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汉之国 第186节
    王宵猎点了点头:“你说的也对。可本朝立国一百余年,北不能胜契丹,西不能平西夏,女真崛起致半壁江山不保。人民说是安乐,其实普通的百姓辛苦一年,也说不上衣食丰足。一百多年,又有多少年是奸臣当道呢。参议啊,我们这个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当了。一二十年后,要北驱金虏,恢复中原。还要让百姓衣食无忧,做真正的太平盛世之良民。不用心,是不行的。”
    陈求道听了,脸色微微一变。过了一会才道:“镇抚,不是我不用心。这些日子,我见你心思大多在这里小事上。你是镇抚,治下十几州,多少大事要管!”
    王宵猎道:“大事总要从小事做起。我是镇抚,所以要做这些小事,重新给官员立下规矩。等到规矩立下来,我也就不管了。当如今天下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发生了多少人间惨事!我们要把这个世界重新梳理一番,不要让百姓失望。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要想治理好,首先要做个天下人!”
    陈求道点了点头:“下官明白镇抚苦心。只是——”
    说到这里,陈求道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王宵猎站起身,对杨寿道:“走,看看你们养的牛!”
    出了院子,旁边是大片牛棚。牛棚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南一北拴着两排牛。牛棚的边上,堆着准备好的草料。正是春天,有大堆青草,还有一袋一袋的胡萝卜。
    看了牛棚里的牛,王宵猎道:“这里的牛,一直是拴在牛棚里吗?”
    杨寿道:“这个季节不是。每日太阳升起来,就有放牛人牵牛出去,到外面吃草。今日镇抚来,便没有放出去。到了冬天,便不出去放了,只是养在牛棚里。”
    王宵猎点了点头,到牛槽旁看牛的草料。草料都铡过,不长不短,牛吃得悠闲而安然。
    牛羊与猪不同,必须吃草料。草料少了,它们会生病的。
    杨寿道:“天下间养牛,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养在牛棚里,叫作舍饲。一种是成群养在外面,逐水草而居。我们中原都是这样舍饲,只有北方的蛮夷之辈,才在外游牧。”
    王宵猎笑道:“北方蛮族生活在草原上,当然只能游牧。”
    在牛棚里看了圈,王宵猎问道:“你们这里,一百头牛需要几个人放牧?平时打理呢?”
    杨寿道:“禀镇抚,一百头牛放牧时只需五人。加上平时打理,一千头牛只需七十个牧子。这样养牛,比一家一户养牛要省人力,而且养得好。”
    王宵猎点了点头。道:“你们不只是要优选品种,还要摸索怎么养好牛。许多事情,专门去做就变得容易些,让百姓自己摸索就难得多。对了,现在最难的是什么?”
    犹豫一下,杨寿道:“朝廷一向禁止杀耕牛,而且牛肉限价二十文一斤。农户家里的牛,只能等老死病死了,才能多少换一点钱。牛一般到五岁完成长成,最好的使用时间就是五岁到十五岁之间。而等牛老死,则要到三十岁。现在百姓家里的牛,许多都二十岁以上。禁杀耕牛,他们就只能养着。民间存在大量这样的牛,我们的牛养出来了,也卖得不好。下官建议,禁令可否放松一些?如牛活到了多少岁,民间便就可以自由宰杀。如此卖的肉多了,我们养的好牛也更容易卖出去。”
    听了这话,王宵猎低头思索。过了一会对陈求道道:“参议觉得如何?”
    陈求道道:“此禁令一开,只怕农民贪图利息,宰了耕牛,到时无法耕田。本朝禁宰耕牛,但民间私宰从来不绝。太平时候,一牛只需十贯钱,并不十分贵。而私宰的耕牛,与羊肉同价,一斤百文。与官价相比,相差五倍。如果放开,农民如何忍住不赚这钱?宰得多了,牛价必涨,到时就买不起了。”
    王宵猎道:“一头牛出肉最少四成。像杨提举所说,现在育的牛有一千斤,宰了就有四百斤肉。一斤百文,就有四十贯了。算成足钱,也有三十足贯。参议说的是,百姓买牛就不容易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突然道:“不对。若是牛可以宰,牛价必涨。比如涨到三十足贯,百姓可以卖了养的大牛去买牛犊,并不需要添多少钱。也就是说,无非是买第一头牛的时候贵一些,后边换牛就轻松了许多。如此,百姓可以把牛用到十年或者十五年,干活最有力的时候,换一头牛。”
    陈求道道:“镇抚,牛价涨了,牛便是一注不小的钱财。那个时候,必然有偷牛贼,到时乡间必起纷争。不禁宰耕牛,会惹出无穷的麻烦事!”
