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625节
    只不过这些制度暂时还不能实行,谈完之后再说。
    不出意外的话,金学曾应该就是第一任朝鲜事务大臣,王用汲就是第一位倭国事务大臣。
    将领也很简单,朝鲜这边找一个人去驻守就可以了,问题不大;倭国那边可以划分区域,一个给戚金,一个给李如松。要给年轻人足够的锻炼机会。
    之所以安排这些事,是因为朱翊钧在辽东的日子已经差不多了,京城又发信过来催了。他准备回京城,要先朝鲜王一步离开。
    与此同时,朝鲜釜山。
    自从与倭国的战争结束之后,釜山已经成了大明水师驻扎的地方。
    戚继光和李成梁正在屋子里商量事情,气氛倒也不像之前一样剑拔弩张。
    戚金和李如松各站在自家主帅身后。
    俞大猷被安排坐在了最上面。
    王用汲在旁百无聊赖的扒拉着小吃,拄着手听席。
    李成梁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对戚继光说道:“我觉得我们就应该现在动手,时不我待,不能浪费机会。先把他们那个什么肥前国打下来!”
    李成梁在地图上点了一个地方说道:“然后把小西行长他们都运过去,让他们在这里开始打,逐渐扩大地盘。包括这几个岛,咱们要先占领一个。”
    戚继光看着李成梁指的那个岛——九州岛,陷入了沉思。
    整个倭国一共有四个岛,上来就拿下其中一个,不得不说,这也是大手笔。
    戚继光看了一眼李成梁,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还是要等一等,等一等朝廷的消息。现在朝廷还没什么消息。”
    “朝鲜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我们暂时也不得而知。朝鲜王是不是支持我们,或是不是派兵,我们也不得而知。”
    “还有就是一些倭寇俘虏的军队,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整训。你不能太急。”戚继光无奈的说道:“我们的士兵一路打过来,这个时候也是时候歇一歇了。他们很多都是辽东的,我这边还有很多山东的,山高路远也是战心疲惫。现在战事打赢了,正好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
    李成梁瞪着眼睛说道:“等什么等?他们爱来不来,我们先把这个单位打下来打完再说!你也知道战士们山高水远,那就打下来,胜了就可以回家了。”
    “我们现在拖延时间,倭寇却在岛上不断建立各种城池。他们建得越多越牢固,我们将来攻打就越吃力,到时候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这样的情况是你愿意面对的?我们要对我们将士的生命负责!”
    戚继光瞥了一眼李成梁一眼,很是无奈。
    他知道李成梁心有不甘,这一次李成梁这些人马从辽东出来,一路打过来的确是立下了不少功劳,战事也很顺利。
    可就是太顺利了,李成梁这么打过来,导致很多将士甚至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就跟着一路跑过来。
    他儿子李如松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这些日子那些没立下功劳的人心中已经不满。
    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这次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李成梁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下面那些人肯定非常有怨言。
    所以李成梁急需开辟新的战场,让这些人上战场去立功。
    朝鲜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但是倭国有。那么大的地方打过去,总是有功劳的。
    在李成梁看来,以他的兵力和自己水师的实力,吃下一个岛什么问题都没有。
    沉吟了片刻,戚继光看向了王用汲。
    在场只有王用汲一个文官,而且还是陛下的心腹。
    陛下那边暂时没有传来消息,有王用汲来做最合适。出了什么事的话,他还可以帮忙说话,毕竟陛下派他来就是负责这一件事的。
    王用汲看了一眼戚继光和李成梁,见两人都看着自己,有些无奈的说道:“两位将军,那个倭寇的使者叫什么玩意来着?他怎么说?”
    “那个石田三成让我们等一等。”李成梁撇了撇嘴巴,没好气的说道:“他当然希望我们等一等,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听他的?”
    戚继光很无奈的说道:“他把消息送回去了,在等待国内的消息。不过在我看来,他也有拖延时间的意思。不过对我们来说,这些不重要。”
    王用汲想了想说道:“我们开辟一个前哨也好,有利于以后进军。大军在这里,人吃马嚼的总是要消耗一些粮食。朝鲜这边粮食跟不上,吃饭有些困难,到倭国去吃饭未必不是不可以。”
    第九二四章 就食于敌
    到敌人家里去大快朵颐,这种操作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就食于敌。
    历史上每次打仗这么干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了防备这种行为,还有一个词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叫做——坚壁清野。
    显然,王用汲提出的这个想法,让周围的几人听得顿时眼前一亮。
    这也算是一个理由,虽然我军现在不缺粮食,但是总在这里干吃也不是事。
    我们到倭国不是去打仗,只是去找吃的,毕竟不能让我们在这里吃完了粮食等着饿死是不是?
