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四章 中元夜
    中元节这天。
    十三家率先建醮、放焰口安抚城内外数十万死人。
    六十四坊的寺观,请出了满天神佛的名讳,道士祈福,和尚诵经,纷纷响应。甚至于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夷教也来凑热闹。
    至于民间,更是热闹。每个里坊都有富户组织施孤,宰杀猪羊,供奉瓜果米面,飨祭无主孤魂,还有沿路插彩旗,点香烛,烧纸钱与纸衣。
    一整天。
    纸灰纷纷仿佛落雪,香烟熏熏如云气蒸城。
    而到太阳落尽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来到各个河口放河灯。不消半个时辰,钱唐十数条河面上便点燃了百万盏灯火。
    若在城外飞来山顶居高眺望,便能瞧见星火汇聚成流,仿佛银河倒悬,垂入了人间。
    依俗,到了这个时候,地府放开鬼门,孤魂野鬼们上到人间寻食,活人该回避家中、谨守门户。
    但如此良宵美景,总有不甘寂寞的男女倦枕长夜。他们会戴上面具或面巾以免被鬼神识破身份,然后呼朋唤友上街赏玩。
    至于交游者,几多是人,几多是鬼,今夜之后又增添多少玄奇故事,那便另当它说了。
    游人一多,商家也就随之而来。
    按规矩,今夜不许开门营业。商人心眼活泛,便把家伙都搬上船。常常见得,有小船载满鲜花、莲灯或是精巧的面具沿着“星河”兜售。
    其中最多的当属各种吃食。
    杂货场前的甘豆汤、官巷口的光家羹、万寿坊的炒栗子、钱唐门外的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的灌肺、众妙坊的肉包、中瓦前的羊饭如是等等,通通趁夜泛舟叫卖。
    因是中元节,平日一些例如水碗收钱、点朱砂等防范野鬼骗食的手段也都不用了,不管来客是人是鬼,收的是铜钱还是鬼钱,都大大方方收下,甚至于,没卖完的东西也不带回去,尽数抛入水中,说是喂食穷鬼。
    每见到这一幕,李长安都不由腹诽。
    “穷鬼都在岸边眼巴巴望着哩,哪能吃到咱们嘴里!”
    一夜鱼龙舞。
    …………
    李长安的名字记在富贵坊褐衣帮下,本来只在华翁那里分猪肉。
    但因着白天的事,涉及的几个坊的鬼头也来邀请,不吃白不吃,李长安欣然以往。
    他们摆出的场面可比一帮子穷鬼的褐衣帮阔绰得多,李长安也毫不客气,跟那啥下乡似的,连吃带拿丁点儿不害臊。
    待到酒足饭饱、醉气熏熏归家。
    收获不菲。
    有一条好羊肉,打算明日煮了给慈幼院的老老少少解解馋。
    两条盐腌五花,也留给慈幼院,留着平日炒菜抹锅底。
    还有两条干鱼,半只熏鸭,一个猪肘,估摸去换些羊奶,女婴天天喝米汤也不是个事儿。
    正胡思乱想着,醉眼朦朦中望见对面冒出一个怪物,提着灯笼,上大下小,蹒跚而来。
    咦?!何方鬼魅?
    不消冷风,李长安顿时酒醒。
    定眼再看……
    “呀?是鬼阿哥。”迎面的何五妹也吓了一跳,“你怎生在此?”
    “才从城里回来。”深更半夜,何五妹一身白衣,手里提着灯笼,抱着两个大竹篓,摇摇晃晃,跟个拦路鬼似的,“五娘这是要去哪儿?”
    “受邻里们托付,要去河边施孤。”
    “这个时候?”
    李长安四下张望。
    已是下半夜,万籁俱静,别说人,鬼都歇息去了。
    何五妹低头淡淡笑着:“正为错开时辰。”
    李长安见她抱着竹篓实在吃力,平日的小保镖也不在身边。正好今夜吃饱了香烛,风不再似刀,雾也不再似冰,暂得阳世宽宥。干脆把“斩获”都挂在腰上,接过竹篓,随她一起去施孤。
    ……
    到了河边。
    可以瞧见芦花似雪月下随风起伏,摇摆间,时时映出江面粼粼的波光。
    道士认得,自己就是在此地上的岸。
    不待追忆,何五妹继续沿河往前。
    前方高草茂密可以没人,但隐约有条踩出的小道。
    再沿小道往前数十步。
    豁然开朗。
    见得一片被山林与低崖围起的小小河滩。
    芦苇和高草都不见了,只生着将将没过脚腕的青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
    一座栅栏围起的园子占据了视线中大部分空间。
    园中花卉格外繁盛。
    何五妹告诉李长安,这是一座墓园。
    墓园?
