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60章 聚会3
    “何事?”陈斌问道,这么神秘,肯定是有新的消息了,代老将军家他是常来常往,比较熟悉。
    “王将军唉!”代老将军长叹一声,欲言又止。
    “何事?说啊!”马闯急道。
    “莫非是,王大将军担忧国事,给皇上上了奏折?”陈斌猜道。
    “然,王将军和皇上房相的谈话不欢而散,他的建议多不被采纳。但他心忧国事,回家后就给皇上上了两封奏折,他坚信自己的猜测没错,他坚持认为燕云十六州必须得尽快收复,要不然,没有太行山脉和长城防线的天险,上一次的事情就还会无数次重演。唉!他坚持说,上一次那些州县的丢失,非是老夫和程将军指挥不力,实是军制对我等限制的太多,换谁都无能为力。”
    “唉!王大将军,实为英明睿智之人也!”程霸感慨道。
    “还有呢?”
    “还有就是西夏,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西夏不动则已,动辄就会毁掉我大郑的半壁江山,更严重的话,甚至会,算了,不能说出口,太严重了。”
    “他还是仅凭那一首蝶恋花就这么猜测?有没有别的理由?”
    “没有,这次什么理由都没有,但他就是这么猜测。”
    陈斌、程霸和马闯,闻言俱皆陷入沉思。
    良久,马闯沉声说道:“他屡次这么强调西夏的危害,看来必有所持,但他只是猜测,没有充分的理由,却实难让人信服。但老夫身为辅国大将军,也不能拿皇上的社稷江山和百姓,用来和他赌气。这样,假如是他亲自领兵对付西夏,老夫虽然还是稍有不服,却甘愿让贤。”
    “他担心皇上提防他,不通过他提议的军事行动,提出可由曹显和韩庚领兵。”
    “曹显和韩庚?”马闯一听顿时大怒,伸手就想拍桌子站起身。
    “你别急,这么大的年纪了,暴脾气还是改不掉,坐下。”代老将军曾经是马闯的上司,对他的提携不少,也唯有他敢斥责马闯了。
    马闯乖乖坐下,脸上却依然是气愤难平。
    “老夫觉得,王大将军屡次提及西夏不可轻视,为了引起皇上的重视,也怕皇上对他怀有猜忌,竟然如此屈辱地自甘隐于幕后,由曹显和韩庚领兵拒敌。嘿嘿!老夫虽不知王大将军的道理,却也坚信王大将军的所为,全是为了我大郑。”
    陈斌捋着胡须沉吟着说道。
    “老夫也认为,王大将军的所思所想,非是常人能所及,他坚持这么做,必有道理。”
    程霸也赞成道。
    他刚到松江卫赴任时,立功心切,不顾属下的劝阻贸然出击,一战即大败,他假如不是化妆逃出了险境,必会被蒙辽军生擒活捉。
    可后来,王铮担心松江卫一败涂地,会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会导致松江卫全境被蒙辽军突破,就通过兵部,迅速把申四调到了璧县任璧县守备。
    结果,申四带着两千老弱病残,骑着骡子瘦马,却四战四捷。
    松江卫境内的哒突军和蒙辽军,还以为王铮到了松江卫,连忙各自退兵罢战,这才保住了松江卫的战火不至于继续燃烧,同时也保住了程霸的提督位置。
    后来,管贤也调任松江卫,接任中军司马一职,他和申四联手,数次和蒙辽军的小规模激战,屡战屡捷,使程霸这个提督的声威大震,也使松江卫的将士们士气高昂。
    所以,从那时起,程霸就打心眼里,对王铮甚是佩服。
    申四此前仅仅是王铮的亲兵队长,就已经那么能打,曹显和韩庚是被他亲自教出来的,岂不是更厉害?
    “老夫不服,王铮那厮,忒也看不起人,想那曹显韩庚,两年前尚且均是个五六品的小将,不过是时运好,才一跃而成了名将,现今却要老夫”马闯瞪着眼珠怒吼道。
    “服不服的都无所谓,只是,马督,假如王将军所言一语成戬,你可担得起丢失大郑半壁江山的责任?”代老将军提醒道。
    “这个老夫担不起,谁都担不起,只是”马闯胆怯了,谁丢了大郑的半壁江山,谁就是千古罪人,会受到大郑的亿万百姓唾骂,他真的担不起。
    “没有只是,没有也许,一切皆有可能,你既然担不起那个责任,何不让敢担责任的去挑重担?”
