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64)
    北漠王被呼邪一刀两断!
    国师被呼邪一刀断头!
    这场宫廷政变,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落下帷幕,是呼邪的胜利!然而神奇的是,北漠的王宫中人几乎没有什么伤亡,要问原因,当然要归功于拓跋玉的母妃,呼邪的亲妹,北漠慧妃!
    这个女子在知道哥哥即将杀来王庭之后,便以自己深居后宫多年的经验,尽了最大努力,护住了众人性命。也因此,在呼邪上位后,慧妃被封赏,呼邪敬她心怀北漠苍生的善念,封她为佑苍夫人。
    而慧妃为免北漠内战爆发累及百姓,代呼邪多方奔走,用尽手段,终于稳住了北漠朝局,兵不血刃为其兄打下了一片江山。
    当然,但凡改朝换代,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免不了要有牺牲。不过,呼邪上位成功,对于大周北疆来说绝对是一大好事,这个消息很快传回平京,送到了皇帝手里。
    消息是镇国公发回来了的,他在信中担忧地提醒周斐琦:陛下,如今呼邪上位成功,他派人送来了北漠国师的首级,老臣已将圣旨交给了他,眼下需要筹备十万颗树木,还请陛下示意。
    十万颗树木对于大周来说不是问题,镇国公的担忧是这些树木怎么运送到北漠,还有运过去之后如何栽种才能保证存活?毕竟北漠境内水源严重匮乏,土地都是砂质,就算是把树木送过去也不容易存活。因此镇国公才会请示皇帝。他如今对周斐琦能力深信不疑,他相信皇上既然敢在圣旨上答应呼邪,想来必然早有准备。
    这事说来真得巧,早在高悦和周斐琦第一次去赵家村考察民情的时候,两人就商量过要改造兵工厂的排水问题,废水回收提炼化肥。然而在提炼化肥的过程中,张书仁张大人偶然间从一次失败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粘合剂,这种粘合剂与沙土混合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成分,变废土为良田。
    张书仁发现这一点后,立刻上报了皇帝陛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周斐琦心里就有个一个计划的雏形,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要用到北漠,只是想以此方法改善大周北疆地区贫瘠的土质。如今,在大周皇帝的暗箱操作下,他亲手扶起了一个北漠王,为两国百年安定考虑,正是施恩于它的好时机。
    那十万颗树自然会给,但他和呼邪应该都清楚那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事情,一年一万颗,十年十万颗。十年足够两国建立稳固邦交,也足够呼邪平定内乱,坐稳王位的了。
    当然,这十年,在周斐琦眼中,则是一幅更加恢弘的江山画卷,他想要得是在兵不血刃的前提下,将大周的文化彻底渗透进北漠,通过时间的变迁来改变和影响北漠人的思维,通过普通人血缘的融合来模糊民族偏见和歧视。这是一个帝王心中不为外人所知的理想。
    周斐琦想要的是北漠人从血液中的臣服和对大周的归属感,这个过程注定艰辛又漫长,可是若达成之后,可以免除后世百年兵患,他作为大周的皇帝,天下之主,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因此,周斐琦给镇国公的回信上这样写道:树木就近选取,一年一万。此中详情,暗卫会与你细说。
    至此,北疆之变,正式进入平缓期。
    初冬时节,万物入眠。京城东郊大部分村子的百姓都进入了休养期。不少人在这个时节也会进山打猎或着砍柴制炭以贴补家用。
    而赵家村的村民们却在户部计司的带领下依旧忙活得热火朝天。
    首先是,半个月前计相亲自指导村民和守备营的军士们一同完成了赵家村水车的建造。这个水车听说是计相亲自设计,由工部的能工巧匠们亲手铸造而成。
    水车整体是用一根香粗细的铁丝铸成。下有高台支架和一段铁皮水渠。铁皮水渠延伸到堤坝的豁口,能将水引入挖好的水渠中。水车的机械原理也很简单,中间有轴承和齿轮环环相扣,轴承外延还有摇柄,可以在水流不够的时节,实现人工手摇,调水入渠的功能。
    这个水车的主体由两个呈t字型的圆形风轮组成,其中一个风轮顺水按放,在水流的冲击下,随着它的旋转带动与轴承咬扣的其他齿轮转动,从而实现另一个风轮的转动。第二个风轮是横在河里,转动时安装在其上的舀槽能将河水不断舀起,随着转动自然地将水倒进铁皮水渠。
    这个设计在大周可以说是独一份儿,因它同时具备自动和手动两种浇灌模式,在赵家村一亮相,就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里八乡的很多百姓听说这个水车后,纷纷跑来围观,欣赏完水车的功能后,人们纷纷表现,太羡慕赵家村的村民了!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辆这样的水车就好了!!!
