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节
    皇帝经年累月的不上朝,可急坏了以郭全为首的一帮子大臣。
    对于研读儒学经典的寒门清流而言,和尚道士绝对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庆正帝突发急症的原因,史书上记载的不明不白,大抵还是和这位皇帝热爱炼丹之术有关。如今他的儿子似乎又在步其后尘。郭全这位三朝老臣心急如焚,再也坐不住了。
    这一日正是阳春三月,楚昭看着天气好,一大早就和韩起在院子里练武。
    随着武力值的增加,如今楚昭的箭法已经很不错了,准头很好,只是劲力略有不足。
    韩起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楚昭年纪还太小。就算苦练,还是要等岁数大一些才好,不然恐怕伤筋动骨。
    论起习武,韩起并不是个好师傅,不如崔景深那样擅长循循善诱,他的功夫,是尸山血海里悟出来的,就算教导楚昭的确很用心,但是因为舍不得对小主公下狠手的缘故,所以楚昭武学上只能算平平。
    不过也无所谓,皇帝略通拳脚即可,楚昭给自己的定位也不是武学高手。
    射了一会儿箭,韩起便走过来,贴身纠正楚昭的姿势。虽然还是初春,但是两个人身上都略微有些出汗。每次贴近时,略湿的肌肤总有种古怪的吸力。
    楚昭忍不住脸红心跳,觉得韩起握住自己腰部的大手异常灼热。忍不住哧溜一声跳出了韩起的怀抱。
    “过来吃早点。”执法长老冷着脸站在门口,招呼小狗般呼唤楚昭。
    楚昭便忘记了刚才那一瞬间的暧昧和心跳,兴冲冲朝着崔景深手里的早点扑去。发现楚昭很挑食之后,崔景深不知通过什么渠道,隔三差五给楚昭变出些好吃的,都是郭师傅的手艺。
    崔景深一手揽着少年往外走,出门时回头,挑衅的看了站在树下,两手空空的韩起一眼。
    韩起空洞的眼睛掠过老和尚的菊花脸,定在他旁边的少年身上,说道:“今日天气好,我带你山上打猎。”
    “太好了!”楚昭立即欢呼起来。他最喜欢和韩起一同上山打猎。因为打猎能够增加健康值和武力值。增加的武力值反过来又可以提高楚昭的箭法。一举多得。
    在老和尚那里吃了大白馒头就肉脯,还有清清爽爽的拍小黄瓜,楚昭又毫不客气地抓了两个,打算带回去给自家爱卿尝一尝。
    馒头在当时被叫做十字蒸饼,上部裂出十字花纹,内里嵌着干枣、胡桃,十分绵软好吃。当然,好吃只是相对而言,毕竟,和寺庙里的死面饼子比起来,就算是在现代很普通的发面馒头,也可算无上的美味了。肉脯在当时也是个好东西,不是一般人想吃就能吃得上的,甚至楚人还用肉脯作为教师的工资,名为束脩。
    这些肉脯的确是谢家给崔景深的束脩,东西虽然不很贵重,到底定下了师徒名分。崔景深心疼楚昭,才拿出来给他吃。
    “你做什么?”老和尚在旁边打棋谱,抬头一看楚昭的行为,僵尸脸简直都发青了。
    楚昭隔着一层面具都读出了崔景深的怒气,赶忙乖乖说:“我上山打猎,预备饿了吃。长老您……您没吃饱?”
    崔景深也觉得自己的怒气来的莫名其妙,作为一个下属,纵然是主公的师傅,这般说话的确算得上僭越了。也是主公年纪小,又乖巧听话,到底君臣有别,往后自己可要多多注意,不可再以下犯上。
    在心中思量一番,崔景深咳了两声,捂住胸口吸一口气,摆手说道:“罢了罢了。今日朝中有人要来,你去山上跑一阵子也好。”口气跟遛狗似的。
    楚昭心里方升起的那点担忧就没了。这货深不可测,根本不需要我瞎操心嘛。于是楚昭就开开心心的抓起夹了咸肉的馒头跑出去了。
    大约是崔景深的鬼面人形象让楚昭总是做噩梦,加上此人实在太过多变,心思深沉至极,就算楚昭有读心术,也总是弄不明白他的心思,难免有些畏惧崔景深。待这位师傅虽然恭敬,总归更信任依赖韩起一些。
    崔景深的书童过来收盘子,很不高兴地抱怨道:“公子,您这是何苦呢?替人家忙前忙后,却比不上一个陪在身边的贱奴。山居简陋,你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却白给一个贱奴?况且,你早年间卧冰时冻出来的伤还没好,大夫都说你不可以过于伤神。”
    崔景深扬手给了那书童一个耳光,冷声道:“出去跪着。他也是你随意评论的?”
