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5章:难搞哦!
    常家,是朱英的娘家势力。
    其实现在的常家,有一种落寞的感觉。
    常遇春死后,继承他势力遗产的主要是两人,分别就是常遇春长子常茂,凉国公蓝玉。
    其中在最初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由常茂继承,于洪武三年继承郑国公爵位。
    其岳父还是宋国公冯胜。
    然却跟岳父发生争执,子婿关系崩塌,冯胜因此被收回兵权的同时,常茂也会削爵。
    被安置在龙州后的常茂,于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在这段时间,没有了主心骨的常遇春嫡系,最后不断靠拢在蓝玉的身边。
    在那个时候的蓝玉,外甥是太子朱标,关系亲昵,更兼之南征北战,不断立下功劳,跟着的部下都得到了好处,接连升官,自然常遇春嫡系这边,多是围着蓝玉来转。
    也正是因为常遇春嫡系麾下的靠拢,精锐的军士相助,这才有了蓝玉的成名之战。
    “表弟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国子监风气很差,人人争相攀比,整日不学无术,只讲究怎么取得关系,获取官位。”
    “是这样吗。”
    朱英开口问道。
    常家作为朱英的娘家势力,想要联系上太孙殿下极为简单。
    在昨日常继祖回家跟父亲常升说了自己的心中想法后,常升只是微微思索一下,便就欣然同意。
    常家不能尽数依靠凉国公蓝玉,这是常升作为家主一直就有的认识。
    然而在此之前,弟弟常森因为跟江夏侯之子周骥走得过近,于秦淮河上更是冲撞了太孙殿下,导致现在常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加上如今青黄不接,连效力太孙身边的人选都没有。
    此事常继祖的主动提出,自然让常升没有拒绝的道理。
    之前没让常继祖多多亲近太孙,只因为常继祖此人在国子监是出了名的小霸王,名声不算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避免这等性格,到时候非但没受到太孙的赏识,反而引起反感,所以才会忽视掉常继祖。
    现在能够说出这般话,很得常升欢心。
    此时,听到太孙殿下问话,常继祖立即表示道:“臣绝无虚言,请太孙殿下明察。”
    朱英笑着说道:“你是我的表弟,我不相信你还能相信谁呢,我想你也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才会想着找我来汇报这个消息。”
    “你的名声,为兄曾经也偶有听闻,不过却从未当真过,为兄从商多年,最是知晓那些自诩为文人雅士们的想法。”
    “不过对于这件事,为兄一直也是感觉到很棘手,表弟在国子监待得时日也不算短了,不知可有什么想法。”
    朱英的语气平和亲近,给常继祖的感觉,就是完全把自己当做一家人来看待,这让常继祖心中感动不已。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朱英也需要常家这般家族的帮助。
    在目前的社会状况,百姓没有开启民智之前,世家地主,就只能是一个主流方向,因为普通的民众在没有本身思考力的时候,只会形成依附的关系。
    而这样的改变,对于整个大明六千万于众来说,非一朝一夕之功。
    保守估计,那都是十数年甚至数十年起步。
    常家很好,因为现在的常家,正是缺乏顶梁柱的时候,常继祖的出现,也让朱英看到了可靠人选。
    从常继祖说话愤然的语气中,朱英可以推测目前的情况,并且是常家在背后推导,更多的是常继祖个人的行为。
    朱英想要彻底的改变目前大明的现状,就需要非常之多人的支持,如同党派一般,认同自己的思想,严格贯彻自己的思路。
    在上层有老爷子的支持,目前自然没有什么阻力,但是在中下层,现在人才的缺口,不能说大,完全可以用没有来形容。
    目前整个群英商会所有的力量,几乎已经全部都集中到了京师这边。
    不管是西域,草原,大漠,大量的精英人员都被调集了过来。
    而像是高丽,多年的潜伏的力量,只能交到姚广孝手中。
