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节
    “叶阿奶,那犁真得好用吗?是不是用了它,我就不用下地干活儿了。”村里一个很滑头的孩子问道。
    “小狗蛋,怕干活儿了?小小年纪,可不能这样,要多帮着你娘些。”叶氏以长辈的语气对他说道。
    “叶阿奶,我不怕,我……我就是问问!”被叶氏叫狗蛋的男孩“嘿嘿”笑着又藏进了人群里。
    “他婶子,远山兄弟让人打造的犁到底是啥样的?”宝阿爷也很好奇地问道。
    “宝大哥,这我也不清楚,是孩子他爹和溪丫头瞎鼓捣的东西,大家都别着急,一会儿人就回来,到时候就都知道了。”叶氏苦笑一声说道。
    众人又等了一会儿,就听有孩子高声喊道:“回来了,回来了!”
    今天是临远山和临青溪一起去的铁匠铺取的犁,临远山认识的这位打铁的老汉,不但铁打得好,木工活儿也是一流儿,所以做出来的犁非常符合临青溪的要求。
    当即,临青溪就又订了几个犁,既然万亩紫土不能动,那么她手里就有了一些多余的钱,这些钱正好可以用来打造农具,购买耕牛和一些家禽。
    远远地,临青溪就发现自家门口围了不少人,就对临远山说道:“阿爷,那件事情你考虑好了吗?”
    临远山看着远处略显兴奋的村人,微微笑着说道:“阿爷考虑好了,咱们就买一头耕牛,村里要是有人要用,溪丫头,你可不能小气不让用。”
    临青溪故意嘟着小嘴生气地说道:“阿爷,您看您孙女是那小气的人吗!再说,您不是说,我小时候生病,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才活下来的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我懂。”
    “溪丫头不愧是我临远山的孙女,孩子,记住阿爷一句话,东西再金贵也没有人心金贵,失了人心,你就什么也没有了。”临青溪凡事都能想得开,都能以大局为重,临远山对她还是很放心的。
    只是,这孩子似乎对临氏族人的感情并不深,想想也是,她也不过是**岁的孩子,以后日子还长,要让这孩子知道她的根在哪里,这样对她以后也是好的。
    临青溪今天才从临远山的口中知道这具身体的原主一两岁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当时有个土法子说,只要孩子吃了百家饭,穿了百家衣,那么这孩子就算借了百家福气,命也就能保住了。
    临远山告诉她,当时很多村里人自发地送来吃的穿的给她,几乎没让老临家的人出门跪求,临青溪就吃上了百家饭,也穿上了百家衣。
    或许这具身体真得借到了福气,没过多久,她的病就好了,从那之后,也没生过什么大病,而且自此以后,老临家的人对村里人都充满了感激,宁愿自己吃亏一些,也希望能帮助村里人,算是还当年的恩情。
    临青溪很想告诉家人,这具身体真正的主人早已经不知魂飞何处,而她借来的福气也只维持到七岁。可是,她张不开嘴,这个秘密将永远伴随着她一个人,直到有一天被埋进黄土里。
    “溪妹妹,溪妹妹,我来帮你!”临小玉、临翠花几人跑到临青溪身边,和她一起帮临远山推架子车。
    “小玉姐,你们怎么都来了?”这犁的影响作用真得有这么大?可众人还没见识过,只是听说而已。
    临青溪并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新东西就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更何况这犁对种地的人来说更是稀奇东西。
    “当然要来了,远山阿爷和溪妹妹想出来的定是好东西,大家都要来看看。”现在在临氏族人的心中,老临家的人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似乎他们家已经是一座宝藏,随时都能有宝贝出来。
    “你这小丫头,嘴巴倒是挺甜,怎么就知道是好东西?”临远山笑着问道。
    “反正就是好东西,大家都这样想的!”临小玉笑嘻嘻地说道。
    等到了家门口,很多村民都围了上来,因为上面盖着粗布,大家都对粗布底下的东西很好奇。
    “远山兄弟,这盖着的就是犁?”宝阿爷也伸着头东瞅瞅西瞅瞅,也瞅不出什么不同来。
    “是的,大哥,这样吧,犁上已经安好了绳子,咱们就到这地里试一试,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犁。”临远山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想着干脆去地里试一试,正好他也想看看用犁耕地如何,刚才在铁匠铺试的时候,地比较硬,相信田里的地效果会更好。
    于是,浩浩荡荡一群人,推着架子车又往地里走了去。
    刚走没多久,村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临阿贵就走到临远山面前说道:“远山阿爷,推着架子车怪累的,不如就在我家地里试试,我家的地可是离咱们村最近的,嘿嘿!”