    仔细看,才找着一个个小小的土包,土包前,又立着一座座鹅卵石叠起的石塔。
    几乎都被花草淹没,很不起眼。
    而园中唯一起眼的物件是中间一座小庙,由青石块垒成,约有半人高,顶部是倒扣的船型。周边一切雕刻、文字都被时间风化,被青苔淹没,唯有神像勉强还有形状。看模样,依稀是位龙神,脚下匍匐着一条不知是猫是狗的神兽。
    莫非是那位已少有人祭祀的保婴龙王?
    ……
    大黑猫竟已早早守在了这里。
    何五妹刚进墓园,它便飞奔而来窜入怀中,喵喵撒着娇。
    李长安没去凑热闹,这黑厮凶得很,除了何五妹,谁挨着都挠!
    自顾自把竹筐放下打开。
    一筐是香烛,一筐是杂粮野菜捏成的饭团子。
    何五妹见状,赶紧放下猫儿过来搭手。
    两人分工合作。
    何五妹在前头翻找出土包挨个上香,李长安跟在后头放上饭团。
    不像施孤,更像上坟。
    可这些坟墓也太小巧了些,墓碑也太简陋了些。
    李长安心底隐隐有所猜测。
    “他们都是慈幼院夭折的孩子。”
    何五妹俯身点上香烛,眉眼间带着淡淡的悲悯:
    “有些是遗弃在慈幼院门前的,有些是外边捡回来的,有些是人家实在养不活送来的。这些孩子收进慈幼院,十之五六不久便死了。活下来的,不是先天缺陷,就是后天落了病根,养不了两年,大部分也都死了。”
    “他们没有墓碑,因为他们没有名字。一来是无父无母的;二来么,老人们都说夭折的娃娃若取了大名,便与人世有了牵绊,会纠缠取名之人。所以一个个都没名没姓。”
    “有些道理。”
    “是么?可我却有个坏毛病。以为来人世一趟,纵使凄苦短暂,总不好什么也不得,什么也不留,便给他们偷偷取了小名,别人都不知道哩。”
    何五妹忽然回头,一贯沉静温柔示人的她,露出狡黠的神色来。
    “鬼阿哥想听么?”
    李长安是鬼,自无不可。
    “这孩子是五年前从野外捡回来的,生得瘦巴巴的,我盼他好生长大,叫他阿豚;这娃娃是八年前河上飘来的,我叫她莲花;那个是家人都病死了华翁送来的,眼睛又圆又亮,所以叫狸奴;这个是夜里放在门前,那夜格外冷,我唤他待霄……”
    何五妹挨个点出那些在李长安眼里完全没有差别的小土包。
    但她每点起香烛念出小名,李长安也会放下饭团,配合呼唤。
    比如:“小阿豚,魂兮归来,小阿豚。五娘施孤,莫做欢声,避开大鬼,快快来吃香,悄悄来吃饭。若已投胎,当我白念。”
    五娘便会躲过脸去,“噗嗤”轻笑。
    …………
    忙活完。
    李长安只觉厉坛上吃过的祭香、祭酒、祭肉一同发作,烧得胸膛热烘烘的,恰好秋风送爽,又觉精神一振。
    活着时,他最爱登高临风饮月。
    但自从做了鬼,便好久没有畅快吹风了。
    今宵难得,干脆扯开衣襟,大刺刺就地坐下,任由晚风灌满胸膛。
    旁边的何五妹也不是扭捏的性子,有样学样坐下来,只是把双腿盘起,再从怀中取出一纸长折。
    咦?
    道士颇为诧异。
    这长折封面上纹饰奇妙,如果没看错,这不是普通的折子,而是道家的“金章玉册”。
    玄门许多仪轨堪称繁复,要诵咏的经文字数少则数百、多则上万,未免出差错,便会把经文记在折子上,权当“提词器”,又取了雅名,便唤作“金章玉册”。
    “鬼阿哥不知道么?”何五妹笑道,“我原也是有度牒的女冠,道名唤作‘素女’。”
    李长安这才后知后觉,她身上白衣原是道袍,头上也仅仅一支木簪,今夜是女冠打扮。
    慈幼院的何五妹,咸宜庵的何大家,今日的何素女,三个身份堪称天差地别,却可以从中一窥人生的荒谬无常。
    李长安无意为了好奇,去揭开别人的伤疤。
    他不问,何五妹当然不会说,只把折子摊开在膝上,开始诵咏:
    “尔时寻声救苦天尊,与诸侍从巡游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不入邪宗。”
    是《太上三生解冤妙经》。
    她声音轻柔,唱声奇特,带着缥缈出尘之感。
    这种腔调称作“步虚声”,是道士育经礼赞所用。
    便宜师傅刘老道不会,小门小户摆花架子,徒惹人笑。李长安也不会,他是野道士么,砍人倒比唱经多。
    何五妹音色温柔而清丽,与“步虚声”相得益彰,诵咏尤为悦耳。
    李长安便拿龙王庙作了靠枕,惬意斜倚着,闭眼倾听。
    当是时也,天公作美。
    夜间的一切嘈杂都忽然放低放缓,将素女的唱经拱卫作了主角。风声低吟前来伴唱,流水潺潺过来和声,虫鸣与蛙声交织帮着奏乐。
    山林河流都在“步虚声”中融入秋风秋月徐徐入耳。
    嗯?!