    那书童猛地跪了下去,哭道:“公子,池墨只是替你不值。上次明明是公子你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出去救了小世子,转头却成了那个僧奴的功劳。诸位大人的计划,纵然池墨看不明白,可是小人却知道,公子您为了小世子暗地里究竟做了多少事。您身体本来就不好,府里又乱成一团,正是该您回去继承家业的时候,长老来信催了多少次……”说着,池墨就跪着朝崔景深挪过去,想要抱他的脚。
    “够了。”崔景深平静地打断池墨的话:“我们主仆一场,这次我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不要再有下次了。自己下去领罚吧。”
    等池墨退下后,崔景深脸上缓缓浮现一个讽刺的笑意:二叔家那点子基业,他还看不上眼。二伯母手段了得,眼界到底窄了些。
    执黑子落在棋盘上,崔景深的眼睛眯了起来。
    布局到现在,也是该收局的时刻了。
    第31章
    山顶的瀑布倾泻而下,水珠次第跌落,击石呜涧。远处危峰耸入云霄,云停雾绕。
    水潭旁边有一株大松树,下面一片绿茵如毯,碧绿可爱的草地上躺着一个玉雕似的小少年。身形好像一株小树苗般挺拔,肌肤如雪,乌发如墨,顾盼有神。
    十岁不满的小男孩虽然长相极佳,却不慎重视形象,吃饱喝足有些犯困,就地毫无形象地躺了下来,一边享受着阳光,一边揉着肚子。觑着韩起收拾完那边的火堆得了空,立时哼哼唧唧地撒娇:“阿起,阿起,我肚子痛。”
    韩起忍不住在主公那张满是胶原蛋白的包子脸上戳了一下:“小猪。谁让你刚才吃那么多的?”
    楚昭拉着韩起戳自己脸蛋的手,移到肚皮上,示意爱卿给自己揉揉:“我想要长大。想要长得像阿起这样高大。”
    韩起忍不住笑了,低头专心给小主公揉肚子。揉了一会儿,楚昭就拱到了韩起的大腿上,舒舒服服的享受着爱卿的服侍,嘴角含笑,大眼睛弯成两轮小月亮,圆鼓鼓的巴掌脸在阳光下白皙无暇,看上去很软很好欺负的样子一只白粉蝶试图停在楚昭的鼻尖上,被韩起眼疾手快的捏住翅膀。因为心情好,韩起便大发慈悲,将蝴蝶放走了。嗜血的欲望总能被怀中这只吃饱了就睡的小白猪轻而易举的安抚下来。
    一阵疾风吹过的时候,把很多花瓣吹起。带着花瓣飞舞,像一场雨般飘落到楚昭和韩起身上。好像是风的轻吻。
    韩起沉默地帮楚昭将头上身上的树叶和花瓣拂开。调皮的山风又不知从何处而来,吹得两人的发丝在空中纠缠在一起。那种生病一样的感再次袭来,韩起忍不住疑惑的按住左边胸膛。
    吃饱了就躺美男腿上晒太阳,还有美男给揉肚子,这样的生活不要太腐败哦。
    过一阵,心情大好的楚昭翻身坐起来,取出韩起给他做的笛子吹奏。
    “阿起,你喜欢听什么曲子?”
