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节
    ☆、重返朝堂(修)
    天禧二十三年,注定要被载入东青国史册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东青国开科举,定为两年一次。先是从全国各州府层层选拔人才上京,并于第二年春天在京进行统一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并钦定三甲,再由吏部选试,逐一授予官职。
    圣谕一出,举国欢腾。儒生抱泣于路边,书院休业整顿,百姓或跪于官道家门前,山呼万岁。
    然而开科举的圣谕才下了没几天,金銮殿上又开始了争吵。
    争吵的原因就在于主考官人选一职,悬而未决。
    朝官乃至民间百姓对科举能否真正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都心存疑虑。世家大族怕平民出身的主考一味录取寒门排挤显贵,普通百姓则怕科举虽开,任命高官为主考则仍是选拔高门子弟,那科举便形同虚设。
    朝议时讨论了数个人选都不满意,庆帝揉着额头回了龙苍宫。
    随后,洛王杜景文单独求见。
    皇帝以为他是要私底下推举什么人,严肃地说道:“洛王有什么话方才怎么不在殿上说?”
    “儿臣以为不妥。”杜景文不卑不吭道,“因为儿臣要举荐的这个人,当众说出来,怕是会犯了忌讳。”
    “噢?朝上你两位皇兄为了主考一职的人选争论不休,倒是你一直一言不发。朕还当你不关心此事,原来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说吧,你推荐什么人。”庆帝随手拿起奏折批阅起来。
    “儿臣以为,科举重在公正。若是从世家大族里选,谢大人等不会同意。而若是选谢大人,沈尚书等又会强烈反对。因此儿臣想到了一人。”
    庆帝也考虑过这些,然而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听到杜景文这么说,他抬起头来,静待下文。
    杜景文深吸了口气才说:“儿臣举荐王阙。”
    庆帝的手一顿,几乎要发怒。
    杜景文连忙跪下:“父皇先别生气,请听儿臣把话说完。王家曾经是东青国第一名门,王雍大人所领导的王派清流影响至今,朝中的文武百官,应该没有人会对王家的后人不服。而且王阙虽然出身高贵,但在民间蛰伏十余年,积攒下的声威名望,朝堂之上无人能及。再加上他年少时便扬名京城,本身的才华学识自是不用说,儿臣以为他出任主考,再好不过。”
    “你放肆!”庆帝重重地拍了下书案,满殿的人都惊得跪了下来。
    杜景文伏在地面上继续说道:“父皇开科举的用心,在于选贤用能。王家的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他们也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既然都可以任用平民为官,为什么不能重新启用王氏后人?论家世,论学识,论声望,本朝哪个人能比得过王阙?”
    “杜景文,你好大的胆子!朕十年前亲口说过,王氏诸人,不再录用为官,你是没听到吗!”
    毕德升连忙劝道:“皇上息怒,担心身子啊!”
    杜景文仰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字字如针:“父皇若真这么恨王家,为什么看到皇姑奶奶在请愿书上的署名会表现得那么失常?父皇若真这么恨王家,为什么知道王阙伤重失踪,会派殿帅四处寻找,怎么样都不肯放弃?父皇可以骗天下人,可以骗文武百官,却骗不了自己。王家回来,是众望所归,王阙,更是能担起科举重任的不二人选!”
    庆帝身体一震,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的儿子。这些年,没有人敢在自己面前提王家,生怕犯了忌讳。时日久了,连他自己都以为,王家在京中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但今天自己的亲生儿子直言不讳地说,就算王家已经被赶出京城,就算已经过去十几年。那个曾经名门中的名门,如今在朝中依旧有着连沈怀良等人都撼动不了的威慑力。
    良久,皇帝平复了情绪,缓缓道:“你回去吧。”
    杜景文这次依言不再说,恭敬地退了出去。
    杜景文出了宫,却没有回自己府中,而是径自去了醉仙楼。包间牡丹里,谢金泠早已坐着等他,面前的花生壳堆了高高的一叠。
    杜景文擦了擦额上的汗,叹道:“谢大人,果真是好险。”
    谢金泠朝他笑道:“辛苦殿下了。”
    “谢大人此言见外了。只是我不明白,谢大人最得父皇信任,若是大人前去提,不是会更好吗?”
