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138【私田与佃户】
    反贼如果能打下济宁城,那才真是见鬼了,大明朝还没窝囊到那个份上。
    不说济宁的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只说这里的兵力吧。此地有京操军一千六百余人,运粮军二千三百余人,城守军六百余人,屯田军四百余人。
    以上只是纸面兵力,肯定有空饷现象,而且吃空饷的还不少。
    但是,就在半个月前,临清指挥使宗敏,带着临清守备兵力全过来了。满打满算,前后相加,济宁州的纸面兵力高达八千!
    济宁的这些兵卒,山东巡抚是无法调走的,因为他们还肩负驰援兖州的责任——兖州是鲁王驻地。
    当代鲁王叫做朱阳铸,青史留名,只不过留下的名声不太光彩。
    三十二年前,鲁王、王妃与外人同饮。酒醉之后,宫人朱花荣、军人袁彬、王妃兄长张时举,居然在鲁王宫里搞多人运动,被栖霞郡主撞见并告发。
    鲁王和王妃究竟有没有参与,谁都不知道,史书无载。但鲁王被革去三分之二的禄米,王妃张氏被废,袁彬斩首示众,张时举、朱花荣被绞死,其余人等发配充军,长史以下全部被论罪。那些王府官吏才真的冤枉,比如说鲁王长史,纯粹躺着也中枪。
    鲁王朱阳铸从此消停下来,修身养性,超长待机。熬死儿子,熬死孙子,后来直接由曾孙继承鲁王之位。
    前不久,反贼攻打兖州,鲁王与守城将士杀退逆寇。但害怕反贼再来,于是请求朝廷增加兖州守备。朝廷就把临清州的士卒扔到济宁,一来可以保护漕运通道,二来可以迅速驰援鲁王。
    此时此刻,济宁有三个指挥使,四个指挥同知,六个指挥佥事,一个兵备副使,一个漕运参将,两个经历,两个镇抚,十多个千户,七十多个百户!
    只这些文武将官,就能单独组成一支百人队。
    杨虎带领手下去攻城,直接被打懵逼了,只坚持一天就选择撤退。
    离开的时候,杨虎抢了百余艘漕船,顺手烧掉一千二百余艘漕船,把济宁南城码头烧得火光冲天。
    城楼上,沈复璁脸色惨白。
    主动协助守城的李三郎,拍拍沈复璁的肩膀安慰道:“沈先生,不必太过忧虑,这么大的罪责你真背不了。”
    沈复璁看着不远处的漕运参将梁玺,苦笑道:“看来,官小也有好处。”
    梁玺已经一屁股坐到地上,喃喃自语道:“完了,全完了!”
    梁玺还算幸运,真正的倒霉蛋,是都水分司主事王宠。这位老兄太过负责,反贼来了,他还带领手下抢运漕粮,结果被反贼当场抓住。
    赵鐩亲自审讯王宠,发现这位主事没有劣迹,反而还是一员干吏。赵鐩打算将其招揽到自己麾下,专门负责给反贼督粮,结果王宠宁死不从,赵鐩一声叹息便把王宠给放了。
    被反贼抓住,又被反贼释放,怕是说闲话的不少。
    杨虎、赵鐩率众离开之后,李三郎立即带着豹猫北上,生怕走得慢了又被反贼堵住。
    当李应来到京城的时候,兵部的处罚也下来了:漕运总兵兼镇远侯顾仕隆、漕运参将梁玺、都御史张缙、山东镇守太监、山东巡抚、山东布政使、山东按察使、济宁知州、济宁同知、济宁州判、济宁卫所军官,以及该地的兵备道、管操领军、城内巡捕,还有负责驰援济宁的副总兵张俊,全部被停俸留职,令其戴罪立功!
    天塌下来,沈复璁这个州判上边,还有一堆大佬顶着呢。
    但刚刚赴任,还没领到官印,就背了这么个处罚,沈复璁感觉自己未来的仕途怕是很坎坷。
    反而是被贼寇抓住又释放的王宠,居然无功无过,因为他已经恪尽职守了。
    眼见副总兵张俊被停俸处理,许泰、冯祯和郤永这三位边将,立即打起全部精神追击逆寇。很快擒斩二千余贼,生擒贼首朱千户(榜上有名的反贼,擒之可官升三级)。
    ……
    京郊。
    周冲指着前方的一片良田,欣喜道:“二哥,那便是咱家的私田。十亩虽然不多,却也在京城有了产业,今后可将老爷、夫人接来享福。”
    不止有田,还有佃户。
    拖家带口一共三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前来给王渊下跪磕头:“小民张方,拜见大老爷!”
