郭家子弟。他刚刚从河北回来,庞太守本想留在他颍川任职,他却一心要来见将军。”
    孙策忍不住大笑。“奉孝见过袁本初了?”
    郭嘉点点头。“没错,嘉刚刚从河北回来,袁本初虽然名扬天下,但多谋寡断,外宽内忌,连将冀州让给他的韩文节都不能容,逼韩文节以书刀自裁。此人有不臣之意,却无革新之能,所以嘉弃之而归。闻将军莅临鄙州,求才募士,特来相投。”
    孙策心花怒放,与杜袭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才是好部下啊,不仅自己去而复返,还带来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奇才,一见面就送这么一个大礼。他被名士们打击得不轻,不敢相信郭嘉是主动来投,只当是杜袭拉来的,又配合着演了一场戏。
    “奉孝厚意,让我赧然啊。”
    他们说得亲热,却把许劭晾在了一旁。许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忍了半天,见孙策似乎没有个结束的时候,只好咳嗽了一声。孙策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一个人,连忙让人加了席,请杜袭、郭嘉入座,重新走到许劭面前,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君刚才听了我与许子将的冲突原委,想来已经清楚了是非黑白。但是,我与许子将的分歧还没有解决,想请诸位做个见证。许子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今天既然来了,能否当着这么多贤良的面,我们接着说道说道?”
    许劭面庞抽搐,他没想到孙策还不肯放过他,非要辩论是非曲直。
    “将军说的是……哪个问题?”
    “天下大,还是朝廷大。”
    许劭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孙策非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人伦品鉴的事呢。孙策手里捏着名册,如果他真想抖出来,月旦评可就成了笑话。孙策不再提这个事,也算是给他留了面子。既然如此,投桃报李,他也不能不给孙策面子,否则孙策一急眼,再提旧事,他又得丢脸。
    “劭这些日卧病在床,反复思量,还是觉得将军说得对,天下大。”
    “是吗?”孙策笑了,笑得很得意。许劭气闷,却不得不配合孙策演戏,一本正经地说道:“正是。”
    “能否详细说说,你是怎么转变这个观念的?”孙策转身看向众人,笑容满面。“我想与你一样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我嘴笨舌拙,说不清楚,子将满腹经纶,一定说得比我周全。”
    许劭心里咯噔一下,情知又上当了。天下大,还是朝廷大,这其实是一个不能在台面上说的事,而且这原本是孙策的意见,现在却要他当着众人的面解释,岂不成了为孙策站台?他连功曹都不当了,摆明了不想和孙策合作,怎么可能还替孙策发声?
    但事情逼到这一步,他已经无路可退。就算他刚才没有承认孙策说得对,孙策也不会放过他。这一切都在孙策的计划之中,他身入彀中,已经无法脱身。
    防不胜防啊。许劭心里一声长叹,这卖瓜儿太阴险了,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等我。
    郭嘉、杜袭刚刚入座,离得最近,将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心有灵犀的笑了。他们也没想到孙策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逼许劭表态,又顺势把许劭推到了前面,让许劭来解释为什么是天下大,而不是朝廷大。
    这一招用得好啊。天下大于朝廷,这本身没错,但是孙策以豫州牧的身份发布命令,这很容易引起非议,将来肯定会有人拿一点来攻讦了他。可是有许劭支持,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月旦评天下闻名,许劭的名声也绝非孙策可比,将来再提这件事,更多的人会想到许劭,却未必记得这句话原本是孙策说的。
    再引申一下,许劭是汝南士林领袖,袁绍摆明了要改朝换代,许劭这么说是不是在为袁绍张目?
    郭嘉、杜袭明白了其中道理,对孙策的手段有了新的认识。杜袭连连点头,感慨不已,郭嘉却是眉飞色舞,大有得遇知音之感。这才是我要寻找的明主啊,袁绍算什么,只会夸夸其谈。哈哈,荀文若,我终于占了一着先手。
    城上的士人中也有不少明事理的,看出了孙策这一手背后的杀机,不由得为许劭担心起来。
    许劭看看孙策,再看看四周,额头冷汗涔涔。他自己清楚,他可以承认孙策说得对,却万万不能替他解释。承认孙策说得对,可以推脱是孙策用武力胁迫他,替孙策解释,这件事就没法推脱了,最后会变成他的话,将来朝廷追究起来,他难逃一死。
    没办法,只好再吐一次血了。
    许劭深吸一口气,一口鲜血喷出,两眼翻白,倒在地上。
    众人哗然,纷纷冲上来救护。孙策被挤到一旁,不由自主地骂了一声:“真不要脸!”
    第304章 出山第一功
    许劭再次血遁,孙策的计划未能完美实现,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杜袭和郭嘉的到来弥补了这个遗憾,一个去而复返,一个主动来投,为孙策带来的欣喜远远大于遗憾。看着众人将许劭抬下城去,孙策正准备和郭嘉、杜袭好好聊聊,一转身,却发现一个孤独的身影。
    陈到没走,他站在城墙边,看着拥着许劭而去的人群,神情落寞。
    孙策对杜袭、郭嘉拱拱手,请他们稍候,缓步走到陈到身边,探头看了看。“别看了,人都走了。”
    陈到一惊,这才注意到孙策,连忙向后退了一步,躬身行礼。
    “还想死吗?”孙策笑笑。“不想死的话,一起来喝一杯?”
