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4章
    “知道他也劫不走。”
    “殿下,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下一步他们该如何利用欧阳先生引出刺客。
    “我有一个计划,还需要如约你的配合。”
    “殿下请讲,要如约做什么?”
    两人低声耳语,这个计划,是萧逸早在回京城的路上已经想好的,跟顾如约透漏了点,没有详细跟她说。
    顾如约频频点头,“我明日回京城。”
    萧逸不舍,“你在西山多住一日,后日回京也可。”
    “殿下,刺客一日不除,我寝食难安。”
    萧逸搂着她削肩的手臂收紧,“如约,我知道你担心我安危,你知道我同样也担心你的安危,你如果有任何损伤,我自责没保护好你,你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外面的事由我们这些男人做。”
    顾如约往后靠了靠,单薄的背贴着温暖的胸膛,“殿下当日及时赶回西山,父皇挑不出殿下的不是,如果殿下没有赶回来,父皇真的能…….”
    赐死自己的儿子,自古虎毒不食子。
    “能!”
    萧逸笃定地说。
    知父莫若子,知子莫若父。
    父亲对儿子不顾念亲情,就难怪这些皇子忤逆不孝,觊觎皇位。
    顾如约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暂时先放在心里,等刺客的事解决了,再计划其它。
    夫妻聚少离多,刚见面顾如约明日又要回京城,萧逸不能离开西山,夫妻两下里分开。
    窗外下弦月半隐,纱帐里,二人已经熟睡,顾如约吐气如兰,呼吸均匀,背后萧逸搂着她,顾如约有点热,睡梦中想抽身出来,萧逸下意识地收紧手臂。
    山里的夜凉快,顾如约的身体凉滑。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顾如约梦见欧阳先生的脸,一会又变成刺客的脸,倏忽醒来时,天光昏暗,一只强劲有力的手臂横在腰间,她动弹不得,睁眼望着昏黑的空间,仔细琢磨萧逸的计划,这次别出什么岔子。
    “如约……”
    背后萧逸低喃,原来是萧逸睡梦中呼唤自己的名字。
    顾如约的手放在腰间的手臂上。
    第107章
    马车驶入京城, 顾如约挑起帷幔, 京城一如半年前, 天子脚下盛世繁荣,其实已是外强中干, 君臣父子离心离德。
    皇宫门前的官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突然,前面车马轿分开两侧, 顾如约看前方仪仗,蕙庆公主出行。
    顾如约刚回京城,便遇见公主的马车,蕙庆公主排场很大。
    两府的马车错身时, 顾如约命马车停住, 同时蕙庆公主也命令停车。
    蕙庆公主从马车窗探出头,热络地打招呼, “五皇嫂,你不在西山陪我五哥, 怎么回京城了?”
    “你五哥说山上清苦, 怕我身体吃不消, 催着我回王府住。”顾如约也探出头说。
    “改日我给五皇嫂接风。”蕙庆公主性子爽朗,热情好客。
    “公主要给我接风, 那我可回府等着了。”
    两人是姑嫂名分, 一向走得近, 见面说笑。
    跟蕙庆公主分开, 马车朝晋王府方向行驶。
    马车转弯, 一条绿树浓荫的路,前方出现一座壮观雄伟的府邸,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包六十三个金钉。
    显示主人的尊贵的地位和出身。
    留守的仆从打开大门,马车驶入王府,然后,两扇大门重重合上。
    晋王举家去西南封地,晋王府留下少数人看家。
    晋王和王妃离开后,上房锁了,仆从开了主院的门。
    房间还是走时的样子,落了一层灰尘,不住人,也没人打扫。
    顾如约站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梧桐树枝繁叶茂。
    沉香在小水井边打水,清扫房屋。
    这个夜晚,躺在熟悉的架子床上,顾如约百感交集。
    三日后,一辆马车在侍卫的前呼后拥下,来到晋王府门前,门上侍卫急忙打开王府大门,小厮往里回禀。
    外院跑腿的媳妇去主院禀报,“王妃,庆王妃来了。”
    顾如约带着沉香迎出去,还没出二门,就看见庆王妃傅念卿在丫鬟仆妇簇拥下遥遥走来,西山一别,二人一直没见面。
    顾如约快走几步,傅念卿疾走到跟前,蹲身行礼,“五嫂。”
    被顾如约扶住,“七弟妹,你我二人不用多礼。”
    两人亲热地挽着手往里走,顾如约第一眼便看出傅念卿瘦了,给太后守灵期间辛苦,可过了半年,傅念卿还是很消瘦。
    她的手指搭在傅念卿的脉搏上,挑眉,惊喜地问;“七弟妹怀孕了。”
    傅念卿腼腆地笑着点点头,一只手放在小腹,“三个月了。”
    “恭喜七弟妹。”
    “五嫂你住在西山,我这两个月孕吐反应厉害,也没去看你。”
    幸好这两个月没人去西山看自己,顾如约很自然地说:“我回了一趟娘家,你知道我娘家就一个老父亲,兄弟在京城国子监读书,我一直在西南封地,回来一趟不容易,看看我父亲,料理一下家事。”
    晋王萧逸已经派人知会她娘家人,她去西北这段日子,就说住在娘家。
    “不如接了伯父他老人家来京城。”
    “我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回西南了,老人家年纪大了,西南条件恶劣,怕去了不适应,所以留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