    而这辆水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高悦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旱涝年份,溪流水位的高低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这个水车的高度也分了四挡。高悦甚至还考虑到了村里孩子们顽皮,为了防止他们调皮玩水车造成庄稼被涝死的情况,他还给这个水车加了一道安全锁。这样在不用水车的时候,直接锁上就行,钥匙交给村长保管。等到了浇灌的季节,再由村长统一安排即可。
    水车这事完工之后,赵家村的免费学堂紧接着就开学了。第一堂课就是在郊院的大院子里露天上得。第一天来听课的村民男女老幼全都有,讲课的是郭无水。因高悦要求让他每半个时辰就歇一柱香的时间,小孩子们反而不如大人听得久。
    高悦一直在主屋里旁观,发现这一点后,便在课间时点拨郭无水,没节课下课之前,留出一段时间讲半个小故事,孩子一般都更爱听故事,听了一半肯定不甘心,为了听完整个故事,之后的课也肯定会来上的。
    郭无水觉得高悦的话十分在理,之后他每节课先讲知识,下课前讲一段故事,果然小孩子们来上课的越来越多,就连下了课,他们有不少人也再讨论故事情节。
    高悦见此后,又点拨郭无水,以后若是教书写字,可以把每天要交的字,组成人名,诗句,再根据这写人名,诗句等编个故事,不但可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们记忆。当然了,所有的故事都要积极向上正能量。高悦甚至要求郭无水备课,将备课的内容抄录两份,分别给梁辰和他备案。
    就这样,郭无水在高悦等人的提点下,逐渐上了手,他这些天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乐趣。而村里的那些孩子们也都越来越喜欢他。甚至因为他的课讲得好,越来越多的人跑到赵家村来蹭课听。计司这个郊院的院子已经一连好多天都人满为患了。
    这个状态持续了三日,高悦便将顾瑞云从县衙给叫了回来,他道:如今后院的楼房已经盖好了,木床也都已经做好,可以让守备营的将士们回来住了。这几日县衙那边情况如何?
    顾瑞云笑道:别的事倒也没什么,就是有许多其它村落的百姓总来县衙打听,问税改的政策什么时候能到他们那。计相大人,下官认为这是好事。
    嗯,确实是个好现象。高悦也笑了。这个效果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因为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正是因他们看到了赵家村自从开始税改之后这一系列的变化,令他们心生向往,他们才会跑到县衙去问,这个政策什么时候能到他们的村里。
    这些就是民心所向。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只是这个县的百姓希望他们也能过上和赵家村的村民们一样的日子,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期盼变革,到那个时候,不论其他人再如何阻挡,改革之风在大周都已是势在必行。当然高悦也很清楚,这世上没有一口吃出来的胖子,一件事情想要做成,离不开时间的积累,也离不开高明的运作。唯有谋略并行,脚踏实地才能行他人所不能之事。
    不过,高悦这次叫顾瑞云回来,还有其他事要和他商量,便又道:如今赵家村的学院本相交给了齐垚在建,但计司郊院这边每日都有百姓来听课,有些是邻村或者更远的地方来的,因此治安这一块你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田地周围的巡逻,务必严谨,莫要令咱们这几个月的努力赋水东流。
    顾瑞云当然听明白了高悦的意思,如今税改之势一片大好,但能不能成关键还是要看明年开春番薯的收成,所谓秋税春缴,那也是要建立在真正的丰收的基础上,得实现得了春缴才能成立。
    因此,他郑重点头,应了一声。之后,他想了想又问:那么,计相大人,要不要从明日起对于那些外村来蹭课的村民稍加管控?
    高悦道:出入登记即可。具体到入村的时间和出村的时间,若是来听课的,顺便发一张听课牌,牌子上写上姓名和所属村镇,在郊院门口处核对完毕再放进来。若是村民们问起来,你只管说是数据统计即可。
    下官明白。
    另外,我之前让你招募的造桥师傅,可有眉目了?
    告示已贴出去半月有余,目前倒是有几人应证,只是下官调了他们的过往,有口碑不佳者,均已淘汰,合格的也不过二人。若想凑到十人,恐怕还需一些时日。
    好,这事你多费费心,只要冰冻之后不耽误用人就行。在高悦看来冰冻之后,乃是造桥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河水成冰,可以降低许多安全隐患。毕竟古代和现代不同,许多工作都是纯人工,他要想做到用人不伤免不了得另辟蹊径。
    顾瑞云回到县衙后,便召集守备营军士,将高悦的意思一一传达,又做了一番安排之后,当晚便有六百守备营的军士回到了郊院后面新盖成的三层宿舍楼来住了。一人一张床位,虽说是上下铺,但对于常年住大通铺的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福利升级。
    那天晚上,齐垚带着一百会泥瓦手艺的兄弟们从学院工地回来,被那六百军士围住,狠狠一顿夸,齐垚得意极了,却还是没忘给计相大人脸上贴金,他跟那帮兵哥们说:这功劳可不是我老齐一个人的,我就负责按照计相大人的图纸干活,所有的主意都是计相大人想出来的。他念及咱们巡逻辛苦,生怕咱们睡不好,特地带着我们上山选得木材,现做的床!这床不错吧?!躺没躺啊?比那大通铺可强太多了!