    “你这臭小子倒是会占便宜,那行,就在你家地里试试,你爹娘要是问起,可没阿爷什么事喽,哈哈……”临远山打趣地说道。
    “谢谢阿爷!”
    临远山一把掀起盖住犁的粗布,架子车上奇怪的犁让众人不禁吸了一口气,全都大睁着双眼看着,然后就是小声的议论开始了。
    “这就是犁呀?这模样还真是奇怪!”
    “就是,看起来真像一个大勺子,哈哈!”
    “你别说,还真有点像,不过那铁刃看着可是够利的,都能当切菜刀了。”
    “你们别靠太近,可别弄坏了,这可金贵着呢!”
    “你知道啥呀,不就是几块木头帮着一个大镰刀吗?这还真能耕地?我可不信!”
    “信不信,试了就知道,这两边可都有利刃,不会伤到人吧?”
    “伤不到,你没看那绳子长着呢,人要是在前面走,保准伤不到。”
    ……
    一时间,村民说什么的都有,临远山和临青溪也没有做声,东西好不好,用过就知道。
    临远山和两个村民把犁从车子上抬了下来,然后把犁放到地边,他在后边扶着犁把,临阿贵和另一个半大少年一左一右在前面使劲拉着绳子。
    犁一下地,围观的村民就惊呆了,那些原本用锄头锄得很费劲的土地,遇到这犁的铁刃,就像鸡蛋碰在了石头上,很快就被翻个了底朝天,而且众人还没反应过来,这地就翻耕了大半趟儿。
    “你们这两个臭小子,慢点,慢点,想要累死你阿爷啊!”临远山嘴里说着责备的话,但是脸上却满是笑容,有了这犁耕地,不但省劲还省时。
    “阿爷,您累就歇会儿,我来推!”人群中,早就有孩子按耐不住想要尝试一下了。
    “让我来推,让我来!”又有孩子争抢着要推。
    “你们别跟着瞎捣乱,这种地不是玩,耕地的时候不能走偏了,这犁把你们要是拿不稳可是会伤到人的。”这犁对于大家是个新奇玩意儿,可这犁地不是随便玩玩,要认真对待才是,临远山可不能任由这些孩子胡闹。
    “远山兄弟,那让我试试。”人老心不老,宝阿爷也像个孩子一样被犁这种新型农具吸引了。
    “好,大哥,你来试试!”宝阿爷种地也是能手,临远山主动让开,让他扶着犁把。
    接下来,围观的村民一个个开始尝试用犁耕地,没过多久,临阿贵家相邻的六亩地都给翻耕完了。
    “阿贵,今天你家可要管饭,这六亩多地大家都给你们用犁耕好了,可省了你家不少工夫。”一个总爱说笑的村民看着已经满头大汗还不舍得撒开绳子的临阿贵说道。
    “管饭,管饭,我这就回家让我娘做去!”临阿贵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喜滋滋地说道。
    今天多亏他聪明,否则这地光靠他和他娘翻耕,可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下子身子骨不好的娘就能在家多歇息两天了。
    “阿贵哥,做饭就免了,从明天开始你就帮忙犁地吧。”临青溪对临阿贵家的情况也多少了解一点儿,故意笑着说道。
    “行行行,谁家犁地我都去帮忙!”临阿贵的兴奋劲和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呢。
    到了晚上,临阿贵拿来好几个野菜包子,说是他娘做得,让老临家的人别嫌弃,尝尝她的手艺。老临家的人都知道,这是阿贵的娘在感谢他们。
    临青溪后来听说,当天所有帮阿贵家犁地的村民都吃上了阿贵娘亲手做的野菜包子,那滋味又香又甜,好吃极了。
    次日一大早,还没等老临家的人起床,就有村民陆陆续续开始叫门了,大家的来意都是一个,那就是先帮老临家用犁耕地,然后再借用犁来耕自家的地。
    临远山自是不同意大家帮他家犁地,就说这犁自家先不用,谁家要是先耕地就先用着,于是这犁就在老临家呆了一晚上,之后就在村民之间轮流使用着。
    只是,令老临家一家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当他们下地干活儿的时候,却发现自家的地已经犁好了。
    临远山和叶氏几人到处询问是谁帮的忙,但是村民们都是笑笑,挥挥手说不知道。
