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节
    当然,如果到了明天她又饿得脱力,温迪还是肯勉为其难吃几把草的。
    第82章 第082日
    温迪睡醒时,边上的火坑已经熄灭了。
    周围的光很暗,但不能因此断定天色尚早。反正她已经睡够了,就把黑毛叫起来,返程回竹林营地。按照原路退回,通过大雾区后,温迪才终于能看到头顶的光,外面已经非常明亮,虽然不到中午,但也肯定不早了。
    然而温迪还是要吃“早餐”。
    走到沼泽区的大路上后,两人在路上割了一些茨菰。
    回到竹屋,温迪将茨菰的外皮削去,茨菰切片煮汤,水滚开后加土豆粉,再加一点椒盐。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碗茨菰片码子配汤粉,温迪就是吃得津津有味。
    她以前也算是挑嘴的,自从来到荒岛,她的胃口变好许多。
    吃完汤粉后,温迪把石碗涮干净,倒了两竹筒花生油,再将剩下的茨菰切成薄片,下滚油里炸,炸得酥酥脆脆后捞出来,倒上椒盐在碗里拨弄几下,弄匀整后用荷叶包起来,作为今天的便当。是的,她和黑毛还要再回到密林去继续“冒险”。
    再次穿过大雾区,这是她们第三次走这条路了。
    所谓驾轻就熟,熟能生巧,虽然身边没有手表无法掐算时间,但温迪体感她比上次走这条路快了一些。她指的是第二次。第一次探路时的速度嘛……就是一只乌龟来比,那也能赢。
    回到密林后,温迪和黑毛先找到昨晚挖的火堆,以这里为起始点,由温迪用柴刀在树干上刻划,作为记号。也怪这柴刀砍树不方便,不然她还是更喜欢用砍树开路的办法,费力,但一目了然。用柴刀得刻好几下,才能留下比较明显的记号,不至于被忽略。
    做了记号后,温迪就继续前进了,每隔几步做个记号,再用柴刀按顺序写下数字,这样一来就不会把记号弄混。
    密林里无法分辨时间,温迪只能用自己是否累来推断今天要不要折返;用肚子饿不饿来推断该不该动放在筐子里的午餐。
    反正她现在不累也不饿,可以接着往前走。
    抱着满满的兴致,温迪与黑毛迷失在了密林深处。
    温迪基本上是瞎逛,她也不记得自己走到了哪里,反正就往前走,可能偏左,可能偏右,附近的树全都是长得一个样子,她根本就搞不清楚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连方位也早就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朝着自己认为的“前方”走。
    走了一段路后,温迪突然停下。
    黑毛问:“怎么了?”
    “你有没有闻到……”温迪捂住鼻子,“好浓的霉味啊。”
    “没味?”黑毛费解,抽了抽鼻子后知后觉地皱眉,“有味呀,怪怪的。”
    “发霉的霉!”温迪打他胳膊,“好像是从你那边来的。”
    黑毛傻乎乎地低头闻自己身上:“我发霉了?”
    “……”温迪倒抽一口凉气,是被气的,“我说从你那个方向来的!向右转,齐步走!”
    黑毛没听懂齐步走,但理解了向右转,照着指示往右去开路。
    他边走边说:“其实这种气味还挺常见的,雨林里也有。”
    “有是有,没现在这么浓,我看你鼻子有问题……”温迪拉长袖子挡住鼻子和嘴,当口罩。
    两人朝前又走了一段路,越走,霉味越重。
    温迪怀疑自己前方是不是个埋尸的坑,有点不敢过去了。
    可黑毛好奇心大发,根本不想停,她刚后悔还来不及张口,他已经快步冲刺起来了。
    等黑毛转过一棵大树,在前方发出一身大叫:“哇!”
    “啊啊,你看到什么了?”温迪边大呼小叫边跑过去。
    等她也绕过那棵树,发出了同样的惊呼:“哇!”是惊喜的呼声。
    这里有很多蘑菇,很多很多。
    在她眼前有一棵明显异于常树的粗壮大树,围绕在这棵树周边,长满了各种蘑菇,满地都是蘑菇!比上次温迪在小溪边看到的,还要多十几倍!这些蘑菇还不是同一个品种,却长在一起,和密林里的树一样密密麻麻的,幸亏温迪没有密集恐惧症,否则,她一定会当场晕倒。
    虽然没倒,但温迪有点晕乎乎的,凭空砸下来一份大礼,换谁都会惊喜到晕厥。
    温迪觉得,自己只是晕,没有厥,实在太了不起。
    在心底将本人自吹自擂一番后,温迪迫不及待地招呼黑毛赶紧跟她一起摘蘑菇。
    熏在霉味的起源中,温迪有一瞬间化身为紫菱,幸福得又晕乎乎。
    两人速度都很快,马上将各自背上的筐子都装满了,整整两筐蘑菇,实打实的量。
    温迪的脑子里闪过无数种汤。
    “这里怎么有这么多的蘑菇?”等回过神,黑毛想起来要问了。
    “也许是因为这片密林里没有吃蘑菇的生物吧,它们自然生长又没有天敌,因此长年累月就积攒了很多。可惜呀,被我撞见了,那就只有被收割的下场。”温迪说得笑眯眯,还有一点小得意。
    把筐子填满后,这棵树旁边还剩下了很多的蘑菇。
    温迪就在树旁边做了许多记号,她觉得想再找到这里,可能很难,但只要路过附近,就一定不会对它视而不见。她都快把这附近的树全做上雕刻了。
    做完,两人背着筐子继续走。
    蘑菇是很轻的,就算装了满满一箱子,温迪也不觉得累。
    就算真的累了,想一想各种汤,累也不累了。
    不过饿是真的饿,越想她就越饿,赶紧把荷叶包拿出来,打开露出炸茨菇片,和黑毛分着吃。吃完后继续走,就当是在密林里散步,要么找到密林的出口,要么顺着来时的记号一路摸回去。
    可她没想到,往前走了一段路后,竟然看到了自己做的记号。
    再一看数字,更愣了,上面刻的居然是“一”。
    什么情况?
