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0章 授旗
    第760章 授旗
    木匠们连夜赶工,将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旗杆做好。
    马车辚辚出城,将一面面绣好的旗帜拉了出来。
    大晋神龟四年(320)十一月十五日,邺城以南的旷野中,无数军士已经列好了阵势。
    吃了半个月的饱饭,他们的精气神明显养好了许多,装备也鸟枪换炮大变样。
    邺城武库几乎被掏空了,所有库存武器,不管新的旧的统一分发了下去。
    列阵军士至少每人一身麻布军服,七成以上的人一杆制式长枪。
    其他武器,如刀盾、步弓、角弓、弩车、木棓、长戟、鼓角等也分发了下去,由固定人员使用。
    后勤辎重如驴车、牛车、炊具、工具、帐篷、雨布、绳索、柴刀、药材、磨刀石等,亦一一齐备。
    为此,邺城武库几乎为之一空,又将进入漫长的积累阶段。
    考虑到黄头军精壮里有不少会骑马的匈奴、乌桓、鲜卑、羯人,邵勋还“借”了三千余匹马过来——不是什么好马,其中甚至有不少老马,只能说凑合用了。
    这么一番整顿之后,这四万人总算有点像样了,至少从表面看起来还算不错。
    “嘚嘚”马蹄声传来,邵勋在亲军的簇拥下步入阵前,然后下马。
    杨勤递给他一张巨大的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他粗粗一扫,点了点头,然后将纸交给身旁的文吏,道:“念!”
    文吏深吸一口气,道:“左营第一幢,幢主赵大有,授幢旗一面。”
    文吏念完,数十亲兵齐声大吼。
    早就准备好的赵大有带着两名督伯、十名队主上前,跪拜而下。
    邵勋将赵大有搀扶而起,然后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杆旗,递到赵大有手中,道:“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今后还要同生共死。”
    幢主、督伯是亲军出身,队主则是灾民精壮,身份背景并不一样。
    “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大有起身,用力接过幢旗,指关节都攥得发白了。
    十位队主甚至比赵大有更激动。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这世道单靠自己怕是活得艰难。人还是要背靠集体,有了这面幢旗后,他们清楚地知道会有数百个一起挣命活下来的弟兄可以依靠了。
    而他们这五百人,则要背靠梁王,为他厮杀,因为是梁王亲至常山、中山、高阳,将他们从绝境中拯救了出来。
    邵勋又让亲兵一人赐下两匹绢,领完后归队。
    “左营第二幢,幢主陈七,授幢旗一面。”赵大有退下后,文吏继续往下念。
    陈七带着督伯、队主们快步上前,拜倒在地。
    陈七及两位督伯同样是亲军出身。
    邵勋将其扶起,然后看着众人,道:“往者已矣,人要向前看,今后屯田、操练,不得偷奸耍滑。”
    说完,仍赐二匹绢。
    “愿尊奉大王号令。”陈七起身接过幢旗,扛回本阵时,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望了过去。
    “左营第三幢,幢主张麻子,授幢旗一面……”
    不知不觉间,天空飘落了雪。
    风也大了起来,吹得马儿、役畜骚动不安。
    当最后两个骑兵幢授旗完毕之后,邵勋深吸一口气,道:“赐军号‘万胜’。”
    十余骑士从数万人前后左右掠过,反复呼喊:“军号‘万胜’!”
    “万胜!”军士们涨红着脸,高声呼喊。
    “万胜!”一个接一个军阵呼喊起来,声浪此起彼伏。
    “万岁!”不知道是跑调还是咋的,喊着喊着,突然就变成了“万岁”。
    邵勋眉头一挑,伸手下压。
    军官们远远见了,各自吩咐噤声。
    “明日兵发平阳。”邵勋下令道。
    ******
    授旗结束之后,军士们各回各营,收拾东西。
    卢志则跟在邵勋后面,道:“大王,此募兵耶?屯兵耶?”
    “田舍夫。”邵勋言简意赅地回道。
    卢志松了一口气。
    虽然明知不太可能,但他还是得确认一下。田舍夫就好办了,无非就是给他们一个落脚地,置宅、分田罢了。
    不过,此四万人名列军籍,到底与一般田舍夫不一样。强要说,那就是比较能打、经常上阵的田舍夫。
    平日里会分发一部分武器下去,但绝大多数存放在武库内,全体在家务农,自己养活自己。农闲时官府发下一部分粮肉,集中操练,提升战斗力。
    这样一来,负担就轻太多了。
    “不知万胜军屯于何处?”卢志又问道。
    “我欲带去平阳,好生操练,将来西讨匈奴,或有大用。”邵勋说道:“子道有何建议?”