    朝鲜人已经很难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倭寇家里就正好,听说谷仓都堆得尖尖的。
    李成梁大笑着说道:“王大人不愧是王大人,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
    一边的戚继光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有些狂傲的李成梁,心中有些无奈。
    王用汲的主意其实算不上什么好主意,这就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不过就是给了一个理由而已,有了这个理由的话,大明的大军就可以光明正大、浩浩荡荡地去倭国了。
    虽然这个理由看起来很虚假,我知道我说的是假的,他也知道我说的是假的,我也知道他知道我说的是假的,但我说的还是假的。
    戚继光笑着说道:“那就按照王大人说得办。”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下来,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俞大猷站起身子说道:“那就这么办。”
    李成梁也站起身子,大声说道:“我们马上去调配人马。”
    这边做出了决定,那边的行动自然非常迅速,很快就制定好了计划,准备出兵运兵。
    这次出兵的目的只有一个——占领九州岛。
    与此同时,沈阳城。
    朴奎西的脸色有些难看,迈步走进了自家大王的宫殿。
    没错,在大明皇帝行宫的角落里的一座宫殿被划归自己家大王使用。
    看到朴奎西走进来,朝鲜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道:“看爱卿心情似乎不错,怎么样?谈判的进展很顺利吗?”
    “很顺利。”朴奎西连忙点头。
    他心里忍不住腹诽:这能不顺利吗?你给出的条件甚至都已经超越了我给出的条件,我觉得我已经没有下限了,结果你比我还没有下限。就这么谈判的话,怎么可能谈不成?
    “如此就好。”朝鲜王坐了下来,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端起来轻轻地吹了一口,笑着说道:“爱卿和本王说说,看看究竟结果如何。本王也是一直都在期待着。”
    实际上,朝鲜王已经准备好回朝鲜了,这些天都在收拾东西。同时,他还拿出了一些财产在辽东这边采购,毕竟现在朝鲜百废待兴,皇宫里也缺了很多东西,估计已经被倭寇抢劫一空了,不买点东西不行。
    另外拿出自己的本钱,采买一批货物拿回去,之后无论是贩卖还是赈灾都有用。贩卖可以赚钱,赈灾可以安抚民心,对于自己来说好处非常多。
    朴奎西心里有些无奈,看自己家大王的样子就知道了,他那个跃跃欲试的样子就是想走了。
    这些日子,他也知道自家大王在不断买东西。甚至不光自己家的大王,那些权贵们也在采买东西。他们也都拿出了大量的积蓄,在沈阳城大肆购买。
    这些人从朝鲜跑出来还能带这么多的金银珠宝,也是没谁了。
    朴奎西硬着头皮说道:“的确是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咱们提出来的请求大明并没有全都答应。”
    说着,他把一份文书双手举过了头顶。
    旁边有内侍走了过来,伸手把文书接了过去,随后快速走到朝鲜王的身边把文书递给他。
    朝鲜王一愣,赶忙翻看了起来。
    事实上,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谈判。原本朴奎西是想当成谈判来谈的,可是自家大王上了那么一份奏疏,直接就变成请求了。没有什么谈的余地,只有大明答应或者不答应。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只听着就完了。
    不过朴奎西也明白自家大王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从这几天大明人对自己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自己原本还想在这件事上获取一些好处,巴结一下大明人。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这一次大王上了那样的奏疏,大明人直接就去找自己家大王了,而且还把事情办得非常好,自己直接被甩开了。没有想到自家大王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朝鲜大王可不管这些,快速翻看着文书,越看越开心。
    大明答应的条件不多,但都是很有利的条件。
    嫁公主的条件没有答应,但是答应了在各地驻军甚至建港口,同时答应了帮助培训自己家的军队,提供一部分装备。
    除此之外,大明人还答应了另一件事。就是可以派文官来朝鲜,还会在朝鲜建立书院让朝鲜的学子可以有地方读书。
    大明会派人过来教书,同时还会提供一批书籍。这也是朝鲜王非常喜欢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他非常高兴的,大明虽然没有答应嫁公主,但是愿意让朝鲜的王子到大明去读书。
    在朝鲜大看来,这就是为下一步做准备。看到这些东西,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物资方面和商人方面也都有提到,大明甚至还愿意提供一笔钱来帮助朝鲜重建。
    看过之后,朝鲜王那叫一个高兴。
    终于成了!
    “爱卿这件差事做得不错!”朝鲜王笑着说道:“如此一来,本王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让人准备一下,我要去谢恩。”
    “是,大王。”旁边的内侍连忙答应道。
    朝鲜王的目光又看向了朴奎西,面带赞赏的说道:“请你跟着我一起去,这件事你居功至伟。”
    闻言,朴奎西眼睛也是一亮,如果能见到大明大皇帝的话,或许事情还有所转机。
    他兴奋地抬起头说道:“是,大王。”
    两人收拾了一番,各自怀着兴奋不已的心情去找大明大皇帝了。
    第九二五章 践行
    此时此刻,朱翊钧也在看送上来的文书。
    这是刚刚拿过来的谈判结果,对于里面达成的条件,朱翊钧非常满意。
    可以说自己想做的事全都做成了。最重要的一点,做成了这些事之后,还为以后再进一步甚至有其他想法的时候留下了余地,同时也打好了基础,这就很好。
    朱翊钧看着金学曾,笑着说道:“很好,非常好!爱卿这件事办得不错。”
    “都是托陛下的鸿福。”金学曾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倒不是他拍皇帝的马屁,而是心里真这么想的。这次的事他明显能看的出来,朝鲜就是故意这么干的,朝鲜王就是想要把这些东西给大明,
    这里面的利害,金学曾也能看得出来,似乎和朝鲜的斗争有关系。不过这些对大明来说都不重要,这次的事换其他人去谈其实也一样,跟自己的发挥一点都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