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41节
    另一条道路看起来很不起眼,正是以云南为中心,联通南亚和西藏的陆上商路。
    这条道路在前宋曾为当时损失了几乎全部草场的宋军提供了最后的马匹来源,当时以茶换马的贸易也被明朝一并传承了下来,只不过规模愈加扩大。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注定了那儿除了极少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小麦之外,大部分地方都只能以青稞为主粮,别看这种农作物在现代很受需要控制体脂的小姐姐们喜爱,甚至还被加入了奶茶,成为了喝奶茶不会胖的安慰剂,但它的口感……其实十分糟糕。
    就和小麦在被人发现研磨成粉之后才开发出食用价值不同,西藏地区没别的选择,在磨具没有发明的识货他们也只能将就吃起来拉嗓子的青稞,而等到中原的烹饪文化传入后,这儿的人也尝试将青稞做成面食,但很可惜,和荞麦一样,青稞没办法出麸,因此它不可以像小麦一样经过拉扯成为面条,只能擀平后用刀切。
    但这样的制作太过麻烦,而且青稞粉的粘性太弱,若不添加粘性物质,连擀成面饼都不容易,所以当地人最后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吃法——糌粑。
    这种吃法是将青稞洗净研磨并且炒熟后磨成的面粉,用各种拌料混合搅拌,捏成小面团直接食用。这样的吃法主要是吃起来方便,藏民出门时候带些水和粉就行了,某种程度上和被蒙古人发明的奶粉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不代表藏人就真的喜欢这么吃!
    食用更加精细,营养获取更加直接的食物是人类的本能,藏人对米饭、小麦的需求不亚于被他们当做药物的茶叶。
    但在过去,藏地的邻居是自己都难以吃饱的云南,自己都吃不饱饭,更别说支援隔壁了——就算你有再多黄金也不行。
    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量的大明移民来到云南,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开荒种田,而近些年来被派来援边的官员们先后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食物处理技术带到这儿,再加上有了从南亚采购来的粮食、经过奢香、淑贞两位夫人开辟的和四川接通的驿站和道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藏人能够通过这条商路采购到中原流行的物资了。
    随着这条道路,大明除了得到了生长在高原耐力更好的藏马之外,珍贵而神秘的藏药也进入了医者们研究的队列中,如今皇宫里的小朋友要是不幸生病了的话,苦药汁里头就有藏药的一份力量哦。
    (吱哇乱叫的小朋友们:不要啊!更苦了啊!)
    如果说前两条路是大明沿着宋时的路线走下去的话,那么第三条商路则完全是全新的道路了。
    那是以北平为中心,辐射了整个东北乃至于深入到莫斯科大公国的一个商业圈。
    如今将领地里的煤、铁贩卖到大明已经成为了许多游牧民族的财富密码。
    是的,在凿地机的辅助下,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发现了铁矿,这原本是游牧民族崛起的契机,也是木白此前最担心的问题,但让众人都想不到的是,发现了铁矿的部族居然没有趁机打造铁器发展军工,而是选择将矿石装上了马车,轰隆隆得运到了大明。
    当被人悄悄问起为什么不自己炼铁,部族组长十分淡定的表示他们其实也想过自己试着打一下,但是实在是没办法。
    如果没有专业的炉子和催化剂,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将铁矿融化成铁水啊!
    不要说铁水了,就连打成铁块都费老鼻子劲了,而且这种最原始的冶炼方法之下,成品质量当然不尽如人意。
    计算了成本和付出后,这支部落最后还是放弃了,草原上的民族不像中原王朝一样有足够多的农业产出可以支撑别的产业发展,对于牧民们来说,他们是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抽调人去打铁生炉子就意味着他的活得有别人顶上。
    现在一个寻常的家族几乎有三分之一都在忙着挖矿,若是再盲目扩张,那么他们赖以为生的牛羊都将没人照顾,如此不如早些放弃,用这些可能会拖死部族的产出换来基本的物品。
    别看牧民多半性格耿直,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规则。
    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小打算,冶炼这个东西正向走很难,反过来却很容易,要从铁矿石将之炼成铁器是个能够难倒大部分部族的难题,但从铁器重新炼铁锭却要简单的多。
    与其自己拼死拼活得去死磕矿石,还不如用卖了这些东西的钱直接买铁器,然后直接将铁器熔了呢。
    不过考虑到此前铁器也在禁售名单内,这些部族的首领其实也没有怀揣太大的希望,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要求居然得到了满足,他们真的买到了铁锅。
    大明不怕他们武装军队吗?
