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李鸿章的判断
杨士骧所说的法国陆军的上一次法军大败,那还是十五年前的镇南关大捷。
当年法国人战败,导致他们的内阁总理茹费理下台。
其实,受到这场中法之战“受害的”,还不只是茹费理,还有当时的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
当年,虽然镇南关获胜,可马尾海战惨败,台湾和澎湖列岛也被法国人占领,双方可以说打成平手,在朝廷眼中,甚至还可以说就失败了。
因为,东南沿海可是要比越南这个附属国重要得多。
最终,议和的重担还是落到了李鸿章头上,朝廷指派李鸿章出面同法国议和,结果是,法国将台湾和澎湖交还,满清朝廷放弃越南宗主国地位,从此失去了越南。
这次有胜有败的中法战争,因为有镇南关大捷的存在,使李鸿章饱受非议。
不仅国内一片谴责之声,甚至左宗棠这样的名臣,都指责李鸿章,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得一个李鸿章能坏事。”
此后,让李鸿章压力巨大,甚至畏惧议和如虎狼,可不管他如何不愿,甚至以身体为由推辞,可重大对外交涉,朝廷还一概指派他来办理。
想到这些,滕毓藻不由有些同情李鸿章。
滕毓藻暗暗叹口气说道,“法国人的内阁不会垮台,这一次是列强联合行动,不管法国是否愿意,他也不能单独退出联军,不过按照这个情形,法国在增兵来远东,是不可能了,你继续说下去,其他国家都是什么情况。”
杨士骧接着又道,“英国人国内反响也很大,有增兵的呼声,可都是舆论呼吁,他们的内阁和议会都没什么动静。”
“不过,《泰晤士报》倒是有文章称,英国陆军几乎都被拖在南部非洲,还在同布尔人作战,军费开支巨大,英国估计不会再继续向远东增兵了,而且有消息说,内阁首相索尔兹伯里近期频繁约见议员们,正在探讨是否有同咱们朝廷议和的可能。”
“欧洲大陆最强大的英、法、德三国中,德国人反应最为激烈,只不过,他们国内是一边倒的扩大在远东战争的声音,目前德国的威廉二世正在尽力鼓动各国继续增兵。”
“同为欧洲列强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反应就要平淡的多了,少有的一些声音也是呼吁他们的国家推出联军。”
“至于美国人那里,就更平静了,他们国内的报纸甚至还说,鉴于朝廷和大帅都对美国保持友好态度,建议麦金莱总统继续同其它列强斡旋,争取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华盛顿邮报》还说,议会正在酝酿,拒绝再批准增加远东战争的军费,他们认为这些额外增加的军费,应该用于发展刚刚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的国内经济,而不应白白扔到远东,更不会再同意美国人把生命丢在遥远的远东。”
杨士骧喘了口气,面带忧虑地继续说道,“同德国人一样,日、俄两国的反应同样激烈。”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宣称,在远东的战败,不仅是欧洲,甚至是整个文明世界的耻辱,这场战争不仅要打下去,还公然宣称要肢解大清。”
“日本人那里反应虽然同样激烈,可和德、俄两国有些不同,日本国内叫嚣要扩大战争规模的主要是普通民众和那些将军们,日本内阁并没有什么动静。”
杨士骧一口气说完,深吸口气后,才接着说道。
“大帅,李中堂让我转告大帅,他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英国人的态度,只要英国人不想打下去了,列强就会很快正式提出议和谈判的要求。”对于国外的事情,除了滕毓藻,屋子里的这几人都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李鸿章的判断都有些将信将疑,甚至脸上的神色还都十分凝重。
看到众人的表情,滕毓藻笑着点点头说道。
“你们都不要担心,洋鬼子叫嚣的很欢,可李中堂的判断是对的,洋鬼子是绝对打不下去了,议和是一定的,也许就在一两天之内,他们就会正式向朝廷提出来。”
徐世昌还有些担心,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大帅,列强联军的主力就是德、俄、日三国,即便其它列强要议和,可这三国如果坚持要打,恐怕.”
滕毓藻毫不在意地说的,“我之所以认同李中堂的判断,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再拍脑门臆想。”
见众人还是将信将疑的样子,知道他们这是听完杨士骧的话,对自己以往说过的话产生些许怀疑。
“我来给你们说一说列强就要议和的原因。”
滕毓藻再次点燃一支香烟说道,“美国人就不说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不必提,他们也是不会曾兵的。”
“意大利虽然也是列强,可国力要比英、法、德、奥差很多,而且他们现在的注意力主要在非洲,一心想要在那里扩展他们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虽然领土面积号称欧洲第二,人口欧洲第三,军事工业也很强大,可他们内部并不是绝对统一在国王之下,公国林立,形同散沙,他们只是一只病猫,而且他们的目光盯着巴尔干半岛呢。”
看到几人似乎一头雾水的样子,滕毓藻不由苦笑起来,在座的几人对于巴尔干在哪里应该毫无概念。
滕毓藻轻咳一声不愁说道,“这么说吧,他们的国家领土面积虽然号称欧洲第二,可也没有两个山西的面积大,他们现在自顾不暇,也一定不会派兵。”
滕毓藻不想继续解释什么巴尔干,接着说道。
“英国人还在南部非洲和布尔人在打仗,英国人只有二十多万陆军,为了战胜数万布尔人,英国人几把他们本土的陆军都调去了,虽然英国人自己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可依我看,那里的战争最快也要再打上一两年,费的军费要有几千万英镑,换成银子那可是一两亿。”
英镑和白银的比价,此时大概是一比六。
“英国人虽然很富有,可他们还要维持世界第一的海军,那可是一艘军舰就要数百万上千万两银子的,再让他们继续在咱们这里扩大战争,他们的计费也会捉襟见肘,所以英国人试探提出议和,一点都不奇怪。”
“法国虽然是老牌列强,可他们刚刚赔了德国七亿两白银,还绝大部分都是从他们国内私人银行手里借来的,那也是要还的,再打下去,他们也撑不住。”
“而且,法国人加入联军,就是被英国和德国人逼迫的,他们早就不愿打下去,更何况,现在他们国内的形势也不允许他们继续增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