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一箭三雕
吴郡阳光充足,非常适合种,东冶县出产的是木,产量少还难采摘。
至于吴郡的种子,则是来自益州边市,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带来。
原本计划着今年就大面积播种下去,谁曾想,都快五月了,还是没能成功。
这又是个不能动用武力的事,当真够头疼的。
百姓有时很好说话,有时又很难说话。
在这个时代是个稀罕物,大家都没种过,有质疑很正常。
不过,今年的播种季节已经过了,金茂也不急着去解决就是。
到时候,顺路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事吗?”
戏志才点头道:“豫章郡彭泽湖水利修建今年要提上日程。”
这几年江南风调雨顺,但水利工程却也不能松懈。
汉代人口大多数在北方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也大多数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大多在东汉修建。
不论质量还是数量远远低于黄河水利。
这要是来一场大暴雨加洪水,金茂这么多年的努力恐怕都要付之东流。
震泽湖已经开始加固,彭泽湖则是要在低洼处修建堤坝,防止长江大水淹没过多田地。
想法和计划都很好,可惜,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个天文数字,不比一场大战役少!
现有的存量足够应对,但会导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明年要是出现灾情,洪水就算被大坝给拦住了,可下游百姓必然要遭难。
到时候,赈灾粮又没有,如何渡过将成为巨大的难题。
这些事,戏志才怎能不考虑清楚。
正是因为决定不了,才要主公拿主意嘛。
“此事从长计议吧。”
最终金茂还是选择最稳妥的办法,把赈灾粮拿在手中,真要出现意外情况,可进可退。
不过,也不能全无准备。
“以我的名义,召集天下水利专家。”
金茂说道:“我要在长江治水,把急需的缺口给他补上,其余地方先放一放。”
治水堵不如疏,那是把风险释放到别的地方。
比如豫章郡保住了,那下游的丹阳、九江、吴郡就保不住。
三郡加一起,难道还不如一郡?
显然不可能。
戏志才赞同地点头,又拍一记马屁:“主公英明。”
金茂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问道:“还有别的事吗?”
戏志才合上书册,脸露为难,小心地说道:“有件事,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嘶~
金茂很想拒绝这种话术开头的事情,直接怼一句:“不当讲就别讲!”
可惜,事关民生,再难的事,也得撑着耳朵,听下去。
“讲!”
戏志才低声细语地问道:“主公可还记得,您曾在会稽郡实行山民与汉民的混居尝试?”
那是挺早以前的事情了。
金茂悚然一惊:“这也能出问题?!”
戏志才弯腰点头,脸埋在玄色袖子里不敢抬头看。
金茂弹跳而起,快步走到戏志才面前,手指颤抖着点了点戏志才,又没说什么狠话。
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说吧。”
“又发生了何事?”
戏志才吐出一口浊气,才缓缓说道:“如今山民下山定居越来越多,原聚集地已然不满足,急需为山民开辟更多定居地。”
“然,平原地带尽皆有主,山民又无力开垦荒地,这便需要官府插手介入。”
“此一项开支庞大。”戏志才抬头道:“需主公首肯。”
扬州多山地,六郡山民不入籍者十之七八,这些人口也算是凭空多出来的,若是安置妥当就是一件大好事。
金茂还以为山民跟汉民打起来了呢,原来只是要钱粮啊。
这个问题,也很大!
既然戏志才放在最后来说,显然,耗费的钱粮不比治理彭泽湖小到哪去。
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原因。
不止是扬州多山地,益州、荆州、交州,山地也多,相应的山民自然多的离谱。
不会比北方来到南方的流民少到哪去,至少也有一半,二百万以上!
且山民跟流民可不一样,由于金茂早期制定的政策,山民只要下了山就能汉民有同等待遇。
尼玛四百万人才刚安置下来,又要来一次同等的工程量。
别说金茂能不能接受,下面的官吏早已负荷拉满,再那么干,说不准整个官吏系统都要崩溃。
那个时候可就不是钱粮的问题。
难怪戏志才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来说,真踏马天大的难题。
毕竟,总不能扬州山民有的别的地方没有吧?