    大明怕个屁。
    这次被洪武帝带回来的日本工匠中藏了两个年轻时候从事过刀匠的匠人,受制于日本的地理环境,他们早早开始研究起了两种或者三种材质配比而成的合金兵器,但合金的制造有个难点就是它的配比必须十分精确,而这一点在如今这个没有测量仪器的时代是基本办不到的。
    不同产地的铁矿石内的铁元素含量不一是必然的,这些铁根本就不能直接被拿来使用,即便是在将之锤成铁锭后还要匠人专门筛别,可以说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最好是直接开采一个全新的铁矿,同一个矿坑内的物质性情相近,就算有误差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问题是在大明的国境内,这样的新矿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些部族可不就是雪中送碳了吗?
    比起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麻烦,赶紧升级兵哥们的装备才是重点。
    而且……咳咳,不怕你来,就怕你不来,最近实在太和平了,兵哥们的战绩没地方刷啊。
    总而言之,当大明开始收铁矿后往南边运送货物的商队渐渐多了,同时,小部族和黄金家族的矛盾也更加剧了。
    小部族会在铁矿和铁器之间做衡量 ,中央政府自然也会。
    他们的选择是一定要保住铁矿,小部族做不到的他们可以,所以当下,黄金家族发函全部的部落,要求不能将铁矿出口,而是要将发现的铁矿全都送中央去,这可把大家给气坏了。
    诚然,黄金家族没做出索取这种事,但他们的收购价比起大明来说根本不能比,不过是聊胜于无的程度,还要算上一路向北的路程消耗和难度,傻子才去干。
    于是一个强行要求,一个强行拒绝,这些年来草原上已经发动了好几次内乱了,选择内附的部落也越来越多。
    但这些草原上的纠纷都没能影响到木白家的四叔——朱棣,他才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可以躺在钱币上睡觉的那个人。
    藩王的主要财政收入和地方税收挂钩,当然,另外也有禄米作为补贴,但朱棣已经可以拍着膀子表示咱就不收禄米了吧,核查这些禄米的时间影响了他赚钱的速度。
    咳咳,当然,这番话他是没胆子说出来的,在老爹面前的生存绝学就是——财不露白。因为儿子长期长在京城,朱棣便连孩子一并瞒了,全家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模样,还天天说北平贫瘠之地云云,搞得不常回家的朱高炽当真觉得家里穷。
    而现在,我家居然那么有钱!朱高炽长大了嘴巴,感觉自己三观都有些不好。
    他看着自家封地所在的地区,那里被太子殿下画了个形状有点奇怪的标记,而周围的弧线一路向这儿聚集,在整张地图中没有比这儿更热闹的地方了。
    原来,原来父王那么厉害啊!
    朱高炽冒出了一串星星眼,特别想要回家看一看。
    而被儿子惦记的老父亲此刻却不太好。
    朱棣的兴趣爱好是研究佛学,他也有幸聘请到了一位高僧为他讲课。
    这个高僧个人知识是没的说,唯一的缺点……就是总想怂恿他出海,让朱棣觉得有些麻烦。
    而更麻烦的是,他还真的有些动心。
    第159章
    昔日,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先后与前元军队以及和各地豪强战斗的过程中,陆续接触了一触即散、甚至还没有接触就溃散乃至于转头来投的朝臣势力,以及非常难啃的重臣、亲缘硬骨头之后,难免心生感慨。
    在夺天下的时候,他自然是十分感谢这些转投他的支持者,但在做了皇帝之后,他又不可避免地想会不会自己的臣子也会像当初投向他一样的投向大明的敌人呢?