    韩起背靠大松树,眼睛也不睁,随意答道:“就吹你上次吹的那首吧。”
    上次楚昭吹的是苏武牧羊。这只曲子旋律流畅古朴,雄浑苍凉,只是略微有些悲凉了些。
    楚昭听韩起说过,他小时候作为军奴,曾经在北疆生活过一段时间,难怪会喜欢这样的曲子。楚昭心里怜惜自家经历坎坷的未来大将军,些许小事,向来没有不从的。
    背靠古松的另一侧,面对寂寥空山,楚昭将笛子放在唇边,一曲苏武牧羊静静漂浮在这山水之间,苏武流放异域十九年的悲凉一股脑倾泻出来,霎时灵动的山水都沾染上了沉郁凝重的色彩。
    韩起抱膝坐在地上,专注得在脑海中描绘出楚昭的侧脸。半晌,他垂目注视着自己的双手,阴郁的眸子里,神色转为坚定。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首曲子引发了韩起的共鸣,那些久已忘却的回忆袭上心头。冰天雪地里的断肢残骸、千里黄沙间的血色残阳、咒骂殴打欺凌、女人悲苦的歌声和男人野兽般的狂笑,闪电般闪过韩起的脑海。他眸中红光隐约现,却又很快退却。
    再一次回忆起往事,韩起发现自己竟然意外的平静。嗜血的杀念已经消隐无踪,昔日独狼般的少年终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乐声经过系统加成,越发让人沉醉,楚昭反复吹奏,呜咽的山风也加入其中为他伴奏。
    吹到第三遍的时候,楚昭忽然看见韩起平静的面容上出现警惕之色,浑身的肌肉紧绷,如一头即将发动攻击的野兽。随后,楚昭便听见身后有人拍掌叫好,回头望去,只见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骑着一头小毛驴,两个仆从随后,缓缓从飞架在流泉深壑间的木桥上走过来。
    那老人脸上微有愁容,山风吹动他的白发,平添萧瑟之感。即使楚昭不用读心术,也能看出老人心中似有什么犹疑难断之事。
    楚昭赶忙放下笛子,语带歉意道:“笛声粗陋,打扰老先生的游兴了,实在抱歉。”
    老人打量楚昭片刻,方摇头道:“何出此言,若非老夫今日忽有所感,上山寻人,岂非要错过这样好的乐声?敢问小公子师从何人?可是号称京都第一的徐大家?”
    楚昭看了一眼控制面板的提示,脸上有古怪之色一闪而过,片刻后便面带谦逊地一拱手:“徐大家声乐之妙,冠绝一时,小子并无幸恭听教诲。这只曲子乃是小子偶然间听人吹奏,便记下曲谱聊以自娱。”
    老人上上下下打量楚昭,道:“做这首曲子的人,一定经历了家国之哀,经历磨难而大节不亏,的确不是你这样的小孩子能作出来。”
    楚昭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好一个郭全老儿,原来刚才是在考校我呢。
    郭全继续说道:“不过,曲谱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你小小年纪,听一次便能将曲子记下,足见聪慧,又能领略其中忠君爱国的意味,演奏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曲子,更是难能可贵。但是也不应当骄傲,此后更要观天地生物气象,学习前辈圣贤的克己工夫。”
    这话完全是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其实颇为无礼。楚昭在心里嘀咕,这老头子刚才心里还烦闷气短,几句话的功夫就神清气爽起来。真是不训人不舒服斯基。
    古代这些谋臣战将,在还没有被攻略之前,一个个都是天山顶端的雪莲花,需要主公小心伺候才行。因此,楚昭虽然被郭全教训了一番,还是彬彬有礼,没有半点不耐烦地拱手道:“老先生教训的是,不知老先生高姓大名,来山中何为?”
    郭全斜着看了面容华美、风流恣肆、气象明朗的少年一眼,才道:“老夫姓郭,淮南人士,这次到山中是为了寻我家幼主。”
    楚昭听闻此言,难免有点自作多情的欢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只说:“山中云遮雾绕,不知道老先生究竟要去何方寻主?”
