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7章
    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创造机会,让百姓有更多的机会致富,就算遇到灾情,也不至于一下子赤贫,不得不卖田卖房,直至铤而走险,朝廷的压力就会大减。从另一方面来说,百姓富了,朝廷的赋税也增加,赈灾的能力也会提高。
    压力小了,能力大了,社会自然更稳定。
    所以,度田只能治标,富民才能治本。
    “陛下减省宫室,是节流,鼓励工商,是开源。两者并举,王道必兴。至于度田,反倒不必急于一时。多则二十年,少则十年,工商兴,则田不度自平。”荀彧躬身再拜,言语恳切。“臣愿陛下多些耐心,垂拱以待王道。若陛下以为臣言可采,臣愿书于简帛,公布天下。”
    刘协反复考虑了一阵,点了点头。
    虽然他不完全赞同荀彧的意见,但他对荀彧的态度很满意。荀彧的想法也许和他不一致,但荀彧在努力地向前走。
    这正是他对荀彧的期望。
    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只要他能主动地向前走,总有成功的机会。
    “既是论讲,自然是各抒己见,本不必与朝廷意见一致。”刘协缓和了语气。“论讲之初,我就说过,这次不由朝廷定正误,而是由天下人论是非,由后来者评高下。纵使朝廷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强人所难,而是公平论争。”
    荀彧笑道:“陛下胸怀广阔,臣自然是敬佩的。只是臣身受重任,不得不慎言慎行。”
    刘协也笑了,淡淡说道:“令尹为朝廷着想当然是好事,但该发声的时候还是要发声。要不然,会有人以为令尹恋栈,明哲保身,有所腹诽而不宣诸于口。”
    荀彧神情一变,有点尴尬。“陛下所言甚是,倒是臣失误了。”
    刘协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又重新拉回了主题。“对朝廷将取冀州,令尹可有高见教我?”
    “不敢。”荀彧说道:“陛下用兵如神,自有章法,不必臣置喙。臣但尽力为陛下筹措粮草,不负陛下所托。”
    “一点意见也没有?”
    “要说意见,臣倒是有八个字,敢请陛下斟酌。”
    “哪八个字?”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荀彧解释道:“田丰刚正,审配专权,都是宁折不弯之辈。这是冀州人的可贵之处,亦是冀州人的难治之处。陛下若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则冀州将为陛下肱股。若陛下一意以力服之,如秦之灭赵,则冀州将为陛下心腹之患。”
    第八百零七章 所见略同
    荀彧为刘协详细解说了韩馥、袁绍对待冀州人的得失。
    韩馥是颍川舞阳人,颍川四长之一的韩韶族子,故太仆韩融就是他的族兄。袁绍是汝南汝阳人,四世三公的袁氏后人。他们对待冀州人的态度几乎就是汝颍人对待冀州人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中原人对待冀州人的态度的典型。
    他们的态度看似不同,实则相似,只是因为两人的实力悬殊,心态上有所不同。
    韩馥是典型的名士,对冀州人充满偏见,也谈不上信任。他最后将冀州让给袁绍,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只是他没想到,他不信任的冀州人没把他怎么样,他信任的袁绍却要了他的命。
    袁绍实力更强,也更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冀州。所以他入主冀州之后大量起用冀州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冀州人的拥护。
    但袁绍本质上和韩馥一样,并不信任冀州人。
    他信任的还是汝颍人,如郭图、许攸等。
    而且他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低估了冀州人的自尊心。
    当他企图剥夺冀州人的兵权,交给汝颍人时,双方的分歧就暴露出来,最后演变成汝颍人支持袁谭,冀州人支持袁熙的局面。
    袁绍想用帝王术进行平衡,但是很显然,他的手段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明,最后冀州人夺取了控制权,而汝颍人也拥立袁谭,软禁了袁绍。
    这里面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汝颍人空有智谋,却没有足够的兵力。
    袁谭麾下的将士大多来自于汝颍人的部曲,再加上一些慕名而来的游侠,不足以与审配等人拥有的冀州兵抗衡,所以落了下风。
    帝王术的前提是双方实力相近,没有一方可以独大,才有平衡的空间。如果实力过于悬殊,这平衡是无法施展的。
    但这个问题对天子并不存在。
    天子手握并凉精锐,还可以调集山东州郡的精锐参战,实力远在冀州之上,并且对冀州形成了合围之势。以田丰、审配的见识,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他们能做的只是据城而守,拼消耗,比耐心,绝不敢正面迎战。
    十几万大军顿兵坚城之下,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天下刚刚太平,山东虚弱,一旦战事胶着,人心必然浮动。
    到了那时候,田丰、审配就有了讨价还价的机会。
    比如说,要求朝廷推延甚至取消度田。
    这不仅是为冀州谋利,更是为天下士大夫谋利,很可能得到山东州郡的支持。就算没人敢直接支持,暗地里消极怠战也是有可能的。
    真到了那一步,天子可用的兵力就有限了,说不定还要防着山东州郡兵临阵倒戈。
    要想避免走到这一步,天子应该改变战法,化解田丰、审配的希望,让他们无力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