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直播之工匠大师 第579节
    满屏的红灯。
    之前跑去吃饭的人听到声音也迅速跑了回来。
    看着传回来的各项数据,陆子安眉心紧皱。
    海底基槽高度不对。
    “昨晚测的高度没问题啊。”有人嘀咕着。
    等潜水员们全都上岸以后,他们迅速提交了更精准的数据。
    海底预先铺设好的基槽比原来高出4至5厘米,并非最佳沉放效果。
    四五厘米,看着好像不多,但是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来。
    基槽是用来放置沉管的,陡然高了几厘米,最轻的后果是使得沉管对接产生偏移,再严重一点,很有可能沉管根本放不进去。
    林总工和苏总工对视一眼,眼底俱是慎重和后怕,更有一丝庆幸。
    幸好是提前发现了,如果是等沉管缓慢沉放抵达海底基槽时才发现,那才真的叫糟糕。
    出现了这个问题后,所有人都知道它的严重性。
    甚至都不需要指挥部下达命令,人工岛这边就已经在着手准备清理事宜。
    等到指挥部的命令下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一声令下,扑通扑通,一群潜水员跳到了水里。
    他们需要在十多米深的深海里,清理基槽泥沙,而且面积还不小。
    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其他人都陆续吃饭睡觉,唯有陆子安三人始终没有动过。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着他们一点点地,努力地将基槽上的泥沙清理出去。
    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三人不仅涂抹了风油精、甚至还用冰水洗脸。
    一夜很快过去,他们一直在苦苦等待着。
    直到这日下午,人工岛方向才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基槽全部清理完毕,可以开始沉管对接了。
    第679章 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得到这个好消息,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航修队的管师傅更是亲自对沉管再一次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非常严肃地向指挥室报告:“全部检查完毕,没有任何问题。”
    他们负责的,正是沉管的舾装。
    压载水系统、通讯系统、监控系统……
    100多条主线,1000多条支线,错综复杂的管线从沉管里接通到津安3指挥舱控制中心。
    这些管线都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每一个接点都必须连接到位,每一条线路都必须保证通畅。
    如果在沉放的时候那条线出现问题,那就会出现‘手脚不能动、眼睛不能看’的局面,沉管就不可能顺利完成精确对接。
    这些线路的安装,正是由管师傅他们队伍负责的。
    林总工以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跟师傅学的钳工,从某种层面来说,他们其实是同行。
    所以之前去视察的时候,林总工和管师傅相谈甚欢。
    “这位管师傅的操作技艺非常精湛,难得是不仅手艺高超,而且有着精益求精的匠心。”林总工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的背挺得更直:“他确认过了,应该没问题了。”
    沉管是不会有问题的,而舾装,他们就算到了现场也未必会比管师傅更专业。
    陆子安和苏总工对此没有异议,再一次开会商量过后,他们决定立刻实施对接。
    为了确保沉管隧道各个管段能准确连接,航修队建立了测量系统和调整装置。
    当所有仪器全部打开,指挥室的屏幕上,瞬间更换了图像内容。
    扫描式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定位控制塔上的棱镜,根据测量结果用计算机算出管段现在位置,显示在屏幕上。
    “这个测量系统我们经过很多次测算后,对其进行了数次升级,如今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林总工很自豪地道:“看这图像,多清晰!”
