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1983开始 第129节
    “掐着点回来的?洗手去。”
    “诶!”
    孙十万也美啊,颠颠洗了手,回来坐下。
    饭菜简单,俩人吃的香甜,不时看看四白落地的墙,那些老式家具,空间不大,但比平房强太多。
    “终于稳当了,前段让你受苦受累,我这心里过意不去。”他叹道。
    “其实还行,就是老搬家太烦人了,还有别碰上下雨,我可不想大雨天跟你爬房顶。”沈霖笑道。
    “不能不能,这回肯定不漏!”
    吴小东非常惭愧,去年刚租房子,不久便下了场大雨,哗哗就是漏。大半夜俩人爬起来,找房东要了油毡布,冒着雨在屋顶铺。
    还好都过去了。
    俩人说着话,一时浓情蜜意,旱地甘霖,正要雨打烂芭蕉时,砰砰砰忽有人敲门。
    吴小东不爽的过去开门,一瞧是自己朋友,也是房子主人。
    这哥们拎着瓶酒和几个菜,表情不自然,“哟,吃着呢,正好加我一个。”
    “李哥来了,快坐快坐。”
    沈霖连忙招呼,加了碗筷。
    二人世界变仨人,气氛古怪。那朋友吃着东西,始终欲言又止,末了终于忍不住,“那个,小东啊,哥哥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我这阵子认识个姑娘,谈的挺好,但你也知道,那边家里有孩子,这个,这个……”
    吴小东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自己腾地方。
    他暗暗叹了口气,脸上还得笑,“没事没事,你幸福比啥都重要,来来,祝你开始一段新生活。”
    “诶诶,实在对不住,对不住。”
    整的都挺尴尬,那哥们又坐了会,匆匆走了。
    “……”
    待房间静下来,二人相视苦笑。
    “搬吧?”
    “搬吧。”
    “可一时半会上哪儿找去啊?这么冷的天,你明天又上学,我,我……”
    沈霖有点撑不住了,要哭。
    吴小东赶紧安慰,无奈又心酸,“之前不想给人添麻烦,可现在,只能求许老师帮忙了。”
    第138章 新房客
    大菊胡同原本叫瓦礤胡同,清朝时归正白旗管,专门制造瓦制品。
    宣统年间,此处一片破败,又改名叫瓦岔胡同。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比照附近的小菊胡同,才改叫大菊胡同。
    最大的院子为7号,据说以前是邮电部宿舍。
    门楼上有砖雕“戬穀”二字,上有题款“己卯春分”,下有落款“听蝉书”。推测年代应是1915年留,住在这里的先生号“听蝉”。
    26号和28号算比较宽敞的,单数一溜,双数一溜,青砖灰瓦,红门对红门。
    许非正站在26号院子里,捧着本,照着画格局图。
    两套院子已经买了,他让了一步价钱,条件是把那堆破烂清出去。这会敞亮不少,剩下瓦罐、木板、花盆之类,都是他要求保留的。
    房屋还算结实,窗户太破,没自来水,中间一口压把子井……原本的样子早已斑驳,想来当初也是幽静古雅。
    他在本上勾勾画画,想着如何布置,既有大杂院的乱,又能体现出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完全按照生活来,肯定会缺乏美感,电视剧终究是给人欣赏的。
    画了很久,许非才拧了拧脖子,收拾回家。
    从大菊胡同往西,进石雀胡同,再往西进鼓楼东大街,从烟袋斜街过后海,总之往西往西再往西……一路向西,就能到百花深处。
    五公里左右。
    他刚进胡同口,一老头就喊:“爷们儿,有电话找你!”
    “谁啊?”
    “给你记下来了。”
    老头捧着小本子过来,吐了口吐沫,一页页捻开,“我看看啊,中戏,姓吴,电话xxxx。”
    “记住了,谢谢啊!”
    许非摆摆手,车头一调,奔公共电话。
    京城在这几年装了很多投币式公用电话,又在胡同口、小区院子里陆续覆盖,一部电话负责一片街坊。
    “喂,小东,怎么了?”
    “行行,没问题,我当初不就说了么……别等明天了,现在就搬吧,我弄辆三轮过去,你也赶紧回来吧……嗯,好了!”
    他二话没说,马上过去帮忙。
    开玩笑呢,这位可是京都及时雨,玉面小孟尝,许非许大官人!
    ……
    傍晚时分,吴小东蹬着三轮,许非和沈霖各自骑着自行车,出现在百花胡同。
    看着那俩大红灯笼,两口子心情复杂,总有点难堪,寄人篱下的意思。
    “你们住东屋,还是住西屋?”
