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讲学
龟兹城外。
李琩带着岑参,去了安西的军事机密重地。
此地在一片山谷之中,四周都有烽戍关隘,没有李琩的允许,谁也进不来。
到地之后,李琩召集此地的上百人,开启又一轮的讲学。
听学的其中,有几个士兵,是李嗣业在长安抓获的那几个制作伏火雷的人。
根据李琩的指示,李嗣业把这几个人抓到安西来充军。
充军之后,李琩给了这几个人很好的待遇,并且让他们挑选一些比较有天赋且忠诚的人,教其如何制作伏火雷。
经过几个月的挑选教学,已经有好上百人知道如何制作。
但这对于李琩来说,还远远不够。
因为李琩仔细分析过他们这伏火雷是怎么搞的。
简单的说,这伏火雷,是用孙思邈总结炼丹经验得出的“伏火硫法”和石油相混而成。
关于中国古代石油的记载,《汉书》和晋朝的《博物志》以及北魏《水经注》都出现过。
到了唐初,《酉阳杂俎》中便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换句话说,现在的唐人,已经开始使用石油照明,只是并不普及。
而这些人制作伏火雷,之所以加石油,是因为“伏火硫法”造出的黑火药,工艺极其简略,威力很小,所以要加石油,增加其伤害性。
但即便如此,伏火雷的威力还是不大,而且极其容易受潮。
以这样的威力,对打石堡城作用并不明显。
所以李琩要在这些人会制作伏火雷的基础上,教他们研制出威力更强的炸药。
李琩先讲了学,然后是提问环节。
有人提问道:“殿下,我们研制的火药,放在干燥的地方,也很容易受潮,这是何故?”
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些人分不清“伏火硫法”硝石里面的硝酸钾和硝酸钠,导致硝石里面硝酸钠的成分很重。
硝酸钠的成分越重,其吸湿能力就越强。
这是大问题,到明朝都没有彻底解决。
《明史》中就有记载:“官军于盔甲厂支火药,药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突发,声若雷霆。刀枪火箭迸射百步外,军民死伤无数。”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明朝火药受潮之后,士兵只能手动去潮,然后就炸了。
李琩知道其中的原因,他思索会儿,换成这些人能听懂的话,说道:“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因为对硝石熬炼得还不够,里面还有其他东西。”
又有人问道:“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熬炼到时候了呢?”
李琩道:“要到结晶口尝无苦咸味为止。”
又一人道:“如此熬炼法,一大块硝石所能用者就变得极少。”
“不错。”李琩点头,“此事本来就耗费极大,诸位熬炼过程中,不可偷工减料,否则会得不偿失。”
又一人问道:“如此我们去哪儿找那么多的硝石?”
李琩道:“这个我会想办法,你们按我的要求做就行。”众人同声应是,接着又提出了一些其他问题,李琩一一解答。
这一解答,就是一天,直到黄昏时分,李琩才和岑参一同回去。
岑参还没有领略过炸药的威力,回去途中,不由问道:“殿下,您了那么多时间,又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研制出来的东西,真的作用极大吗?”
李琩闻言一笑,道:“你觉得,大唐军队总是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少胜多,兵器占的比例大吗?”
“大。”岑参毫不犹豫的回答,“我大唐六成士兵能披甲,单个兵士皆装弓驽,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兵队,装备兵器也是因需而给。”
“不错。”李琩点头,“我现在竭力要研制出来的东西,比火球投掷车杀伤力更强。届时,我还会以此组织一个单独的兵队,你若能得其中奥妙,我会考虑把这个兵队交由伱来带。”
岑参听了,心中大喜,道:“末将必定竭尽全力,参透其中奥妙。”
李琩笑道:“我说的其中奥妙,不只是要你懂得如何制作,更是想要你参透其中本质。”
“额……”岑参一怔,挠头尴尬一笑,“这末将不一定能会。”
李琩道:“你天资聪慧,我可以教你,你若愿学,想必是不难。”
“末将愿学。”岑参几乎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请殿下赐教。”
李琩想要教给岑参的,是关于炸药的化学理论知识。
只有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他所用。
而李琩之所以想选岑参,是李琩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知道岑参确实是难得的天姿聪慧之人,而且他年纪不大,精力充沛,思想固化没那么严重,能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比较务实。
李琩见岑参答应下来,道:“很好,那明日我便教你一些基础的吧。”
岑参道:“谢殿下。”
岑参与李琩一边说着,一边把李琩送到府邸,自己才回去。
李琩回府之后,便找来纸笔,先把明日要教给岑参的知识写下来。
李琩边回忆边写,一直写到半夜,都还没有完成。
杨玉环开始在旁边陪着,但她毕竟有孕在身,需要好好休息,于是陪了一半,对李琩道:“郎君,你也不要太累,需要早些休息。”
“嗯。”李琩点头,亲了杨玉环一下,道:“事情紧急,不然我应该多陪陪你。”
杨玉环嫣然一笑,道:“郎君已经陪我够多了,臣妾睁眼闭眼都能见到郎君,已经知足了。”
说着,吻了李琩一下,开心的出了门。
杨玉环出门之后,找到张木槿。
张木槿连忙给杨玉环行礼。
杨玉环拉着张木槿的手,道:“木槿妹妹,郎君心里除了我们,心里还装着天下百姓,他要是不小心冷落了你,你千万不要怪他。”
“木槿不敢,也不会……怪殿下。”张木槿连忙回复,“若殿下只会声色犬马,木槿也不会……也不会对殿下倾心。”
“那就好。”杨玉环点点头,“郎君如今还未休息,你去陪陪他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