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三十五章 议政
    鸣鞭之后,文武百官开始入朝。
    秦游没有如同以往那般吊儿郎当的。
    自家大哥将东海之乱这份天大的功劳给领到之前,自己手下的兄弟们将这份天大的功劳领到手之前,秦老大将东海的规划决定之前,秦游得夹着尾巴做人。
    当然,也不需要夹的太紧,稍微走走过场就行,因为如今他爹越王,以及二伯秦麒,都在京中,再次面对秦老大,秦游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慌,更不怂,甚至还有点趾高气扬。
    秦麒撸着袖子要上去干秦老大的场面,秦游历历在目。
    入殿之后,秦游略显尴尬,因为不知道应该站在哪里。
    瞅了半天,这才发现武将之首空空如也,既不见便宜老爹,也不见海贼二伯。
    想了想,秦游找了个靠柱子不显眼的地方,和上公交车似的,带着老墨鱼、白彪、司哲、林骸四人往里挤。
    秦游发现这地方挺好的,别说秦老大了,四品以上的官员都瞅不着自己,就是靠柱子睡一觉都没人发现。
    嘿嘿一乐,秦游揉了揉自己有些发疼的老腰。
    白千走了进来,叽哩哇啦水了点字数后,头戴玉冠的秦老大从御座后右侧的龙门走了进来。
    百官都是从大殿入口走来的,其实御座后面还有两个出入口,称为龙门,天子从龙门而入,直接坐在御座上。
    秦老大坐上去摆好造型,白千继续水字数,逼逼一大通,秦游伸头瞅了一眼,打了个哈欠表示尊敬。
    随着一声开朝,议政殿内开始走流程。
    闻人泰走了出来,夏京治安状况空前的好,没什么小偷小摸,天子脚下,无人敢作奸犯科。
    秦游这才知道,原来闻人泰是刑部尚书,他之前让凤七给绕懵了,以为刑部尚书叫毕云涛。
    朝堂上没有姓毕的,云涛倒是有,工部尚书,但是老头姓魏。
    魏尚书老好人一个,没啥权柄,捧着笏板,说了一下国内的建设情况,哪哪的大桥修塌了,哪哪的房子年久失修,哪哪的衙署楼宇之类也要塌了。
    说了一大堆没用的屁话后,魏云涛又提及了北郊大集,说是马上入冬了,各个衙署得安装地暖,看看户部能不能整点钱出来,拨给工部,工部去找北郊大集的施工队给大家提前送送温暖。
    户部尚书卢通站出来了,反唇相讥,大致意思就是说工部都是一群饭桶,鸡毛干不明白,铺地暖也不是什么技术活,北郊大集那群刁民和没见过钱似的,施工队贼特么黑,为什么工部自己不能铺地暖?
    魏云涛不乐意了,干了,咋没干,去年的时候就干了,然后没干明白,铺完之后呲呲漏水,工部整的和室内水上乐园似的,水呲的可哪都是。
    老魏可能岁数大了,有点絮叨,提起这事就没完没了了,说去年在工部尝试性的铺个地暖,寻思大家过个平安年,吉祥年,热乎乎的年。
    然后大过年地暖爆了,这给工部的官员冻的,和三孙子似的,还不如不铺呢。
    最后卢通眼皮子一翻,可以给你们工部点人文关怀,但是要钱铺地暖,俩字,那是门儿也没有哇。
    给魏云涛喷了一顿后,卢通退了回去,然后礼部尚书站出来了。
    看热闹的秦游乐了,竟然是老熟人,鸿胪寺卿周伏虎。
    秦游认识的朝臣不多,周伏虎算一个,各国使节进京的时候,这个名字起的极其唬人的寺卿差点没被他坑死。
    祸福所依,各国使节那事给秦老大挺涨脸了,对躺赢的周伏虎也算是个好印象,而这家伙能够成为礼部尚书,不是能力多出众,而是全靠同行衬托。
    安之峰落马后,牵连了一大批官员,其中最多的就是礼部的,剩下几个有点核心竞争力的,低着脑袋做人,在他们眼里这礼部尚书位置就是火山口,谁也不敢冒头。
    秦老大也挑不出什么好鸟了,后来一拍脑袋,得,就周伏虎吧。
    然后,周伏虎就在各位怂逼同行的衬托下脱颖而出,直接成了礼部尚书,只不过这个礼部尚书还没坐踏实,有点“代”礼部尚书的意思。
    周伏虎出班后,日常舔,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人人称赞,皇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人竖起大拇指,总之,在天子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奔上了好日子。
    最后吏部尚书上官鄂出班进行了总结,根据各位大臣所言,现在本官进行最后总结,那就是今天依旧鸡毛事都没有,谢谢大家,此处应有掌声,然后后退回去继续充当背景墙。
    秦游啧啧称奇。
    这早朝,和他想的不太一样啊,这么大个国家,最大的事就是关于地暖呲水这事?
    其实秦游也是有所不知,国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可真正拿到朝堂上讨论的却很少。
    不过这个“很少”的事,都是极为严重的事情,讨论个三五日甚至几个月都正常。
    除此之外,早朝并不是天子听取臣子们汇报工作的,更不是研究地暖为什么会呲水这件事,而是议论“朝事”。
    所谓朝事,并不是直接拿殿上议论的,先是要写奏折送入宫中,大致意思就是哪哪出了什么事,然后我或者是我们衙门是这么想的,然后准备这么做,天子您搂一眼,觉得这么干行不行,要是行,您给批示一下,要是不行,您多费心,告诉我们该咋办。
    如果秦老大没批示的话,那就是“朝事”了。
    就比如法外狂徒张三给李四攮死了,然后刑部的人写奏折,准备给张三砍头。
    秦老大瞅了眼,觉得既然是法外狂徒的话,那就不应该砍死啊,继续法外着呗,然后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情况,比较常见,刑部觉得秦老大说的有道理,那就给张三放了吧。
    第二种情况,十分少见,刑部觉得秦老大在瞎特么扯,我们刑部不同意,坚决不同意,必须砍死张三。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和刑部或者某位大臣就出现分歧了。
    那么,又会出现两种情况,秦老大不乐意了,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说,看看大家是支持他,还是支持刑部。
    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刑部不乐意了,也会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说,让大家评评理,都说说看,皇帝是不是扯特么蛋呢。
    这就是“议政”!
    当然,议政殿是正儿八经的国朝中枢,秦老大和臣子们也是正经的君臣,所以一般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就比如,东海这件事。
    所以,秦老大施展了“召唤侄儿”之术。
    “越王府世子秦游,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