    “平阳没那么多地吧?”卢志问道。
    邵勋点了点头,道:“去年年底至今年三月,清算了一大批匈奴伪官,若一兵分田三五十亩,最多安置二万兵。”从刘汉朝廷的角度来看,平阳诸县是畿县,天子脚下。总体而言,人口相对密集,地差不多被瓜分干净了。
    考虑到安置了两千四百府兵,地肯定是不太够的。
    “洛阳如何?”卢志建议道。
    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就整个天下来说,都堪称地广人稀。
    王弥、匈奴不知道打过多少次了,而在此之前的诸王混战,洛阳也是主战场。
    多年厮杀之后,河南郡是真的没多少人,也就伊阙关以南的几个县有些人烟罢了。
    邵勋曾听裴灵雁讲过,十八年前她来洛阳时,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空空荡荡的村落以及随意出没狐鼠,一点不怕人。
    夜晚宿营之时,甚至还能听到狼嚎。
    整个河南郡别说四万兵了,便是十万兵,这会都安置得下。
    “我再思虑思虑。”邵勋没有直接否决卢志的建议,说完,又仔细端详了下卢志,道:“子道,这段时日辛苦你了。”
    “为大王做事,何言辛苦。”卢志叹道:“我老了,恐怕不能陪大王走到最后了。”
    此言一出,即便寒风凛冽,亦难以吹散那浓郁得化不开的惆怅。
    卢志身体老了,心更老。
    最近三年,河北系的走势不太好,让他备受打击。
    以琅琊王氏、泰山羊氏、颍川庾氏、河东裴氏为首的四大家族渐渐浮出水面。
    这四个家族中,前三个都是河南大族,河东裴氏虽然在大河以北,但与冀州、幽州几乎隔了整个并州,与其说他们是河北士族,卢志更相信他们是西州士人。
    语言、风俗、行事方式与关西更趋近,联姻的则是河南大族,与河北可没太多交情。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范阳卢氏渐渐力不从心,被挤到了与南阳乐氏等同的地位上。
    两家处境也是真的像。
    卢氏帮着镇抚幽州这个胡汉杂处之地,防备宇文、拓跋、慕容三家鲜卑。
    乐氏则集南阳五郡之众,与司马睿治下的荆州集团对抗。
    说句泄气点的话,在过去十年,乐氏的发展极其迅速,卢氏却慢了许多,现在谁的实力强还真不好说。
    他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想当年,他亲自策划,多方联络,使得河北豪族纷纷支持梁王,复轻取幽州,那是多么地意气风发。
    俱往矣!卢志的精气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下去。
    “子道。”邵勋拉着卢志的手,笑道:“河北之事,舍君何人?若无你,幽冀之地已不知乱成什么样子了。”
    说到这里,邵勋叹了口气,道:“这几年河北确实多灾多难。子道且坐镇邺城一段时日,凡事无需亲历亲为,放手让底下人去做就是了。若有俊异,书信于我即可,我立刻遣人征辟,让他们为子道分忧。”
    卢志闻言,心情好了一些。
    最近两年有股很不好的风气,王、庾二家明争暗斗,但却在打压河北士人上面出奇一致,就连理由都是现成的:冀州动乱,河北士族虽未下场,但有推波助澜之嫌。
    这么一搞,河北士人的上进渠道就窄了,卢志对此很是忧心。
    梁王方才一番话,总算让他稍稍提起了点心气。
    大王终究还是念着旧日情分的!
    “子立(卢诜)在广宁四年多了吧?”邵勋又看了一眼卢志,问道。
    卢志一怔,道:“永嘉十年三月赴任的。”
    “吾闻子立交好诸胡,广宁四境皆安。”邵勋说道:“刘翰入京之后,袁冲继任刺史,但他精于文事,武力稍逊。恰好梁国大理空了出来,我欲调游统南下出任此职。幽州军事,或可付予令郎。”
    卢志心下一喜。
    本想装模作样推却一番,但那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邵勋哈哈一笑,道:“换个外人去幽州,我不放心,我只信自己人。”
    卢志看向邵勋,苦笑了下,道:“子立终究毛躁了点。”
    话是这么说,但看到儿子能当幽州都督,卢志还是很高兴的。
    “无妨。他在广宁太守任上做得很好,有子道之风。”邵勋说道:“另有一事——”
    “何事?”卢志下意识问道。
    “让刘越石不要躲了,回来吧,我不杀他。”
    “他——”卢志叹了口气,道:“已经作为慕容廆的使者南下建邺了,老夫也是刚知道。”
    邵勋愕然,旋即一笑,道:“那就算了。”
    十一月十六日,邵勋率黄头军离开了邺城。
    考虑到吃饭问题,他最终选择经汲郡、河内返回平阳。
    中途在河阳北城等待了几天粮草,顺便操练部伍。
    他一度真想按卢志的建议将人安置在洛阳——得亏老卢没张口说放在邺城——后来想想还是否决了,因为平阳那个胡风浓烈之地更需要这批人。
    十二月十五日,当他带着此四万人回到平阳时,离过年就只有半个月了。
    春耕后巡河、六月赈灾、腊月回家,神龟四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