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6章 藏不住了
    第186章 藏不住了
    海参崴对人才的需求不设上限,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俄罗斯帝国这样的国家,各行各业,郁郁不得志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在海参崴,资历不再重要,人脉不再重要,背景也不再重要,能力大于一切,这对于能力出众,却因为缺少机会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上帝福音。
    现在的海参崴,每天都有新的财富神话诞生。
    海参崴玻璃厂的一个年轻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对磨制镜片的机器进行改进,将生产效率提高50%,得到1000卢布的奖励。
    1000卢布对于海参崴熟练工人来说,差不多是十年薪水。
    布鲁西诺夫的一名学生,做出了符合乔治要求的匕首型刺刀,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变得脆弱,同样得到了1000卢布奖励。
    乔治很高兴,海参崴的士兵们终于不用再使用丑陋的四棱枪刺了,和四棱枪刺相比,匕首型刺刀更便于携带,用处更多,可做的文章也更多。
    四棱枪刺只是枪刺而已,几乎无法开发出其他用途。
    匕首型刺刀可做的文章就多了,一侧做成锯齿状就是锯子,开个槽就是开瓶器,匕首和刀鞘结合还能当钳子用,剪个铁丝网什么的方便快捷。
    唯一的问题是,和四棱枪刺相比,匕首型刺刀的成本高很多。
    这对于乔治来说却不是问题。
    海参崴又没有百万大军,区区一个符团而已,全部换成匕首型刺刀也不了多少钱。
    对于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来说,1000卢布同样不是小数目。
    在这些财富传奇的刺激下,前往海参崴的人越来越多,海参崴也越来越多元化。
    不止是在俄罗斯郁郁不得志的人会去海参崴。
    英法德意奥这些欧洲国家,同样有很多人愿意去海参崴碰碰运气。
    运气好的话,如果得到尤里耶夫斯基超级公爵的赏识,那么就一步登天。
    运气不好也没关系,权当去海参崴旅游,对于欧洲人来说,此时的东亚,依然是冒险家的乐园。
    乔治不喜欢冒险家,但是提倡冒险精神,在舒适区呆得时间久了,就会丧失进取心,逐渐被时代淘汰。
    10月25号,多尔戈鲁科夫号抵达海参崴。
    和半年前相比,海参崴港口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座火车站,这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
    穿城而过的铁路,将海参崴分为均匀的两部分,铁路却没有修建在地面上,而是建在地下,最大程度避免了铁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是的,海参崴不仅有铁路,而且还是地铁。
    1861年,伦敦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63年通车。
    到1884年,环线地铁建成通车,伦敦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地铁网络的城市。
    所以别再说英国地铁落后了,那可是19世纪的地铁,一直到21世纪还能运行,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英国,确实是不愧为日不落帝国。
    海参崴地铁不是环线,目前只有一条,为了修建这条地铁,米哈伊尔动用了近一万名工人,先在地面上开挖一个十米宽,十米深的大坑,用黄砖加固坑壁,再搭成拱形砖顶,最后将土回填,铁路上方,就成为海参崴的中轴线——帝国大道。
    维特当了这么多年的总经理,也算见多识广。
    但得知海参崴的第一条铁路居然是地铁时,维特也不免被震惊。
    连圣彼得堡都还没有地铁呢,海参崴居然一上来就是地铁,起步这么高的么?
    乔治不惊讶,地铁算什么,海参崴现在连机场都有,这可是全世界第一个。
    也是唯一的一个。
    莫扎依斯基在成为“飞机之父”之后,并没有停止对飞机的改进,所以就需要一个机场,用于对飞机的研究测试。
    这在海参崴根本不是问题,都不需要乔治处理,米哈伊尔就给办了。
    莫扎依斯基的飞机,全重只有750千克,对于跑道的要求很低,都不需要特殊建造,随便找块比较平的草地就行。
    米哈伊尔大笔一挥,在海参崴市郊给莫扎依斯基批了1平方公里,让莫扎依斯基随便造。
    莫扎依斯基就开心极了,他天天待在海参崴钢铁厂,跟一帮老师傅研究如何制造重量更轻,强度更高的合金,准备用在自己的飞机上。
    海参崴的地铁,用的还是蒸汽机,为了将蒸汽机冒出的浓烟排出去,隧道内还布置了很多通风孔,人们在火车里,丝毫不觉得憋闷,车内有小贩在售卖报纸,维特一个戈比买了一份《西伯利亚周报》。
    报纸的内容很丰富,广告、开业信息、招聘、讣告、寻人启事、搞笑漫画、生活小窍门等等等等。
    自然也少不了民众喜闻乐见的各国皇室八卦密辛。
    “这会不会对皇室不太尊重?”