    谢金泠摇了摇头:“旁人或许不知,但皇上却最清楚,我谢金泠能有今日,多亏了当年王雍大人的一纸推荐书。我与王家,不管愿不愿意承认,都有着撇不清的关系。再加上,我本身在科举一事上,也确有打击世家大族的私心。主考官的人选,我不应该再去提。”
    “可是父皇,真的会这样做吗?”杜景文忧虑重重,“我更担心的是,就算父皇想通了,要招玉衡进京主持科举,但玉衡肯来吗?”
    谢金泠潇洒地一笑:“圣旨一下,那不来便是抗旨,你觉得王阙会做这样的蠢事?”
    不几日,庆帝果然下了诏书:召已故太保,靖远侯王雍之孙王阙入京,授礼部侍郎一职,承其祖父靖远侯之爵位,主持首届科举。
    此诏书一经公布,不逊于当年王氏被赶出京城的轰动。举国乃至朝堂,都像炸开了锅一样。谁都没有想到皇帝任命的主考官竟然会是王阙,但任命王阙,又确实让满朝文武无一人有微词。
    王家曾是东青国第一望族,“王派清流”在朝中虽已无人敢提,却无人不知。那段往事曾辉煌地刻在东青国的国史里,那些曾经仰望的风流人物,虽然已经故去,但仍点点洒落于时间的长河,犹如永恒不灭的星辰。
    许多老臣亦是感慨万千。当年那个十几岁便可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第一公子,如今变作哪般模样?可有其祖父当年的风姿?他真的会应诏入京吗?王家和皇帝之间的恩怨,难道真的会因为这一旨诏书而化解?
    就在所有人惴惴不安地等待之时,杜文月和沈毅的婚礼如期举行。
    清晨,京城的城门外百姓正在排队等候进城,因为早起脸上都还带着未醒的朦胧和倦怠。他们身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在京城的官道上显得特别响亮。不知谁轻呼了一声,众人纷纷回头看去。
    四下灰蒙蒙的,太阳的光只照亮了天边的一个圆弧,晨间还有轻雾。来人策马上前,一袭软烟色的狐毛披风,没有一点花纹。披风里面是素灰色的织锦弹墨长袍,脚上是一双金丝边的玄色棉靴。这样的装扮虽贵气却十分低调,极衬此人璧玉般的容貌。既有文人墨客的那种温润儒雅,又有王孙贵子的那种非凡气度,叫人望而生畏。
    守城门的士兵看到眼前兀然出现这么一个人,还有他身后的华盖马车,也是微微愣了一下。
    小半个时辰之后,毕德升步履匆匆地跑过宫中的回廊,来往宫女太监都不知道一向稳重的大内总管因何事如此着急。毕德升跑进龙苍宫,顾不上喘气,就在庆帝的寝殿外叫道:“皇……皇上!公子终于来了!还……还有……大长公主!”
    庆帝本在闭目养神,闻言连忙正襟危坐,不确定地问:“你……你说谁?”
    “大长公主殿下!”毕德升高声回禀道。
    轰地一声,皇帝的脑海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炸开,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
    多少年了啊……崇姚拄着龙头拐杖,扶着王阙,缓步行走于这座曾经无比熟悉的宫殿。当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皇宫里的每一处都有她的影子。她与那个男人在这里相识相爱,她与那个女人在这里由情敌变为好友。她在京城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这许多年过去,这座恢弘气派的宫殿,并没有因为一些人的离开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有丝毫的改变。
    王阙看出引路的几个小太监似乎皆十分紧张,间或还会偷偷回头瞄眼看看他们。
    他微微勾起嘴角,目光放往别处,寻找那些儿时常去的地方。玉湖,柳树,松杨林,钟楼……而后那座威严的龙苍宫,渐渐出现在视野尽头。
    庆帝像个无措的孩子一样站在龙苍宫外面。他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当看见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子出现的时候,呼吸本能地一窒。儿时,他总爱跟在她身后,因为没有母亲,他比别的皇子都更寡言少语一些。皇宫里,只有姑姑真心对他好,疼爱他。陪他玩,教他写字,晚上他睡不着,还哄他睡觉。那些母亲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母亲没有给的爱,都是姑姑给的。
    那个总是明艳照人,高贵不可一世的姑姑也老了啊。满头的银发,朴素的裙衫,但那眉眼之间的气势,俨然还与当年一模一样。他记得当年王家出事时,她给了自己一巴掌,骂自己是白眼狼,扬言此生再也不会见他……
    “悠仁。”崇姚轻声唤庆帝的名字,露出一个慈和的笑容来,“好久不见。”
    龙苍宫上下惊愕地看到他们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皇帝,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哽咽了起来。
    王阙看到皇帝,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儿时,这位皇帝曾手把手教他写字,告诉他朝政国事,俨然把他当成一个皇子一样在培养。没想到再见面时,那个总是眉眼多情的皇帝也已经老了,眼角,鬓旁,都是岁月的痕迹,脸上也更增添了几分威严。他拄着手杖上前,刚要下跪,庆帝忙抬手道:“衡儿,你的腿脚不便,免礼吧。”
    王阙恭敬地低头谢恩,心里却因为这声熟悉的称呼而颤了一下。
    ☆、解心结(修)
    龙苍宫的花园里头,庆帝诚惶诚恐地扶着崇姚散步。崇姚看看花园里头熟悉的植物,一一叫着名字,眉眼里蔓延过一丝怀念:“这些我们亲手种下的花木,你都还好好养着呢?”
