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 顺其自然
    第37章 顺其自然
    一个人口超过五万的县。
    而且还是刚刚开拓的疆域,辖区面积异常大。
    县内民族矛盾、流民伤更卒安置等种种事件,不是几个曾为流民,后来因伤或更卒期满而退伍的乡里胥吏能够解决的。
    他们可以充当一个县内乡里组织的优秀胥吏,但处理偌大一个县域的大小事务,必定受限于以往的眼界阅历。
    即便是一介乡亭里胥吏,谷璞因为不放心还时时传言提醒。
    一定要平等对待月氏人,给予他们县内的秦人所能享受到的每一项待遇。
    永固县的面积,按照秦国其他郡县划分,拟为一郡,有过之而不及。
    但就是因为受限于没有官吏治理,谷璞才将偌大的辖区,划为一县之地。
    待日后民户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再分割为两县、三县……
    谷璞对于治下县府官职的改变,要比麾下军制的改变,更大。
    秦国各县设立的县令、县尉、县丞不变。
    主吏掾、令史、狱掾、文无害、厩驺、仓吏、治狱吏等一律不设。
    改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吏房主要负责全县吏员的考核、调动等。
    户房掌管土地、户口、漕运、救荒、田赋、派捐等财政收支事项。
    礼房主要掌管学校,贡举和风化教育、宗教以及接待宾客等事项。
    兵房主要负责掌管兵器保管、驿站、邮传、关禁等事项。
    刑房掌管一县的狱讼管理等事项。
    工房掌管县内的屯出、水利、交通、营缮、工匠等事项。
    各房内,根据需求,辖胥吏数名或十数名。
    乡级机构中,负责一乡掌教化,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的乡三老,直接被废除。
    一乡之长,乡有秩不变。
    秦国,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
    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谷璞除了剔除了五家为一伍以外,其他的都做什么变动,以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
    十县为一郡的架构,不会变,但没有。
    一万户的乡,人口岂会不足五千,乡啬夫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何况,他治下一县的十个乡还没满额,按地域大小分割出三五个县干什么?
    县府内和下辖乡里的各级胥吏,并未遵循秦国秩石制,而是以品级论。
    当然没有明文做出规定,但却照着品级划分。
    最基层的什长为九等胥吏,里卒、里监门为八等……依次往上类推,胥吏分九等。
    而后是官,为正从九品。
    设想有,但入品官,永固县只有六房正副主官的正从九品官员。
    谷璞不懂为什么各朝县府中,有品级编制的朝廷命官,只有县令、县丞、主簿等寥寥几人,在吏部挂号吃皇粮。
    他治下他能做主的情况下,先给分等的胥吏把编制整上,反正笼共也没多少人。
    有钱粮养活。
    谷璞有心给各级官吏直接发钱,但境内无粮的境况中,钱没有粮食安心定神的作用。
    只好把薪酬,一分为二,一半钱、一半粮。
    拿编制钱粮养活这么多的官吏,自然要他们办事,办实事。
    境内子民的文化普及这一点,即,秦国的以吏为师之制,谷璞格外看重。他不是这个时代的贵族,不会把学问,束之高阁。
    因为无人可用,所以着急文化普及。
    可惜,前身的父亲,也没多少藏书,前身的学识,颇为有限。
    目前,他治下军政官吏学习的书籍,只有《商君书》、《管子》、《法经》、《慎子》、《诗》、《国语》六部。
    前四部,是因为大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法学昌盛,国内法家书籍流传盛广,法家书籍,又以这四部最富盛名;所以,谷璞教授给了治下军民。
    别介,《韩非子》有没有现世还两说。
    主要是谷璞没看过,也没有收藏此书。
    《诗》,即《诗经》;拿出它,只是谷璞为了增加治下军民的识字数量。
    《国语》,别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是华夏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部分历史事件和传说,以及各国贵族之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
    前身父亲时常称赞,因此,不太了解古人和古文的谷璞,把它也拿了出来,教给治下军民。
    竹纸诞生半旬,谷璞依旧遵循竹简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书写方式,默写了一本《春秋左传》,线订收藏。
    由此,线装书开始在永固县内的军官与各级官吏间兴起。
    自个钱买纸,抄写书籍。
    竹纸诞生不久,竹坊就被各级官吏改称为了‘纸坊’。
    坊内的纸,工作用途,由上级下发,免费用;自己用的得钱买。
    不然偌大一个纸坊,里面的工人和各项费,怎么来?
    哪怕是县府和军中用纸,纸坊也拿了钱。
    为的就是防止军政官员养成白拿白用的习惯,需求不断增大再收钱时,收不来钱。
    尤其是辖区扩展,军民数量的增加,致使各项费飞跃式增长。
    各坊精确的收支出纳,显得尤其重要。
    毕竟,谷璞治下的收入来源,只靠一个盐坊和商税撑着。
    铁坊是专制各类军器,不赚一分钱,还耗费无数。
    再往纸坊无限制垫钱,收入的那点钱,哪能撑得住。
    庞大的耗资,让谷璞萌生了数十次向天下各地贩卖纸张的冲动。
    终究还是受限于自身底蕴不足而暂时搁置。
    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顺其自然,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竹纸,谷璞就抱着一个顺其自然的看法。
    ……
    晌午时分。
    勋赶时间来了趟永固城,汇报详细战况和缴获等事宜,“都尉,今日清晨,禁、翊、武三营继续追击,不过一个时辰,已据有西戎氐羌数十里之地。”
    “三营后续又跟在月氏大军深入不少,三营托我尽快转告都尉,请都尉尽快加派兵力。”
    谷璞点头道:“我给三营分别加派了三百人,辰时便已出城,后面还会根据情况,再行加派。”
    “此战,我军最大的缴获,是战马和粮草,完好无损的战马有六千三百多匹,伤马……”勋继续汇报。
    两人就勋营伤亡、兵力补充、驻扎地点等等,聊了小半个时辰。
    勋离开前,墨鸦带着三名身着飞鱼服的什长,进入正堂,说道:“将军,属下暂时只挑了三十人,准备一边训练一边补充,以便应对平日各营间的军令传递。”
    “好。”谷璞甩手掌柜似的说道:“卫队我交由你指挥训练,你自己掌握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