    维特心情复杂,《西伯利亚周报》的娱乐版块,正在热炒奥匈帝国皇太子鲁道夫的婚姻。
    鲁道夫1881年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女儿斯蒂芬妮公主结婚,两人一开始的婚姻还算幸福,但是随着他们唯一的孩子,伊丽莎白·玛丽女大公在1883年9月2日出生后,这对夫妻的关系开始疏远,鲁道夫也通过喝酒和与其他的女性相处来寻找慰藉。
    前段时间,鲁道夫想给教皇利奥十三世写信,咨询与斯蒂芬妮离婚的可能性,但遭到了皇帝约瑟夫一世的阻拦。
    这种事肯定算是皇室密辛了,维特也不知道是不是周报编辑瞎编的,但以如此公开的方式在报纸上讨论皇家秘辛,皇室的神秘感也就荡然无存。
    “符拉迪沃斯托克人喜闻乐见,你管得着吗?”
    乔治对维特不假辞色,老百姓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地铁沿途设置了很多地铁站,有些地铁站还没有启用,估计是为未来预留的。
    这肯定是达莉亚的安排,米哈伊尔应该没这么细心。
    乔治在尤里耶夫宫下车,走出地铁站,抬头就可以看到尤里耶夫宫。
    “这几天先休息,工作过几天再说。”
    乔治安排维特和考察团成员先去休息,这一路上又是一个多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就得让这帮人知道从圣彼得堡到海参崴有多难,他们才能理解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必要性。
    米哈伊尔和叶罗欣、达莉亚、科尔夫、卡努尼科夫、伊戈尔,都在尤里耶夫宫等乔治。
    科尔夫已经把他的总督府,从伯力搬到海参崴,再也不想回伯力那个鬼地方。
    乔治知道科尔夫想调回圣彼得堡,也不知道进展如何。
    如果科尔夫如愿以偿,沙皇又找不到合适的总督人选,乔治倒是不介意总督和军区司令一肩挑。
    哦,头上还顶着领主呢。
    那乔治就真的大权独揽了。
    “这一年来各位辛苦了,我给你们带了一些礼物,不用客气。”
    乔治回圣彼得堡都记得给尼古拉带礼物,来海参崴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功臣。
    礼物是叶卡捷琳娜准备的,专供皇室的香槟酒。
    给达莉亚的,自然就是最新出品的化妆品了。
    乔治一去就是半年,平日里虽然有电报可以联系,这一个多月在船上却是音讯全无,积累的事情还是有点多。
    “日本政府在问,他们的领事馆什么时候可以建好。”
    米哈伊尔笑眯眯,他现在终于体会到欺负人的乐趣。
    在圣彼得堡,米哈伊尔虽然有乔治和尼古拉作为后盾,做事的时候终究还是束手束脚,不能得罪的人太多。
    在海参崴就无所谓了,连日本政府的正式公文,不想理会的话,都可以不理会。
    日本领事馆不是什么时候能建好的问题。
    而是根本就没建。
    乔治太知道这些领事馆的成色了,海参崴又没有日本人,没有侨民利益需要维护,要领事馆干吗?
    日本人如果有事找乔治,请去圣彼得堡找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乔治身为军人,不方便和日本政府直接打交道。
    基于同样的理由,海参崴也没有清帝国的办事处。
    更没有英国政府的联络机构。
    海参崴连地铁都有了,就像兔子身后的大象,自身体量终于藏不住,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大。
    清帝国还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英国和日本、高丽,却对海参崴的发展非常关注,一直希望能和海参崴建立正常沟通渠道。
    英国人想来海参崴,是需要评估海参崴的发展,对英国在东亚的霸权,到底能构成多大威胁。
    日本的目的是学习。
    日本人搞明治维新搞了十几年,毫无成果不说,女人们辛辛苦苦赚的那点钱,全部被男人赔个精光。
    也不能说没成绩吧。
    至少日本人得到了经验和教训。
    海参崴的起点比日本更低。
    日本至少有人,海参崴连人都没有。
    可是海参崴却在短短几年之内有了飞跃式发展,不仅能炼钢、能造枪、能造船、现在连地铁和飞机都有了。
    这让日本人羡慕嫉妒恨到发狂,都是一样的穷兄弟,说好了一起要饭,伱怎么就突然发达了呢。
    高丽的目的很单纯。
    只是想获得海参崴的保护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