    庆帝恭敬地回道:“是的姑姑,每日都遣宫人悉心照料着。只是那几盆极品十八学士,宫人们笨手笨脚的,终归不如姑姑您亲手照料得好。”
    崇姚停下来,抬头凝望着庆帝,伸手摸了摸他鬓旁的白发:“悠仁,这些年,苦了你了。”
    庆帝忙摇头,眼眶却忍不住湿了。他心中还有些惊疑不定,姑姑这次回京是为了什么……终于肯原谅他了么?可明明那么恨他,怎么会这么轻易地放下?
    崇姚叹了口气,找了一处石椅坐下:“我养尊处优大半辈子,曾经骄傲得不可一世。嫁给阿雍之后,因为他年长我许多,又是再娶,对我也格外好。当年猝不及防地发生那些事,我还没理清头绪,阿雍走了,我心中自然是恨极了你。但这些年在寺院里与青灯古佛为伴,仇恨早已经放下了不少。而且,当你要开科举的事情传遍全国的时候,一个高僧找到了我。”
    “高僧?”
    “你还记得王海吗?当年王家的管家,也是阿雍最信任的人。他自王家出事之后,就落发为僧了。”崇姚握着庆帝的手说:“当年的事情,王海都已经告诉我了。你这傻孩子,替阿雍,替王家守着这么多年的清誉,宁愿被我们误解,也不吭一声,是姑姑错怪你了。”
    庆帝没想到,王雍身边的亲信王海竟然还活着,还把一切都告诉了姑姑。王雍到底没忍心让他一个人背着那些秘密,为他留了一手。
    王家当年权势鼎盛,却暗涌不断。庆帝虽隐隐觉察到不安,但因为王雍是王家之主,震慑着王家众人,所以他虽忌惮着却也始终放心。不料王雍身体每况愈下,被权欲腐蚀的王家人竟要密谋造反。王雍殚精竭虑,解除了危机,身体却也被此事彻底击垮。临终之前,要皇帝对犯事诸人不要手下留情。而且为了江山社稷,王家必须被连根拔起,朝堂政局才可以稳定重塑。
    庆帝肯定不答应,王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跪在他面前道:“皇上,老臣这一生,俯仰无愧于天地。但王家确实已经成为了朝廷和社稷的蛀虫。您念着臣的好,公主的好,不肯对王家痛下杀手,这不是对臣的仁慈啊!难道临了,臣要看着这江山社稷毁在自己的子孙手中吗?”
    庆帝俯身扶他:“姑父,您和姑姑对朕恩重如山,养育之恩大过父母。更何况犯事的并不是王家嫡系的一脉,朕怎么能下得去手!”
