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管说什么都极其多余。
等叶英听到关于首都那边的消息,已经是一星期之后的事情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欧阳兰。
语气中带着点无奈,“你呀你,你这真是恨不得把天戳出个窟窿来。”
叶英觉得自己可担不起这话,“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还说没有,你知道最近都快吵翻天了吗?”
作为国家干部,欧阳兰不可避免的牵扯到中央的政治斗争之中。
是的,政治斗争。
怎么可能没斗争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少不了争斗,不过是看东风强还是西风更胜一头罢了。
好在他并不完全牵扯其中,大可以旁观一二。
“吵什么?不就是吵下半年的农业生产吗?说你危言耸听,说这困难只是一时的。”
叶英听到这话想打人,“说这话的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让他跟农民一样劳动吃喝试试看?”
这话让欧阳兰面色冷峻,“胡说什么,这话是你能随便说的吗?”
这要是被人听到还了得?
叶英努力看向外面,“是我冲动了。”
她知道接下来三年不好过,可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开天眼。
“请了竺院长他们讨论,又下通知让地方去寻访一些老农民,中央正准备拟定文件通知,倡导东北、山东河南这几个省份种土豆和地瓜。”
这是北方的产粮大省!
保住这几个省份,虽然不能全面避免粮食减产引来的问题,但也会尽可能的避免……
叶英松了口气,“其实土豆蛮好吃的,真的,我研究了好多土豆的吃法呢,你说我回头给《人民日报》投稿怎么样?”
欧阳兰撇了撇嘴,“先是拉着全国人民种土豆,又教他们怎么吃土豆,怎么不能耐死你?”
叶英知道,这位对外贸易部的一员大将这么百忙之中还跟自己打电话,本质还是关心她。
那建议书一递上去,但凡是消息灵通的都知道,这事跟她有关。
欧阳兰这般关心,她应该感激才是。
“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写信给你,你帮我投稿,可惜我这不是大作家,不然还能挣点稿费什么的。”
欧阳兰:“……”
小同志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有多凶险?
夏粮减产这件事本就被有心人士用来攻讦领导人,如今这一封建议书更是让这件事抬上桌面。
别以为中央不知道,这件事还有沈成钧掺和其中。
好在递上这建议书的是褚石,他的部队搞农场牧场很有成效,又是值得信赖的老革命。
有他的担保,不在漩涡之中却又不能免于其中的叶英这才算是被保了下来。
但倘若下半年风调雨顺,只怕也会有人秋后算账。
褚石将军不会有事,但叶英就难说了。
欧阳兰自然不希望叶英出事,可是期盼着下半年闹旱灾来保住叶英?
这未免太荒唐了些。
他一时间也是心情凌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跟叶英说这件事才是。
原本宣传部那边李兰书已经在排以黄家庄为原型的相关剧目,可现在也被喊了暂停。
欧阳兰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呀。”
只是欧阳兰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夏天竟然是这么的燥热,整个七月份只下了一场雨,微微湿润了地表,这湿润度甚至不足半个指节。
旱情竟然是越发的严重。
本就少雨水的北方地区只能依靠河渠进行灌溉,而有些地方更是出现了为了争抢水源而发生械斗的事情。
这消息传到了中央,听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说,主席一宿没睡觉,手里的香烟点了又掐灭,反反复复的到了天亮。
没两天就传出了下乡视察的消息。
从首都出发到天津,路过河北到山东,再往河南去。
一开始欧阳兰还以为会去宁县那边一趟,毕竟黄家庄农场也算是学习典型。
但到了八月份,苏联单方面终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号召援助的专家回国。
这件事其实早有苗头,早在六月份,苏联就磨磨唧唧的不想提供技术资料了。
六月下旬更是直接来电表明了态度。
没有苏联人的帮助,他们自己能造出蘑菇蛋?
这件事震动了党中央,再加上夏粮减产,可谓雪上加霜。
一边是国防,另一边是农业生产。
立国之柱石和生存之根本。
这二者并不冲突,但同时出现问题,让这个新生的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十分之艰难。
因为苏联人撕毁协议,主席到底没有继续西行。
欧阳兰也顾不上替叶英遗憾,苏联这次和他们撕破脸,往后他们部门创汇还要更小心才是。
而远在宁县的叶英也隐隐听到了这个消息。
毕竟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可不止一个两个。
一百多个项目好多专家呢。
不过国与国之间就这样,利益关系不能再维系那就只好撕破脸。
国家外交事宜,并没有叶英的发挥空间。
她很是认真的培育着那一小块地的土豆和红薯,小心到让曹秀芬觉得像是在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英子,你这些红薯有什么讲究?”
“个头大!”
曹秀芬:“……”
“个头大产量高嘛。”
叶英也没辙啊,红薯的嫁接十分困难,她也找不到合适的品种。
土豆倒是稍微好一些,毕竟人工授粉嘛,有可操作空间。
曹秀芬呵呵一笑,“咱们中午蒸地瓜叶子吃。”
“好呀,多弄点蒜汁,大姐你再弄完面糊糊,里面多放点辣椒,好吃。”
曹秀芬:“……”
她怎么忘了这就是个吃货呢?
不过能吃是福啊,总比挨饿受冻好。
红薯和土豆的生长周期都不算长,夏收结束后连忙种植,等到九月底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农场里的那几台挖土豆机派上了用场,这边刚挖出来,就又有新的土豆块茎丢了进去。
叶英试着想要再种一些,这多少有点冒险。
但只要一亩地里能有五百斤的产出,这也值了!
这次叶英没再写建议书递交到中央,事实上不用她开口,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已经开始了新一波的种植。
经历了中重度旱灾的北方诸省就靠着这土豆地瓜才不至于粮食大减产。
农民们识字不多却也清楚,如今这时节种植土豆比种小麦合算多了。
何况公社和县里都说了,可以用地瓜抵小麦交纳公粮。
将对数学的所有热忱都应用于粮食产量计算的老农民们自然清楚,即便是要比之前多缴纳两成的地瓜,种植地瓜也是合算的。
冬天麦子又收不了,可地瓜土豆种上总是能长出来点东西的,等到开春再种一波,这怎么都是合算的。
就在半年前还不太乐意种地瓜土豆的农民们这会儿一个个的十分上心,挑选出有芽口的土豆,着急忙慌的又种到地里去。
积极性高的很,这让叶英想起了当初跟风种农副产品,结果却赔了很多钱的农民。
农业生产种植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尤其是市场经济环境下。
叶英放下了手里的报纸,看着正趴在桌上认真写作业的孩子们,她拿起一旁的书认真看了起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
忙活完地里的农活,她如今也能得些许的空闲看看书。
瞧着书里头那些略有些晦涩的名词,叶英抽出一张纸来,认真的记录下来,打算晚上的时候写信跟沈清晏请教。
说起来这马上又是一年,除了年前二月份的时候见了沈清晏一面,她竟是再没见过沈博士。
要不是大红奖状上的确是两个人的名字……
叶英笑了笑,大概没人会觉得他们两人之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重关系。
……
郭文栋是服气的。
“你这可是真真切切的贤内助,不过老沈,你媳妇把这事闹的这么大,你父亲真不知道她什么身份?”
叶英和沈清晏结婚是秘密,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即便是在草滩这边,知晓这件事的也只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