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1节
    “诸位大人说得不错,”一直在旁听的许平听大家讨论王承恩讨论得热烈,冷冷地说道:“明皇临死的时候,也说过王承恩迹近魏忠贤这样的话。”
    “唉,皇上悔之晚矣。”听到崇祯都有类似的评价,大家都认为这个足以成为崇祯“亲小人,远贤臣”的证据,这个作为失国的理由也差不多足够了。
    当即就有人向李自成建议:“陛下当速发缇骑,将阉竖王承恩捉拿归案,明正典刑也算是为明皇报仇了。”
    还有人提出王承恩出任司礼监掌印这么多年,也收过不少脏银,更有人告密说王承恩的家产大多都在京师,由住在宫外的侄子负责管理。有人就因此劝李自成立刻派兵去把王承恩抄家,追赃既可以补充军实,也可以证明崇祯皇帝所信非人。
    “不必了,”许平又搭茬道:“王承恩和明皇一起上吊了,他尸体也在外面就是还没抬进来。”
    始终没有怎么说话的李自成突然问道:“都有谁陪着明皇自尽了?”
    三千京官力,殉节的大概有十几、二十人,不过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王承恩一个,听许平说明这一点后,李自成立刻下令:“派一队兵去王承恩的侄子那里,把王承恩的尸体也一起还给他,任何人不得骚扰王家,若是王承恩的那个侄子想护棺回乡也不可阻拦。”
    既然王承恩也用不了,牛金星只好暂时推迟发布崇祯皇帝的罪状。
    “搞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不就是最大的罪么?”许平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罪状不能写。
    “是啊,但是为什么呢?是沉溺女色、不理朝政,还是骄奢淫x逸,明皇是怎么把这天下搞成这样的呢?”牛金星一脸的愁容,越是深入了解崇祯的私生活,他越觉得这罪状不好写。
    “太师,”又是陈缙彦忽发奇想:“太师有所不知,神宗皇帝骄奢淫x逸,而且总是不上朝,至于熹宗皇帝,也是信用阉竖,有时会不务正业去打木匠。”
    “可是这和崇祯又有什么关系?”
    “太师明鉴,这前明的气运并不是崇祯败光的,而是明神宗、明熹宗败光的,到了崇祯这朝……”
    “不错,陈尚书所言即是,”牛金星一听就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攻击一个私生活上没问题的崇祯比较困难,但攻击神宗和熹宗就容易多了:“国祚已尽,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振作,但积重难返,实在还不清他皇祖父和皇兄欠这天下的债了。”
    刘宗敏听的云里雾里,大大咧咧地说道:“相爷我是个粗人,不过我觉得天启朝日子还能过,而且自己亡了国,去责备十几、二十年前的死人,有些太说不过去了吧。”
    “刘将军,现在我们说得是国祚问题,不是日子还能过不能过,是明神宗、熹宗不上朝、骄奢淫x逸,天心厌之所以耗尽了大明的气数,所以崇祯朝这日子才没法过了。”牛金星反驳道:“刘将军见过不赌不嫖,就把家业败光的败家子么?如果有这样的人,那肯定是他祖上不积德。”
    ……
    牛金星和文官们忙着去起草明朝的罪状时,李自成走到许平身边:“许兄弟带我煤山转转吧。”
    走到煤山上后,许平把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树指给李自成看。
    李自成围着那棵树转了两圈,吩咐左右道:“去寻个人,封个小官,以后就负责照料这棵树,”李自成伸手在树旁画了一个圈:“在这里围上一圈篱笆,不要闲杂人等靠近,若是这颗树死了就在原地再种上一棵,让后人永远记的,曾经有一位天子在这里殉了他祖先的社稷。”
    下完这些命令后,李自成带着许平返回紫禁城,崇祯皇帝仍然躺在棺材里,李自成下令把棺材合上,站在棺材边对着崇祯的遗体祷告道:“陛下,君非甚暗。陛下既死,与李某之间的恩怨自然也是一笔购销,李某绝对不会骚扰陛下先祖的陵寝,不但会善加保护,而且陛下的子孙,亦可年年祭拜,使朱家血食不绝。”
    祷告完毕,李自成冲身边的许平叹了口气:“这崇祯天子不是什么坏皇帝。”
    “难道他是好皇帝么?”虽然崇祯殉国让许平也挺震动,不过他显然不像李自成这样对崇祯的印象彻底改观:“若他是好皇帝,大王和末将造反又是为何?”
    “是他的臣子误了他,”许平已经把崇祯的遗诏交给李自成,后者又看了看,叹息道:“至死都不忘记百姓,难得啊。”
    “河南百姓以观音土为食,我们起兵之前每岁崇祯皇帝还要从河南搜刮银百万,粮食二百余万石,”许平对李自成的态度感到越来越惊讶:“大王,难道您认为明皇没错吗?”
