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节 邓支书杨队长共同出了一个谜
    第五节 邓支书杨队长共同出了一个谜
    姑娘心情激动,眼前不禁重现远行碧莲河的情景。
    今天清晨,她和李清波、朱天湘持了春江哥的特别介绍信,驾驶1号机动指挥船,从鲤鱼嘴码头出发,驶出春柳湖,穿过沅水,从东向西,天明时分抵达新兴嘴,钻过那座水闸,进入碧莲河,直达老渡口。
    王萍调度1号机动指挥船缓缓减速时,她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座青石板桥横卧碧水清波之上,联结常德与龙寿两地。她兴奋地对两个同伴喊道:
    “你们看,那里有座青石板小桥。”
    李清波、朱天湘回应说:
    “看见了,这座小桥是碧莲河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王萍说:
    “史书上记载,这座桥承载了千年的历史风云,见证了洞庭湖几百年的变迁。是一座风雨桥,是一座彩虹桥,是一座连心桥,是一座发展桥。”
    朱天湘说:
    “古桥往西一点点的地方,有一座楚武王修筑的古皇城遗址,应该是龙寿县最早的城市。相距1800多年后,农民起义领袖大圣天王杨幺在皇城旧址上建起了紫荆城。如果起义不被岳飞镇压下去,800多年发展下来,这里如今就是一座大都市嘞!”
    李清波说:
    “难怪老渡口这个地方风光如画啰!”
    王萍说:
    “不仅风光如画,文化底蕴很深,充满了神秘与神奇。我们争取挤时间上古桥,进皇城感受一下吧!”
    李清波和朱天湘异口同声道:
    “那太好了!你是这次碧莲河之行的领头人,我们听你安排。”
    王萍说:
    “看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决定吧!”
    说着,她和李清波、朱天湘把1号机动指挥船停靠李清凤码头,上岸,望着矗立在田野上的大约有半里路长的一栋特别显眼的木板瓦房奔去。据春江哥事先介绍,那里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熊家铺小学,也是熊家铺大队的办公所在地。
    三个年轻人,没有经过打听,路上巧遇了熊家铺大队党支部书记邓应林。因为他们知道,邓应林身材魁梧,背脊微驼,无论检查全大队所属12个生产队的工作,还是上聂家桥公社开会,都是走到哪里,手上一只粪箕跟到哪里,顺便收捡猪粪牛粪,一个人做出了两个人的事。由于邓应林有这些明显的特征,被三个年轻人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们与他打过招呼,作了自我介绍,然后递上黄春江写给邓应林的一封求援信。
    邓应林拆信,细看。他没有进过学校门,现有的文化知识全凭参加革命工作后刻苦自学掌握的。很多复杂的字,他能准确地认,但不能准确地写,而是用他自己创造也只有他自己能分辨的符号替代。所以他传达上级精神,原原本本,绝不走样。他作报告,有根有据,有情有理,风趣幽默,社员们总是听得哈哈大笑。
    这时,他站在三个年轻人面前,手捧黄春江写给他的信反复看了两遍。
    邓大哥应林支书:
    现特别委派我大队王萍、李清波、朱天湘三同志上门求援,因春柳湖新渔村建设需要大量的红砖青瓦,向外购卖,缺乏资金,只有自己动手加工砖瓦,才能真正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春柳湖的泥土制砖制瓦缺乏粘性,必须添加一定配比的金刚泥。你大队老渡口生产队的金刚泥以其高粘度而蜚声省内外,成为抢手货。请求您支援百吨金刚泥,帮助我们克服制砖制瓦遇到的难题。至于所需费用,等到春柳湖年底开湖起鱼后一并结算。
    理应我本人亲自上门,但因诸多锁事缠身,难以脱开,只好委派三位得力助手持信求援,不胜感激!
    此致
    革命的敬礼!
    黄春江
    1966年9月29日
    邓应林读完信,放进口袋里,对三个年轻人说:
    “接到我屋里吃早饭去呀!”
    三个年轻人敏捷地回应说:
    “多谢邓支书!我们打渔人走到哪里,干粮带到哪里。不仅早饭吃过了,就连中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邓应林说:
    “我理解你们此时的心情,完成春江交给你们的任务,比吃饭更重要。走吧!我带你们去老渡口生产队。”
    于是,邓应林带着三个年轻人,直接找到老渡口生产队队长杨先德,把黄春江的求援信给他看了。
    杨队长是邓应林最信得过的人,长得一表人才,为人慷慨大方,做事雷厉风行,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哨子,对着队上吹了几口,霎时来了20个年轻人,有男有女,有的挑撮箕,有的持铁锹,开进队上的金刚泥场。
    杨队长对春柳湖的三个年轻人说:
    “你们回船上接应,这里马上就会把金刚泥送去。”
    王萍、李清波、朱天湘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不知道怎样向邓应林支书、杨先德队长表示感谢。
    邓应林善解人意,他说:
    “你们不用说感谢的话了,春柳湖建设新渔村,老渡口能够出一份力,是一份荣幸。等到新渔村建设好了,我和杨队长去参观学习,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杨队长连声应和:
    “是的!是的!你们快回船上做好接应金刚泥的准备吧!”
    三个年轻人高高兴兴地回到1号机动指挥船上,搭好跳板,揭开前舱锁幅板子,不等中舱锁幅板子揭开,送金刚泥的队伍就跟上来了。
    老渡口生产队的20个青年男女,各挑了一担金刚泥,健步如飞,秩序井然地登上了1号机动指挥船。
    他们往船舱里卸下金刚泥,又飞一般登上码头,去取第二担。
    不到一个小时,1号机动船上就快装满了金刚泥。
    王萍、李清波、朱天湘以为老渡口生产队的20个青年男女还会再送一次金刚泥,那样1号机动指挥船就可满载而归了。
    他们没想到20个年轻人没有再来,而是邓应林支书和杨先德队长各牵了一头牯牛,走下码头,直接牵上1号机动指挥船。
    三个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
    “你们牵来两头牯牛,这是要派什么用场呀?”
    邓应林说:
    “你们赶紧开船回春柳湖吧!春江肯定踮起脚盼望着你们呢!”
    三个年轻人问:
    “这两头牯牛也跟我们一起去吗?”
    邓应林点头说:
    “是的!这是杨队长替你们想到的。他选派队上最有力气的两头牯牛,跟你们去春柳湖打工。你们一路上照顾好,千万莫让两头牯牛掉进水里了。”
    三个年轻人还是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又不便打破砂锅问到底。
    王萍发动1号机动指挥船,缓缓离开李清凤码头。
    李清波、朱天湘挥手与邓应林支书、杨先德队长再见。
    岸上,邓应林挥手喊道:
    “告诉你们的黄支书,欢迎你们尽快再来!”
    1号机动指挥船离岸远了,加足马力,飞驰在碧绿如镜的碧莲河上。近岸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莲花,紫翠的莲蓬,随着涌起的波浪,向1号机动船连连点头致意。
    三个年轻人被碧莲河人的慷慨热情深深打动,但始终弄不明白,邓应林支书、杨先德队长让他们带来两头牯牛的用意。他俩共同给三个年轻人出了一个谜。
    一路上,三个年轻人反复分析,还是解不开这个谜,他们觉得只有把这两头牯牛送到黄春江面前时,才会得到准确的答案。
    这时,王萍正在收拾撒落1号机动指挥船舷上和鲤鱼嘴码头上星星点点的金刚泥,她盼望运载金刚泥的板车队伍快点返回,她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