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4章
    正在奋笔急书的杨修心中微动,想起了上次君前问对,不由得看了一眼贾诩。
    贾诩依然是一副坐禅样,面无表情。
    司徒赵温叹了一口气,起身行礼。“陛下所言甚是,臣等谨遵。”
    张喜的心情更加复杂。
    在周忠愤而离席之后,天子对着众臣如此表白,不仅表明了他的期许,更展现了他的气度。
    年幼的天子并不回避学术之争,只是先着眼于解决眼前问题,有何不妥?
    相比之下,斤斤计较于礼法、祖制则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有故意捣乱之嫌。
    这样的人很多,周忠不期而然地成了典型,还被记入了史册。
    不管他用心如何,将来是否还以汉臣自居,这个污点算是洗不掉了。
    这是杀人诛心。
    这绝非天子一时起意,而是有意为之。
    毕竟庐江周氏与汝南袁氏的渊源并不是什么秘密,天子以前不知道,现在肯定也知道了。
    虽然心里各种不情愿,张喜也只能跟着司徒赵温表态,支持天子的决定,暂时搁置学术之争,以务实的态度,先解决问题。
    司徒、司空表了态,其他诸臣也跟着表态。
    会议回到正轨,刘协宣布继续。在其他人发言之前,他又宣布了一项规定。
    会议记录仅供参考,不以对错罪人,所有人都可以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不要有心理负担。如果觉得这些话不适合载入史册,可以在会后签名时予以声明,将来著史,可以隐去姓名。
    众臣听了,如释重负,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一想到说错话就可能遗臭万年,谁还敢说话?
    刘协看向宋果。“你之前做过并州刺史,不如就由你来说说并州的情况吧。”
    周忠被赶走了,最开心的就是宋果。闻得天子点将,宋果挺身而起,大步来到地图前,向刘协躬身施礼。
    “臣冒昧,敢为陛下解说并州形势。”
    刘协微微欠身。“有劳宋卿。”
    宋果转身众臣,和士孙瑞、魏杰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而笑。
    不管是天子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在赶走了关东大臣的代表之一周忠后,又钦点身为关中人的宋果来解说形势,这本身就是一个态度。
    关西人——尤其是关中人——的机会来了。
    ——
    并州与幽州、凉州类似,与羌胡相接,是名符期实的边境。
    但并州又有其独特之处。
    论历史,并州是三代龙兴之地,远比幽州、凉州久远。
    论地理,幽州与冀州接壤,离中原很远。凉州与关中接壤,可以突入关中,却离洛阳有相当远的距离。唯独并州,东西窄而南北长,顺着汾水河谷,可以长驱直入,直抵蒲津。或取道上党,越天井关,饮马孟津。
    因为经常受到胡人骚扰,并州民风剽悍,并州骑兵与凉州骑兵并称精锐。
    从中原的安全角度而言,并州的威胁绝非幽州、凉州可比。
    也正因为如此,朝廷对并州的压制也是一以贯之。
    并州上一次出三公级的名臣,可能还是秦朝的王翦。
    随着匈奴人内迁,并州的情况更加恶劣。
    匈奴人享受着朝廷的优惠,却不用承担赋税,人口增加很快,对并州本地人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为了生存,不少并州人开始与匈奴人做交易,甚至为了逃避租赋,主动成为匈奴人,进一步促进了匈奴人的势力膨胀。
    这也是并州的匈奴人来越来越多的原因。
    并州人口最多时,大概有十一万户,其中太原、上党两郡占一半左右。
    匈奴人最多迁入塞内的时候,不过五千余户,如今已经超过四万户。如果不加以控制,匈奴人口将超过汉人,并州就真的成了胡人之地。
    事实上,在太原、上党以外的各郡,匈奴人口已与汉人相当,甚至超过汉人。郡县名存实亡,纵使有太守、县长,政令也难出府治、县城。
    于扶罗部滞留河东或许是意外,可是照这个趋势下去,匈奴人正式进入河东不会太远。
    如何处置匈奴人,已经不仅仅是能否守住并州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守住华夏衣冠龙兴之地的问题。
    宋果说完,大帐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知道并州匈奴人多的很多,但真正了解并州有多少匈奴人的却有限,绝大多数人只有一种感觉,并不清楚情况究竟有多严重。
    听了宋果的解说,才知道并州已经大半沦为匈奴人的牧场,不仅起不到护卫中原的作用,反而成为中原的威胁。
    西凉人已经将中原杀得血流满地,一旦比西凉人更野蛮的匈奴人杀入中原,那将是何等惨状?
    无数人后背发凉,手脚发麻。
    第一百六十六章 贾诩献计
    虽说夫子也曾因仕途不顺,有欲居九夷之心,毕竟只是嘴上说说,不可能真去。
    让这时的士大夫们与蛮夷为伍,甚至称臣,他们的自尊心也不允许。
    东汉养士百年,士大夫可不是元清时的读书人,心中满是华夏衣冠的傲气。他们还是习惯于写《封燕然山铭》那样的豪迈大赋,不屑为蛮夷解经。
    了解了并州的现状,要不要讨伐匈奴就不再是问题,问题变成了有没有实力讨伐,如何讨伐,以及最后如何安置匈奴这样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