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5章 必先利其器
    第295章 必先利其器
    虽然这个生意是上嘴皮子打下嘴皮子,可真的把拖拉机和载重汽车从苏联运过来,国内用什么换呢?这才是大问题。
    还有,苏联这时候也是计划经济,每年斯大林汽车厂和高尔基汽车厂还有拖拉机厂的计划外生产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早就被人给分走了。
    所以最好的出口方式就是运零件后来国内组装。
    当年156个项目的时候,我方曾经向苏联方面提供四个地方准备建设载重汽车厂:京城、长安、太原、常山.可是都被苏联专家否定了,最后才选择的长春。
    原因有几条:第一、当地的钢铁产量需要超过20万吨/年;电力要求2.4万千瓦;2万立方米的木材及百万吨的运输能力。
    当年只有东北地区才有这个条件:156个项目的初期51个项目基本上可都在东北地区:几大炼钢厂、几大竖井煤矿、几大火力发电厂,包括机床厂也是放在沈阳。
    至于苏联有没有其他心思就不知道了。
    不过现在京城的石景山钢铁厂56年的产量已经成功超过20万吨,京城的电力也能达到要求,运输也没问题,最有问题的就是木材京城周边除了西山还有点木头,实在是找不到足够的木材。
    不过问题不大咱们可以把裸车开到需要的地方再装木头车斗。
    为了这个生意,阿里克谢被王德明和狄安娜联手再次赶回苏联,依靠他的家族人脉和酒量去完成计划外的整车采购和零部件采购。
    而王德明则是先写了一篇报告申请通过正规渠道向上面提出建议。
    任何一项决策都没那么容易,提交好报告后,王德明就又恢复了每天上班八小时,下车间再干活四小时的社会主义奋斗者。
    然后就准备过年.因为阳历58年到了。
    可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怎么能因为马上春节就放弃努力奋进呢?
    因为59年是建国10周年,所以京城提出十大工程项目迎10周年庆,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华侨大厦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人民大会堂和博物馆都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上又浩浩荡荡的迎来建设大潮。
    但是1月份最有牌面的可不是这十大工程,而是十三陵水库。
    京城所有有觉悟的同志们都自发的前往十三陵水库进行建设。
    早在54年昌平就考虑建设十三陵水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10月初秋收后,群众日本: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水利积肥运动的决定。
    彻底的激发同志们的建设热情,才在58年1月4日京城市政府的主导批准下开始建设,而最开始只有昌平当地的8000农民和2000个自发劳动的同志前来进行清坝,拉电。
    干妈王淑琴说去水库参加劳动,指的就是十三陵水库。
    当1月21日,上午10点,在cp区莽山和汉包山之间的天地山脚下,召开十三陵水库的开工典礼的时候,王德明就成了现场最靓的那个仔!
    他穿着粗布蓝卡的工作服,开着苏联进口的dt-54履带式拖拉机,摇摇晃晃的从昌平京汉火车站开过来,为了及时在上午10点开到天地山脚下,他可是从凌晨1点就开着拖拉机过来。
    整整9个小时啊前世可以从京城一直开车到沪市,也可以开到沈阳。
    不过感受着现场震天彻地的欢呼声,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地很多农民同志可都没见过拖拉机,虽然建国后大价钱从苏联引进过一批,可往中国大地上一撒,连个水都起不来。平均一个合作社都轮不到一台。干妈虽然已经答应王德明以后进城享福,可多年的乡下种地,让她坚持着今天一定要来现场,秦淮茹只能把孩子让张寿春和金毓晴帮忙带,陪着她来到现场。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是日天公作美,天高云淡,灰蒙蒙的四周山上还残留着积雪,各个合作社拉着横幅,插着红旗,扛着锄头,带着铁锹,背着藤筐,拉来大鼓和铜锣,敲的震天响,混合着现场呼喊声,还没正式开工就震的山上山下的积雪松散不少。
    虽然已经见惯了京城周边的荒凉,但是看着这四周灰突突的山头,王德明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多年的战乱只要能砍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啊.
    前世看小说,主角在京城动不动就打猎弄一堆肉,除了臆想就没别的了就算是这个年代的东三省,也要深山老林才有可能。
    为什么一干旱就挨饿?因为秋收后大地上只剩灰突突的,就没别的。前世是持续的种树改良水土才重新恢复大地的绿色,野猪才重新泛滥。
    “德明同志,看咱们同志们的热情和欢呼声!有什么困难能难得住我们?”昌平当地的领导同样的激动难耐,打断了王德明的胡思乱想。
    等开工典礼的鞭炮声一结束,他大手一挥,扛着锄头,率先冲向工地,狠狠地用力一锄头下去
    “嘿!”不信邪,也顾不上动手,脱下白丝线的劳保手套,“呸!”往手心里吐了口吐沫,再次狠狠地用力
    北方的冻土层还是不给面子,只刨出来一个小小的坑。
    “嘿嘿,德明同志,拖拉机咱们这还没人会开,请你帮忙教教咱们的同志!放心,油料管够,咱们昌平其他的嘎子车全部都停用,油料都送这边来!”
    “成!这玩意简单的很!”王德明重新跳上拖拉机,昌平当地领导一招手,瞬时周边冲上来几个青年,男女都有。
    王德明连忙喊着:“别急哈,这辆拖拉机一次只能再上来一个人,轮流着来哈!”
    最后抓阄决定学车顺序,从地上随便揪几个枯黄的草根,按照长短来决定。
    第一个是位男青年,最多20多岁,眼神清澈憨厚,带着坚定:“德明同志,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好的,咱们慢慢来,我会经常过来参加劳动的。”王德明非常耐心,“你看哈,这边有几个摇杆,你先记下,右手这个最粗的杆,向前轻轻推就是前进,向后拉就是后退;”
    “左边这个杆,向左推就是左转,向右推就是右转。”
    “左右?就是咱们民兵训练的左右?”
    “没错,简单吧!”
    “那是简单的好,我们再看脚下”
    一边干活一边教学,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工地上除了拉过来的电线,还燃烧着火把,同志们围着这台拖拉机细心的用抹布擦拭着。
    这可是好东西啊.锄不动,撬不动的山土,拖拉机一下子就挖开了。
    “咱们国家要是每个合作社多几台拖拉机,咱们的粮食产量肯定更高!”
    “放心吧,很快就会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