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节
    “好。”天兴帝没有反驳,妻子起了名字,他便起了乳名,道:“他生于清晨旭日东升之时,乳名便叫他阿晨吧。”
    “好。”这是她和天兴帝的默契,两人对于孩子起名字的权利都是互相分配的。
    有了儿子,薛夷光又开始了养孩子的生活,但是她发现和女儿的早慧不同,儿子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孩子。
    第290章 臣服
    当然薛夷光所说的安静并不说孩子智力发育有问题, 因为她发现儿子萧瑾璟和女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子的孩子,女儿小时候活泼好动,无论学什么都快, 不仅是走路说话, 还是看图识字, 这些女儿都会给自己配合。
    但到了儿子这里则完全不一样,儿子喜欢安安静静地摆弄手中的东西, 一个七巧板就能被儿子玩儿一天, 要知道若是女儿的话,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还有就是儿子不喜欢模仿她给出的拼图样子,儿子更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这些是薛夷光在女儿身上找不到的, 还有就是类似于孔明锁一样的东西,女儿是喜欢拆但是拆完后就不会再管了, 儿子却不一样, 他每拆完一样还会原封不动地还原回去,又或者他会对着一个东西摆弄好久,最后得到和原来不一样的孔明锁。
    儿子不喜欢说话, 她有时候问一句, 儿子才会回答一句, 如果不是主动询问, 薛夷光很少会听到自己儿子和自己提什么要求, 这个事情让薛夷光一度很担心,她甚至担心儿子有自闭症, 但是后来她发现, 并不是这样, 而是儿子的心思精力都在别的上面, 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万事不过心, 都觉得无所谓,他若是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变得活泼起来。
    在教了儿子识字的时候,薛夷光发现儿子和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的女儿不同,女儿虽然也会问她各种问题,但是女儿的重点多会在故事本身上,但是儿子不一样,儿子的问题总是会问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围绕自然科学提问的 ,若不是薛夷光本人是后世的,小时候也读过十万个为什么,不然估计会被问得哑口无言。
    可就算薛夷光是后世之人,但她本人也不是什么科学家,虽然有红包在身,但那也只是代表薛夷光的能力增加,而不是知识增加,她还是经常会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
    至于天兴帝和太女,自然更是哑口无言,天兴帝甚至每次听到儿子问问题就额头上直冒青筋,每当他不想要理会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对妻子的承诺,他承诺过自己绝不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所以天兴帝有时候见到儿子就躲,后来还是他从妻子那里学来的经验,如果自己不会就说不会,如果从书里找不到答案,就鼓励儿子自己去思考,不管孩子最后想到了什么答案,即便是错的,他们也应当鼓励,只是需要纠错而已。
    从妻子身上,天兴帝学会了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会的知识,也是一种美德,即便他不会,也不会影响自己在孩子身上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孩子们最后会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从来不是取决于父母本身知识的高低,而是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以及对待孩子究竟有没有父爱母爱和亲情。
    至于太女这位姐姐,她倒不是觉得弟弟问这么多的问题很烦,虽然她也不会,但是她会选择和母亲一样的态度,鼓励弟弟去思考探索,虽然太女的性子和天兴帝如出一辙,但是很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理念则更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另一边,随着对儿子的启蒙越来越深,薛夷光发现儿子对算学方面十分有天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举一反三甚至是举一反五,相反在学读书读古文方面儿子并没有太多天赋,只能算得上一般。
    薛夷光对于儿子在文学方面的培养并不强求,她更赞同因材施教,她儿子显然不是那个当文豪的料,何必在这方面强求,她还是那句话,读书识字是工具,读书识字是为了获取更专业的知识,去拓宽视野,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在文学上有所作为。当然,如果家里出了个文豪,薛夷光也会很高兴和骄傲,只是她也不愿意去强求每个孩子都如此。
    薛夷光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即是认真做好自己,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就好。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薛夷光一向是开放式的,她想让儿子选择自己喜欢的。
    天兴帝甚至问过她,如果儿子以后也想要皇位和女儿起冲突如何?