    谁说不是呢?!有人附和道,我听说,计相在未入计司之前,就曾献策治水,不知庇佑了多少水患的流民呢!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
    不是说,计相在入计司之前曾被六部尚书抢过?听说六部尚书为了争他入部差点打起来!
    那看来还是户部刘大人厉害啊
    兵哥们的欷吁感叹高悦一概不知。他这会儿正在主屋的大堂和梁辰、程章还有郭无水几人在开会。问得当然是各部门的工作进展。程章这会儿在汇报,正说道:村中的那处空院子,下官和赫连老太医今日去看过来,老太医说收拾出来可以用,明日,赫连野太医会带着老太医的两位徒弟过来,大人若是无异议,咱们计司的药堂这就可以办起来了。
    嗯,梁大人怎么看?高悦问道。
    梁辰经过这些天的积极治疗,早已能行走如常。赵家村中心街那里的空院子,还是他前几日陪高悦晚膳后遛弯儿的时候发现的。后来,他向村长打听过后,听说是刘三七家的老宅子,便找来刘三七谈好了价格。如今,就等着老太医看过后,认可能做药堂之用,便可直接买下。
    这会儿高悦问他意见,梁辰便道:若计相首肯,下官便请款买下了。
    好,这事就交给你办吧。高悦道:程大人明日便按照你做出来的冬季药材名录,召集村民详细讲述一下计司药堂的政策,这件事开头难,一切先顺民意,慢慢来。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该如何做。程章抱拳行礼,态度很是郑重。
    第二天一大早,赫连野的马车就赶到了郊院门口。他自从那次被太后打得皮开肉绽,真是在床上趴了一个多月才养好。他养伤的这段时间,家里的小药童也给在东郊代替孙儿照顾高悦的老太医先后送过几次衣物和用品。那小药童每次回来都和赫连野如此这般的汇报一番,每次他都说得神采飞扬,什么三层高楼,自动水车,免费学堂,说得赫连野心里别提多痒痒了!
    赫连野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想尽快回到高悦身边,奈何前段时间高悦忙得脚不沾地,这些天终于要开始运作计司药堂了,正缺人手,便派人问了赫连野的情况,赫连野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不但自己来了,还生怕高悦人手不够,硬是把老太医的两个弟子也给忽悠来了。
    这两个弟子如今可都是平京城里数得着的好郎中,只不过听说自己的恩师都下乡了,实在不好驳了师父孙儿的面子这才勉为其难跟了来。
    当然,他们心里愿不愿意,高悦见他们第一面就看出来了。他这个计司药堂,前期或许并不盈利,需要的人才多少得有点创业精神。像赫连野他本就是宫中御医,跟着高悦下乡创业不论成功失败都有一份俸禄可以糊口,老太医更是不但有皇上给他发钱,还有李家请他照顾梁辰的诊金。
    老太医的这两个徒弟就不一样了。人家是京里的名医,一日诊金怕不就得几两银子,再加上都开着药堂,卖出的药材也同样能够赚钱。现在赫连野硬是把人诓了来,这里面的经济损失,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恐怕不小。
    这些高悦都能理解,也没将他们的态度放在心上,和那二人聊了几句后,便笑着道:两位名医能来助阵,本相甚是欣慰。不过,眼下计司药堂有赫连太医翁孙二人足矣。二位若是不急,可在此住上一晚,明日便回京城去吧。
    那两人以为是自己的心思被高悦看了出来,听高悦这么善解人意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脸上发烧,却也没推辞,应了声后,便退出了正堂。
    老太医看着自己这两个徒弟,虽然略微有些寒心,更多得则是替他们惋惜,毕竟他跟着高悦一路走来,每日耳濡目染很清楚计司未来在朝堂中会是一个多么举足轻重的衙门。此时能搭上计司的船,为来的前程必然一片光明。而自己这两个蠢徒却只顾眼前利益,根本看不出他们今日放弃的是怎样一个金矿。
    算了,随他们去吧。
    老太医并没有去提醒那两个徒弟,也没有强令他们留下。人各有命,富贵在天,老太医如今活到这把岁数,早就看开了。
    赫连野听说自己这两位师叔明日就要回京,本来还挺惊讶的,但见自己阿翁都没管,他作为小辈儿自然也不会再上赶着强留。因此,这一日给乡民们培训药材知识,就是赫连野和程章两个人组织的。
    依旧是大柳树的那个高台上,赫连野将自己用马车拉来的那些冬季的药材一一陈列出来,并详细告诉村民们每种药材在什么样的地方更容易找到,挖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事无巨细讲了足足一个时辰。
    他讲完后,许多村民提议没记住,希望他明日能再讲一遍。赫连野脑子转得快,一听这话立刻就道:那今日就先讲三种,各位把这三种记下,先去找,明日我会在计司药堂将其余药材的寻法整理成册,你们想了解,可直接到药堂来抄,如何啊?
    村民这些天听免费学堂也学了不少字,许多人一听这话,便笑着问:若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赫连大人可否连字也一起交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