不能一视同仁,看其他州的山民还会不会信什么狗屁神信教。
“唔,此事…”金茂看向戏志才问道:“能否从长计议?”
戏志才满脸无奈道:“最多还能拖一年。”
淦!
金茂有些后悔来底下视察,揭开伤疤,这已经不是难看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钱粮,钱粮!”
金茂烦躁地一脚将案几踹翻,惹得大堂外的亲兵卫还以为有刺客,一个个拔刀冲进来,大喊着:“保护主公!”
更外面留守的赵云、黄忠等人闻讯赶来,短短几分钟时间,公堂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
“刺客在哪?”
“刺客何在?”
金茂恶狠狠地瞪了眼最先冲进来的亲兵卫,此人名叫霍峻南郡枝江人,今年十六岁,十五岁参军,颇有天赋,一路靠军功,从新兵营晋升到亲兵卫。
可能是刚获得金茂赏识的缘故,想要表现一番,却没想到闹了个乌龙。
“仲邈(霍峻表字),谎报军情,念在你初犯,下去自领二十军棍。”
霍峻满脸苦色地应道:“喏。”
引来亲兵卫一阵哄笑,推推嚷嚷地送霍峻离开,显得感情极好。
一场闹剧,让金茂轻松了许多,思维也变得灵敏。
先前刚处理完资本家的事,现在又遇到救济山民,金茂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出结论:“我为何不当一回资本家?”
吴郡能种,但吴郡汉民不愿意种,那能不能迁移部分山民去吴郡开垦荒地种?
反正都要安置,为什么不能压榨一下劳动力?
金茂将这个想法,跟戏志才一说。
“妙啊!”
戏志才根据这个想法,举一反三:“荆州、益州、交州也有适宜种植的荒地。”
“可引导愿意下山的山民们,大规模种植。”
“如此一来,山民的问题解决了,的问题也解决了!”
“最重要的是,还能产出大量的!”一箭三雕!
至于能干什么,工业的摇篮有木有!
扯远了,做的被、衣能很好地抗冻,冬天穿暖和了,不就等于粮食消耗变少了嘛。
变相等于增产!
然后,二人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次日。
金茂决定二人的智慧尚短,让戏志才给四州的主要头头们,都发去问询函,集思广益。
…
五月。
一只船队从扬州吴郡曲阿县北上广陵郡。
如今广陵郡治搬到了淮阴县,广陵县成了一座重要的工业资源城市。
工业还在萌芽阶段,野蛮生长不可避免,只要不触及根本利益,不阻碍生产,金茂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数小问题都选择无视。
自从黄祖跟陆儁的事传出来后,曲阿县、广陵县的领导者们也都非常识趣,给工匠们纷纷涨俸禄。
使得原本就是高收入的铁匠们,变成仅次于造纸匠的超级工匠,反倒吸引一大波年轻人选择这个行业。
倒是出乎金茂的预料之外。
淮阴县码头。
贾诩为首,甘宁、周泰等一众将领早早穿着蓑衣等在码头边。
今年的梅雨季节来得比较准时,五月正是多雨时节,就算淮河流域的降水量不如长江流域,也会隔三差五地下一场。
今天就恰好刚上了。
正午时分,老天爷赏脸,雨停了。
一抹阳光斜洒下来,照亮河道中的船帆,隐约还能听见艄公们激情的喊号声。
贾诩脱掉蓑衣,整理一番头顶的进贤冠,又捋了捋身上玄色官袍,才往前去迎接靠岸的船只。
“咚”楼船撞击码头,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纤夫拉起楼船上抛下来的绳索,吆喝着往岸上拉。
等到船锚下水,整艘楼船彻底停稳,一匹黄色的神驹载着一位身穿朱红色官袍的青年缓缓下船。
“拜见大将军!”贾诩率先低首作揖。
“拜见大将军!”将领们也已脱掉蓑衣,几乎跟贾诩同时抱拳拜谒。
“免礼。”
金茂头戴武弁大冠,两耳插着两根赤羽,原本应该是白羽,可他觉得不够好看就换了赤羽。
这次他来广陵郡的目的只有一个:向曹操讨要徐州!