    陈斌也劝道。
    “老夫老夫,一切听朝廷的安排,”马闯退缩了。
    他在松江卫时,就没占过蒙辽的便宜。换防到了陇西卫,偶尔和西夏野战,基本上都是败多胜少,这还是西夏王以练兵为主,没有真的和他死拼。
    后来他只凭坚城固守,再不和西夏军野战,这才让旨在练兵,没想过攻城的西夏王退兵。
    他虽一直不服王铮,认为王铮的运气太好,却没太大的本事,可是,运气不是一直都会有的。
    从上次王铮紧急时刻,率兵把蒙辽大军赶出了大郑的过境,他开始不得不服王铮的领兵能力。
    换了他,他一是没有能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击毙蒙辽军近十万人,更不可能那么快地把蒙辽军赶出国境。
    他甚至都不敢亲率五万步卒和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的近二十万彪悍勇士。
    并且王铮还打胜了,毙敌数万,还夺了蒙辽的大营,缴获无数。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假如晚走一步,他甚至有可能生擒他们母子。
    那一战,所有看到王铮战法的文武都坚信,王铮所率的兵力太少,如果他的兵力足够的话,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绝对跑不了。
    王铮的那些战绩,他虽不是亲眼所见,但是那天在澶州城头,拿着望远镜亲眼所见的大郑官员多了,一个人对他说谎,不可能所有人都对他说谎。
    也是因此,现在大郑的那些越来越嚣张的文官,却谁都不敢对王铮龇牙,王铮的本事,确是非他马闯能及,不论是哪一个方面。
    四位武将在代老将军家里聚会的时候,房相家的书房,右相吕进和兵部尚书陈琦,也在和房相谈话。
    不仅如此,今日夜晚,很多朝中的重臣,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朝政。
    大郑已逢多事之秋,蒙辽近年来越来越密集的屡次越境烧杀抢掠。
    西夏国内巨大的变化,数年前就已建成的夏宫,不输于大郑皇宫的巍峨高大,西夏王在两年前和大郑悍然决裂自立为帝。
    这些都预示着,西夏的崛起已不可避免,王铮的担忧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但从皇上到房相,包括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西夏王两年前就已自立为帝,但他这两年来,却没有对大郑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所以,软弱厌战的皇上和所有文官们,均不相信王铮仅凭一首蝶恋花,就猜测出西夏一旦筹备好以后,就会危及大郑政权的可能性。
    西夏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才区区的五六十万人马,只是大郑兵力的零头。
    因此,所有人都认为,西夏攻克几个州县,抢掠一些人口财货有可能。但绝不可能危及到大郑的政权。
    房相和皇上等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
    “房相,王将军所言,绝不可轻视,房相试想,自从认识王铮的那一天起,他可曾说过一句虚言?”
    右相吕进一直都对王铮有着盲目的信任,他坚信王铮所说必有原因,虽然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和别人一样,他也不相信王铮能看透后世的事情。
    “嗯!吕相所言极是,虽说,老夫也觉得王将军是危言耸听,但提早防备的话,虽说费了些许钱粮,却总不会有大错。”
    房相斟酌后说道。
    他也害怕王铮的所说万一成真,那么,他和皇上和所有文武众臣,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尽皆付诸东流了。
    “房相,既然王将军所说的那些话,不敢全信却又不敢不信,咱们不如做两手准备,”
    陈琦沉吟着说道。
    “陈相无需顾忌什么,请讲。”
    “房相,就如王将军所说,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否则我大郑的京师,就始终处于蒙辽的威胁之中。属下觉得,给王将军一年时间,就让王将军带兵打打试试看。而西夏这边,再调集几万兵马过去,加强防卫,如何。”
    “不妥,”吕进插话道。“松江卫已有十万兵马驻守,再加上这三十万的援军,就是四十万人马,把四十万大军交给王将军,估计嘿嘿!”
    “嗯!吕相所言有理。要不这样吧!从松江卫的援军里,挑出十万步卒,赴陇西卫协助守城,只需凭坚城固守,不需和西夏王野战。而松江卫另派提督人选,留十万人马驻守,让王将军带二十万人马征伐蒙辽。他有权让松江卫协助,却无权调动和指挥松江卫的兵马,这样做可好?”
    “不妥不妥,这么做,王将军就太委屈了,让他做最艰难的事,却对他没有丝毫的信任,不妥。”
    “以老夫看,让王将军坐镇上京,统筹安排指挥全局,任命曹显为松江卫提督,雁山卫的那些骄兵悍将,现在每日却无甚战事可打,委实可惜了。另调数万将士赴雁山卫,让卫晃尽快教导,把雁山卫那些虎贲一分为二,充实松江卫和陇西卫的边境。如何?”
    “善,大善,房相所言极是。若果如王将军所想的那样,陇西卫甚危,而燕云十六州的却均是攻城硬仗,没有大郑虎贲的强攻,确实不太好打。”
    “那就这样定了,吕相,这些日子你多辛苦些,标准件的全大郑实施。防范结党和禁止利用结党之理由诬陷同僚的事情,以及训诫昭告各地官府,责令户部、吏部、工部和刑部的主官,在他们所辖的范围内,下属各级官吏务必严守职责,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还有武举以及提倡民众练武强身之事,今后文武不得互相轻视,不得内斗之事等等。这些事,你多操心。老夫这几天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军改和太子的丧事上,防备蒙辽和西夏,是国之大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兵马的调动,老夫明日和皇上商议之后才能定。”
    “属下明白。”
    就这样,三个文官在房相的家里一番密议,大郑的许多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要不王铮说大郑太重文轻武,所以才会导致国家极其富裕,但军事极其羸弱。
    房相和吕进一辈子都是文官,陈琦虽说是兵部尚书,但他其实也是个文官,六部尚书都是文官出身。
    在朝堂上,武将几乎没有发言权,武将只有在文官做出重大决策后,领兵出战打仗的权利。
    提督认命,兵马调动,这么重要的大郑军事的问题,竟然在没有一个武将参与的情况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大郑体制的悲哀。
    若没有王铮的坚持,大郑的未来,真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也许,那一个和大郑像极了的北宋的结局,的确就是大郑以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