    薛夷光的回答也很公平,她道:“想要就去争夺,自古以来皇位者有能者居之。”她说过公平,就是会公平,如果儿子也想要皇位,那就去和女儿竞争,她不会拦着,只不过她会要求无论谁输谁赢,最后都要留对方的性命,而且不能因为皇位的争夺去牵扯无辜的百姓。
    而她也反问过天兴帝,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天兴帝会如何处理,天兴帝的回答也是如此,皇位者有能者居之,他能登上皇位,凭借的除去嫡子的身份,更是自己的能力,如果他没有能力,只是嫡子,也不可能登基。
    只是,事实证明,她这个儿子对政事没有半点兴趣,儿子的兴趣只集中在自然科学上面,从最简单的自然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到各种机械原理等等,他所问出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对此薛夷光只会鼓励儿子的求知欲,让他自己去探索。
    当然,薛夷光的生活除了儿子外,还有更多,比如她主持编纂的书籍终于编写好了,编写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是却也十分全面周到,极为细致地讲述了如今大魏的工业和机械水平。
    薛夷光为此想了很多的名字,后来觉得大俗即大雅,便用《大魏农工要术》来命名此书。
    后来,薛夷光发现儿子对此很感兴趣,经常按照书上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做出东西来,比如一些机巧玩具,那更是小时候儿子的最爱。
    除去自己儿子喜欢外,薛夷光让人刊印此书,并在大魏发行,当然薛夷光绝不可能把例如□□大炮等机密在上面论述,但是其他的方面不影响国家战力的知识,薛夷光开始让各地的农工堂教授给百姓,也让更多的工匠获得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薛夷光认为虽然农业是第一产业,但是工业在日后同样是支柱性产业,工人日后会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兴十八年三月,又是胡族进京朝贡的时候,和之前每次胡族都是派使臣前来不一样,这次的胡族来的除了使臣外,胡族的王也就是贺楼宇也来到了大魏。
    时隔二十年再次见到故人,特别是看着当初还是个富态温和的青年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老者的样子,薛夷光不得不说岁月催人老,前年的时候太皇太后辞世,薛夷光才越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家人都在老去,总有一日会离自己而去,更应当关心身边的人。
    如今周太后和安国公夫人等人也都上了年纪,太上皇也基本上属于静养不参加任何的宴会了,所以这次接待贺楼宇的自然是天兴帝和薛夷光。
    “多年不见,娘娘还是如年轻时一样年轻貌美,当真是令人羡慕。”贺楼宇对着薛夷光奉承道,这话一听就是在讨好,不过这也是正常,如今的胡族比起之前三日一小仗,五日一大仗,百姓生活不安稳来说,如今的胡族算是好过太多,有食物吃也有衣服穿,这一切都来自与大魏的通商。
    过上安慰生活的胡族百姓,再加上天兴帝和薛夷光派去胡族教化的官员,如今胡族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过换了安慰日子的胡族百姓一点都不想要再有战争了。
    如今胡族的好日子都来自大魏,贺楼宇对薛夷光和天兴帝的态度自然是谦卑奉承。
    女人都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漂亮,薛夷光也不例外,只不过她更清楚这位胡族的王野心很大,所以她头脑更理智些,她对着贺楼宇客气道:“多年不见,大汗还是如此精神矍铄。”面对半头白发,已经是一位老大叔样子的贺楼宇,薛夷光实在是说不什么英姿挺拔的词来。
    两个人先是客气了一番,紧接着贺楼宇就夸赞起大魏现在的情况来,他道:“今日我如今来的时候,发现大魏京中的路十分平坦,便问了贵国的官员,贵国的官员告诉我此物名为水泥,这可让我羡慕极了,敢问娘娘,这水泥贵国可否也能够卖我们一些?”说实在的,贺楼宇怎么都没想到,不过近二十年,大魏的京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平坦的水泥路,到规整的屋舍,再到干净整洁的街道,走在街上的百姓,有男有女,女子成群地出现在街上,笑容明媚,开朗自信,这些都是在以往的大魏女性上找不到的。
    他甚至听说,如今大魏一个普通的百姓都可能认字读书,都有可能比他们的一些官员认识的字还多,更不要说那些农工上的知识了,他知道胡族和大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天壤之别,他已经臣服了。
    这次他带着胡族来这里,就是为了彻底臣服。
    第291章 遣魏使
    如果说二十年前, 贺楼宇还有着想要超过大魏的心思,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贺楼宇已经真正地认识到了胡族和大魏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就像是鸿沟一样, 他们几百年之内都再也超越不了。
    这个决定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其实在胡族, 他的这个决定也不会大部分的胡族百姓所支持,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么做所带来的后果,但是他更清楚如果胡族还是融入不了大魏,不能接触到大魏那些先进的东西, 那么胡族以后甚至可能会彻底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贺楼宇是下了天大的决心才会选择带着胡族来到大魏,之前胡族为了通商, 他只是同意向大魏称臣,但是这个称臣是有着极大的自主权的,大魏并不能干涉胡族的任何事物, 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称臣, 但是如今他的到来, 在天兴帝面前执臣子礼,就代表着胡族的彻底臣服。
    大魏日后有着对胡族行使主权的权利, 这个结果是贺楼宇最终决定的,他觉得这样才是对胡族最好的发展,只有这样,胡族的百姓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薛夷光听到贺楼宇开口就是水泥的事情, 笑道:“这个恐怕对胡族的帮助并不大,胡族以畜牧为生, 若是用了这水泥, 到时候地上没有了草, 牛羊马都吃什么呢?”