    郭全似乎不欲多谈此事,反而突兀地要求道:“小公子擅吹笛,试为老夫再奏一曲。”
    韩起在旁边听着,开始还勉强忍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见这个忽然出现的糟老头居然胆敢将自家主公等同于伶人歌伎一流,简直是莫大的羞辱,顿时眼中红光大甚,当下就要上前将这个老匹夫撕成四片扔进水潭里,让他好好冷静冷静,免得狂妄到不知道自家姓甚名谁了。
    也难怪韩起生气,在当时社会,乐师、鼓吏这一类职业等同于倡优,地位很低,贵族纵然会弹琴吹箫以示风雅,但他们演奏乐器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贵族给人演奏,必定完全出于自愿,贸贸然开口要求别人给自己吹笛,的确很是失礼。
    韩起一步步走过去,就像一柄充满杀意的剑,气势凶狠霸道,面容却冷静如冰。郭全的两个仆从迎上前去,三两下就被韩起打倒,面对武力值差距过大的对手,两个仆从不由两股战战,委顿在地。
    虽然大楚不算法治社会,但是帝都附近的治安状况尚可,无故杀人的事情并不多,况且郭全还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的大官,身边的两位仆从也号称精通武艺,在青年面前却走不到三个回合。
    面前的青年如同死亡本身,不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对他而言,都如蝼蚁一般脆弱。郭全的脸上亦不由微微变色,知道此人是真的起了杀意,并非虚张声势。
    尽管郭全面上力图镇定,背脊处却起了细细的冷汗。想不到一着不甚,今日便要命丧于此。先皇,老夫对不起你……
    忖度着威也立得差不多了,楚昭扬声唤道:“阿起,回来。”
    仿佛某种诡异的力场被打破了,郭全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顿时为之一松,耳边也能够听到水声风声鸟声,还有少年爽朗的话语:“声乐怡情,不过小道。老先生有命,小子岂敢不从。”
    语毕,楚昭就横笛唇边,吹奏系统为他挑选好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楚昭倒有点印象,是前世看过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描绘的是风云际会的乱世之中,英雄纷纷展露头角,在旭日初升的景色里踏上了自己的舞台,匡扶社稷、拯救苍生。曲调恢弘豪迈,开章便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叫人听来热血沸腾。
    此曲若是单由笛子演奏,似乎略显单薄,好在楚昭有音惑技能加成,将这首曲子演绎地极其动人心弦。
    郭全只觉地自己恍惚间又回到初入帝都的那一刻,少年意气,气壮山河。随着一步步进入庙堂,经历一次次党争,当年的豪情壮志早就被灰色的现实消磨,身边的同伴也一个个倒下,他不过全凭借着一腔信念,才支撑着走到今日。如今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大楚王朝却弊端丛生,几近崩溃的边缘……
    曲调转而低沉悲壮,一股穷途末路之感涌上心头,郭全堂堂中书令,却禁不住眼角湿润。或许未来已经不属于他这种老家伙了,新的星辰正在冉冉升起。
    *系统公告:郭全好感度增加30,忠诚值增加10。*
    至此,郭全心中再无轻视之意,也不觉世子给自己吹笛有何不妥,反倒认为他气度恢弘,放达不拘谨,豪放不虚浮。于是,寒门出身的郭中书想要给新主一个好印象,想来小主公自小生活在谢老狐狸身边,恐怕也学了些名士脾性,干脆放声痛哭,老泪纵横。
    楚昭见自己居然把一个老爷爷弄哭了,心里很是不好意思,便放下手中竹笛,讪讪地问道:“老先生,您没事吧?”
    郭全抹一把老泪,感慨道:“让小公子见笑了。老夫来到山中,前路漫漫,只觉无路可走,忍不住痛哭失声。”
    楚昭清澈的眼睛定定注视着这位三朝老臣,说道:“我明白。老先生不是为自己而哭。”
    郭全心中诧异,便问:“小公子真的明白老夫所忧为何吗?”
    楚昭想了想,缓缓说道:“我大楚自高祖开国以来,一直是恩荫制与科举制度并行,造成了两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士族门阀和清流文官。让这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原本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到了先帝时期,世家英才辈出,势力极度膨胀,世家子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豪强大族到处圈地,还和皇帝抢夺优秀人才以为门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先帝爷雄才伟略,想要通过改革来抑制士族,扶植外戚和寒门打压士族。可惜英年早逝,当今天子仁厚,错信小人……有识之士有志不得申,处境艰难,便为这局势,也当哭一哭。”
    讲到这里似乎有所忌讳,楚昭便停了下来,总结道:“如今的大楚就像一座四处漏风的老房子,因为剧烈的党争,失败的改革,腐败的吏治,导致财政空虚、武备松弛、江河失修、外族侵扰。前面三个弊政是因,后面四个隐忧是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一项项来。由因及果。三个原因看似独立,其实密不可分。”
    郭全忍不住身子前倾,急切地说道:“老夫时常为国家忧虑,却从来没有如小公子想的这般透彻。敢问公子有何应对之策?”