    “我们哪儿都行。”
    “那住东屋吧,家具齐全,中等装修,采光好,交通方便,拎包即住。就是冬天供暖差点,不过房东提供蜂窝煤,还有免费的猫狗可以撸,要我我就住了……”
    许非知道他们尴尬,故意逗着说话,“这边离中戏不远,以后你上完课可以回来睡,我跟沈霖孤男寡女的也不好。”
    “滚!”沈霖踢了丫一脚。
    “那个,这次真谢谢了,事情来的急,我们实在找不着地方。”
    吴小东尽力维持着一个男人的自尊,却也不知道说什么。
    “咱们都是革命情谊,跟我客气就假了!”
    许非拍了拍他肩膀,“再说也不是白住,房租你们半年一交,一个月十块钱。”
    多少得收点,不然对方心里更不得劲。当然分人,有些臭不要脸的,越占便宜越开心。
    突然多俩人,四合院一下子有了生气。
    厨房当晚开了火,沈霖秀了一把不咋滴的厨艺。吃过饭,两口子进屋适应,许非到书屋忙工作。
    他已经习惯在夜晚思考,尤其对着院子里的红灯,格外有感觉。
    这部剧的名字暂时有几个:《老院子》、《胡同里的故事》之类,还没最后敲定。
    基本人物已经出来了,许非极力要求梁左一点,起名别给我整琼瑶范儿,什么雨柔啊,婉晴啊,修泽啊,佳轩啊……一定要平实,且顺口。
    首先老鳏夫:姓陶,国营单位的会计,已退休。性格严谨传统,表面固执,但并非一刀切的排斥新事物,对陌生东西会偷偷摸摸的了解。
    儿子儿媳皆在外地工作,自己拉扯孙女长大。
    孙女:陶蓓,二十岁,高挑漂亮,本是一家服装厂的女工,后来成了模特。性格直爽泼辣,又有细腻独特的一面。
    话说国内的第一批模特,是在1981年,皮尔卡丹在中国举办时装表演,挑选了一些人做模特。
    后来国家纺织服装业飞速发展,纺织工业部要求部分地区成立表演队,对服装产品进行推广。
    没有专业院校,都是从各企业挑的,男的一米七八以上,女的一米六五以上——按照当时的平均身高。
    进表演队之后,工作关系还在原单位,酬劳也按原先的发。偶尔有商演,不多。
    所以陶蓓,就是这样一名表演队的模特。
    其次老寡妇:戴红花,文艺单位退下来的,事儿逼,还有点迷信,是朵奇葩,剧中冲突和包袱的主力制造者。
    语文老师:赵志远,高中老师,业务能力强,有才华,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喜欢中外名著。常自怜怀才不遇,沾染红尘,为分不着房子而困扰。跟妻子相亲认识,没什么感情,宠爱女儿。
    妻子:张秋梅,爽利的食堂阿姨,料理生活的好手,文化低,对丈夫的敷衍和淡漠心知肚明,只是不说。
    女儿:赵妍妮,十岁出头,聪慧善良小天使。
    最后主角:白奋斗,二十八岁,气质猥琐,爹妈早死,靠卖不良书籍和盗版磁带生活。
    心中无限追求艺术,梦想当大明星,考了八百次话剧团、电影厂都没考上,爱看杂书,肚子里有点存货,向往爱情。
    其余配角:包括戴红花的女儿,外地小夫妻,居委会大妈,治安警察,白奋斗的发小——西葫芦等等。
    这些人构成了一条胡同的众生相。
    “……”
    许非刷刷刷写了几行字,亚运会、两岸关系、气功、夏令时、停电、暂住证、农民工、霹雳舞、分房、扫黄、物价等等。
    这都是近年的关键词。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人生坎坷,现实艰难,但他不打算真的搞悲情,要从艰难中看到希望,继续生活。
    许老师的最大心愿,就是当这部剧在明年播出时,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会发现这是一个送给自己的,告别1987的礼物。
    后世一提起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创者,许非!
    哎呀,这个舒坦!
    更骄傲的是,他聚集了这年代的喜剧大才,真正自己写本子。
    梁左、陈小二不必说,就郑小龙、李小明、冯裤子、赵宝钢、陈彦民……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虽然尚未成熟,但情景喜剧也不是连续剧,单集故事,要的就是灵光乍现。
    他也准备写一集试试,不能坐吃山空啊,得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