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23节
    同时沈长林也暗暗发誓,他要更努力刻苦,将来也要榜上有名。
    而且,他现在想考取功名,除了之前改善生活,活的更如鱼得水的想法之外,还存了做一点实事,做一些微小贡献的想法,就如眼前这位顾先生一样,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穿越到古代,孤苦无依,曾经沈长林以为他永远不会再用梦想,但是现在,他突然有了榜样。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又是一年盛夏将至,顾北安和白雪的婚礼定在了五月中旬。
    作者有话说:
    三更完成~耶明天继续给留评的发小红包
    第30章 考县试
    ◎回家说好消息【一更】◎
    大喜这日, 天色还暗着,白家院子里就点起了烛火,新娘子要起身挽发描妆了。
    往日白五婶总惦记着早些让女儿嫁人, 真到了这一日,心里却有十万个不舍得, 帮白雪梳头时,白五婶的眼睛涩的厉害,泪珠子忍都忍不住, 后来干脆不忍了, 用帕子捂着脸大哭一场。
    “雪儿,往后好好过日子,万一有个不顺心的,你就回家来,母亲帮你撑腰。”
    白雪见了这一幕,触景生情,泪珠顺着腮帮也落一地,喉咙发紧, 良久才哽声道:“女儿知道。”
    出了这家门, 少女便成人妇, 只愿从此携手白头,互不相负, 泪眼朦胧中, 白雪又勾了勾唇角, 那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新娘子起的早,新郎官也一样。
    天蒙蒙亮的时候, 顾北安就醒了。
    他的家乡过于遥远, 父母年岁大不便舟车劳顿, 便派了小叔叔代送聘礼及参礼。
    顾小叔约莫三十岁,和顾北安有五分相似,见侄子翻来覆去摊煎饼一般,作为过来人的他莞尔一笑:“起床吧。”
    大红喜袍叠放整齐放在桌上,是仿深衣的款式,广袖长袍,穿在顾北安身上更衬出他的俊朗,宽腰封一系,坠上玉佩,显出劲窄的腰身。
    沈长林沈玉寿贺青山等一干学子,作为男方亲友,亦在迎亲之列。
    白家并非读书人,拦门的时候不玩猜字谜对对子那一套,白雪的大弟弟听说沈长林会拳法,非要拉沈长林比试一番,沈长林磨拳擦掌,将姿态做足,暗地里对贺青山沈玉寿使眼色。
    “来吧。”紧接着他一个熊扑,抱着白家大弟弟滚做一团。
    “哦,迎新娘子喽——”贺青山等人趁大家看“打架”的热闹,裹挟着顾北安涌入了新娘子闺房。
    如此不讲武德,引来娘家人一片“抗议”声。
    沈长林挣扎着爬起来,向空中抛洒了一把铜钱:“发喜钱啦,祝新人白头偕老,大吉大利……”
    娘家人喜笑颜开:“大吉大利,早生贵子。”
    一片欢声笑语中,新娘子登上花轿,迎亲队一路敲敲打打往县学方向去。
    等人走远了,白五婶给了白家大弟弟一捶:“大喜的日子,你找人打什么架,呆的很!”
    白家大弟弟委屈的答:“听说沈长林很厉害,我想和他过两招。”
    “你呀你,那也得看场合,的亏你大姐姐不是个多心人。”
    顾北安是外地人,因此这次婚宴,来吃酒的多是娘家人,除此外便是衙门的同仁与县学的师生,县令大人则是证婚人,一共凑了十几桌倒也热闹体面。
    顾家不算富裕有钱,但儿子娶妻,顾家爹娘还是倾力准备了布匹绸缎、金镯玉簪、大雁等聘礼,此外还有一百两白银,顾北安在成婚之前,就老实的将聘礼银子等所有东西全交到了白雪手上。
    连带着他身边存下的一点银子,全都交给了娘子。
    顾北安虽心细,在理财方面却是不会精打细算的,而白雪恰恰最会过日子,两人倒也合拍互补。
    原本按照白五婶的意思,是要租一间院子做婚房的,但白雪思虑再三,觉得那是一笔不必要的开支,便选择和顾北安一起居住在县学的宿舍里,顾北安作为县学的学谕,有一间宽阔的单人房间,如今用屏风分隔出内外两室,一间做卧房,一间为书房兼做会客之用,倒也合适。
    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日子自然也舒心顺意。
    在无人留意的角落,柳秀才拖家带口,灰溜溜的出了永清县城,投奔远房亲戚去了。
    蓄养私妓被判了二十大板,柳秀才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官府还罚没了两间商铺和几十两白银,皮肉之苦和破财在其次,柳秀才经过此事才发觉,平日那些与他称兄道弟,攀亲交好的兄弟朋友,在他落难之时不仅没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他的事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为人师者,一个好名声甚至比好学识更重要。
    “啧,那样的德行还教书育人,教学生什么,和他一样蓄养私妓吗?”
    “难怪这些年咱们永清县一个秀才都没有,他那样的师傅,能教的出来就怪了!”