    “身边的小人、奸臣太多,”李自成的脸孔突然板起来,发出一声冷哼:“比如那个魏藻德,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臣。”
    说完之后李自成就是一声令下,命令卫兵去把崇祯王朝的末代首辅提来见他。
    顺军入城以后,大部分投顺的官员都没有被逮捕,魏藻德是为数不多被顺军关押起来的明臣,被关在屋里的时候,魏藻德还摇晃着窗户上的栏杆冲外面的卫兵大呼:“顺王若要用我,一句话就足够了,何必要把我关起来呢?”
    魏藻德被提上来后,他一见到李自成就急忙跪地叩拜,李自成没有说任何客气话,而是跳上前去伸脚就踢,破口大骂道:“崇祯皇帝就是对不起天下任何人,也对得起你了,你被崇祯皇帝钦点为状元,翰林,年纪轻轻就入阁拜相,你连对你这么好的崇祯皇帝都背叛,怎么可能会对我忠心耿耿?”
    狠狠踢了几脚后,余怒未消的李自成就喝道:“拖下去,大刑伺候,为后世不忠者戒。”
    被如狼似虎的卫士拖走时,魏藻德向着李自成苦苦哀求,临被拉出殿门时魏藻德还向许平喊道:“大将军,老夫的小女,情愿送与大将军做妾啊。”
    许平不发一语,直到魏藻德消失后才问李自成:“大王打算如何处置他?”
    “先让他把这些年的贪赃都吐出来再说,然后就把这奸佞夹死,一了百了,也算是替明皇报仇。”李自成不假思索地答道,他告诉许平打算进行追赃活动,那些大顺不打算使用的官员会按品级进行追赃,如果他们不把大顺要求的银子交出来,就用刑法收拾他们:“明皇城破之前,要他手下这些官员助饷,可是无人响应,既然他们完全不想替主上效力,那我也不会让他们能保住家财?”
    “大王,为何如此?”许平吃惊地说道,在开封府的数年经营,许平对政务司法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若是按照等级追赃,不交银子就上夹棍,那岂不是变相鼓励那些贪官了?”
    “许兄弟所言何意?”
    “大王,”许平马上分析道:“比如大王为尚书定下一万两的助饷之额,若是一个官贪了两万,他可以轻松脱身,要是一个官只贪两万五千,那他反倒要倒霉。大王此举,是让那些越贪得多的,越能平安无事,末将以为不妥。”
    “嗯,”李自成一想确实如许平所说,便反问道:“那许兄弟以为应该如何?”
    “清查账目呗,或者计算一下某人到底拿过多少俸禄,末将常常算他们这么多年一文未花,给他们留下和应收俸禄相当的家财,若是一个做官前就出身缙绅之家,那家产自然还要另算。”在开封府的时候,许平一向是如此行事,有一些地方官贪污的钱并不多,对这类官员许平有时还会考虑吸收到本方阵营来。
    “太麻烦了。”李自成摇头道:“三千多京官,这得查到什么时候去。不过许兄弟说得确实在理,明廷百官无官不贪,只有贪多贪少之分,那些我大顺不欲用的,统统打杀了便是。”
    许平闻言更加吃惊:“大王何须如此?再说司狱乃国之大事,大王今天嫌麻烦就把前明官吏统统打杀,那以后大顺治下,难道也不问青红皂白,见到贪官就一并打杀么?”
    “明太祖当年,十两银子就剥皮充草,我觉得也不错。”李自成不以为然的说道:“对贪官就得除恶务尽。”
    “可是明太祖之法,最后还是归于无效,末将以为,司狱之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沉得住气,能有耐心慢慢清查。不然冤狱必然横行,对大王的仁德也是大大有害。”
    “对这些人还用得讲什么仁德么?”李自成哼了一声:“就比如魏藻德那样卖主求荣的奸佞,打杀了也就打杀了。”
    许平仍然摇头:“大王,牛相爷的话末将是不以为然的,末将觉得是大明负了魏藻德,不是魏藻德负了大明。”
    “负了他?”李自成大叫一声:“崇祯皇帝那么信任提拔他,有什么相负之处?”