    一开始,临青溪还以为是临大安他们偷偷做得,可问了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他们干得。
    又过了两天,老临家的另一块相连的地也被犁好了,而且还是找不到帮忙犁地的人。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临青溪就让临大安晚上派人守在自家地的附近,很快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原来是村里那些在豆腐房工作的男人们回家之后,知道了老临家不但做出了一种省时省力的耕地工具,而且免费先让村民使用,怀着感激之情,这些白天在豆腐房辛勤工作的男人们,晚上自发组织起来,偷偷地趁着月色把老临家的地给犁好了。
    以前,临青溪对临家村的村民多多少少心中会有一些疏离和意见,但当她知道“百家饭、百家衣”的事情,还有村民这次的夜下犁地行动,让她这个“外来人”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繁忙的春耕随着犁地打垄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每天拂晓,山中的鸟还未鸣,田间的农人就已经开始忙碌。
    而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忙碌的人们也越来越有朝气,手里的活儿没停下,上下嘴唇也没合住,嘻嘻哈哈的说笑声成了远山的回音。
    “蕙兰嫂子,这块地你家准备种什么呀?”孙氏家的地和老临家的地挨着,两家常在一起干活聊天,时间也能过得快些。
    “我打算种上两亩萝卜,旁边这一亩多地种韭菜,呵呵,谁让我家溪丫头说,最喜欢吃我做得韭菜大包子,还喜欢吃我腌得萝卜!”穆氏一边整理着菜地,一边抬头笑着对孙氏说道。
    孙氏“咯咯”笑道:“蕙兰嫂子,莫说你家溪丫头,就是妹子我也好几年没吃上你做得韭菜大包子和腌得萝卜了,想想以前,咱们经常在一起捣鼓吃的,那时候真好!”
    穆氏也感叹道:“可不是,要不是日子不好过,咱们姐妹们也能经常聚聚。不过现在好了,等我这茬韭菜和萝卜出来,保准让你吃了这顿想下顿。”
    “呵呵,嫂子,英梅嫂子可是个大肚婆,小心把你家锅都能吃喽!”赵氏扛着锄头正巧在地头小路走过,看到穆氏和孙氏在说笑,也高声开起了孙氏的玩笑。
    “那可保不齐,哈哈哈!香柔,你这是到地里干什么呀?”赵氏的闺名叫赵香柔,她比孙氏还要小一岁。
    “昨天我家的地都用蕙兰嫂子家的犁耕好了,我准备打打垄,明天种上两亩白菘。”赵氏将扛着的锄头放了下来,立在地边,笑着和孙氏说道。
    “香柔,明天我这地里的活儿不太多,我帮你一起种吧,这样还快点!”以前种菜的时候,临家村的女人们都喜欢互相帮忙,有说有笑的在一起种菜,时间也好打发。
    “没事的,蕙兰嫂子,现在小桃也能帮我了,这两亩地我很快就能栽种好。”赵氏婉言谢绝了穆氏的好意,老临家的地比她家的地要多得多,现在家里的男人都在族里为豆腐生意忙着,谁家也都没有空闲的人。
    “蕙兰嫂子,香柔现在干活快着呢,可不是当初的小媳妇了,哈哈!”孙氏站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想起当初赵氏刚嫁进临家村下地干活的模样,不禁开始取笑她起来。
    赵氏脸上一红,年轻的时候她干活比较慢,像孙氏、穆氏早就干完地里的活儿了,她还在地里晃悠着呢。
    “英梅嫂子,你可别笑我,想当初你那小嗓子一出来,咱们村的男女老少可都竖起耳朵听呢。我可听说,当初大旺哥就是被你那一曲云州小调勾了魂,这才大红花轿临了门,哈哈哈!”赵氏也不甘示弱,开始打趣起孙氏来。
    穆氏被两人逗得笑出声来,蹲在地上一边整理菜地,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咱们都有多少年没听过英梅唱云州小调了,今个儿天气不错,英梅,你就再亮一嗓子。”
    孙氏脸上一红,但很快就大着嗓门说:“唱就唱,谁还怕你们,呵呵!”