    几番比对、科学研究之后,洪武帝得出了结论——这天底下的重关、要害,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交给拿工资干活的普通臣子,对方未必会死心塌地地血战到最后一瞬。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重臣、骨肉和这个天下有牢牢捆绑的利害关系,而拿工资干活的寻常臣子不过是打工人。
    前者就像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大树一样,这片土地一旦被人掀了,他们也活不好,后者则是像草坪,铲起来放到旁的边上,浇点水撒点肥也能生长,给谁打工都没差,能做到尽职尽责就不错了,而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们必然也会在心中衡量利弊。
    但守边关这个事,就不是尽职尽责那么简单,如果没有这种战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的决心,没有死守不放的意志力,就算是有天堑,就算有再充足的物资都守不住。
    决定战场胜局的从来不是物资,而是人心。
    所以在登上皇位之后,哪怕朝臣疯狂抗议,洪武帝还是定下了藩王镇守四方作为屏障的政策。
    这不是先秦时的诸侯制度,藩王在就藩地并没有行政管理权,地方的管辖权还是握在中央的手中,但每个藩王都掌握一定的军事力量,并且在关键时候有就藩地的领兵权,战时他们的兵权甚至高于地方官员,可以直接指挥当地军队。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其中还有不少细则,藩王领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否则万一他拿了军权反叛就麻烦了。
    为了防止哪个儿子或者儿子的后代想不开要试一下皇座硬度,在安排藩王就藩的时候,洪武帝都是细心安排好的,各藩王之间都是彼此挟制,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不易拧成一股绳的那种。
    可以说以大明如今的藩王机制,护大明三十年无外敌不成问题,至于三十年以后的藩国,那就得看后代皇帝的能力了。
    而且洪武帝心里也还有个暗戳戳的念头,他是真的完全不信朝臣的节操,所以在退位之前,他给每个孩子写了一封信,让他们监督朝臣的情况,如果有那类董卓、曹操一类的臣子要玩“挟天子以令不臣”这一套,那么皇室子弟都有权利领兵勤王。
    下这道命令,洪武帝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因为这道“祖训”一下,万一哪代藩王里出了个头上长角的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个“清君侧”,只要当时的皇帝反应慢了点,真的给了藩王借口,那么对方就是名正言顺地起兵,还是奉“祖训”起的兵。
    这天下的兵事,最怕的就是“名正言顺”四个字,只要和这四字搭上了,战斗力立刻最大化。曾经的洪武帝就在这上头尝过甜头,他起兵的名头便是“驱逐外虏”,当时,宋濂写的檄文一出,天下响应,当时势如破竹的盛况,洪武帝至今都没忘记。
    说白了,在“名正言顺”四字之下,他打北元可比破那些同为汉人的列强容易多了。但最后洪武帝还是将这把可能在未来威胁自己子孙的“武器”送了出去。
    “与其让你们被奸臣蛊惑,天下旁落,不如换个脑子清楚的来。”洪武帝逮着孙子嘀嘀咕咕。
    看着大孙子那一脸无辜表情,老爷子很有些恨铁不成钢,仿佛透过孙子白皙的脸蛋,看到了未来不争气的小崽子,遂含恨道:“你什么时候和你媳妇生个孩子,趁着爷爷现在还带得动,给你带一下。”
    说出了几百年后的标准催生话语之后,家里不差人带娃的洪武帝又补充了一句:“爷爷很会教孩子的,你早些生个,爷爷保管给他教得好好的。”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神闪烁着自信的光。
    “咳!”当时正在试喝江南新送炒制茶的木白差点呛死自己,他当下表示自己还年轻,关键是太子妃年纪太小,这年纪生娃不利于身体。
    顶着爷爷气呼呼的眼神,木白一脸认真:“爷爷,我们一家的光荣传统可不能在我这儿断了啊。”