    看似是姚广孝直接挑动潜伏人员,兴起大军征伐倭国。
    实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朱英没有办法彻底掌控遥远距离高丽人员的想法。
    或许在这些潜伏人员之中,还是有部分对于朱英极为忠诚,可是其他人,尤其是被发展的高丽人,更多的是在乎自身的利益。
    这种关系,并非牢不可破,反而是很容易就会崩溃,姚广孝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会兴起高丽大军征伐倭国。
    一则是配合大明的征伐计划,二则是将高丽这边的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矛盾之上,而且在战争期间,也更为容易直接出手解决一些隐患。
    其实还有第三条,这是姚广孝和朱英都心知肚明之事。
    那就是以征伐倭国战争的手段,消耗高丽军力。
    所以在高丽大军粮食的问题上,朱英并没有很是急切,姚广孝也是肆无忌惮。
    “我这边是真的很缺人啊。”
    朱英时常心中感叹。
    在明初这个年代,想要寻找什么志同道合之人,无异是井中捞月。
    唯有自己独自前行,才是目前真是的状况。
    只能是自己慢慢培养,可惜的是在此之前,朱英可不知道自己还有着皇明长孙的身份。
    那些花费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弟子,都是以安南发展为主,擅长的方面都是合纵连横,巧舌如黄。
    搞间谍,离间,打探情报,蛊惑怂恿这些是够了。
    但是发展内政,那完全就是不对口。
    好在朱英目前足够年轻,还有很长的时间,慢慢培养出能够跟随自己的精英人才。
    譬如面前的常继祖,就是一个很好的苗子。
    常继祖听着面前太孙殿下的问话,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昨夜父亲嘱咐。
    “你能有这般想法,得到太孙殿下的赏识不难。”
    “但是要真正的得到太孙殿下的认可器重,还需要多多思考。”
    “多余的东西,为父也没什么可教你的,毕竟为父若是懂得的话,直接就是自己上了,也无须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
    “唯一教导你的,便就是让你知晓,太孙殿下的性格,是和当今陛下一般的雄伟大才。”
    “不要妄图在他们的面前耍什么小聪明,坦率真诚才是你是否能够获得看重的关键。”
    “当你提出自己的所想问题后,也要同时想到,假若太孙殿下问你如何处置,你该如何回答。”
    常继祖真的很庆幸,昨夜父亲跟自己说的这些话,今日太孙殿下果真是提到了。
    “臣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子监目前的积弊由来已久,想要彻底的改革,很难建以全功。”
    “如若是直接强行改革,反而容易引发动乱,因此臣认为应当是循序渐进为主。”
    朱英听到这里,轻‘哦’了一声,稍许有些诧异。
    因为无论是从面相上看,还是从其他方面判断,常继祖都属于那种莽夫类型。
    而现在说出的这番话,却有一股子细腻的味道。
    那么这话,是常继祖自己想的,还是别人教的,就有待商榷了。
    “接着说。”
    朱英看常继祖因为自己出声打断,也就停下来,便就示意道。
    常继祖见此,眼底闪过喜色,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打动了太孙。
    后面讲述起来,也就更加自信了。
    “臣观国子监学子,多数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整日口中讲述着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奉两位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名言。”
    “以至于才会有那等荒唐之言出自口中,像是这等不明事理者,因国子监便利从而成就一方父母官,那只会是当地百姓的灾难。”
