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33)
    总而言之,在从古至今的几百位皇帝中,居然有百分之四十几的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两位皇帝就有一位死于非命,超过三分之一的皇帝没有活过四十岁。
    虽然说咱们古代的平均寿命本来也就不长,但是皇帝坐拥最好的医疗和饮食条件还活的如此短命,湛崇将军如此聪慧,想必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李景焕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而且有数据有分析,有理有据,让湛崇无法反驳,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景焕,动了动嘴唇,似乎在挣扎着想说些什么,过了好半天,他才颓然地低下头,殿下说的是,是臣唐突了。
    无碍无碍,李景焕大度地摆摆手,孤不会介意的。
    湛崇被他一噎,心中升起一股无名之火,他抬起头恨恨地看着李景焕,殿下还是好好为君分忧吧,不要成天做这些无用的统计了。
    李景焕见对方已经被自己彻底说服了,也懒得计较他的态度了,当即起身道:将军要是没什么事情的话,孤就先走了。
    恭送殿下。
    说着恭送,可是湛崇的语气却咬牙切齿的,完全看不出恭敬的意思,似乎恨不得把李景焕赶紧赶走,甚至都忘了刚才还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听自己在边塞的辉煌事迹了。
    李景焕转身走出包间,心里松了口气,但是又忍不住得意,没想到他居然也有能把湛崇说的哑口无言的一天,真是太痛快了!
    殿下
    李景焕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湛崇那低沉的略带沙哑声音传来。
    他蓦然回头,便看见湛崇眉梢高挑站在他身后,笑了一声,将手里的一枚玉佩递给他,这是当年殿下送给舍妹的那块玉佩,舍妹之前回家的时候忘在家里了,还要烦请殿下帮她带回去。
    李景焕接过玉佩,细看了一会儿,这才想起来湛崇说的是哪块玉佩,点头道:行,孤会给她带回去的。
    湛崇也对他微微颔首,望着他离开,半晌后自顾自地笑了笑,负手回到了雅间。
    第52章
    晚间,有人向皇帝奏报了皇太子和几位皇子在毓庆宫商讨战事的事情,皇帝听了弯起嘴角,心情好地拿起奏折看了起来,却看到了令他火冒三丈的奏报。
    奏报的大致意思是:他派往边疆的使者抵达拜兀立颁发了敕书赏物后,拜兀立设宴邀请他们入座。宴席间问他们此次前来有何要事?是否派了兵?使者答曰:此次是来勘察边境之事,所携带的兵马也不过只有两千而已。只是中途正好遇到阿尔浑钦察之乱,皇上知道后,怕他们觉得我们是援兵,所以让我们先驻扎在这里。
    之后,拜兀立又召见了这些使臣,屏退左右对他们说:他们感念圣上洪仁,也愿意遵行圣上的旨意,只是阿尔浑无故起兵,违背了圣上之旨。使臣答曰:皇上统驭天下,是万物之主,这些人罔顾圣上的仁德,屡次违背圣上的旨意,圣上皆已知晓,但是仍旧希望你们能谕止战争、仍归和好。
    在此之后,拜兀立又多次回见使臣说这件事,使臣也不敢妄自做主,都想办法打发回去了。至于圣上的意思,使臣们自没有与他说。等拜兀立西向游牧后,使臣们便起行而归了。
    皇帝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拿起朱批,写道:阿尔浑、钦察都是职贡之国,如今两国交恶相攻,朕不忍见,特遣大臣开导晓谕,仍和好,拜兀立之意朕已知晓。
    皇帝冷笑一声,连皇子们都知道此时时机未到,他又岂会不知。拜兀立,居然还妄图
    接下来的时光一直是忙碌的,皇子们一个个开始参与政务,被各事情拖着,而皇宫中的皇帝则看着从边塞来的一道道奏折。
    啪!
    南书房中,皇帝看着被自己扔在地上的奏折,心中的怒气却没有一点平息。阿尔浑、钦察、拜兀立,真当他这个皇帝是摆设不成!
    李景焕听到动静,赶忙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捡起奏折,拿起来扫了一眼后默默叹了口气。
    你怎么看?皇帝看着李景焕将奏折放回桌上,还没有从刚才的愤怒中缓过来,声音还有些严厉。
    李景焕看着皇帝,想了想,坚定地回答道:借用大哥一句话,咱们大夏不惧一战!
    哈哈哈,这的确像老大的性格,想象着李景熔说这话样子,皇帝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看着眼前一脸淡定的李景焕,又问:那你呢?
    李景焕勾唇道:儿臣深以为然。
    皇帝听着李景焕的话,嘴角微弯,又问道:哦?现在?
    李景焕看着皇帝,思索着开口道:怕是没那么快,目前还需抽调人马粮草,而且这一战是关键,要更加小心谨慎,如无意外,明年这一仗或许打得起来。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跟他想的一样,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李景焕注意着皇帝的神色,松了口气,试探性地问:父皇,您不会是早有打算了,所以才将弟弟们都扔进朝堂历练吧?