    “英梅嫂子,就唱你以前经常唱的‘十二月花开’,呵呵,我可是老早就想再听了!”赵氏干脆点起了唱段。
    “就唱这首,就唱这首!”穆氏也附和道。
    “好,我就给你们唱‘十二月花开’,好久没唱了,唱得不好听,你们可不许笑我。”孙氏也不扭捏,以前当姑娘的时候,她就是想唱就唱,现在都快当阿奶的人了,她脸皮也就更厚了。
    “呵呵呵,嫂子,咱们不会笑你的,你就唱吧!”离孙氏几人不远处的一个村中后生高喊道。
    此时,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家家的地挨得也都不远,所以孙氏、赵氏和穆氏三人的说笑谈话声早就入了众人的耳朵。
    被众人取笑,孙氏也没觉羞臊,清了清嗓子,真得就开始唱起来了,一时间婉转轻柔又带有特色云州风味的乡间小调就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之间。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九月菊花展笑颜,十月芙蓉惹人怜喽,冬月水仙案上摆呦,腊月金梅喜春来诶。月月花开月月香呦,莫要辜负好时光喽……”
    寂静的大山深处想起这样一首惹人心醉的云州小调,很多人都驻足倾听起来,孙氏的声音清丽悠远,就像出谷的黄莺令人心旷神怡。
    很快,被孙氏歌声吸引和打动的女人们也慢慢地加入进来,这首《十二月花开》她们都是会唱的,也许没有孙氏唱得好听,但此刻她们也都想一展歌喉了。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孙氏唱第二遍的时候,周围就已经有人慢慢地跟着和起来,没过多久,在地里干活的人都一边劲头十足地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又面带笑容地跟着哼着曲儿。
    临青溪老远就听到了这引人入胜的歌声,虽然歌词简单易懂,而且人们都是在不断重复着歌词,但每唱一遍,给她的感觉都不同,几乎是本能地,她也很快跟着哼唱起来。
    不只是临青溪,很多村里的孩子、老人也都是在听到这远处的歌声时,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带着笑容轻轻地哼唱着。
    这一天,从早到晚,无论走到临家村的哪个地方,似乎都能听到《十二月花开》这首小曲调,然后就会跟着哼起来:“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
    今年的春耕对于楚国的百姓来说尤其重要,熬过了三年大旱,熬过了去年的粮食减产,这一次秋季的收成对于很多百姓来说都意味着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很多地方的百姓在祠堂、在土地庙、在田间地头,不断地摆上香案、供果,祭拜各路神灵,只期望能风调雨顺,有一个丰收年。
    临氏一族虽称不上是大族,但族长临仁义还是带着村里的族人开祠堂祭拜祖宗,而各家则在自家地里烧了纸钱,算是祭拜土地。
    临青溪一早就知道农村的规矩比较多,无论是现代的农村还是古代的农村,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始终都存在着。
    大棚里种植的番豆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再过一个月,露地种植番豆也要开始了,所以临青溪打算先把这茬番豆取出来晒干留种,然后把其中一部分给自己的师公送去,这也是当初她答应自己师伯张显的。
    收番豆的时候,临青溪没有叫太多人,而是找来了干活比较稳重的临六乐和临五安两个女孩子,半亩地的大棚番豆,她们三个很快就能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