    王宵猎摇了摇头。道:“我们这些做官的,不能怕麻烦。若是对百姓有利,那就放开,若是对百姓不利,便不放开。不能怕会生事端,就不做事情了。”
    说完,在那里仔细掂量。
    王宵猎记得前世的牛,分为肉用、役用、乳用、肉役兼用、乳役兼用等等类型。除了乳用,其他类型的牛都尽量肉用。之所以在穰东设立牛的繁殖场所,就是因为王宵猎记得学过,南阳牛是中国黄牛的著名品种。这个品种是肉役兼用的。
    想了许久,王宵猎问杨寿道:“依你们的想法,放开禁令,多大的牛宰合适?”
    杨寿道:“牛五岁长成,最好用的时间就是五岁到十五岁。若是放开禁令,最是允许牛到十岁可以宰杀。此时肉质好,还干了五年活。五年时间,农民可以养成大牛了。”
    王宵猎道:“如果这样,则需要的牛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你们供应得上吗?”
    杨寿道:“可以。这样一个牛场,可以养千头。再建几个不难。以邓州十五万户算,农户十年换一头牛,一年也就需要一万五千头。我们这里能够提供五千头,加上农户母牛生犊,尽够用了。”
    王宵猎道:“此事我记住了。回去仔细思索一番,一月之内必有答案。”
    禁宰耕牛的政策下,许多牛肉食物便就没有了材料,让王宵猎觉得非常不习惯。把牛肉宰杀的年限放到十年或十五年,只要牛犊供应充足,其实并不会影响农民使用,而且增加了肉的供应量。最关键的是牛犊供应充足,不要有钱买不到牛。
    重新回到院子里,详细问了繁殖场的情况,王宵猎基本满意。以此为基础,整理出来一套标准的管理程序,可以扩大到其他地方。不只是牛,还要养马,养驴骡,养羊,养猪,甚至养鸡。哪怕只是基本的繁殖理论,加上人工授精的技术,就可以快速改变品种。
    前世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做这些工作,品种繁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猪的品种,用的是欧洲引进的。羊、牛等品种,也大量从欧洲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本土品种。印象最深刻的,大量水果是从日本引进。不是因为日本人善于育种,而是因为中国起步晚。
    早走一步带来的先发优势,后来的人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追赶。晚了百年以上,带来的差距非常惊人。想追赶上,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足够努力。
    很多事情,就是因为从清朝落后于西方,新中国建立用几十年都追赶不上。这是时间的威力,而不是中国人或者中国文化有问题。
    很多文化人认识不到时间的威力,因为中国落后,就觉得是中国人或者中国文化有问题,提出许多奇奇怪怪的理论。王宵猎记得,前世看一个文化人做的节目。说是到欧洲去,爬阿尔卑斯山,看见一个小店,竟然有几百年历史,当时大为震惊。后来带着一些企业家到日本去,说那些企业家都是鸟人,怎么叽叽喳喳,极是不屑。后来到了一家店里面,请老板出来,让那老板说自己是第几代传人。当听说这个小店的老板是第六代传人的时候,所有企业家都不说话了,被震惊了。然后说,别看你们是企业家,但像日本这样,一家小店,几代人相传,专心做好一件事,不知道比你们这些鸟人强到哪里去。
    强到那里去呢?因为经历了大变革,中国许多老店消失了。哪怕经历了大变革,中国还是存在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店。有什么奇怪的?那样的传统,或者说样子,中国不是没有。只是特殊的条件下,能够适应社会占据主流的是另外一种样子罢了。
    不落后于世界,文明一直保持旺盛的活力,靠的不是先走这一步。而是虚心学习,善于学习,不要固步自封。中国一直善于向别人学习,直到文化传统被打断。
    利用前世的记忆,许多事情王宵猎都可以先走一步。但最重要的,是一直保持学习的能力。只有保持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能力,才能保证文明不会落后于别人。
    第438章 做个好人
    接风宴过后,王宵猎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凉亭下歇息。四月的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让人昏昏欲睡。唯有阳光下的花木,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姜敏从外面进来,见王宵猎微闭双目,不知道睡着没有,不由犹豫。守在凉亭边的崔青上前,低声问道:“什么事情?若是不急,便等一等午后再说。”
    话音刚落,就听见王宵猎的声音:“让他过来吧。我没有睡着。”
    姜敏快步上前,把手里的公文呈给王宵猎。道:“伊阙余欢来的公文。说是丁进那里,现在可是热闹得很呢。不但是我们派人去,翟镇抚也有人在伊阙镇上。还有刘豫派的使臣,到了颍阳县城。”
    王宵猎看过公文。问道:“张均走得较慢,现在到哪里了?”
