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9章
    仿佛是与元玉仪心意相通,高澄见她应了下来,起身走了近去,握着元玉仪的手,笑道:
    “回了洛阳,我会带你走一遭高阳王府。”
    闻言,元玉仪一张绝美的容颜,已经挂满了泪珠。
    元静仪瞧着高澄为妹妹拭泪,内心羡慕自不必说。
    元玉仪急着想回高阳王府展现荣光,这又何尝不是元静仪所期盼的。
    “娘亲,那人欺负小姨,将她弄哭了。”
    年幼的儿子指着高澄向元静仪告状。
    元静仪赶紧堵了他的嘴。
    高澄却笑道:
    “无妨,以后他还要唤我一声姨父,都是自家人。”
    一旁才擦干泪的元玉仪羞得脸色通红,把头埋低了不敢见人。
    元静仪见高澄不止相貌俊美、身份贵重,待人处事居然也都这般平和,不由暗恨:
    为何自己要这么早的嫁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 相权在手
    高澄离开咸阳公府的时候,暗自决定:
    ‘下次回晋阳,还得来拜访孙腾这位国之栋梁。’
    想必孙腾也会欢迎的吧,毕竟他这访客不叨扰主人。
    这次拜访,孙腾也就迎进门,又送出门,根本就没被耽搁时间。
    处理私事之余,高澄也没忘了公务,毕竟明天就要离开,许多事情必须处理了。
    回到渤海王府,高澄首先向正在养病的高欢请示了潼关之战的封赏。
    一如他所预料,高欢很爽快的应允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的县侯爵位。
    这三人,段韶就不必多说,高欢最喜爱的亲党后辈。
    斛律光是心腹大将斛律金的儿子。
    高季式的两位兄长高乾、高敖曹是高欢信都建义的重要支持者。
    虽然当时名义上的冀州刺史是封隆之,但力主迎奉高欢的高乾,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
    手下的将领有功需赏,而作为主帅的高澄,也应该收获嘉奖。
    不需要高澄为自己请功,高欢命人拿来一封西征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奏疏,正式为高澄授予中书监一职。
    中书监由魏文帝曹丕为了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作为中书省的主官,职权与中书令相等,但位次要高于中书令。
    三省之中,尚书省下辖六部,是干实事的。
    而中书省最主要的职权在于发布天子诏书与中央政令。
    因高澄担任尚书令,在东魏的朝局之中,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被大肆倾占,但中书省毕竟有推行政令这一条立身根本。
    以元善见如今的傀儡属性,高澄就任中书监,意味着他可以借用元善见之名,颁发推行自己的政令。
    高欢半生摸爬滚打,对于元魏的为政得失,最清楚不过。
    将这个职位交给高澄,其用意,不言而喻。
    恰逢东西魏暂时停战,南梁又没有倾国北伐的魄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东魏的改革,即将拉开序幕,而主导这场改革的人,只能是位于洛阳,实际操控河南、河北两地的高澄。
    以中书监之名主导中书省推行政令。
    尚书令总领庶政,落实中书省政令。
    而吏部尚书执掌人事权,也能在关键位置安插自己的心腹,推进政令的实施。
    中书监、尚书令、吏部尚书,这三个关键职位赋予了高澄无限的权力,来推行新政。
    这样的权力叠加下,东魏名义上的相国在晋阳,但真正手握相权之人,却是洛阳的小高王。
    他获得这份权力,比原主提前了三年,毫无疑问,这是高欢对他在过去七年,辛勤付出的一份肯定。
    历史上,高欢死于547年,死后的第三年,即549年高澄便遭遇刺杀,许多人误以为他掌权时间只有三年。
    但实际上,高澄在540年领大将军、中书监、尚书令、吏部尚书,就已经与高欢完成了相权的交接。
    高欢死后,高澄往晋阳领兵,提拔兄弟高洋为中书监、尚书令、京畿大都督,由他掌控邺城。
    高洋也没有辜负高澄的信任,高澄在邺城遇刺,好兄弟立即夺权,顺带强暴了兄长的嫡妻。
    厢房中,高欢不厌其烦的听取高澄对接下来各项改革的畅想。
    听他讲到激进处,高欢会皱起眉头,叮嘱儿子莫要急躁,十七岁的少年人有的是时间,逐步推进心中所想,切忌急于一时。
    当高澄说中高欢心中所想,高欢又会喜得眉开眼笑,恨不得现在就将高澄踹回洛阳,立即落实。
    对于高欢的教导,高澄铭记在心,如果杨坚临终前这样告诫杨广,他也不至于落得那般下场。
    差点忘了,杨广有弑父夺权的嫌疑,这一回,是错怪杨坚了。
    高欢、高澄父子之间曾经也有猜疑,但无论如何,也要比杨家温情许多。
    两人又一次畅谈到入夜,这一次就连娄昭君送食,都不能打搅到父子俩。
    匆匆扒了几口,又抓紧时间磋商各项政策,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与两千多万关东百姓密切相关,不得不慎重而行。
    在高家父子为国家大事彻夜长谈的时候,也有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作为晋阳城中一名寻常小吏,崔括在元静仪回家之后,就一直处于惊恐的状态之下,只因为他得知高澄相中了元玉仪。
    与权臣之子成为连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