    “可不是,他一倒,就有人考上啦,人在做天在看,还是得多行好事给自己积德哟。”
    一声声议论落入耳中,臊的柳秀才老脸红透,文智书馆的学子老师也一个个离去,连他的亲儿子现在看父亲眼神里也充满了嫌弃,柳妻也不愿出门社交,一出门就遭白眼,他们可受不了。
    想当年,他们出门人人奉承,现在成了过街老鼠,这落差太大,人都要抑郁了。
    最终一家人变卖家产,离开了这个已身败名裂之地,晚节不保,是柳秀才最后留给永清县百姓的印象。
    他走了,文智书馆的壳子还在,关于书馆的存续问题,县令大人丢给了孙教谕,孙教谕现是状态在介于咸鱼和打鸡血之间,咸鱼是工作状态,打鸡血是精神状态,简而言之,便是孙教谕工作依旧划水摸鱼,将升官的希望放在顾北安的身上。
    只要下属干的好,上司也能跟着沾光。
    因此孙教谕大手一挥,将文智书馆的遗留问题又抛给了顾北安。
    顾北安倒不嫌事多,他这人就是爱管事情,不仅不推脱,反而甘之如饴,好好的研究起来。
    白雪笑他是操心的命。
    这天午后,顾北安正在给乙班的学子们上课,正学到《道德经》的一段——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之道,乃滋养万物而不伤害他们,圣人之道,乃有所作为却不争抢。”
    小学子们似懂非懂,能记得原文并且背下顾北安所说的意思,已经是优秀的那一等,毕竟《道德经》玄而又玄,奥妙无穷,多少人穷其一生也未曾参透几分,何况是这样一群总角少年。
    顾北安将手负于身后,目光在教室内逡巡一圈,最终在碰上一双清亮的眸子后停下,他面带浅笑:“长林,你来说说,对这句话的感悟。”
    “学生以为,此句中道的不争,大有深意,乍看消极避让,深思却是遵循万物发展规律的上策,不争,避祸也。”
    一番稚声轻言,却让顾北安怔了怔,万万没想到沈长林能感悟的如此深刻。
    沈长林微微低头:“学生刚读过《通玄真经》,里面有争利者,未尝不穷之语,因此有前番感悟,若是不对,请先生指教。”
    “很好,没有不对之处。”
    下课钟声敲响,沈长林正在收拾课本,顾北安敲了敲他的课桌:“随我来一趟。”
    顾先生经常找长林谈话谈心,其余学子也见怪不怪了,贺青山和沈玉寿挥挥手:“你去吧,我们先去帮你打饭,在食堂等你。”
    县学的人越来越多,每到饭点就得跑着去打饭,不然去得晚了,便只剩下残羹冷炙。
    “好兄弟!”沈长林对二人比了个大拇指,然后捧上书本,随顾北安到了他的住处,恰好白雪提着食盒从食堂回来。
    县学的先生亦吃食堂饭,不过食堂的师傅会优先将他们的菜拨出来一份,分量会比学生的多,偶尔还能让厨师帮忙开小灶,单独做一两个小菜。
    白雪见沈长林轻柔一笑:“长林来啦,留下来与我们一起吃饭吧。”
    “青山和玉寿已经帮我打饭了,师娘好意学生心领了。”
    白雪捂嘴偷笑,小长林单独见她时皮的很,也只有在他先生面前,乖巧的像只小兔子,也罢,她去摆饭了。
    顾北安从书架上抽了两本书递给沈长林,那是之前便说好,借给他抄阅的,沈长林恭敬的双手接过书本:“谢谢先生。”
    “我送你一段路。”
    师生二人沿着走廊走到拐角处,顾北安微笑发问:“课堂上你说的那番话,倒让我想起了文智书馆去留的问题。”
    这可真是师徒心有灵犀。
    沈长林抿了抿唇:“学生答话的时候,想的也是这个问题,学生斗胆进言,百花齐放好过一枝独秀。”
    “哈哈,好,说的好。”顾北安忍了忍,还是摸了摸沈长林的头,这小学子个子蹿的极快,已经比他的胸口了,再高一点就不好揉他的脑袋了。
    “长林,等你长到我的肩膀这么高,就让你参加县试。”
    “真的?”沈长林眼睛一亮,惊喜的难以置信。
    顾北安郑重的点头:“当然,吃饭去吧。”
    县考是科举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正经生员的敲门砖。
    沈长林得到顾北安的承诺后兴奋的一夜都没睡好,沈玉寿迷迷糊糊的醒来,见小兄弟还在默背《论语》,吓了一跳,还以为他发烧了。
    “长林,先睡吧,明日再用功了。”
    沈长林也很想睡,可他真的睡不着,他失眠了,一连数日都亢奋的不得了,平时一日练十页纸的字,现在练二十页纸,以前一天背两篇古文,现在背四篇,还要写诗,练习八股文,简直成了连轴转的小陀螺。
    顾北安看在眼里,好笑又心疼,后来请夫人出山,给沈长林把脉抓了一记下火的药熬了吃,沈长林那股子亢奋劲儿才消解下去。
    “劳逸结合,方能持久,知道吗?”
    科举路极漫长,打鸡血的状态可以维持数日数月,却难以维持十数年。
    “嗯,学生一定调整好心态。”
    沈长林羞红了脸,前世今生加一块,其实他的心理年龄和顾北安差不多大,对比之下自己简直毛躁的不像样子,看来无论是心态还是知识,他还有的学有的参悟。
    此后数年,沈长林依旧用功。
    读书练习,锻炼身体,磨炼心性,一样不落,偶尔也有懈怠或者走弯路的时候,但都被顾北安给拽了回来,在正途上不断潜行。
    又是一年新春。
    在一片鞭炮味道中,县衙门口粘贴出了今年参加县考的学子名单。
    沈长林的名字赫然在列。
    “太好了,我可以参加考试了!”
    “也有我的名字!”贺青山今年十六岁,今年也上了考生名单,同样在其中的,还有十三岁的沈玉寿。
    沈玉寿经过几年的沉淀,已经由社恐腼腆的性子,修炼成为害羞内敛的性格,大致上看差不多,但已进步巨大,他笑了笑,对沈长林说:“我们请假一日,回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吧。”
    “对对对,这样的大好事,一定要让奶奶,爹娘他们先知晓。”
    作者有话说:
    一更~晚点二更~想要评论!评论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