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六章处境更惨的崇祯
    原来自告奋勇欲要出使归化城的,正是苏泰的弟弟,科尔沁部的南楚。
    苏泰是额哲汗之母,南楚出使归化城,至少不会受到为难,由于他和苏泰的关系,便是赵无忌,也要敬他三分。
    皇太极大喜,当即说道:“南楚你一片忠心,本汗知晓了,那这议和之事便交由你去办。”南楚当即应允下来。
    皇太极又回顾众臣,说道:“明军火器犀利,我军也当学习敌军长处,都元帅孔有德,火枪火炮研发之事,本汗便交给你了。”
    孔有德此次几乎将家底输个精光,脸色灰白地站在一旁,听闻皇太极吩咐,急忙上前听令。
    皇太极又说道:“本汗听睿亲王说了,你的火炮,此战是发挥了大作用的,本汗对你期许甚大,近日便会拨下重金,供卿家重新募兵及研发,制造火器之用。”
    孔有德急忙跪倒,呯呯地磕头说道:“大汗厚恩,孔有德虽万死也难以为报!定然不负大汗所托!”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今日便到这里,都散去罢。”
    出使一国,可不是小事,随从的选择,应该携带什么礼物,国书应该如何撰写,应该付出什么条件,又应该要求对方什么条件,底线又在哪里,如此种种,都有讲究,毕竟额哲目前还是名义上的蒙古帝国大汗,这些礼仪之事,那是万万轻慢不得的。
    更何况议和之事,其本质乃是一场谈判,彼此利益如何划分,那些利益一定要争,那些利益可以付出,两国的边境又该如何界定,如此种种,绝非南楚一人可以胜任。
    故此,南楚担任的是此次谈判的正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两国议和的文书上签字,以其身份与苏泰,囊囊那一边沟通,以便议和谈判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真正在谈判桌上做主的人,其实是担任议和副使的鲍承先,鲍承先是山西人,本是大明官员,其后投靠后金,深为皇太极所倚重,十几年间,为皇太极出谋划策无数,属于皇太极手下有数的几个得力文官之一。
    一个月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以南楚为首的后金使团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自盛京出发,前往归化城,拜见额哲大汗。
    而此时,赵无忌率军大破多尔衮的消息,也被锦衣卫获得,并禀告给了崇祯。
    御书房内,崇祯与杨嗣昌,君臣二人,正在商议事情,大太监王承恩侍立在旁。
    骤然听闻大敌皇太极吃瘪,崇祯脸上也并未露出多少喜色,原因是,他目前的处境比皇太极还要惨上十倍。
    就在多尔衮率军击破浩齐特部的前后脚,正月初六,以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等人组建成的十三家反贼,七十二营农民军,一举攻破了河南重镇荥阳,一时间震怖天下。
    崇祯急命三边总督洪承畴率西北大军,并四川,湖广之兵共七万余人,前往征讨,又命山东巡抚朱大典出兵协助洪承畴。
    十三家农民军首领齐聚荥阳,共商迎敌大计,最后采纳闯王高迎祥部将李自成之策,统一调遣行动,由革里眼,左天王迎击四川湖广之兵;横天王,混十万,射塌天,改世王四部迎战洪承畴;罗汝才,过天星侧翼牵制洪承畴;老回回,九条龙居中接应。
    而实力最强的高迎祥,张献忠部,则在诸多义军的掩护下,顺势东进,一路杀进了大明的腹地。
    正月十五日,洪承畴大军被横天王,混十万等四部义军牢牢阻在河南,趁着官军腹地空虚的时候,高迎祥,张献忠的大军向东杀去,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破了明朝的中都——凤阳。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乃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都在此地,高迎祥以李自成为先锋,击溃了此处的一万多名官军,攻破了凤阳,中都留守朱国相当场被杀。
    攻破凤阳后,农民军毁掉了皇陵的楼宇,一把火烧毁了龙兴寺,而朱氏皇族在此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物资,悉数落入农民军之手。
    高迎祥骤然得了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富,喜不自胜,连续数日放纵士卒,尽情狂欢,摆宴饮酒,更打出了古元真龙皇帝的大旗,隐隐已有问鼎天下之意。
    中都失陷,祖陵被毁,不论对哪个朝代来讲,都是极其严重的警示,不祥之兆。
    便是一介平民百姓,祖坟被毁,也是一件非常没面子而又损坏风水之事,更何况是一国之君的皇帝的祖坟被毁呢?
    就在前几日,崇祯才刚刚得知此事,正在病中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听闻此事,在病床上当即吐血三升,奄奄一息之际,差点就去见了阎王,而崇祯,也不得不换上了黑色的衣服,并将自己的住所由乾清宫搬到了偏殿,以示哀痛和自责。
    然而崇祯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内心里,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和责任,他把原因都归结于臣属办事不利上面,负有守卫凤阳职责的漕运总督杨一鹏被逮捕,处以极刑,守陵太监杨泽自杀身亡,凤阳巡按御史徐振缨则被撤职查办,发配边关。
    皇陵被毁这种级别的大事,在历史上,通常皇帝都会下一道罪己诏,自省自责,向上天和百姓坦承自己的错误,以凝聚士气,振奋军心,但是刚愎的崇祯皇帝如何肯做这种事情?他认为自己是个勤勉贤明的君王,只是臣下办事不力,才导致如今国家的种种乱象以及这一系列惨痛的失败。
    早已熟悉崇祯秉性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很贴心地率领六部尚书并各衙门大臣,齐齐上奏皇帝,自请罪责,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这些臣子们的身上,这才让崇祯稍稍感觉到好受点。
    若是在平时,听到多尔衮大军惨败在归化城下,崇祯定然会喜笑颜开,拍手称好,只是在如今的背景之下,这个消息,不过犹如阴沉天空偶尔掠过的一缕阳光一般,并不能完全改变崇祯皇帝此时的灰暗心情。
    面对杨嗣昌,崇祯的声音依旧是沉稳有力,双眼仍然是炯炯有神,他依然维持着一国之君应有的威严,只是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异常的惶恐,祖陵被毁乃是大不吉利之事,难道这大明的江山,真的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