    楚昭能想到这些,是因为有系统帮他整理出详细全面的资料,他只需要如同做阅读理解一般总结归纳就可以了,当然看得透彻。即使这样,却依旧没有打动这只历经三朝而不倒的老臣——郭全的语调虽然极为恭敬,楚昭的系统面板上却并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尽管得到了老爷子的口头表扬,楚昭并不觉高兴,只肃容道:“小子之见,若是皇上能亲贤臣远小人,倒可以从江南改稻为桑的改革入手,解决时弊。”
    郭全见他并无丝毫骄矜之色,不由安置点头,沉默良久,方才说道:“不瞒公子,依老夫所见,李党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看似是在推行新政,其实质不过是方便李尚权等新贵兼并土地,发展自己的丝绸作坊。继续推行下去,只怕苦的是江南百姓。”正是因为这一项国策的推行将江南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才叫郭全对安靖帝彻底失望。谁知自己看中的新君居然也要走入歧途,郭老大人心中怎能不疑虑丛生?
    对于这个问题,楚昭这几年来早就想清楚了,此时便道:“人口是最珍贵的资源。大楚的赋役、财源、兵源都主要靠农民,衙门掌握编户农民的多寡,直接影响皇权的强弱。正是因此,先帝爷推行的改革中,科举制恩荫制并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中央和地方政权经常性清理民籍,以增加编户农民的数额。在号称天下粮仓的江南地区,世家名族自然也占有广阔的庄园。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是为了应对先帝时期的一次次人口普查工作,世家便把家奴释放,成为他们的“客”,就是依附于他们的佃农。佃农帮主人种田,获得的收成和主人分成。而改稻为桑这一国策,正是为了打破江南地区的固有经济和社会格局,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当然,和先帝的本意不同的是,李家自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抢夺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任由这种人掌控改革的方向,自然会出现老先生你担心的事情。在江南地区改稻田改为桑田可以,但国家必须保证一定的土地种植粮食,因此,这些被改的这些稻田不能是国家掌握的土地,也不能改世家的庄园,但是可以改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佃农土地。”
    郭全稳重保守,一直不赞同改革,闻言依旧心存疑虑,只道:“说来说去,改革不过是李党用来牟利的工具而已。”顿了顿,老头子感慨道:“只可惜如今李党得势,世家只顾自家荣华,偌大朝廷,竟再无可用之人。”
    楚昭安慰他:“老人家不必过于担忧,改革向来是宜缓不宜急。况且寒门中也不乏能吏,这些人虽然被称为浊官,却手握实权,真正管理着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通过他们,才能将改稻为桑的国策进一步进行了完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将李党手中的权利取回来,交由那些干实事的寒门官吏手中。”
    这些话可真是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这位保守的寒门能吏心坎里去,郭全的眼睛噌地亮了起来,他忽然一步上前,紧紧握住楚昭的手,急切地问道:“小公子,您……您真觉得寒门之中不乏能吏,他们才是支撑起大楚王朝的脊梁吗?”
    楚昭愣住了,他这番话半真半假,除开些许忧国之思外,主要还是为了离间郭全一派和李党的关系。不曾想老头子居然脑补出这么多东西来。
    然而,看着郭老头那双浑浊中包含期待,甚至略带一丝羞涩的眼睛,脱口而出的话被楚昭吞了回去,他点点头,郑重地说道:“据我所见,大部分士族子弟热衷的是做名士,而不是当能员。于此相反,许多寒族虽然担任的是浊官,却能够兢兢业业认真工作,承担了朝廷内外绝大部分的琐碎细务。他们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今中书令郭全老大人,长于内政,清正廉明,虽然被评为寒门下品,其人却不负宰相之责。”
    郭全呆在了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半晌,两行浑浊的老泪滚滚而落。这一回不是故示放达的做戏,而是真的被这位年仅十岁的世子殿下触动了。
    当时社会讲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即使郭全做到了中书令的职位,依旧时不时遭受士族的冷眼。郭全是个明白人,并且十分的骄傲自负,他很清楚,他郭全也好,于怀远也好,在糊涂昏聩的安靖帝心里,比之外戚李氏,那是远远不及的。
    从小世子的话语里,郭全真的感受到一种尊重。对一个从小接受忠君教育的寒门大臣来说,这一点便足以让他效忠了。况且小世子又如此聪慧,对局势看的很清楚,关于士族和寒门的评价不偏不倚,更叫郭全心服口服。
    郭全此人也是有意思,他一边哭,一边颤颤巍巍站起来,对着楚昭行三拜九叩地大礼,然后一句话都不说,转身就走了。老头子一把年纪,还是很容易冲动,此时头脑一热,恨不得立刻为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要急着回去部署一番,好让耳根子很软的安靖帝早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