    什么光荣传统?自然是长子必为嫡啊,除非生不出。
    洪武帝也好朱标也好,都是在有了长子并且立住之后才去宠幸旁的嫔妃的。虽然洪武帝明确规定了嫡子继承制,但这其中也不是没有漏洞,毕竟嫡子和长子之间其实也就差了个扶正其母。
    譬如在历史线上木白的老父亲朱标就在嫡长子夭折之后扶正了侧妃,于是排行第二的朱允炆便成了嫡子,若非他的身份本也不算正统,朱棣也不会起兵起得那么理直气壮,毕竟大家都是庶子,没有谁比谁高贵之说。
    朱元璋被孙子一句话顶得有些憋气,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老朱家的后人脑子都是比较清楚的,尤其在老父亲的榜样之下,大部分的皇子都能做到敬爱发妻,除了几个元妻身子有问题的实在生不出孩子的,基本没人搞出庶长子那一套。
    哎,这曾经是洪武帝茶余饭后和老婆炫耀的点,现在被孙子拿来堵他,怎么感觉心情怪复杂的呢。
    木白赶紧给他爷爷倒了一杯茶,将话题转回了藩王的制度上。
    从木白的角度来说,他对于藩王守边很看得开,毕竟他当年生活的世界就是诸侯襄王的周王朝。
    当然,他对藩王造反这件事也很看得开。近八百年的周王朝都亡了,还有啥事不会发生。
    从他个人来说,还是挺喜欢能者居之的世界的。当然,造反者人恒反之,敢走上这一步的话,就要做好这个王朝到后来乱七八糟分崩离析的准备。
    毕竟人类最擅长并且以之傲立世界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啊,只要是人类,就免不了会有“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的思想。没人开头还好,一旦有人做出了榜样,后代就会将它发扬光大。
    洪武帝看着孙子一脸的淡定和无所谓,难免有些心塞,他忍了忍,还是没忍住,指着身侧的狗开启了阴阳怪气模式。
    从以大欺小抢小孩糖块到一把年纪还不稳重,都这么大了还老是顶撞大人,一点都不成熟,然后开始逼逼叨叨老人总是为你好,多吃的盐到底也是有些用处的云云,总之可以说是非常的指桑骂槐了。
    木白将几盏茶试了又试,发现自己着实没办法从这些写着各种玄妙的烹制手法中喝出什么差异来,也半分没办法嗅出所谓的桂香和荔枝香后,兴味索然地将茶盏放下了。
    他看着一边撸狗,一边一下又一下用眼角看自己的老人,嘴角抽了抽,一本正经道:“爷爷,大白的确是有些不稳重了,您觉得给他找个媳妇管管怎么样?”
    退休后反应有些慢的洪武帝在孙子决定将狗送到北面去后好一会才意识到大孙子这是在嘲笑他呢!
    毕竟当初用“有老婆后会更稳重靠谱”说服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木小白成婚的就是他,现在说孙子不稳重的也是他,大孙子这是用自己作为实例证明他老人家的思想陈旧错误呢!
    哎呀,好气!
    洪武帝吹胡子瞪眼,但是偏偏在孙子面前,他老人家总是心软,也舍不得责备这个转弯抹角打脸的臭小子,甚至还觉得大孙子这小模样怪聪明的。作为一国之帝王,到他这个年纪,洪武帝已经腻味了人人乖顺的感觉,反而开始欣赏起有自己想法的人。
    当然,前提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得有自己的能力,他大孙子已经用很多事证明了他是个敢想敢做的小孩了。想到这儿,洪武帝的嘴角就忍不住得翘呀翘。
    不过,孙子优秀和他顶撞自己可没有关系。
    想了想,洪武帝脚下转了个弯去找儿子了。
    孙子教育不好肯定是儿子的锅,作为一个好爷爷,他肯定不能骂孙子,决定了,去找儿子的茬。
    不管当今的皇帝陛下在看到父亲气势滂沱地大踏步而来,然后对着他叨叨孙子的教育问题是怎样的心情,木白这边已经利索地将大白和一封信一起打包送去了北平。
    当然,送大白去北平的目的并不是相亲,大白早就已经成年了,它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伴侣——正是自己老家莫斯科大公国来朝拜时候的一条拉车犬。
    只是它的女朋友是一条非常有事业心的工作犬,虽然木白也有将它买下来和大白作伴的想法,但那条小母犬自己却很干脆地拒绝了。
    比起在皇宫里做一条宠物犬,它更愿意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