    你说呢?皇帝不知可否。
    儿臣不敢妄猜圣意。李景焕低头恭声道。
    你啊!这都跟谁学的?皇帝有些好笑道:你那几个弟弟最近怎么样了?
    李景焕看他心情不错,语气也轻松了不少,父皇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弟弟们怎么样皇父会不知道吗?
    李景焕!皇帝看着眼前有些戏谑的儿子,生气地吼道,但是看着他油盐不进的样子,又有些无奈地道:你啊!原来说话也没这么噎人啊,怎么最近是染上了老四的毛病了?难道不知道朕现在想起他就头疼!
    儿臣知错!李景焕也不矫情,果断承认错误,但是坚决不改。
    皇帝嘴角抽了抽,这孩子真是
    对了,湛清那丫头倒是不错。
    啊?李景焕还沉浸在言语上打败了皇帝的心情中,冷不丁地听到皇帝说了这么一句,吓了一跳,抬头看了看自己父皇的神色,发现他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便附合道:她确实好,不过父皇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是,皇帝看了看李景焕道:过段日子,朕还打算去塞外一趟。你是太子,朕去塞外后,京城就交给你了;至于后宫的事,就交给湛清丫头吧,听说之你三弟的婚事她也出了不少力,管起这些事情来应该也顺手。郑贵妃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让湛清没事多陪陪她。
    儿臣明白。想到之三弟的婚礼上湛清忙忙后的样子,李景焕点头应道,又想起那道奏折,便问道:那兵马调动?
    对了,你不说朕差点忘了。既然他们送了那么大一份礼给朕,朕当然得回礼!你去跟你那几个弟弟说,让他们最近的功课别落下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朕会安排的。你这些日子也把弦给朕绷紧了!
    儿臣明白!李景焕郑重地拱手道。
    这次谈话之后,军队又迎来了一次调整。朝堂诸臣都绷紧了弦,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朝廷对北疆又要有动静了。理藩院和兵部的大臣这些日子都行色匆匆,各军营也都有动作,就是吏部也忙得脚不沾地的。
    八月里,皇帝巡幸塞外。此次,太子留京全权处理朝堂事务,而年长的皇子们则都陪驾巡幸塞外,就连年纪小的六皇子李景熠和七皇子李景焓也被皇帝带去了,此次巡幸的目的似乎已经明了,再加上京城预备兵的调动,再不懂圣意的人也猜出些什么了。
    京城通往塞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眨眼间,两匹快马便停在了皇帝的銮仪方,来人下马跪地行了个礼。銮仪卫的侍卫们送了口气,将兵器入鞘。
    李景煜看着远处的情况,想到这几日不断从京城和北疆送来的奏报,再看看周边的兄弟们都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有那么点儿后悔了。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听太子二哥的话,留在京城帮他呢。他自己倒是心灵没那么脆弱,但是每天看着周围的人草木皆兵、一惊一乍的样子,他不紧张也紧张了。这就是二哥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条件反射?李景煜突然想到了这个词。
    老四,发什么愣呢?父皇让我们过去商量事情呢。李景熔看着李景煜还骑在马上愣神,走过去提醒道。
    李景煜这才注意诸位兄弟都已经下马,都有些疑惑地望着他。他急忙下马,走到李景熔身后,低眉敛首一副低调的样子跟着其他几人。李景熔本想数落他两句的,但一想到那个小太子天天把这个弟弟当眼珠子一样疼着,其他几个弟弟又都在,也不好不给他面子,便住了嘴,往走去。
    李景煜看大哥那个表情也就猜到了他的想法,轻叹了口气,跟了上去。
    众人走进皇帝的御辇,只见御辇中皇帝办公的案上堆着满满的奏折,皇帝脸色凝重,一手拿着奏折,一手轻轻敲击着桌案。看到儿子们都来了,便将奏折递过去,示意他们传阅。
    李景熔是长子,奏折自然最先传到他的手上,他接过奏折,略略扫了一眼,便压不住心里的火儿了,愤愤地道:父皇,这拜兀立也太无耻了吧!
    皇帝瞪了李景熔一眼,就是生气,堂堂皇子,说话也不该如此直白!
    其实,其他几人看完奏折后,也都颇为赞同大哥的说法,但也只敢暗自点头,对上皇帝有些黑的脸色,愣是低着头不说话。
    你们几个呢?怎么不说话?以为低着头不说话,朕就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不成?皇帝有些恼火地问道。
    皇父,儿臣请求往拜兀立!李景熔率先请愿。
    儿臣愿与大哥同去!李景烨和李景煊也附合道。
    老四,你们怎么说?皇帝敲打着桌子,注视着未开口的李景煜。
    儿臣愿为使臣!李景煜低头开口道。
    去哪?拜兀立?还是钦察和阿尔浑?皇帝看着李景煜,眼神有些凌厉,口气却未变。见他居然还点头,忍不住训斥道:胡闹!