    这就是婉拒了,贺楼宇也十分清楚这样的国之利器薛夷光和天兴帝不可能直接给自己,他可是听说过那个水泥是一个利器,用其建筑城池,据说一夜就能够干了,而且刀枪都穿不透,这样的利器,想来大魏也是保密的,不可能直接告诉他。
    确实如贺楼宇所想,这样的东西薛夷光自然是保密的,水泥虽然已经被发现了十几年,但是真正将其用在大魏的实际中的时间并不长,薛夷光专门派人研究了一番,从如何让水泥速干,在什么样的土地上如何修建水泥建筑,如何铺路,这些都是有讲究的,而且一些材料的比例虽然相差不大,但是细小的差别就可能造成结果的巨大差异,所以水泥的试验成功也只是在这几年。
    这样的利器薛夷光最先选择的一是铺路,二是用在战事城墙的建筑上,这些都是国家利器,马虎不得,所以薛夷光对这方面的把控极严。贺楼宇的心思可是隐秘地多,在没有搞清楚这位是彻底臣服还是假意臣服的时候,薛夷光绝不会给贺楼宇这些东西。
    而且就算是真心臣服,这其中的利益牵扯也多了去了,她最起码要在胡族的□□面稳定后,才能去想建设发展的事情。
    不过,贺楼宇对于自己被拒绝的事情也不在意,他一早就想到了会被拒绝,只是不问问终究是不死心,所以才有此一问。听到薛夷光的回绝后,贺楼宇不在意地笑道:“□□好物众多,小王是没有福气一饱眼福接受□□的教育了,只是不知道我的几个孩子能不能留在□□学习?”
    只从这称呼上便能看出贺楼宇对于大魏的臣服,刚刚还是贵国,现在已经用了□□,自称小王,这是刚才的贺楼宇都不曾说过的。
    薛夷光和天兴帝对视一眼,他们总算是明白了这位胡族可汗的意思,这是要学唐朝时,各国的遣唐使来唐学习一样。当然薛夷光和天兴帝更明白,这学习不一定会好好学习,但是其他的小心思估计是不会少的。
    不过大魏足够强大,如今像唐朝时一样,也有了“遣魏使”来大魏学习,同样说明如今的大魏可比盛唐时期繁华,这一点让在座的大魏朝臣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他们为官一生所追求的不就是缔造盛世,名垂青史吗?
    贺楼宇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个要求还是有些担心的,他生怕薛夷光和天兴帝不答应。
    天兴帝和薛夷光其实很明白贺楼宇今日的这点小心思,先说水泥之事让薛夷光回绝,接着又提出让自己孩子来大魏学习,就是觉得薛夷光已经拒绝过他一回了,依照大魏的礼节,应当不会连续拒绝一个人两次,这就是贺楼宇的小心思。
    不过,这点小心思对于天兴帝和薛夷光来说并不放在眼里,贺楼宇之所以要算计,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不正是因为现在的大魏足够强大吗?就如同当年薛夷光为了打压胡族,在胡族王城中也一样是小心翼翼,算计这个算计那个,这都是因为自身的国力所决定的,他们不应当为贺楼宇的这点小心思感到生气,相反他们应该感到骄傲,为大魏今日的强盛而骄傲。
    “当然可以。”天兴帝威严的声音响起,道:“朕说过大魏是礼仪之邦,大魏学堂中欢迎一切愿意学习交流的学子,当然大魏对那些想借着求学之名行歪门邪道的人,也会依照大魏律给予严惩。”
    “我大魏礼迎八方之客,严惩宵小之徒。”薛夷光对天兴帝的话总结道,她很早就说过,大魏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历朝历代,真正强大的国家是从来不会闭关锁国的,他们开放包容,吸收外来的文化,让这些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开放包容才能够成长。
    贺楼宇很明白天兴帝和薛夷光后面的那些警告是对着自己说的,他有些苦笑,他确实有打过大魏一些机密之事的主意,除了水泥还有大魏现在用的火炮手铳这些东西,一个个都是好东西,他的士兵手中还在拿着刀枪箭弩,大魏的士兵已经开始用火器了,他又不傻,怎么会看不出这火器的厉害?