    姜敏道:“算着日子应该到了鲁山去,两三日后就到伊阙镇。”
    王宵猎想了想。道:“此行是让余欢去说丁进,张均带人在暗处。派张均去,就是怕刘豫也派人到丁进那里,难免会有些不好的事情。你回文告诉余欢,让他尽量争取丁进。如果丁进要价太高,便就尽量让他手下的人劝说。告诉他,给钱给官,我们是比不了刘豫的。但只要丁进不忘自己是宋人,我们便就有机会。如果丁进不在意民族气节,就没有办法了。”
    姜敏答应,转身要走,又被王宵猎叫住。
    王宵猎道:“去取纸笔过来,我给张均写一封信。丁进这个人,我实在没有什么信心。但是要支援河东义军,又最好从他那里走。到最后,只怕还是要靠张均。”
    姜敏应诺。不多时,回屋取了纸笔来。
    王宵猎提笔,在纸上写了八个字:“守住大节,做个好人。”
    写完,交给姜敏。道:“派人交给张均。告诉他,如果余欢不顺利,他要多动脑筋。”
    姜敏看了看那八个字,有些疑惑。不过没有说什么,称诺去了。
    看姜敏走远,崔青奇道:“镇抚,为何给张均这个八个字?”
    王宵猎道:“人和人不一样。张均这个人,脑子聪明,只是做事狠辣,有时失了底线。只要他记得要做个好人,不要越线,那便足够了。”
    鲁山县城,张均出了仙居客栈,到了街边的一棵大榆树下。看看左右无人,掏出文书。看上面王宵猎写的八个大字,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
    投到王宵猎手下三年多了,两个人算是知根知底。王宵猎知道张均是个什么人,张均自然也知道王宵猎是什么人。这八个字,有两个意思。一是让张均不要做出过分的事情,事后无法收场。再一个,就是知道余欢劝说丁进很可能不顺利,让张均用必要的手段完成任务。只要能完成任务,张均做的事情王宵猎不会追究。正是因为不追究,才让张均守住大节,记得要做个好人。
    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张均思潮起伏。什么是必要的手段?最极端的当然是杀掉丁进了。
    暗杀一个镇抚使难不难?对于王宵猎来说,周围的镇抚使,应该是不难的。前世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的暗杀剧情,大多惊险刺激,令人惊叹。但实事求是地说,当不得真。但前世的情报系统,加上依托在情报系统上的间谍系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
    王宵猎的情报系统归属汪若海的机宜厅所管。除非特殊命令,只是收集情报,传递信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便如仙居客栈,在许多州县,便有情报系统传递信息的渠道。当然,除了这些半公开的渠道外,还有一些秘密渠道。真正有比较激烈的行动,比如暗杀、暴乱、救人等等,都是由机宜厅直接派人去执行,并不与情报系统发生交集。
    这个时代,就连皇帝的护卫都漏洞百出,更何况地方大员。只是对王宵猎来说,刺杀对自己的好处不大,还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对于战争用处巨大的,是不起眼的情报收集。系统化的情报体系,有专门的情报收集、分析、建议,远不是派出几个细作能相比的。
    丁进的势力,占据嵩山地区的颍阳、登封、密县三县之地,王宵猎、翟兴和孟邦雄三方势力的中间地带。王宵猎一旦占据,就形成了对洛阳的半包围,而且东出直接威胁郑州、开封府。会引起刘豫极大警觉,发生激烈战争也有可能。
    王宵猎希望有两到三年的太平时间,完成对内部的整顿,对战争资源的整合,对军队的训练,不发生任何战争。所以在嵩山地区,希望存在一个能够听自己的命令、又不属于自己的势力,同时又不刺激刘豫。丁进符合要求,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听自己的命令。
    想到这些,张均看着太阳,打了个喷嚏。
    这几年立了不少功劳,但前些日子军队的大整编,还是刺激了张均。让张均明白,在一个政权体系内,想做高官,要么治理民政,要么带兵。像自己做的这些事,很难升上去。王宵猎再看重,前途就在那里摆着,没有办法的。新野遇到了王中孚等人,张均有了进军校学习,改做统兵官的心思。
    做完了这件事,便就向王宵猎禀明,自己还是对带兵。在外无拘无束的日子快意是快意,但却耽误了前途,怎么权衡者是亏本买卖。
    回到住的悦来客栈,玉奴和萍萍正在院子里的一棵石榴树下赏花。见张均进来,玉奴问道:“今日天色不早了,我们是不是在鲁山县再住一天?前边赶得急,后边不必急着赶路。”
    张均道:“不行。你们收拾一下,过一会我们就要上路。四天之后,一定赶到伊阙!”