    李景煜神色未变,仿佛没有察觉到皇帝的怒火一般,继续平和地解释道:儿臣没有大哥的勇猛,不敢自请往拜兀立;自问也没有足够的智谋,无法与拜兀立斗智,因此儿臣愿往阿里木兀立请他们助我们一臂之力!
    皇帝撇了李景煜一眼,脑子里回想着北疆的地图,又回忆了一下最近拜兀立的动向,心里忍不住冷笑,这个老四倒是个心眼儿多的,太子天天被他哄得高高兴兴,就自以为自己的心思没人知道了?居然敢公然给朕下套!真当朕不知道你想去的,才是最容易遇上拜兀立的?不过这孩子有这份儿心也是好事,朕还是不要戳穿他了。
    说得不错!皇帝点点头,挑眉问道:那你觉得朕会同意你的请求吗?
    儿臣不敢妄猜圣意。皇帝听了李景煜的话,嘴角抽了抽,这孩子又来了,看着跪在一旁的大皇子,突然觉得还是这个儿子可爱,虽脑子一根筋,但对待朕这个父皇还是恭敬有礼的,不像这个老四,不仅自己说话噎人,还把太子也带坏了。
    第53章
    皇帝深深地望了一眼跪在自个儿面前的一群儿子,拿起奏折放回桌上的奏折堆里,手指在上面轻轻敲击了一下,沉吟半晌严肃地道:都起来吧!
    一边说着,皇帝也站了起来,来到几人面前,看着李景熔道:老大,目前的情况你还不适合去拜兀立,那边朕已经有安排了,你不要去想了。这两日,阿尔浑和钦察都会来人,你替朕去接待他们吧,如果出了差子,朕唯你是问!你要事需要什么人什么物,直接跟朕说,朕都照准!还有老三你也去帮忙!
    李景熔一听,刚想反驳,但听出自家父皇语气里的坚决,也不敢多言,只能点头。李景烨也在一旁点头称是。
    皇帝也不管李景熔等人的反应,望向李景煜道:老四,你既然提到了阿里木兀立,之前他们的亲王也给朕上奏了,这段时间你就正好替朕跑一趟,看看他去,也顺便问问情况,还有老五,你也一起去。至于其他同行的亲卫,朕这两日会安排好的,你们一起上路。
    儿臣领旨!李景煜和李景煊一齐弯腰恭声道。
    皇帝嘱咐完,李景熔等人便退了出去。皇帝看着几个儿子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儿子们都长大了,想到营帐和紫禁城里的那几个小的,心中也算有些安慰,这几个大的不省事,朕还有乖巧的小儿子呢,这么想着便让党萧将六皇子和七皇子接过来。
    过了两日,北疆的诸部陆续来人,李景熔和李景烨都忙得见不到人,李景煜和李景煊也准备启程前往阿里木兀立了。四人在驻扎的大营外相互道了个别,便各自带人驱马离开了。李景熔走到半路上突然回头,望向远方李景煜离去的背影,神情莫名。
    你们都长大了!都能独当一面了!
    父皇?李景熔听到尉叹的声音,立刻回神,看到了身后的父皇。在大漠的朝阳下,父皇披着的大氅上染着一层黄沙的颜色。
    就在李景熔晃神的时候,皇帝已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拍了拍李景熔的肩膀,有些严肃道:快回去吧,别让那些个亲贵们等久了。说完转身离开。
    父皇!儿臣知道您的意思,儿臣不会让您失望的!这些天,李景熔周旋于这些北疆的亲贵之间,自然明白了自家父皇的意思。想到前往阿里木兀立的四弟和五弟,也知晓他们身上同意背负使命,还有京城的太子望向远方,李景熔轻叹一声,转身去应酬那些亲贵了。
    此时的李景煜正带着一干人员急速前行,李景煊骑马跟在他身边,注意到理藩院的尚书和一干人员已有些落于队伍,他皱了皱眉,开口喊李景煜,有些担忧地道:四哥,尚书大人他们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么赶路的。
    他的声音不小,李景煜听后也慢慢放慢了马的速度,转头看向后方。发现理藩院众人的确落于队伍,微微皱了皱眉。但想到皇父嘱咐的事情,还是吩咐前方的侍卫,将最好的马换给了理藩院的众人,还分了一部分侍卫去理藩院的人那里。一切就绪后便鼓励大家加速前进,争取在入夜前赶到阿里木兀立!
    李景煊看着李景煜有条不紊地吩咐着,但却完全没有放慢行程的打算,有些不解,而李景煜也没空跟他解释,一门心思急冲冲地赶路。
    一路急行,终于在亥时前赶到了阿里木兀立驻地。
    阿里木兀立的亲王接到奏报,皇四子皇八子及理藩院尚书到访,微微愣了愣。他是知道此次他无法觐见皇帝,皇帝一定会派使臣前来,却不曾想到竟然是派了皇帝的儿子们来了。这两个人要是在他这儿出了什么事,那么他的好日子怕是也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