    温迪低头一看,地上黑漆漆的可不就是昨天晚上挖的火坑吗?她居然回到入口了?
    “我们这是走了个圆?”黑毛忍不住问。
    他也不是真的想得到答案,纯粹是不吐不快。
    温迪也很想吐槽,可惜槽点被黑毛先抓住了,她慢了一步,只好憋着。
    思来想去,温迪觉得还是得怪记号不够明显,如果她是一路走一路砍树,那么,想知道自己走的是不是一条直路,不是只需要回头看一眼就知道了吗?对,柴刀不好用,就用斧头嘛,没有斧头?回家去接呀。
    把道理想明白了,事情就好做了,回家。
    不是回竹林营地,是回山洞。
    第83章 第083日
    果然还是家里的床最舒服!
    从山洞的床上醒来,温迪慵懒地举起双臂狠狠抻了一把。爽!
    火灶里的火没有熄灭,小火慢慢烧着,树藤放下,山洞里没有风,室内被火灶烧得暖融融。
    舒服得她都不想起床了。
    不过睁开眼看了看四周,想起这里是荒岛,想起自己现在是什么处境,她还是决定起床。
    所谓“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呸呸呸,不是这句!
    应该说,现在多劳动,冬天再冬眠,到冬天她想出去都出不去了,只能天天躺在床上睡觉。
    届时她想怎么休息就怎么休息。
    温迪说服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穿上毛绒绒的鞋子,跳下床先给火灶加了几块大木头。她钻进家禽室,查看兔笼的情况。昨晚到家后,她先选了两种新鲜蘑菇,切碎后分别喂给两只兔子吃,给其中一只做了记号作为区别,哪只要是死了,对应的蘑菇就不能吃。一次喂两种也是有苦衷的,昨天她在密林里捡到的蘑菇品种实在是太多了!一天喂一种,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喂完。
    这个办法不麻烦,又能尽快将蘑菇中可以食用的品种挑选出来,很实用。
    这些蘑菇都算是比较冷门的,比如她最想吃的平菇就不在其中。
    昨天摘蘑菇的时候温迪已经尽量选择自己眼熟的了,兔子的死亡率也并非超高。
    果然,今早打开兔笼一看,两只兔子都很健康,她轻轻摸一下它们,两只兔子就马上跳起来,它们并不习惯接受自己有个主人,只能理解有人定时给它们喂食。温迪也没把它们当宠物看,她至今没给它们取名字。另外两只母鸡,还有鱼池里的鱼,和这两只兔子是同等待遇。
    如果给兔子取了名字,她可就不好意思再给它们喂蘑菇了。
    温迪再选了两种蘑菇,同样,切碎后拿来,分开喂给两只兔子吃。
    昨晚给兔子喂过,已证实可食用的蘑菇,则被温迪收集起来,送到了晾房里。现在的天气不适合晾晒,实验后证明晾房很好用,因此她决定采用烘干的方法来处理这些蘑菇,延长它们的保存期。
    她带着木铲去,先把之前燃烧后留下的大量炭灰铲出来,再放上木头,树皮,枯草,点火。
    温迪对这套程序熟悉得很,打火石擦了两下就把火点燃,用木棍拨弄几下引燃了木头就回山洞去做早餐。这段时间她还没吃腻汤粉,所以早餐还是要煮汤粉吃,与之前几天唯一的不同只在码子。她炒了一碟土豆丝,炒了一碟肉片,下油下调料都很大方,口味比较重,最适合配清淡的汤粉吃。
    今天的汤是用几条小鱼熬出来的,小鱼用油正反面炸过,焦焦脆脆,用土豆粉裹着一起放在口中咀嚼,味道很好。
    “呜,好香哦!”黑毛从山洞里跑出来在餐桌边坐下,“我喜欢吃土豆丝!”
    他没有问温迪为什么先动筷子不叫他,温迪自己倒是比较心虚,先解释道:“我就尝尝。”
    “嗯,好吃!”黑毛没有计较,夹起碗里的土豆粉稀溜溜地吃起来。
    “还行吧。”温迪还在心虚,难得没顺着他的话自我赞许。
    “这就是你说的面吧?”他接着说。
    “这不是面,这是土豆粉,面和土豆粉不是一种东西。”温迪心虚归心虚,错的也要纠正。
    “那你吃到粉了,应该很高兴。”黑毛说。
    温迪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曾经跟黑毛说过她想念住的小区门口的早餐店,那家店的粉很好吃。
    她摇头笑着说:“我们那边吃的粉不是这种,这个叫土豆粉,我吃的是米粉。”
    黑毛瞪大了求知的溜溜圆眼睛,问:“粉和粉也不一样吗?”
    “当然啦,就算是米粉,也分圆的和扁的,圆米粉里也分粗和细的,细的是米线。”
    “啊?”黑毛听得头昏脑涨,“吃的东西也这么复杂吗?”
    “吃的东西当然复杂啦,我说得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温迪有点小得意。
    但她转念一想,在常识方面赢一个三个月都不满的“宝宝”也没什么好得意的。
    “算了,你接着吃吧,我去炒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