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8章 永乐盛世下的阴影。
    第528章 永乐盛世下的阴影。
    【作为隋朝以来贯穿南北的一条主动脉——赫赫有名的隋唐大运河。】
    【到明初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线路。】
    ……
    天幕上那条熟悉的运河变了一个模样。
    从原来的人字型,变成了一字型。
    ……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从杭州出发后要绕一个弯子到洛阳,然后再往北走。】
    【到元朝一统天下后,以大都为首都,绕道洛阳就很没必要,于是就改了线路。】
    【重新开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三个河道。】
    【大运河重新连接,成了一条直线,全长三千多里。】
    ……
    北齐·文宣时期
    “要不说你元朝短命呢。”
    高洋翘着脚吐槽着。
    “一定是被杨广的怨灵诅咒了!”
    “人家亡国才开的运河你居然不用!”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
    李祖娥歪了歪头。
    有时候皇帝不喝酒她也不明白皇帝在想什么。
    ……
    【不改还好,一改麻烦大了。】
    【会通河,元朝初年在济宁至临清间开凿的运河,为连接南北大运河的枢纽干线。】
    【但从竣工后就出了问题,这条运河流量太浅,导致大运河流量减少,运输量更锐减。】
    【因此元朝时期,大运河的作用也一直有限】
    【北方的物资供应相当多都依赖海运。】
    【再后来元末天下大乱,会通河也荒废。】
    【这条南北主干道也就基本废了。】
    ……
    大明。
    朱元璋这回是认真了。
    随着民生的恢复,运输问题也开始突出。
    北方边境防务、军粮供应、南边交通贸易。
    都依赖运河。
    他也知道运河有问题。
    可修运河不是小事。
    钱多不说,会通河的技术问题更愁人。
    这条运河当初修建时地形就没选好。
    水道的枢纽位置地形最高!
    他奶奶的!以此为分界点,往南往北地形都低!
    一旦赶上水量少,船走到这里就只能搁浅。
    “……妹子,给咱拿纸笔来!”
    老子抄儿子,那能叫抄吗!
    ……
    【朱元璋在位三十年,修了水利工程无数,京杭大运河却依然不动。】
    【北方运输,主要依赖海运。】
    【原因就是这破地方费力费钱费人。】
    【但到了朱棣执政时,这玩意不干不行了。】
    【一是迁都提上日程,这条南北交通线必须要打通。】
    【二是海面上不太平,倭寇成天闹,海运风险太大。】
    【三是北方的钱粮供应,依赖南方运输更多。】
    【公元1411年二月,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发动三十万民夫,大举疏通会通河。】
    ……
    大元。
    忽必烈看着天幕,愣了一下。
    “快快快!抄抄抄!”
    京杭大运河可太重要了!
    不说运河一通京师之地如何。
    只是运河沿岸等地就能成为提供赋税的重地!
    更别提沿路可以灌溉多少农田了!
    终于不用局限在江南之地了!
    大军的铁骑也可以监察天下了!
    “哈哈哈哈!天命在我啊!”
    ……
    【除了拓宽河道加大水力,治水方案主要以“南旺导汶”的方式解决南旺地势高的问题。】
    【所谓“南旺导汶”,就是切断当地河流汶水的原有线路,将汶水完全注入会通河。】
    【这样一来,地势极高的南旺就成了分流的脊梁。】
    【同时宋礼又修筑了大量水库和蓄水池,用以调节水量,确保水力供应。】
    【经半年修治,这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彻底完成。】
    【会通河疏通后,漕运的运输量也大为改观。】
    【从永乐年间起,自徐州至临清九百里,可以过船万艘,运载粮食四百万石,堪称历史空前。】????【而在会通河竣工后,朱棣又命陈瑄打通了另一水利枢纽清江浦。】
    【江南至淮安的运河线路,也从此连成一片。】
    【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正式畅通。】
    ……
    大唐。
    李世民皱着眉思索着。
    种种措施确实对天下有利。
    但问题就在这里。
    “他干的太多了。”
    ……
    季汉。
    “君王有雄心壮志,但天下财力的增加是极为缓慢的。”
    诸葛亮摇着羽扇。
    “况且与朱元璋不同。”
    “说是斯民小康。”
    “但他的一切治理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地方。”
    刘备与曹操等人对视一眼。
    “北平!”
    ……
    【朱棣的一系列举措相继收到回报。】
    【仅就收入来说,永乐时期每年的税粮收入就比洪武时期增加三百多万石。】
    【地方上的钱粮,更是储备充足。】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以及海外贸易的兴起,明朝的工商业和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但眼看着国家富庶,朱棣的治国方略也悄然改变。】
    【虽然还追求斯民小康,但大功业同样不能少。】
    ……
    天幕上。
    年老的皇帝看着前方。
    那是一片无尽的光明。
    金戈铁马平定四方。
    高船大舰万国来朝。
    堂堂新都光照大千。
    然而在无尽的光明之下。
    皇帝脚下的阴影也在此起彼伏的波动着。
    ……
    【众所周知,大功业等于有面子,有面子等于大钱。】
    【发动对安南的战争,动兵三十万。】
    【五次北征漠北,每次动兵三十万到五十万。】
    【仅这六次仗军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郑和七次下西洋,次次能让国库跑老鼠。】
    【营建新都北京,仅采集大型木材就动用民夫十万多人,甚至闹出江西动乱。】
    【疏通运河,营建长陵,修建武当山道观,全是大工程。】
    【虽然朱棣在位时期,一直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即使干这些大工程,也注意不误农时。】
    【但百姓赋役加重,劳役过重也是事实,为此也是暴动不断。】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汉·宣帝时期
    “为了摆脱篡贼之名,朱棣也是拼了。”
    刘病已看着天上的种种行为,第一想法是好大喜功。
    但转念一想,一个个却又都是有迹可循。
    他是藩王起兵,那北方之地又不能在封藩王,就只能迁都以天子实边。
    既然迁都就要考虑北方的草原问题,所以陆陆续续北征草原。
    而外患平了,就要考虑京师附近的供给。
    运河就要疏通从而保证粮运。
    但凡此种种哪一个又不是劳民伤财?
    偏偏又一口气都做了。
    为什么?
    以为他需要功绩来证明,这个位子我坐才是天命所归。
    刘病已现在明白了一点郑和下西洋的含金量。
    以外贸充内库,以内库补国用。
    要是没有下西洋的行为。
    刘病已大约能确定。
    朱棣必要走隋炀帝的老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