    “末将是说大明负了魏藻德,不是说崇祯皇帝,而且大明也负了崇祯天子,负了文臣武将,负了天下百姓,所以大王才会兴义兵,来推翻明廷。”虽然崇祯临终前对许平说了不少私密之事,但是许平觉得这事太过匪夷所思,因此决定把这个秘密压在心里,仍以顺臣自居:“魏藻德才过而立之年,便金榜题名,点翰林,这学问、才智,显然是了不得的人物。”
    “只可惜有才无德,终归于国家无用,于我大顺也无用。”李自成冷冰冰地说道。
    “大家都说,只要认真念书,十年寒窗,就可以出人头地,就可以齐家治国,魏藻德就是这么做的,但是等他当了官才发现,在大明如果不贪赃枉法,就没有机会一展所学,这当然是大明负了他。和崇祯皇帝一样,大家都说只要勤政上朝,俭朴不崇奢华,就可以做个英明天子,可崇祯皇帝这么多了仍然亡国,显然是大明负了他。”
    第三节 治国
    “如果这些狗官不想祸害百姓,可以辞官不做啊。”李自成楞了一下。
    “大王说的可真是轻松,这些人如果不做官,他们又能做什么呢?而且大王还有末将是没有资格指责别人这个的。”大明军队中的潜规则自不必说,反正就许平所见,即使是新军也被它们所左右,许平还记得李自成和自己说过的关于他之前在驿站时的往事:“大王当年在驿站的时候,不也曾强抢民财么?这并不是大王的本意,不过如果不是崇祯皇帝裁撤驿站,大王说不定也还要抢下去吧?”
    许平的话让李自成叹了口气,见顺王已经快要被说服,许平就趁热打铁道:“大明负了天下人,所以大王要起兵推翻它。既然如此大王又怎么能够因为别人做过的一些错事就穷追不舍,无论罪大罪小都没有自新的机会呢?说到魏藻德,他再有负崇祯,难道还比得上大王和末将这样起兵倡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自成觉得许平是再说仁恕之道:“圣人说的总不会错,许兄弟是这个意思吧。”
    “是的,此外一俊遮百丑,末将以为不可,”许平虽然也挺钦佩崇祯能殉社稷,不过他觉得因此把所有的罪过都就此推给别人总还是有些不合适:“大王我们现在是身处乱世,这个世道已经不对了,再说是人总难免会犯错,末将以为还是多一些宽容吧,少杀人为好。”
    “许兄弟你替这些人说话,但他们可未必如此啊,”之前牛金星也总在李自成面前嘀咕什么不宜让许平权利过大,不过自西安开国以后,来向顺王表忠心的明臣们可比牛金星说得过份多了:“许兄弟大概还不知道吧,大顺才立国没有三个月,就有七八个人来和我说,说许兄弟你不好美色、金银无所取,劝我要小心提防。就是到了这金銮殿上,这才几个时辰,就又有人这么说。”
    许平哈哈笑道:“这不是证明了他们对大王和大顺的忠诚吗?谁不知道末将是大王的心腹,大王很可能一怒就把他们杀了。他们不辞斧钺向大王进忠言,不是很难得吗?”
    “只是证明了他们的愚蠢而已,”李自成摇摇头,问道:“听说许兄弟有辞官之心?”
    这件事虽然没有和很多人说过,但许平确实曾经透露出过口风,既然李自成问起他就不再隐瞒,点头道:“是的,如今明廷已经土崩瓦解,新军也或败或降,大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末将对治国并无什么兴趣,除了打仗杀人并无所长,确实不想留在朝中了。”
    “许兄弟有疑我之意吗?”李自成单刀直入的问道:“许兄弟是怕伴君如伴虎,李某有一天也会对老兄弟们不利吧?”
    “大王既然问起,是的,是有这样的担忧。”许平直言不讳地答道:“权这东西乃是大凶之物,还是躲得远点为好,末将功成身退,以后若是有缘,过上几十年再进京拜见大王时,可以再一叙同袍之情。大王和末将的君臣之谊,也算是有始有终。”
    “这叫什么有始有终?”李自成不满地说道:“以我之见,许兄弟对治国的见识也不比牛兄弟差多少,至少今天我犯的错,牛兄弟就不曾提醒我。”
    “只是末将的一点想法罢了,说不定大王原本的设想才是对的,而末将是妇人之仁。”许平本来就有归隐的念头,听过崇祯临死前的一番话,许平更觉得自己还是早走早好,省得闹出其他事端来。再说越是自己这样越容易遭到忌惮,又不是一个彻底的武夫,还手握兵权。许平打算把顾炎武他们好好推荐给李自成,然后就远走高飞。
    “许兄弟不是还曾和我有约,要共开太平之世,跳出治乱循环吗?”
    “大王只要时刻怀有一颗仁心,不忘万民的苦难,那一定能够做到。”
    “所以许兄弟才要留在我的身边,”李自成有些不高兴地说道:“许兄弟要是这么走了,日后谁来提醒我呢?”
    “会有很多人来提醒大王的。”许平笑起来:“大王不是说过,才到了金銮殿一个时辰,就有人开始为大顺防微杜渐了吗?”