    李长安忽然睁眼。
    “合唱”中听得异响,似在水波之中。
    他悄然起身,凝目望去。
    但见波光粼粼的河面下,隐隐见到许多黑影朝着岸边聚拢过来。
    鱼?
    不!
    李长安取出一枚黄符扣在掌心。
    转眼有黑影破水而出,爬上河滩,身形短小,模样好似一两岁的稚童,可皮肤灰败青黑,多处溃烂的伤口翻出泡得发白的腐肉。
    不是活人,都是鬼婴。
    “是他们来了么?”何五妹察觉到了李长安的异常,突然开口。
    李长安目光飘忽:“什么来了?”
    “你可真不会撒谎。”
    何五妹沉默了稍许。
    “鬼阿哥。”她柔柔唤了一声,“我想看看他们。”
    “鬼可不好看。”
    “可我还是想看一眼,想问一问。”她定定望着江水,但除了江清月白,什么也瞧不见,“他们都太小,尚且懵懂。我老是担心,他们会不会被大鬼欺负,逢年过节有没有吃到供奉,是不是还在嫉恨父母……絮絮叨叨的,倒显得我是个老虔婆。”
    她低低“唉”了一声,幽幽抚着脸颊。
    “可我年纪确实已不小了。”
    李长安无言以对,只好用符帮她打开阴阳之隔,随即便听得。
    “欸?!”
    果然被吓住了。
    道士刚做此想,又察觉不对,声音不似惊吓倒像惊喜!
    连忙回头望去。
    河岸上哪里还有什么面目狰狞的死婴啊,分明是一只只略显透明的、散发着朦朦、淡淡白光的猫咪。
    它们一个连个跃上河滩,摇头摆尾抖干浑身水珠。
    黑的,白的,橘的,灰的,虎斑的,狸花的,黄纹的,三花的,黑白的,还有长毛的与短毛的,尾巴尖尖的,耳朵圆圆的……
    当然,还有几个化形不成功,人身猫脸的,猫身人腿的,都被大黑猫一个巴掌拍回水里。
    然后经过质检的猫儿们都像先前的炭球儿一般,向着何五妹飞奔而去,喵喵撒娇。
    有的蹲坐在五娘腿上,可怜巴巴望着她;有的挤在五娘怀里,用圆脑袋蹭她;有的趴在五娘头顶,把自个儿当了软帽;有的竖起尾巴,绕着她转圈圈;还有的弹出肉球,在她背上踩奶……
    一转眼,何五妹身上便长满了猫猫虫。
    “眼睛这么漂亮,你是狸奴?”
    “小阿豚,怎么还是这般瘦?”
    “哈哈,叫得这么好听,一定是铃铛。”
    喵喵此起彼伏,何五妹两只手根本rua不过来。
    道士看得心痒,解下一条腌肉,拿小刀切了过去投喂。
    可这些猫吃肉的时候“嗷喵”叫好,道士伸手想rua,便开始炸毛。
    一点都不懂公平诚信!
    无奈,瞄见一只格外瘦小,被猫群挤出来的小家伙。
    道士切了两片猪肉引它过来,小家伙警惕嗅了嗅,终究忍不住“呼噜噜”埋头开饭。
    道士心下一喜,趁机伸出禄山之爪。
    那猫儿一抬头,毛绒绒的猫脸霎时变回了青灰的死婴脸。
    “……”
    李长安没好气走开,眼不见为净,拿了几个饭团子来到河边。
    水里泡着几个化形功夫不到家的鬼婴,见着道士,便朝他呲牙。
    饭团腌肉丢下去,“哗啦”一通抢食。
    然后继续呲牙。
    道士也不气恼,这些个灵猫的德行他也见惯了,再者说,它们本是鬼婴,鬼中怨气最重,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
    龙王庙前,何五妹终于想起了自己的来意,抱开捣乱的猫儿,继续诵咏道经。
    声音潺潺,引得鬼婴们眼巴巴聚在岸边,却怕吓着诵经人,不敢露面。
    道士轻叹一声,道了个“无量天尊”。
    随即盘膝坐下,随之诵咏:
    “晨昏运度,耀明古今。万类受禀,结化成形。冤业误染,三世相侵。正一之气,解免冤魂……”
    经声随风送远。
    江水粼粼,明月近人。
    好一个中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