    想起不久前的情景,陈到很窘,脸色通红。亲眼看到许劭的表演,他才知道许劭是这样的名士,受委屈的根本不是许劭,而是孙策,而自己居然要为许劭讨公道找孙策比武,真是糊涂到家了。
    “到不明事理,误会将军,还请将军海涵。”
    “这又不是你的错,被骗了的人那么多呢。”孙策指指远处的人群,摆摆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推着陈到的背说道:“走吧,一起去喝一杯,然后再谈你要不要留下的事。对了,你从哪儿听说我和张辽比武的事?我敢说,你听到的肯定不准确,我给你讲一讲吧。”
    陈到没有再推辞,跟着孙策下了城,一起来到营房里。太守桥蕤张罗宴请士人去了,没有管孙策,孙策就安排人去取些酒肉,和杜袭、郭嘉、陈到共坐。郭嘉刚才听孙策说起陈到,但他对陈到并不熟悉,既然坐在一起说话,自然问起了陈到的家世。
    面对出自阳翟郭氏的郭嘉,陈到明显有些气短,恭恭敬敬地报上家世。汝南原本属于古陈国,陈氏是汝南著姓,三君之一的陈蕃就是汝南平舆人,与陈到算是远房同族。不过陈氏族群庞大,境遇不同,陈到家就属于没落的一类,而且陈到这一支以武功传家,为士林不耻,所以名声不显。
    郭嘉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我认为袁绍不能成事的原因之一。”
    陈到不解其意,孙策却心中一动,笑道:“愿闻其详。”
    “诺。”郭嘉欠身致意。“将军刚刚主政南阳,应该已经见识过南阳帝乡的民风。汝南不是帝乡,但汝南水土肥沃,适合耕种,素以殷实著称。本朝大兴儒学,汝南更是领天下风气之先,名儒辈出,以冶学传家者数不胜数,渐渐成为士林重镇。与他处不同,汝南本是楚地,民风原本激烈好斗,习染儒学后不改慷慨,好议论,禀性刚烈,党锢由汝南而起绝非意外。陈蕃、范滂不过是汝南人中的标杆而已,直道而行者不绝如缕,今日不过是汇聚成河,方显澎湃之势耳。”
    孙策听得入神。他知道汝南户口众多,在朝野的势力都不小,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党人,却不知道汝南人在党锢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事就算书上有记载,他也未必能注意得到,注意到了感受也不一定,远远不如身处其中的人更有体会。
    “治儒学为汝南人入仕带来了机会,但也对汝南民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儒学重礼,辞义繁复,先有今古文之争,后有师法家法,一字之异而至连年不决,重虚名而轻实利。袁氏虽秉承汝南刚烈之义,起兵于河北,有争雄天下之志,却儒生习气太重,重名士,轻武人,坐养名声,心思全在朝争上。董卓入京,袁绍一败涂地,仓皇出奔,如今据河北,起兵讨董,依然未能吸取教训,随他到河北的人都是汝颍名士,却少有通晓军事之辈,叔至被遗漏并非特例,无须介怀。”
    陈到很客气地致谢,孙策却是深有感触。郭嘉这一趟河北没有白走,他看到了袁绍的弱点。袁绍从汝颍两地请去了很多名士,但其中能够临阵指挥作战的人却一个也没有,他麾下知名的大将如被称为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和大破公孙瓒的麹义都不是汝南人。
    这固然是汝南人治学的多,习武的少,但根本原因还是袁绍的惯性思维在作祟,重名士,轻视武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汝南士林的风气,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党人的通病。武人一心想与党人并肩,党人眼里却从来没有给武人留下位置,觉得只有他们才能治国平天下。凉州三明立下赫赫战功,维护着边疆稳定,也倾心向学,皇甫规、张奂的学问都非常了得,却始终无法被党人引为同侪。
    名士也许可以运筹帷幄,但却少有能决胜于阵前的。刘邦仅有张良有什么用,没有韩信为他攻城掠地,还不是被项羽打得像丧家犬一般。文武并用才是王道,只有谋士没有良将是不行的,有了良将不能重用同样不行。
    就眼下而言,陈到名声不显还可以说只是个例。再往将来看,官渡之战时,张郃、高览攻曹营不下,只因为惧怕郭图谗言,干脆投降了曹操,也可以想象武将在袁绍帐下的地位有多么不堪。如果不是平时受气,没什么信任可言,何至于此。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皆以为有逐鹿之能,但最后的胜者只可能有一个人。董卓乱政,山东州郡拥兵数十万以讨董,袁绍身为盟主,每日饮酒高会,未曾一战,敢与董卓战者唯孙豫州与曹孟德二人,如今曹孟德兵败南阳,下落不明,袁绍麾下已无能战之人。纵有铁骑千群,又能如何?孙将军父子并为良将,父报捷于洛阳,子战胜于南阳,放眼天下,谁是敌手?陈叔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郭嘉说完,以指叩案,笑容满面。“若是在河北,这个大帐,你是进不了的。”
    陈到愕然,这才明白郭嘉说了这么多是劝他入幕。不过想想也是,袁绍眼里哪有他呢,许劭又是那样的人,他想依附袁绍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与其如此,不如跟随孙策,至少孙策能重视他的才能。
    陈到离席而起,拜在孙策面前。“陈到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策大喜,连忙起身将陈到扶起。郭嘉来得好啊,进门先送一个大礼。
    第305章 孙郭问对
    正如杜袭所料,郭嘉和孙策很谈得来。
    陈到入幕,按照之前的约定,孙策让他暂时做亲卫骑假司马。他的能力肯定超过秦牧,但初来乍到,一下子统领全部亲卫骑未必合适,让他给秦牧做一段时间副手,熟悉了情况再提拔,以免他受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