    “即便有些仁义道德,也无法建立功勋,反而会被手下人架空,整日就想着攀附权贵,升官发财,这对于吏治没有任何作用,反有崩坏之嫌。”
    “因此臣心中觉得,不该让国子监的学生只以读书为主,应当予以多多接触百姓,更加了解百姓之难,农业水利,都不得毫无了解。”
    “哪怕是资历足够,也不得轻易外放为官,需在京师附近,先行学习政务之道,经受考核方能真正为官。”
    “之乎者也,并不能填饱百姓的肚子,仁义道德,也劝谏不了匪徒寇患。”
    常继祖说完,朱英再度认真的审视了一番。
    不得不说,目前常继祖的这些建议让朱英感到非常的惊喜。
    他并不认为这些想法是常家在后面推导出来的,倘若有如此见解之人,绝不会籍籍无名。
    在常继祖说话的时候,朱英有观察到,并不是类似背诵的那种感觉,而是真的在思索自己所见到问题。
    常家中,不管是常升,常森,给朱英的感觉都很平庸,既没有什么谋略,也没其父亲常十万的勇勐。
    或许去世的常茂会有些不同吧,毕竟作为嫡子,在培养上会花费更多心思。
    只是从际遇上可以看出,多是继承了鲁莽。
    “表弟说的这些很有想法,不过国子监作为我大明最高学府,牵扯甚广,若行改革之事,自当要通禀爷爷知晓才行。”
    “不过为兄倒是没有想到,表弟还有如此见解,不知表弟自身可有什么想法,未来有什么打算。”
    朱英说道。
    改革国子监是必然的,常继祖提的这几个点子,也是相当不错。
    朱英之前就觉得不该过于重文轻武,尤其是学子,更不该赢弱不堪。
    多接触百姓,不说做到真正为百姓办事,但了解农事,做好份内工作,这些都是很有必要。
    常继祖闻言,心中惊喜。
    在得到父亲的指导后,常继祖就心中开始琢磨,如何才能解决目前国子监的问题。
    足足大半夜的苦思冥想,才有今日之发言。
    能够想到这些,跟常继祖的身份也有很大关系,正常人到国子监,都是想着怎么融入其中,广交好友,给自己的未来铺路。
    常继祖不需要这些,他本身就是顶尖勋贵的后代,对于四书五经,也没多大的兴趣。
    所以才能站在这之外去考虑问题。
    现在太孙的话,明显是要提拔自己。
    常继祖也没迟疑,立即作揖道:“臣之性格心中明白,好武轻文。臣听说殿下立军学院,因此恳请殿下召臣入学院学习。”
    不求才是有所求,以常继祖的身份进军学院无疑是理所当然。
    朱英笑了笑,对于这话里头的小心思自然清楚。
    “军学院目前大致都已经安排就绪,不过本宫打算是在春闱之后,再进行正式招生。”
    “现在表弟在国子监估计也过得并不舒心,不知表弟今年年齿多少。”
    常继祖赶忙达到:“今年满十八。”
    朱英点点头道:“正好比本宫小一岁,也行。”
    “都是自家兄弟,理应多多亲近,本宫身边目前攒缺一亲卫,不知表弟可有兴趣。”
    常继祖大喜,直接伏地磕首:“谢太孙殿下恩典。”
    ......
    自京师出发的征伐将领们,由于是顺水而行,不到五日光景,就已经抵达出海口。
    五十万大军在这里集结多时,主要是分为四路。
    由冯胜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为主军,而其他三路每十万大军分别由朱棣,朱棡,朱榑三位藩王管辖。
    冯胜有节制全军之权。
    只是现在冯胜现在的内心,还是非常复杂。
    他很难做。
    只是这几天的行程,就已经见识了三位皇子的品性。
    其中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的对手戏,就是这路程上的主旋律,不管是在商讨军事行动,亦或是其他方面,几乎全是对着来干。
    朱棣现在可没有在京师那边忌惮,但凡三哥但怼自己,那就毫不迟疑的怼回去。
    哪怕是要到干架的程度,也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极为干脆。
    冯胜还能怎样,只能是一直调停为主。
    而朱榑这边,也不是个省心的角色。
    性格骄纵,出了京师后就一幅天老大我老二的感觉,在见到三哥四哥对着干的时候,不仅不会劝和,反而是扇风点火,恨不得两人马上就大打出手。
    冯胜这几日,别的啥也没干,时间全在调停上了。
    “难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