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 第13节
    大伯对于这个请求欣然答应,立即起身带着黎夏到书房铺开了红纸,“准备叫什么名字?”
    “黎夏餐馆,通俗易懂。”
    大伯提笔,一挥而就,“行吗?”
    看看那四个龙凤凤舞、苍劲有力的大字,黎夏眉眼弯弯的拱手,“大伯,可太行了!等侄女儿挣钱了就去打块匾挂起来。”
    打个木制的牌匾虽然气派却不便宜。她手头实在是没钱了,一开始可能还得亏损一些日子。
    还有个缘故,正月间上哪去找人给你做牌匾啊?
    大伯笑,“应该会很快的!”
    黎会计道:“大哥你这么看好她么?”
    “你不说她的手艺很好么。那有客流量,勤快一点、薄利多销怎么把生意做不起来?”
    黎会计笑,“勤快什么啊?人家说做包子、馒头得一早起来,不卖。面条七点多现做才卖。”
    六十多了、头发花白还腰背挺直的大伯哈哈大笑,“她要真起五更、睡半夜的,你又要舍不得了。而且,那也就不是咱们家黎夏了。”
    黎夏在客厅和堂哥说话。她一开始那四包红塔山都是堂哥买了的。这三个月一共卖出去十五包,有十包都是他买的。
    就连大伯都前后买了三包红梅。
    所以刚才黎夏给他儿子也包了十八块八角八分的红包。
    她还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个数目。
    堂嫂削苹果给黎夏吃,“这还挺有意义的啊!”
    堂哥和四大天王之一同名,他笑着问道:“哪天开张?”
    “十六早上七点二十。”
    “行,我给你喊几个人来照顾开张生意。”
    “那谢谢哥哥了。”堂哥小时候就是这一片的孩子王,他招呼一声还是喊得动人的。
    来了的人,黎夏就有信心能成为回头客。
    第14章
    一晃眼,正月十六到了。
    到了看好的时间,已经搬进去住的黎夏和表姨打开了门。
    黎阳用晾衣杆举着一挂鞭炮,黎竣划燃火柴点火。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
    周围的邻居、看厂门的邓叔等人都笑着道一声‘恭喜发财’。
    一身厨师服、带着白色高帽子的黎夏笑着拱手,“承大家吉言了!小店今日开张,欢迎惠顾。”
    大家看着她这副打扮都有些稀奇。电视里看到过,生活中头回见。
    这是表姨让黎夏扯布,借了大嫂陈媛陪嫁的缝纫机做的。她自己也做了一身,帽子稍微矮些。
    黎夏说要给人一个干净卫生的好印象。这也算是一噱头了。小镇没啥新鲜事,她既然已经成了有名的‘笑话’那就再添点料。
    表姨的手艺是真的好,穿着十分合身。
    还有大伯题的招牌名,她也用布幌子依样画葫芦缝了上去。如今挂在门口看着还添了几分古意。再加上店里原木风的装修,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老店呢。
    第一拨客人就是兄嫂两家六口和老头、老太了。
    兄嫂他们是要给钱的。白吃了那么多回,今天来照顾开张生意。
    老头、老太也能给扎扎人气、热热场子。
    黎夏和表姨是开门前就垫了下底,这会儿便各归各位。
    黎夏走到灶台边下面。这个厨房有一面墙只砌了一半,另外一半是用一块一块的木板卡进槽里遮挡。
    开门的时候把木板下下来,关门再上上去。就是为了方便人看到厨房是干干净净操作的。
    第一锅六碗,四大两小。先打发上班、上学的。
    第二锅正要下,一阵摩托轰鸣的声音由远到近响起。
    是堂哥带着几个兄弟来捧场了。
    黎夏笑着招呼,“明哥,各位哥哥,里面坐——”
    门口立了一块黑板,上头黎夏用粉笔字写着价目表。她的字虽然不像大伯的能登大雅之堂,但还是能见人的。
    堂哥笑着打招呼,“二叔、二婶,早啊!”
    黎会计道:“早,多谢你啊!”
    “应该的!”
    黎明道:“妹子,六碗三两的牛肉面!”
    黎夏应道:“好勒,稍等啊!”加上老头、老太的,正好分成两锅了。
    她往锅里丢了面,表姨进来端过六碗已经放好调料的三两的大碗。
    黎夏估着堂哥会一开张就带人来,刚提前放了几碗调料。
    第一锅上了四个客人的。表姨端出去,笑吟吟道:“请慢用——”
    她如今有了依托,不再寄人篱下,脸上也去了那份愁苦。
    “哎呦,明哥,你妹子,哦不,咱妹子这面味道是真不错啊!”
