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有一股很难消解的皇帝情结,这主要是千年之下,将皇帝圣神虚化,天人感应一套玩意下来,加上民间的那些齐东野语传言的拔高,将皇帝神化的过程中,皇权也是越来越重,皇权越重,皇帝的形象也就越来越高,相辅相成。
尽管如此,文官们考中进士后就成了替皇帝打工的小伙计,并且还要从皇权中分得权力,彼此的斗争是一日不曾停歇,想叫文臣真的从心底里把皇帝当天子和龙种,那还真有点儿难。
大明二百来年,议论皇帝,声讨皇帝,指着皇帝鼻子骂的,也真不是一个两个。
所谓“骗廷仗”一说,就是指文臣公然指责皇帝,午门外受仗挨打,然后贬官,只要不死,就是声名直上三千里,老皇帝一死,新君一即位,挨打这位准定青云直上,非做大官不可。
文官们如此,民间的百姓和普通的武臣对皇帝的敬仰却是没有改变过,离的远了,神秘感多些,加上反□□不反皇帝的传统,这使得孙良栋这样的淳朴的武将很难相信,居然从麦少监口中,听到这样诋毁皇帝,而又事实俱在的话语。
“你们不懂,皇家也挺难的……”
这件事上,张守仁反而有点明白崇祯的苦衷。
这位皇帝,其实是一心想做好的,但是,这个能力,实在是欠缺的太多了。
原本的皇室,包括丝绸有苏州织造供应,粮食由江南各地特供,烛、香、器物,都有专门的地方造办,甚至厕纸,也是从丝到纸,各处试制,都是捡最好的进贡给大内。
在大明极盛时,昌平一带有给大内制铁制铜的大铁厂,还有给内廷供给柴炭的大炭场,大内十几万人,一冬用的炭火就得几百万斤,这要换算成钱,得是多大一笔开销?
现在是皇朝末世,太监人数降了不少,宫中用度能省则省,但有些钱是省不下来的。皇帝和皇后,诸皇子,一年吃饭的钱加起来也得好几万两银子,加上很多杂费什么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万历年间,宫中的传统是太监们轮流承办饭食,到崇祯早年皇帝害怕太监贪污浪费,把这个规矩给取消了,但几年下来,进项少出项多,崇祯也顶不住劲,只能是继续传统,叫这些大太监们把自己的吃饭钱给包圆了。
至于太监怎么弄钱,这事儿,皇帝已经没心气去管了。
“戚,皇帝也弄这些猫的狗的这些事……”
“俺当皇帝是天子龙种,也受制于家奴啊……”
“得,别说了,咱们可管不来这些事。”
议论声中,军旗展动,鼓声响起,被这一群圈地太监耽搁的行程,终于也是能继续了。
而经历了饿着肚子赶路,又看到天子家奴作派的浮山将士们的心中,对这个皇朝和天子的观感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这个事儿,就是见仁见智了……
……
……
从高阳到保定的官道也就是不到八十里地,昨天已经赶了小三十里,剩下不到五十里地,又是笔直官道,浮山上下,也是卯足了劲,打算在黄昏时分,一定赶到保定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