    玉奴听了不悦:“余欢早走了几天,没有消息回来。既然无事,我们又何必太急?”
    张均不耐烦地道:“你们知道什么!不必多说,我有要事在身,不能够在路上拖拖拉拉!”
    说完,回了自己房里。
    看着张均的背影,玉奴啐道:“拿根鸡毛当令箭!若不是拿官身压我,哪个愿来!我在襄阳刚刚过上了好日子,便被拖到这里来!真真是命苦!”
    说完,没有办法,只好与萍萍回到层里收拾行礼。
    第439章 伊阙镇
    伊阙位于洛阳南边,伊水岸边。本为县,熙宁五年废县置镇。北距洛阳南大门龙门镇五十里,是汝州、伊阳等地入洛阳必经之地。王宵猎在这里击败兀术之后,重新筑城,扼住洛阳南下道路。
    伊阙是王宵猎与孟邦雄势力对峙的前哨,驻有三千重兵。阻挡孟邦雄势力南下的同时,也为翟兴守住了门户。如今伊阙以南,皆为翟兴所有,使他有了喘息的机会。
    到了伊阙城前,张均对玉奴道:“此地虽小,现在却是对峙的前哨,不比寻常。沿伊河两岸,首先是军城,百姓不得入内。北边过了军城之后,才进入伊阙镇。你们这些日子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惹出事端来。这里军管,真惹出事来,我也没有办法。”
    玉奴冷笑道:“我们小女子,会惹什么事出来?你管好自己!”
    张均摇了摇头,没有多说,带着众人进了伊阙镇。
    伊阙虽然还是个镇,此时却建了城墙,比许多县城的规模都大。镇在伊河西岸,北城墙与军城的城墙有十丈距离,向北不开城门。北边来的客人,必须从军城的城墙下过,从东门或者西门进镇。进入了镇子,大路两边先是两个望台,每个望台上驻五十名军人。行数十步,才开始有店铺。
    走在路上,玉奴看着两边道:“天哪,我走过了许多地方,还没有见到戒备如此森严的。”
    张均道:“现在信了?我给你讲,这里除了我们的人,还有翟镇抚的人。商旅不绝,还有北边孟邦雄的细作,甚至是刘豫和金人的细作。龙蛇混杂,非其他地方可比。”
    玉奴道:“如此麻烦,何不断了商旅?没有人从北边来,细作怎么进来?”
    张均听了就笑:“真是妇人之见!断了商旅,哪里赚钱去?只要自己防得严,何怕细作!这座伊阙镇里,不知道有多少精兵强将,怕些什么!”
    论地位,伊阙其实与西边通商的襄城有些像。不过南边是翟兴,西边是董先,伊河两岸则群山连绵,形势比襄城复杂得多。经过这里的商旅比不上襄城,但细作却数不胜数。
    走几十步,前方豁然开朗。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街道上行人如织。小贩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推着车子,在人群中叫卖货物。看这样子,就像襄阳城中一样热闹。
    玉奴前后看看,有些奇怪地说道:“刚进城的样子,跟现在简直是两个世界!一座城中,怎么会如此泾渭分明?我看街的人,样子也并不以慌张。”
    张均道:“前面肃然,是准备打仗的。里面喧哗,本就是正常的市集。住的久了就习惯了。”
    这两年张均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当先带路,向前行去。到了龙门客栈前,张均道:“在伊阙镇的日子里,我们便住这家客栈。你们不要走远了,只要记得回到客栈来,肯定太平无事。”
    玉奴看这客栈,收拾得甚是整洁,门面也不小。只是门前没有小厮招待,看着有些冷清。道:“这各栈看着不小,却没有小厮招呼,大门也不华丽,不像个会做生意的。”
    张均笑了笑,没有理她,径直走进去。
    龙门客栈的名字是王宵猎取的。不是因为前方不远就是龙门镇,而是因为前世看过的电影。在靠近边境的地区,都有龙门客栈。这些龙门客栈与其他客栈不同,是归汪若海的机宜厅管辖。一般要求不显山不露水,主要是为辖下人员提供住所和情报,并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
    进了客栈,下面大堂二十多张桌子,此时只有三桌客人。柜台那里,两个小厮坐在一起,又说又笑,不知道在聊着什么。
    张均咳嗽一声,一个小厮急忙起身,飞快跑了过来。
    张均道:“我们六个人,最好有联在一起的三间客户,不要分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