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佬他当爹了(快穿) 第149节
    四个杀手成功换上了知州府差役的衣服后,跟着刑知州的亲信一起去了邵瑜的老宅。
    刑知州的人,似是为了抢功劳,一到老宅,就要求由他们在近处保护乌齐。
    清宁县衙的差役们听了这话,先是不忿,但因为刑知州级别比邵瑜高。
    这些差役们即便心下再不忿,也只能将要紧的位置让了出来。
    四个杀手很快就得到了离得最近的位置,成为乌齐被关押的那个院子里的守卫。
    两人在外面放风,另外两人直接冲了进去,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伪造出乌齐畏罪自杀的模样。
    乌齐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此时穿着一身中衣,披头撒发,就那么被束缚着绑在屋子里。
    两个杀手进来后,先是左右观察了一番,这个屋子里虽然有不少柜子,但柜子全都上了锁,且显露出来的地方,也没有看到有人躲藏的迹象。
    那个披头撒发的“乌齐”没有说话,只是傻呆呆的坐在那里,因为头发散落,所以看不清楚他的面容。
    两个杀手迅速靠近,其中一人伸手抓向“乌齐”。
    但“乌齐”却躲开了。
    杀手一愣。
    紧接着,他们便听到耳边传来风声,抬头望去,正好见到上方两人飞身落下,直直的砸在两个杀手身上。
    两个杀手见此,立时心道不好,转身想逃,但梁上两人显然功夫了得,很快就制服了这两个杀手。
    而屋外,此时也点起火把来,那两个望风的杀手,此时也被抓住了。
    那个“乌齐”此时终于将眼前的头发拨开,常舒一口气,说道:“等你们好多天了,终于来了。”
    这个假扮乌齐的不是旁人,正是被邵瑜忽悠过来的江县尉。
    邵瑜和方烨此时也赶了过来,没有任何铺垫,两人便一起审问这四个杀手,连同刑知州送过来的另外留人一同审讯。
    刑知州此时在驿馆里急得团团转,他没有等到杀手们回转,反倒等到了方烨派人来请。
    “刑大人,我家大人邀您过去下棋。”
    听着这话,刑知州犹豫起来,他既怕错过了难得的可以跟方烨套近乎的机会,又怕错过了那边的报信。
    思忖再三后,刑知州让师爷留下来坐镇,他跟着来人去了方烨的院子里。
    他一进院子,却没有见到方烨,只是喝了一杯茶后,就直接昏睡过去。
    而师爷这头得了老宅的报信,情况十分紧急,他跑到方烨的院子里来接自家老爷,但却被方烨的随从们拦住,师爷直接被他们架起来,送往乌家老宅。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无论是邵瑜还是方烨,都不能审讯刑知州,因而便想出这样一个请君入瓮的注意,又将刑知州身边的人一网打尽。
    身边人都开口了,刑知州便再没有狡辩的余地。
    刑知州只知道自己莫名其妙的在方烨的院子里睡了一晚上,却不知道等他醒来的时候,外面的一切都变了。
    刑知州是邵瑜的上官,邵瑜没有资格审讯,因而将戏台子都搭好了,等着方烨将刑知州送往按察使司受审。
    刑知州尚且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已经得了和乌齐一样的待遇,这哥俩一起被绑着离开了清宁县。
    方烨一行人第二日再度启程,邵瑜目送他们离开后,回身望着清宁县破败的城墙门。
    “硕鼠已清,也该做点实事了。”邵瑜感慨道。
    如今经过这一遭,县衙里重新洗牌,邵瑜在这两次斗争中,彻底确定了自己在县衙里的地位。
    如今再也没有人敢敷衍他,没有乌县丞搅风搅雨之后,县衙里的人,也终于能够用心做事。
    邵瑜不是乌县丞,他没有那么重的私欲,他只想做点实事。
    乌齐和刑知州虽然送到了按察使司去,但这次审讯却足足花费了一个月之久。
    一个乌齐就像是投入湖面的小石头,但刑知州,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刑知州身后牵连出来的人太多,哪些人要保,哪些人要罚,即便是总督,也要权衡再三。
    但乌齐和刑知州这两人,作为所有事情的引线,却注定得不到一个好结果。