    所以,贺楼宇让孩子留在大魏,就是想让自己派来的人能不能接触到这些东西,就是再不济,也要知道这炼铁炼钢的方法不是?
    可是,如今看着天兴帝和薛夷光的态度,他清楚自己这些小心思还是别打的好,不然到时候可能会给胡族带来更大的麻烦。
    “陛下和娘娘肯允许小王的孩子在□□学习,已经是天大的恩典,小王感激不尽,怎敢有其他的心思。”贺楼宇苦笑道,随后他将自己的三个孩子介绍给薛夷光和天兴帝。
    薛夷光看着朝中的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她记得很清楚,贺楼宇的长子已经快到了及冠之年,极得贺楼宇喜爱,视为胡族的接班人,想来不在此次出使之列,不过想想也是她要是贺楼宇也不会自己过来,还把继承人也带过来,这要是大魏直接杀了两人,那胡族才是乱了套了。
    贺楼宇带来的三个孩子,年纪最大的在十一二岁,最小的在六岁左右和她的阿晨差不多大的年纪。薛夷光让女儿和儿子带着人下去。
    太女身为储君,自然要尽宾主之仪,但是年纪差距到底是有些大,所以太女只是将人带到一旁交给了一旁的宗室和世家子弟,年纪小的就交给了幼弟。
    萧瑾璟虽然不想和这么多人打交道,也不想说话,但是看着母亲期待的目光以及长姐对自己的嘱咐,萧瑾璟终于还是动了,主动招待起胡族的王子和公主,只不过同样话不多,一个宴会下来别人说十句他能说两句就不错了,但饶是如此,薛夷光和太女也足以感到欣慰了。
    宴会结束后,薛夷光牵着儿子的手,揉了揉儿子的头道:“今天阿晨表现得很好,想要什么奖励?”儿子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的毛病,薛夷光一度怀疑孩子有自闭症,但是后来她才知道儿子不是不交流,只是觉得话题很无聊,他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说几句。
    “那阿娘给我讲讲蒸汽机的故事吧。”萧瑾璟要求道,一双眼睛看向自己的母亲满是期望。
    “好。”薛夷光心里有些微囧,这些年来她把自己知道的故事都已经告诉儿子了,她实在是教不了了,她不是理科生,就是理科生,她也不可能造成蒸汽机,她只背过蒸汽机的构造,但是具体长什么样子,她可真不知道怎么个造法,可是儿子显然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太女听着母亲和弟弟的对话,觉得好笑,在她心里母亲宗室温和英明的,但是显然弟弟总有办法让母亲变得窘迫。
    “你夫子昨日告诉我,你才将父皇最新赏给他的八音盒给拆了。”太女揉了揉弟弟的小脑袋,笑道:“你最近又闯什么祸了吗?”虽然弟弟不爱说话,但是不代表弟弟不爱闯祸,太女发现自己弟弟的性子除了不爱说话外,还有些执拗,或者说是坚持。
    “我给他装好了。”萧瑾璟小脸上有些不高兴,显然没有想到这样的小事也会让夫子和自己长姐告状。
    “阿晨,这个道理不在于你有没有弄坏这个八音盒,而是你不应该不经过夫子的同意就去动他的东西。”薛夷光对于儿子教育道:“你若是在真的想要拆,你自己的东西你随意,但是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人家的同意再去拆。”
    “我知道错了阿娘,我当时只是看那个八音盒和我之前见过的有些区别,所以才没忍住,下次不会了。”萧瑾璟向来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令薛夷光和天兴帝没有想到的是,贺楼宇第二日在朝会向天兴帝为长子求取大魏公主为妃。
    第292章 和亲
    对于贺楼宇要求娶公主的事情, 虽然当朝的适龄公主只有太女一人,但是并没有人觉得贺楼宇有胆子求娶皇太女,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贺楼宇愿意让长子来他们大魏入赘,大魏也不会愿意要一个胡族的王子当皇后。