    “而且这到处干干净净的,进来看到的都是笑脸。明儿我还来——”
    黎夏笑道:“欢迎、欢迎!”
    第二锅也很快起锅端出去。
    十四个人一起吃面,店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吃过的人离开了。空出位置,也留下许多碗。表姨拿着毛巾和托盘,一边收碗一边擦桌子。
    陆陆续续的,也有附近嘴馋的学生、来上班的工友进来要上一两、二两。这红红火火的气氛瞧着也让人心动啊,而且一碗面块儿八毛的偶尔尝尝还是吃得起的。
    黎会计吃完,看表姨要忙着收拾桌子,黎夏那里也不断在下面。而且侄儿的兄弟还有人吃完要买烟,便主动过去帮着卖烟,又收起了面钱。
    黎夏妈收了一摞碗筷抱进厨房,“我的豆浆什么时候能开始卖?”
    黎夏正往锅里添点冷水、放鸡蛋。有几个工友要了一碗面加一个煮鸡蛋。等他们吃完面,这鸡蛋也正好煮好。刚煮拢那种好法,最是好吃不过。
    有人喜欢把鸡蛋剥壳,泡进有盐有味的面汤里,用筷子夹着吃。
    舅舅乡下收土鸡蛋,挺大个的两毛一个。他卖给黎夏,二毛二。
    黎夏这里煮好三毛一个。
    她抬起手比了个暂停的手势,“不要靠近我的锅,看回头掉头发进去。”
    她和表姨的头发可都是扎得干净利落,全放进了厨师帽里。
    表姨刚把桌面收拾了,在用热水洗碗。
    “是啊,表姐,进厨房得戴厨师帽。你以后卖豆浆,也有这么一身。我都给你做好了。”
    黎夏妈退后两步道:“我也要这么穿?”
    吃面的工友里有相熟的打趣道:“对,黎婶,你也有高帽子戴!”
    众人都笑了起来。
    黎夏妈问道:“哎,你们喝豆浆不喝?喝的话我明天就磨来卖。”
    她有一个手摇磨,今晚就把黄豆泡上。
    “喝啊,我在你家喝过豆浆,很醇厚。卖的也一样吧?”
    黎夏妈走出去,“那当然啦,我是不会多掺水的。
    到了八点,上学和上班的早间旺场过去,生意就清淡了下来。居家过日子的人等闲是不会舍得花钱下馆子的。
    帮着收了一阵碗筷的黎夏妈道:“我买菜去了。”
    黎会计点了一下今早半个小时的进账。还不错,除了自家人和阿明带来的人,也卖了二十来碗出去。
    人最多的时候,六张桌子都用上了。
    他问出来歇气的黎夏,“你卖到几点?”
    “今儿赶集,等中午农民回去、工人下班那拨人流高峰过去就不卖面了。今早烟是不是还卖得挺好?”有几个客人临走都顺便买了一包烟。
    黎会计点头,“你明哥的兄弟买了两包红塔山。另外阿诗玛卖了一包,红梅和天下秀也各两包。好了,我也散步去了。”
    这么干下去,好像也还成。毕竟今早不少人都说好吃来着。
    “爸慢走——”
    表姨把碗全部洗干净放起来沥水,又拿了扫帚出来扫地。
    过了一会儿,赶集的农民陆陆续续的路过。黎夏笑着和认识的人打招呼,也算是知会一声烟摊搬这边来了。
    就有人三支三支的买她的叶子烟。也有个别人看看黑板上的价目表,进来尝一下面的口味。
    舅舅和万表叔赶集路过,也进来各吃了一碗面。
    这些八点多一点就走到这里的农民,一般是为了早点去占个好位置卖菜。
    六点多起床垫个底,走到这里也差不多饿了。平常都是走到街上买两个馒头、包子。
    见黎夏开了个面馆,手头不是那么紧的就进来坐下吃二两面。
    有盐有味的面怎么都比比干啃包子、馒头强。反正吃两个包子或者馒头也要几毛钱。
    哪怕是一碗素面,黎夏和表姨都笑脸相迎。
    舅舅坐下就问道:“那鸡蛋好卖不?”
    “还可以,今早卖了八个了。”
    表姨给端了两碗开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