    虽然审讯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上面也知道清宁县如今的难处,很快便拨了一笔钱款下来应急。
    邵瑜拿了这笔钱,也没有急着修衙门,而是让人仔细勘测清宁县境内的所有水路。
    邵瑜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整顿水利。
    清宁县衙门里的人,在乌齐主管时,日常便十分松散,但在邵瑜主事之后,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加上邵瑜始终以身作则,不仅自己冲在一线,就连家中两个公子都冲在一线,衙门里的人也不敢再散漫,因而与之前相比,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原本对于邵嘉良跟着邵瑜到处跑这事,小韩氏还有些不愿意,但邵瑜却劝道:“我从来不怀疑良儿日后会考上进士这事,但我却一直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好官。”
    “若是他成日只知道死读书,却半点不通庶务,日后就算为官做宰,也是虚浮的,他只有熟悉了这些,日后才能做一个好官。”
    小韩氏想让孩子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又不是为了让儿子贪多少钱财,她自己做了许多错事,却希望儿子能当一个好官流芳百世。
    既然邵瑜对儿子读书的事如此自信,小韩氏自然也不劝了。
    只不过清宁县不必京城,京城总有赏不完的花会忙不完的事情,清宁县人少,且邵家如今人口简单,小韩氏倒显得有些无事可做。
    “夫人在闺中时,听闻精通女工。”邵瑜暗示道。
    韩家从前鼎盛时,请的是苏绣大家来教导家中女儿女工之事,虽是很多年前学的,但小韩氏这些年也一直没有丢掉这本事。
    但一想到将自己的本事教给旁人,小韩氏又有些犹豫。
    邵瑜劝道:“若是第一个刺绣之人,敝帚自珍,不肯教给任何人,哪里还有如今的各式技法,各种派系。”
    小韩氏闻言,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如此,我教便是。”
    小韩氏要开班教学,县里几个官员的家眷自然要捧场,第一时间便将自己的女儿送了过来。
    他们本以为这是县令夫人闹着玩,却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真的学到了本事。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小韩氏的这个刺绣班,倒是在县里面打出了名声,无数女孩儿,都想要进小韩氏的刺绣班。
    第一个商户的女儿试探着申请时,小韩氏本想拒绝,但在邵瑜的劝说下,小韩氏放下了门户之见。
    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非官员家庭出身的女儿前来学习。
    只要是遇到真心想学的,小韩氏都不吝指教,但若是遇上那种套近乎的,小韩氏先是警告,若再有第二次,她便直接将人赶出这个班。
    小韩氏已经是这个县里食物链顶端的女性,她身后是邵瑜,因而做这些事,也不用顾忌任何人的脸面。
    小韩氏每日还保持着阅读、抄写本朝律法的习惯,她的这些习惯,也逐渐影响了刺绣班的学生们。
    一时间,整个清宁县的姑娘们,除了要学习县令夫人传授的刺绣技法,便是在家中仔细研读律法,倒是成为清宁县的一桩怪事。
    第83章 纨绔儿子(十一)
    小韩氏一开始对于教学这事, 还满心不情愿,但也许是人的本性,就是好为人师, 渐渐的,她也找到了其中乐趣。
    “江家的大女儿年纪不大,但很用心,整个班上, 没有比这个孩子更努力的了。”小韩氏回来还对这孩子止不住的赞叹。
    邵瑜听了点点头, 说道:“主要是好师父难找,这孩子遇到个好师父,自然要好好珍惜。”
    小韩氏听了这话,嘴角弯起,接着说道:“这孩子长得也好, 人又孝顺, 也不知道未来谁家能得了去。”
    “你要是喜欢,日后可以娶进来当儿媳妇。”邵瑜说道。
    小韩氏听了微微一愣, 但很快就说道:“她的年纪和姝儿差不多大, 和谁相配?”
