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353节
    “润色了几遍的结果,不知道他真实水平如何。”
    杨继林的脸色青了,只觉得背后一阵阵冒汗。
    那敲鼓的人,怎么还不开始……
    讨论的时间有这么长吗?
    “那、那请问霍公子,”杨继林从嗓子眼里挤出话来? “这道题,除了我们五个人刚才答的,你还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当。”霍以暄笑了笑。
    长篇大论自是来不及? 他只简单说了几个思路和角度。
    所有人都认真听? 他们也很想知道? 到底还有什么是自己忘了的。
    霍以暄一口气说了四个。
    不算主流,确实独到。
    “这个角度,不好写啊……”
    “都是看功底? 水平好? 一样能写得很精彩。考官批卷时,看多了类似的观点,突然来了个不一样的? 还写得精妙? 那就脱颖而出了。”
    “是这个道理。”
    霍以暄拱手对众人作揖:“当然? 这些是我们先前花了一下午时候讨论? 之后又再次思量、补充过的? 花费了不少心思? 不似各位今日,只这么些时间。若是时间再宽裕些,想来也会有更多的思路。若各位之后还有其他见解,请一定要告诉我,先谢谢各位了。”
    说完 ? 霍以暄又对台上一拱手。
    他突然来的这一出? 打乱了现场的安排? 得致歉。
    好在? 符山长他们并不介意,学子们愿意多交流,这是好事。
    杜老先生亦神色自然? 没有人注意到,他先前皱眉了。
    他对杨继林皱眉。
    答得不够出色,但也没有拿不出手,中庸一些,这没什么。
    杨继林错就错在,不该乱说。
    老先生没有听见杨继林一开始说了什么,但学生下台去,他目光一直追随,后来听了霍以暄的话,也就反推出来了。
    想寻个台阶下,人之常情。
    可这台阶不该是这样的,把因由归到别人身上,这是推卸。
    而且,说的还是假话。
    有没有跟温辞说过类似的题目,杜老先生自己会不知道吗?
    原觉得,杨继林这个学生,资质虽一般,但胜在刻苦,不是谁都有心性坚持那么多年的,起码他坚持下来了,且不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当老师的能看到学生的进步。
    今年再比,并非毫无机会,若能高中,也算是熬出了头。
    苦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杜老先生还是心疼他的。
    可是,不该因为苦而坏了心态,九十九步都走了,最后一步走岔了路,那真是太亏了!
    晚些时候,他得耐心跟杨继林说说。
    措辞还得注意,离考试不远了,万一说重了,不好……
    击鼓传花重新准备开始。
    高台上,吴公公盘着手上的玉球,看着回到兄弟们身边的霍以暄。
    霍怀定这个儿子,很有意思嘛。
    自信、真诚,充满了活力,哦,还懂进退。
    先张扬地把人给堵了,之后再搭个台阶,让别人下来,还不忘给老先生们致礼。
    难怪四公子喜欢跟他一块。
    底下,霍以呈撇嘴:“大哥倒愿意去出这个风头。”
    霍以暄被弟弟们怼惯了,知道他们没有恶意,就是嘴上逗他玩,他毫不在意。
    “哪里是出风头,”霍以暄道,“我是去说实话的,没道理我们绞尽脑汁想了那么久,最后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
    温辞笑了声,道了声谢。
    霍以暄道:“谢倒是不必……”
    “早上出门时,我看到乌嬷嬷又拎了块猪板油。”温辞道。
    “那得谢,”霍以暄改口改得毫不为难,引得霍以呈和霍以谙一阵笑话,他也不管,与温辞道,“要开始击鼓了,好好答。”
    花鼓传得飞快。
    最后一道书院出题,轮了五人,也就结束了。
    没有哪一位学子上台补充。
    符山长就此宣布,第二轮开始。
    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从人群中出来,走到台上。
    “在下戴天帧,临安府人,我这道题出给温辞。”
    温慧“咦”了一声:“这名字怎么有点儿耳熟?”
    曹氏道:“和辞哥儿原先一样,都是凌先生的弟子,之前还经常一起吃酒。”
    台上,戴天帧笑着道:“我今儿刚到京城,赶上茶会,也刚知道那些风言风语,不瞒各位,我跟温辞以前是师兄弟,我出题他答,各位会不会觉得,我们舞弊做戏啊?”
    话音一落,一片哗然。
    温宴在心里“哇哦”了一声。
    先前,只要别人没有指名道姓、正面质疑,温辞的回应可以如今日一般硬碰硬、展示自己,却不能言辞激烈。
    现在,戴天帧直接把窗户纸捅破了。
    这人,有点意思。
    第426章 很舒服
    霍以暄看着台上的戴天帧。
    捅窗户纸,捅得这么别开生面、嬉皮笑脸,这人肯定就是故意的。
    至于目的……
    “你跟他关系怎么样?”霍以暄拿手肘撞了撞温辞,问。
    要是关系不好,那是落井下石,来看热闹的。
    温辞笑了笑:“师兄人不错,就是有些逗。”
    霍以暄听明白了。
    既是师兄,那就是给师弟来撑场子了。
    底下考生们还在低声交谈,符山长上前一步,想要让他们静一静。
    戴天帧赶在符山长之前,开口道:“温辞,我这题,你是答还是不答?”
    温辞笑容不减,抬声道:“师兄请问吧。”
    谁出题都一样,他都得答。
    杜老先生请符山长主持这茶会,原就是为了他。
    他可以答先生的题,可以答师兄的题,别人若还是质疑,那就站出来继续提问。
    “好,师弟请听题。”
    戴天帧这么一说,台下的那些声音如退潮一般,顷刻间消失了。
    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听戴天帧说题。
    戴天帧提的是“史论”。
    杜老先生和几位山长低声交流:“能说的点很多,就看从什么角度去讲了。”
    符山长附和地点了点头。
    戴天帧朝温辞比了个“请”的手势。
    温辞再次登台,礼数周全后,他站在中央,正准备开始,却被戴天帧打断了。
    “只说观点,有几个点说几个,不求文章。”戴天帧道。
    场下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事儿见仁见智。
    有些人擅长文笔,抓到一个观点,整篇策论文章便能行云流水,但短时间内,让他多几个思路,可能会接不上;有些人在成章上差一些,需要些时间去打腹稿、润色,但思维却很活络,能找到不同的角度。
    先前,由书院先生们出题时,上台作答的学子,皆是选自己擅长。
    要么流畅地口述文章? 要么把想到的观点说深、说透,二者选其一。
    毕竟只短暂的思考和准备,这样的答案已经算是出色的了。
    而戴天帧直接指定了答题方式。
    这样? 好像也不错?
    不说温辞先前答过的那篇文章? 现在先看他的思维水平? 等下再有提问,试试他的成文能力,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功底? 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台上? 温辞应了声“好”。
    他没有立刻作答,而是闭上眼睛。
    温辞在思考。
    思考的时候,台下并没有什么催促声音。
    大家伙儿都在沉思? 自己胸有成竹之前? 哪里好意思去催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