    不再是单调的单线条,此时屏幕上的图像,不仅每个部位都非常清晰,而且不同部分以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更方便他们进行调整。
    但是陆子安更在意的,还是超声波探测装置,也就是俗称的水下三维系统。
    他认为,只有两者互相结合,才能达到更高效的结果。
    “倒计时,三,二,一。”
    陆子安的声音依然非常平静,所有人都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见证奇迹的一刻,即将到来。
    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既期待,又紧张。
    “开始!”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沉管匀速下降。
    清理干净的基槽线条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底,沉管下降的速度很慢,但是因为有两个系统互相配合,指挥室能及时掌握沉管的绝对位置与状态。
    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感觉,所有人都感觉非常不错。
    在陆子安指挥若定的引导下,沉管安全、正确并以最短时间实现了它的沉放。
    看着屏幕里的沉管稳稳当当地落入基槽,所有人都轻轻吁了口气。
    到了这一步,对接程序已经算是走完了一大半。
    超声波探测装置自动测量了沉管与人工岛端面的相互距离、水平和垂直偏移、管段倾斜,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显示出图像,处理完毕后迅速发到了指挥室。
    确认沉管到了定点位后,陆子安再次下达了命令:“潜水员就位。”
    屏幕立刻切换到人工岛上,实时监控清晰地显示出,陆子安声音刚停,潜水员便已经纷纷下水。
    他们进行了非常严谨的大量、多次的检查,以确认位置正确,保证沉放对接的安全和成功。
    看着一盏盏亮起的绿灯,众人眼底渐渐荡开了浅浅的笑意。
    等最后一盏灯亮起,这时沉管已经被绞移至距暗埋段10米处,陆子安才下令打开压舱水箱。
    沉管内注入了1900吨压载水,使沉管呈现0.01度的横倾。
    做完这一切,他沉声道:“所有人全部撤离,立刻回到陆地。”
    即将对接,任何人都不得留在海里。
    等到所有潜水员都浮出水面,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实时反馈。
    “潜水员撤离完毕!”
    “锚机就位完毕!”
    “……”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苏林总工和陆子安对视一眼,慎重地共同按下了按钮:“开始对接!”
    那是一种非常凝重的气氛,屋子里落针可闻。
    沉管的速度非常慢,慢到几乎察觉不到它在移动。
    可是它又确实是在移动的,安装船两船四机实现联动,同步下放70厘米和1.35米,从而调整沉管纵坡至2.996%,与基床实现平行。
    等沉管再一次停下来时,它已经被绞移至距人工岛暗埋段1米并下放1米。
    等沉管状态稳定后,津安3号安装船两机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首端首先实现着床。
    再通过津安2号安装船两机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尾端着床。
    陆子安为了取得最为精确的对接精度,经过艰难的姿态调整、数据复核,要求作业人员通过千斤顶拉合使gina止水带充分压缩,进行水力压接和管内精调。
    终于,对接完成!
    所有人下意识站了起来,有人甚至开始鼓起了掌。
    林总工和苏总还保持着理智,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诱惑。
    “快,算一下数据,误差多少?”苏总工更是立刻站了起来,微微倾身询问着。
    “好的,我正在算。”工作人员迅速进行着调整及计算,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各种运算。
    陆子安微微闭着眼睛,手指在桌面轻轻叩了叩,得出的结论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快些:“误差在七厘米左右。”
    他话音未落,工作人员已经给出更准确的数字:“误差为七厘米。”
    还好,苏总工心里绷着的弦,终于松了些。
    七厘米。
    沉管对接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偏差过大可能引起隧道漏水,国外将精度控制在15厘米之内。
    虽然七厘米不小,但是对于如此庞然巨物,七厘米几乎可以说是非常微小了。
    “这个数据,不行。”陆子安冷静地看着屏幕,目光锐利:“我想重新调整位置,你们看,现在是这个地方,偏了三厘米,所以导致整体偏差有七厘米,如果这里能调整一下,不需要大动,微调一下,这七厘米的误差将缩小至少四厘米。”
    林总工和苏总工呼吸一窒,不约而同地道:“有把握吗?”
    并没有。
    陆子安没有回答他们这个问题,而是快速又果断地道:“虽然国际上将精度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内,认为这都是合格的,但是因为国内没有先例和标准,尤其这座桥非常重要,我认为我们应该自我加压,将这个标准提高到5厘米。”
    如果按陆子安的这个标准来的话,眼下的精度确实不够。
    可是,好不容易成功对接了,又要调整的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苏总工默然看了陆子安片刻,微微皱着眉:“真的要调整吗?”
    “对,而且是必须调整。”陆子安态度非常坚定,毋庸置疑。
    工程师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觉得这个精度已经非常难得了,就算在国际上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想要调到五厘米以内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根本不需要调整。
    另一部分则觉得,既然陆大师提出来了,那应该说明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