    邵瑜道:“我们有两个儿子。”
    小韩氏立马说道:“嘉善未来要当大夫, 他要娶一门得力的岳家,日后才能护得住他,江家门第到底是低了些。”
    邵嘉善虽然定了学医,但是世俗看来,这条路除非走到极致, 否则还是比不过正经仕途。
    小韩氏离开京城后, 虽然待邵嘉善不如以往那般满是虚假的亲近,但却回归了两人本来的关系上,她如今不拿邵嘉善当继子看待, 而是拿他当外甥。
    她作为一个姨妈,如今也真心希望邵嘉善能个娶个高门贵女。
    “如今咱家这情形,哪里还能找到什么特别得力的岳家。”邵瑜说道。
    小韩氏闻言,却立马精神起来了,凑到邵瑜身旁,说道:“老爷,岭南不就有个现成的吗?”
    邵瑜转头看着她。
    小韩氏道:“方大人家的长女。”
    方烨的长女,今年十二岁,也是邵嘉姝的同龄人,和江家长女差不多大。
    “你什么时候开始打这个主意的?”邵瑜忍不住问道。
    小韩氏说道:“我都仔细算过了,方大人如今还年轻,但就已经到了现在这位置,未来说不得还能再往上好好升一升,他如今还没有儿子,家中只有三个女儿,但对于长女始终是不一样的,到时候一定会用心护着嘉善。”
    小韩氏知道丈夫的心结,如今邵嘉善已经有个正经上进的模样,自然是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能有人护着邵嘉善。
    “你都觉得好了,那旁人难道不会这么想吗?至于你姐姐从前对方家的恩情,也不必提。”邵瑜说道。
    方家确实是门好亲,但邵瑜却不希望这门亲事,是靠着恩情来结成。
    小韩氏却道:“不必提恩情,旁的办法也有,只是老爷能同意就行。”
    邵瑜微微疑惑的看着她。
    小韩氏道:“方大人日后如果一直没儿子,就让嘉善夫妻一子姓方,如此也能全了方家香火,这个条件提出来,想必他不会拒绝,只是老爷,就怕您心里有疙瘩。”
    邵瑜倒不在意什么香火传承,闻言却只道:“若是两个孩子确实两情相悦,倒是可以这么办,若不是,那也勿要强求。”
    小韩氏说道:“下个月就是方家老太太大寿,到时候我将嘉善带过去的,让两个孩子互相看一看。”
    邵瑜点点头,又说道:“江家那姑娘,你要是真喜欢,也可以让他和良儿接触一下。”
    小韩氏心下却觉得江家的门第低了些,未来对邵嘉良没有太大的助力,因而犹豫起来。
    邵瑜却道:“你不是很喜欢她吗?”
    “确实喜欢,但良儿日后若是考取功名了,他能结一门得力的亲家,嘉善虽然是个好孩子,但未来这个家,还是要靠良儿支撑门庭,因而他的媳妇如何,至关重要。”小韩氏说道。
    邵瑜却问道:“这些年,你娘家提携了我很多吗?”
    小韩氏一楞,丈夫最初跟姐姐结亲的时候,韩家尚且还算得力,但她姐姐在家中并不得宠,岳父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几个儿子身上,对邵瑜的提携实在有限。
    等到小韩氏出嫁后,韩家便急转直下,再往后别说提携,就算是不拖累的时候都很少。
    邵瑜能够做到大理寺卿,靠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本事,而不是所谓的岳家提拔,甚至若不是韩家这门亲事,说不得邵瑜还能更进一步。
    邵瑜又说道:“你也说了,未来家中要靠着良儿支撑门庭,因而最重要的是良儿如何,而不是良儿的妻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