    贺楼宇当然没有那个胆量去求娶皇太女, 他也知道天兴帝和薛夷光没有其他的女儿, 但是历来胡族求婚中原, 中原王朝又有几次是将自己真正的公主下嫁的?汉朝时用宫女女官出嫁,后来好一些用宗室之女郡主县主出嫁,真正是公主出嫁的时候并没有, 而胡族要的也从来不是一个公主,他们要的是公主出嫁的陪嫁。
    当初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传为一时佳话,就是因为当初唐太宗为文成公主陪嫁了无数珍宝,这些珍宝只得并不是金银珠宝,当然金银珠宝也有, 更多的还是医书、医者、各种工匠书籍, 以及当时唐朝最先进的一些东西, 有了这丰厚的陪嫁才让无数人想要向中原求婚, 他们要的从来就不是公主,而是这些陪嫁。
    贺楼宇也是想要用这些陪嫁来壮大胡族, 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大魏能学到什么, 他只希望胡族能够得到更多。
    对于贺楼宇的求娶,不管是天兴帝还是薛夷光都没有态度,他们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 天兴帝只说此事容后再议。
    下朝后, 天兴帝和薛夷光便在勤政殿中和朝臣商议此事, 如今太上皇时期的三个内阁阁老都因为年纪太大,已经退下,因为薛夷光入主内阁,一家不能出现两个阁臣的缘故,薛培只做了五年的阁臣便从这个位置上退了下来,如今的阁臣薛夷光也十分熟悉,是和她同一榜单科举及第的颜铄,当时薛夷光就知道颜铄此人不容小觑,和同一时间入朝为官,如今凭着治理南方河流洪涝的功绩,成为当朝宰辅。
    另一位阁臣的年纪就比两人大上不少了,是杨廷和的弟子,名唤严芳,严芳此人继承了杨廷和的作风,颇得杨廷和真传,比之其老师只强不差,也被杨廷和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同时严芳也是现在的首辅。
    “和不和亲,诸位卿家如何看?”天兴帝对着面前的诸多亲信大臣问道。
    原先的英国公世子,现在的英国公对着天兴帝道:“臣不赞成和亲,那胡族是我大魏的将士用命打下来的,为什么还要用公主去和亲?将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少一些屈辱吗?”
    英国公的说法得到了武将的认同,在他们看来和亲从来都是无能的表现,要不是打不过谁愿意去和亲?从汉朝到唐朝,和亲的公主有几个善终了?
    说什么和亲是让大魏声名远播的鬼话,都是文官说出来骗自己玩儿的,他们这些武将是不赞成和亲的。
    三年前,天兴帝召回了原本一直镇守在北疆的安国公世子,同时安国公辞去自己的国公爵位,请封自己的长子安国公世子为安国公。
    和原本的英国公辞去爵位被恩养为承恩公一样,原本的安国公被封为承恩侯,安国公夫人除去原本的侯夫人称呼,又被加封为秦国夫人,在诰命上也不至于低了别人一头。
    按照大魏的规矩,太后母家赐封承恩公,皇后母家赐封承恩侯,只是这爵位只能够袭爵三代,三代后再无爵位。
    天兴帝看着自己面前的舅兄安国公薛彦斋问道:“安国公驻守北疆多年,对于大魏和不和亲有何看法?”
    薛彦斋很清楚天兴帝虽然是在问自己,但是其中的意思是问的北疆战士的想法,他思索了一下,道:“北疆战士的使命就是为了守护大魏的国土和百姓的性命,陛下有命,臣和将士们万死不辞。”这就是在告诉天兴帝只要能守住大魏的国土和百姓的性命,北疆的战士一切以皇命是从。
    “当然,北疆的战士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最后,薛彦斋对着天兴帝沉声道,这确实是北疆战士的心声,除了战争狂人,没有一个人喜欢战争,百姓不喜欢,战士也不喜欢。
    每次上战场前,总有战士在哭号,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明天能不能活下来,还能不能再次回家见到亲人,但是哭完之后,他们又会是英勇的战士,他们能扛起刀枪上阵杀敌,他们知道只有杀死了敌人,他们才能够活下来,才能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