豫州早就顶不住江南军攻势,豫州牧袁术,北逃投奔吕布。
在袁绍的帮助下,吕布割让东郡给袁术当做栖身之地。
一开始,吕布不愿割让。
袁绍派麴义率领八百精锐大戟士,狠狠揍了一顿后,吕布就老实了。
这一次,陈宫并没有抛弃曹操,吕布也没能在兖州站稳脚跟,纯靠武力压制。
而张邈之所以叛曹迎吕布,则是因为讨董时辱骂过袁绍,被袁绍所记恨,怕曹操这位袁绍曾经的小弟会杀他。
吕布主要占领陈留郡、东郡以西,确保能跟张杨的河内郡连成一片,东面济阴郡、山阳郡等地,则靠武力威慑,来征收税赋。
而曹操也不是没有机会再夺回兖州。
因此,金茂决定要削弱曹操,不能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历史上,曹操不是在干仗就是在干仗的路上,基本没怎么安稳地发育过,就算这样,都能干翻袁绍。
金茂可不想成为袁绍第二,放任曹操坐大。
他宁愿让袁绍坐大,都不会允许曹操坐大,这是对三国第一枭雄该有的尊重。
“文和,徐州刺史曹操在何处?”
金茂翻身下马,走在前头,问道:“有没有听从我的建议,来到淮陵县啊?”
贾诩弯腰低着头,落后金茂半步,亦步亦趋道:“禀主公,曹孟德并没有来到淮陵,击败陶谦后,他便回了彭城。”
“只不过,曹孟德派遣使者陈宫,希望两家结好。”
“哼!”金茂听到陈宫的名字就来了精神,不爽道:“他本人不来,派谁来都没用!”
话虽这么说,心里却很实诚,又问道:“陈宫在何处?”
“就在驿馆。”
“带我前去。”
“喏。”
不过,金茂却并没有上马,而是继续散步般走着。
码头距离驿馆仅二里地,走一刻钟也就到了,正好能趁此机会,问一问贾诩。
“文和,可有妙计教我?”
贾诩故作不知地问道:“主公指的是曹孟德还是陈公台?”
“自然是曹操!”
贾诩明白,主公亲自来广陵郡绝对不是来讲和的,为了确认更具体的目标,他追问道:“主公欲杀之,还是豢养之?”
金茂扭头瞥了眼贾诩,后者立马把头低下,腰弯得很深。
“豢养之。”金茂索性说得明白点:“曹操犬牙锋利,我欲驱使他撕咬下袁绍身上的一块肉。”
“可我又怕曹操不听话,反过来咬我这个主人。”
这话说得很飘,然而贾诩却不认为有什么不对。
目前的曹操还没那个能力跟金茂叫板,或者说天底下就没人能叫板!
“如此,我倒是有一拙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又来!
不过,这次贾诩的说法意在谦虚,也就是没什么把握。
金茂不动声色道:“说来听听。”
贾诩却提了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我听说主公在扬州惩戒了江夏、庐江两地造船厂。”
金茂点头道:“确有其事。”
而后,他又大概解释了一遍。
贾诩点头,问道:“今后主公可是要大力发展水师?”
金茂想了想,肯定道:“没错!”
贾诩对着金茂虚礼一下,才道:“此计可行。”
金茂没有说话,静等下文。
“我听说豫州已下,主公可组建一只豫州水师,专管颍水、鸿沟一带。”
鸿沟是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战国时期,魏国在大梁城的北部开凿大沟引圃田水灌溉农田,即后来的鸿沟主干。
这条人工开凿的“大沟”,以魏都大梁为中心,从今郑州荥阳市以北起,经大梁城折向东南至陈都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区),向南注入颍水,由此入淮河。
黄河水系不如长江水系充沛,楼船等大型船只进不去,只能用中小型船只。
如此一来,豫州水师战力肯定不如其他三只水师,但胜在灵活。
贾诩的计策,就是进一步缩小曹操等人的活动空间。
这样的话,徐州拿不拿下就没那么重要。
毕竟豫州水师可没规定只能在豫州纵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