    “都起来吧。”王渊说道。
    皇帝赐田经常论“倾”,十亩良田真不多,以古代的产量和租赋,也根本养不活几口人。
    王渊这十亩赐田在北京东郊,紧挨着坝河,灌溉还是很方便的。以前属于刘瑾私占的民田,刘瑾倒台之后被充公,可惜被夺田的农民依旧是佃户。
    这些佃户已经属于贱籍,现在依附于王渊,拥有一定的人身权利,严格来讲属于半奴仆状态。
    王渊可不会傻到跟封建制度抗争,他只问:“你们以前交租几何?可需应赋役?”
    一个中年汉子说:“回大老爷的话,一亩地缴麦八斗、缴粟七斗,不需要再应赋役。”
    明代北方之田,春麦秋粟,平均亩产一石有余,合起来就是年产两石。虽然这些良田的亩产远高于平均数,但刘瑾和官府之前收的田租也高,几乎已经是总产量的七成。
    眼前这个三口之家,老幼皆已亡故,只剩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多岁的少女。
    他们每年辛勤耕种十亩地,只能留下小麦四石、粟米四石,也即九百多斤粮食要供三人吃一年,平均每人每天的口粮不足一斤。而且,这些粮食还需拿出一部分,用来换取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能保证不被饿死就算难得了。
    这妇人和少女,平时必定还要纺布补贴家用,否则绝对不可能活到现在。
    王渊当即说道:“我也是贫寒出身,从小只能在山里吃高粱,连油盐也见不得几分。从今往后,每亩麦租五斗、粟租五斗,你等要好生照看田地!”
    三人愣了愣,随即大喜,跪下来疯狂给王渊磕头。
    王渊告诫道:“不可宣扬出去,旁人问起,就说田租照旧。”
    “谢大老爷恩典,小民保证不乱说。”这个叫张方的佃农再次磕头。
    朱元璋那会儿规定,五品京官可免粮十四石,这十亩地到了王渊手里根本不用交税。
    都说明朝官员俸禄很低,其实中下层官吏,即便不计算税收减免,俸禄也是比汉朝中下层官员远远更高的。
    那究竟低在何处?
    低在官俸折钞、以钞折米、以布折钞、以银折布。就是官员的实际俸禄,用大明宝钞的官价计算,又用宝钞折成米粮和布匹,再按米粮和布匹来折算成银子。
    宝钞一变成废纸,真的要把官员给饿死!
    到了明代中期,已经不敢再折宝钞了,都是发放实际的米布。这样一来,中下层官吏其实还行,即便不贪污也能吃饱,待遇比汉代的同级别官员更好。
    真正低的是中上层官员,俸禄太少了,不贪污都吃不起肉。
    “你叫什么?”王渊问那妇人。
    妇人回答:“民妇唤作张何氏。”
    王渊说道:“我教你一种养鸡的法子,是我老家的土办法,过几日再让周冲买些鸡仔过来。”
    三人大骇,连忙磕头求饶。
    这就跟北方给官府养马,贵州给土司养驴一样,小民之家碰都不敢碰,万一养死了就是倾家荡产。
    王渊只得解释:“养死了不让你们赔偿。”
    三人这才安心,惊魂未定的再次给王渊磕头。
    王渊无奈苦笑,带着周冲回到城里。
    当天傍晚,天空出现异象,金星犯斗宿,寓意兵灾不断。
    这已是本月的第二次异象,就在几天前,一颗流星坠下,在空中炸散为三颗小星,京城百姓全都看得清楚。
    百官震动,奏章如雪花般飞入内阁,请求废弃所有皇庄,把庄田全部赐给穷苦百姓,并撤掉所有皇庄设置的非法税卡。同时,言官们大发神威,一举弹劾二百多名文武官员和太监勋贵。
    这种接连而至的天文异象,百官必须上疏言事,包括王渊在内,不言事就属于尸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