    “糊涂啊,这些年老臣是如何教您的?王家嫡系一脉倘若保住,那些人必定还会卷土重来。衡儿还小,他爹爹又是个耿直不懂人情的,他们尚不足以撑起王家啊!赶他们走,王家才能浴火重生。若有朝一日,你觉得衡儿可堪重用,便再召回来。皇上,这是老臣最后的请求了!”王雍说完,整个人跪伏在床上。
    庆帝含泪点头:“好,朕答应您。”
    最后,王雍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为了保护王家的百年清誉,庆帝把王家人谋反的证据全部销毁,只是秘密处决了几个要犯,然后依照王雍所言,把所有王家人都赶出了京城,肃清了朝堂之上王家的势力,保住了江山社稷。
    所有人误会他,辱骂他,说他无情无义,但他却一句都不解释。解释,便要让那百年名门望族的声誉毁于一旦,便要杀更多的人,流更多的血。他固执地相信,王家只是日落西山,韬光养晦,终有一日,会再如朝阳一样冉冉升起。
    他一直等,等着一个契机,能够不再让当年王家的事重演,能够让王家的子孙再度回到朝堂。这些,他独自背负了十多年,终于被人所理解。
    “姑姑!”庆帝抱住崇姚,老泪纵横,哭得像是一个孩子。他固执守护的东西,事实证明并没有错。
    崇姚摸着他的头说:“傻孩子,当年你派出来的所谓追兵,是怕有人要谋害我们,特意赶来保护的,对不对?当时我就猜到,你不是个狠心绝情的人,真要狠心,派来的便不是朱虞侯。我终于明白了阿雍的苦心,也明白了你的隐忍,谢谢你为我们,为王家所做的。”崇姚说着,便向庆帝重重地行了礼。
    庆帝忙扶着她,连连摇头:“悠仁所做的,及不上姑父和姑姑对悠仁的万分之一。只要姑姑肯原谅悠仁,悠仁便是死也无憾了。悠仁还是对不起你们,衡儿的腿,你们这些年受的苦,却是无法弥补了……”
    崇姚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淡然笑道:“衡儿这些年变了不少。当年在京城时,阿雍便说他太过骄傲,太过不可一世,往后必定要栽跟头。人生道路太顺遂,对他本身亦不是好事。至于他摔断腿,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你也不必过于自责。好在他现在能站能走,恢复得很好。”
    “当年派去杀你们的人,朕……”庆帝的眼睛有些发红。
    “不重要了,是谁你我心中其实都有数。这些年我在寺里头清修,恩怨已经不放在心头了。你当时诏书一下,我本就要劝衡儿进京的。他那一身才华,隐没在民间,真的太可惜了。”
    庆帝笑了笑,脸上有孩子气一样的红晕:“是啊,那么优秀的孩子,像极了姑父。”
    崇姚失笑:“我也很好奇,你怎么敢下那样的诏书?若阿雍没有安排王海,我们的误会没有解开,你怎么能确定衡儿会应诏入京?”
    庆帝眼眸中透露出一股笃定:“他会的,他是王家的子孙,他心里仍是装着国家百姓。如若不是,他便不会在误会朕害了王家的前提下,仍然肯去北冥山,甘冒生命危险,与撒莫儿周旋。他跟姑父是一样的人啊!心中有无私大爱,有责任担当,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崇姚点了点头:“我这次跟他一起进京,主要也想看看你的十丫头。阿瑾跟我说,那丫头好得不得了。但衡儿的妻子,未来也会是王家的主母,不能马虎。我还是要自己相看相看。”
    庆帝连忙道:“我这就去宣她来见您。”
    崇姚却摆了摆手道:“不忙,我会有法子见她的。听说今日是悠德的女儿办喜事?”
    “是。嫁的是沈家的公子,也算门当户对,就是婚事办得急了些。”庆帝觉得为了皇室还有沈家的颜面,还是不要在姑姑面前提起那件事为好。
    “这里风大,我们回殿里去吧。”崇姚笑道。庆帝依言扶着她回了殿内,请为上座。
    崇姚接过毕德升奉的茶,睇了他一眼:“小德子都生出白发来了啊。时间过得真快,我不服老都不行。”
    毕德升笑道:“奴才一把老骨头了,倒是公主殿下风采不减当年。”
    崇姚端庄而又不失揶揄地说:“你阿谀奉承的功力也不减当年。”
    毕德升的老脸一红,王阙在下首也忍不住掩嘴轻笑了一声。庆帝看向他,这青年有着如玉般温润的容貌,表情也是谦和有礼的。那一派王家的作风姿态,足足秉承了十分,俨然就像当年的王雍坐在那里。但他身上又有王雍所没有的那种威势,这点便像是姑姑了。
    “衡儿……”庆帝唤了一声。
    王阙心中一动,抱拳道:“是,皇上。”
    “科举一事,是国之大计,你可要多上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