    “那些人太蠢了,许兄弟只身入京,世上岂有有野心的人会自处死地?”李自成口气坚定地说道:“许兄弟一定要留下来,绝不能被流言所间。”
    许平想了想:“大王说的不对,二十多年前,黄侯也曾孤身犯险,但现在黄侯也要反了。”
    “那是哪年?”李自成仰头回忆起来:“黄侯去辽阳,是天启六年吧?”
    “不错。”
    “嗯,大约是二十五年。今年是永昌元年,等到永昌二十五年的时候,许兄弟你记得提醒我一声,好让我能先下手为强。”李自成正色说道:“或是永昌二十五年的时候,许兄弟你要归隐的话,我一定求之不得。”
    ……
    刘姑娘一直没有看见岳牧跑来,近卫营一拨拨的换班休息,可是她的心上人总是不曾出现。总算等到京师的局势稳定,刘姑娘急忙赶去近卫营的防地,寻找自己的未婚夫。
    一路上所见,到处都是顺军士兵的笑脸,长年的战争看上去终于结束了,士兵们放声欢笑,以后就是无忧无虑的太平日子了,再也不用把脑袋提在手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见到岳牧的长官后,这个平时总是笑眯眯取笑他们二人的军官神情变得非常严肃,他盯着刘姑娘犹豫了很久,终于摇头道:“咱做不来这个,去找你秦嫂子吧。”
    刘姑娘跌跌撞撞地跑到军营后面,冲到负责收敛尸体入棺材的秦德东的遗孀,后者看到刘姑娘后也是满脸的沉重,伸手抚摸了一下刘姑娘的头发,然后带着她走向那片新坟中。
    身后又传来欢声笑语声,刚刚换岗回营的顺军士兵们毫不掩饰他们内心的喜悦:
    “大顺万岁,大王万岁!”
    “天下太平了。”
    看着墓碑上的字,刘姑娘失声痛哭,在一片欢乐声中发出了撕心扯肺的嚎啕声,这块碑上写的是:
    大顺近卫营一等军士岳牧
    ……
    李自成和牛金星一直忙于接见投降的明朝官吏,自从牛金星在京师安顿下来以后,登门叩见的人都快要把他的门槛踩断了。在总结明亡得失时,静下心来以后的李自成觉得崇祯皇帝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天子干政过多可能不但不是好事,反倒有不好的影响。因此李自成决定就是自己也不过多干涉朝廷运转,而是让牛金星效仿明的体制,建立一个权威更大的顺内阁,全权负责内政,甚至连司礼监的披红都废除掉。
    李自成送给牛金星一个扇子,上面亲笔写着内阁两个字,现在牛金星把这扇子随身携带,没事就拿出来显示给众人看,投降的明朝官吏也是颂声如潮:“司礼监披红,留中不发,俱是前明大患,顺王一朝废之,真明主也。”
    除去对内阁的掣肘,李自成还下令宫中只留下一千老弱无处可去的太监,其他数千太监一并遣散出京。
    一开始李自成解释说这个是为了惩罚太监干政扰乱国事时,群臣们还纷纷称赞顺王的英明,不过等到李自成下令停收新监时,大顺的臣子们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他们不是说太监是祸乱之源吗?”见到牛金星又代表群臣们来劝自己收回成命,李自成用一种诧异的语气问道:“那大顺以后不收太监了,岂不是彻底断了阉竖乱政的可能?”
    “那大王打算怎么治理后宫呢?”牛金星冷冷地问道。
    “我只有……”
    牛金星咳嗽了一声。
    “寡人只有一个王后,”李自成马上改口道:“寡人没有子嗣,所以大概还会再娶一两个小老婆。”
    牛金星又咳嗽了一声。
    “寡人还会再封一两个妃子。”李自成倒是非常虚心,别人一劝就改,他转头看着身边的许平,无奈地抱怨了一声:“真是麻烦啊。”
    “天家就要有天家的体统。”牛金星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声。
    “只有三个而已,如果三个都生不出来,那多半是寡人的问题了。”李自成不顾牛金星大声的咳嗽,继续说道:“三个罢了,民间娶妾一娶就是几十个的多了去了,比如那个代明皇出征的李建泰吧,他就娶了五十个妾,也没听说他要用什么太监啊。”
    “因为他是臣,不是天子。不要说天家,就是王府里,大王听说过那位王爷没有用太监的么?”牛金星冷着脸说道:“前明孝宗皇帝,就一个皇后连妃子都没有,也没听说他把太监都轰走还不收新的,大王如此行事成何体统?”
    “这太监不能收。”李自成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顽固,虽然说不过牛金星但仍不妥协,他向许平投过来一个求助的眼神。
    “这阉割是用在牲口身上的,怎么能使在人身上?”许平搭腔道:“圣人之道在乎仁,阉割活人乃天下大不仁之事,怎么从来不见圣人门徒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