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李二:诶,好像也不是不行?
    第153章 李二:诶,好像也不是不行?
    “那小子竟是如此打算?!”
    仔细研究着地图,李世民终于将李明前后的行为串联起来了。
    因为怕被皇兄猜疑,那厮一直在装疯卖傻,嚷嚷着要被开除宗籍。
    而当他在九成宫事件之中过于闪耀,已经不可避免地引来了太子的仇视后。
    他流窜到了几乎与内地隔绝的辽东,割据一方,自成体系,以达到让政敌望而却步的目的。
    时间一长,李明什么时候复活战国的“大燕”,讨要个燕王的封号也不奇怪。
    “问题是,朕该如何应对?”
    裂土割据,这本来就是李世民曾经试图推行过的国策。
    早两年,他还整出过“世袭刺史”这种绝世烂活,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联手喷了回去。
    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他也是有理由的。
    在唐朝之前的秦和隋,两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都踏入了二世而亡的死胡同。
    反倒是分封的周王室和部分分封的两汉,苟的时间还能更长一点。
    李明只要还认这个大唐,继续盘踞辽东、扩大华夏的影响力,反而是件好事。
    都是老李家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嗯,就像秦国开发西戎、楚国开发荆楚那样,是好事……
    吗?
    “那家伙的心思才不会安于一个诸侯王。”
    李明是个不安定因素,东北同样也没安定到哪里去。
    两个不安定凑一块儿,盘踞在大唐的头顶上。
    作为皇帝,李世民不可能脑袋上的那么大一坨威胁淡然视之。
    他担心如他所愿了,但没有完全如他所愿。
    大唐确实拿了周朝的剧本。
    只不过不是“其命维新”的西周,而是“风雨飘摇”的东周。
    李明还年轻,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变数。
    更何况,他麾下的房玄龄、侯君集,一个赛一个的野心勃勃。
    就算李明不想上进,想安心做个燕王。
    他的部属会安心龟缩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和傻狍子呲牙吗?
    时候一到,他的手下会推着他上进的。
    对此,李世民自己也深有体会。
    “以辽东为跳板,以高句丽等为后方,以燕山为前线。
    “厉兵秣马、民如虎狼……”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了几分。
    站在辽东节度使的角度来看,战略形势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整兵备战。
    “所以他优先选择了辽东……”
    从这个角度出发,李世民彻底看懂了李明的布局。
    若以华夏为目标,那么东北地区的战略优势非常明显,可进可退。
    退可退守燕山一线,小门一关,自己过日子。
    进可挥师南下,一路冲下去就是宽阔的山东河北平原地带。
    “然后山东河北的士族还都是他的亲家,这次大战中,他还收受了幽州刺史的帮助……”
    李世民久久凝视着地图,在脑子里将李明的势力和潜在合作力量一一标记。
    忽然感到一阵久违的头疼。
    “嘶……那竖子,已经成势了!
    “他的意向绝不止在辽东或者东北,而是觊觎整个大唐啊!
    “无智,无谋,无情!”
    老李忍不住破口大骂。
    手下人琢磨着武力篡国,哪个皇帝碰上这种事都得开骂。
    挑战君权是一方面。
    朕给你的你也照单全收,朕不给你的你还照单全收。
    那有没有朕,对你还重要吗?
    你才是那个应该自称“朕”的人啊!
    另一方面,也是真正让李世民生气、让他大骂无智无谋无情的是。
    李明的这套布局,不是走传统的“夺嫡”或者“朝堂政斗”路线。
    而是笔直奔着打内战去的啊!
    他李世民虽然也搞过政变,但都是自己人在小范围里随便玩玩的。
    跟李明这样以天下为棋盘、军队为棋子的大阵仗相比,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汉末三国乱过,五胡十六国乱过,隋二世乱过。
    如果唐二世再这么来一遍,那天下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如此一来,岑文本、刘洎对李明的奏本未必是错,张亮的情报也未必是假了……”
    李世民全面反思着之前的种种蛛丝马迹。
    “所以,在李明收服山匪、擅自建立政权之后,他是故意不向朕和朝廷说明情况的。
    “他就是要瞒着朝廷,自作主张地另起炉灶,培养起一套完全听命于他、而非朝廷的班底,为他作为与大唐朝廷分庭抗礼的基础……”
    李世民的疑心升到了顶点。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多疑了。
    “不,李世绩汇报说,李明愿意重回唐制,官吏也皆由朝廷任命,营州都督府保留,甚至还主动申请在平州也建立都督府。
    “他说私自开府招募幕僚是权宜之计,私自豢养甲兵也是权宜之计,是否为真暂且不论。
    “但主动上交人事权和兵权,将自己纳于中央的监视之下,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李世民感到心情十分矛盾。
    这十四子,到底是反了还是没反,想反还是不想反,是乱臣贼子还是大唐忠臣啊?
    都说人心隔肚皮,小李明的肚皮那更是九转十八弯,让人抓不住头绪。
    李世民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也许这辈子也无法了解这个最小的儿子。
    “朕该如何应对?”
    他头一次发现,做一项决策能这么难。
    把李明噶了这个选项首先排除。
    就算儿子真造反了,李世民都舍不得杀,想方设法保一条命。
    何况李明只是有造反潜力,没有付诸行动。
    更别提他那一身在九成宫等事件中刷的buff了。
    “削弱李明,将他调往别处,或直接将他召回太极宫?”
    一般的皇帝肯定优先考虑这一对策。
    看似一团和谐,既避免了内战的风险,又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
    皆大欢喜。
    嗯,至少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是这样。
    “问题是,朕……的身后,谁又能保护他?”
    诸皇子、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对李明的敌意,李世民已经切身领教过了。
    以此子的才能、以及拉的仇恨,李世民难以想象,在他驾崩以后此子能怎么活下来。
    李世民绝不希望这位小儿子早早夭折。
    所以,李明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己搭建起来的安全屋,李世民还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就强拆了。
    进,怕引发内战让大唐成为历史;退,怕宝贝小儿子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一边是江山社稷,一边是儿子性命。
    难道,又是“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悲哀吗?
    难道,李明也要重蹈南朝刘子鸾的覆辙,愿来生“不复生帝王家”吗?
    难道,他这个父亲只能眼睁睁坐视人伦惨剧一再循环往复吗?
    “身为皇帝,难道就不能公私两全吗?”
    李世民又感到了一阵酸楚。
    儿子不想丢,但如果因为儿子而丢了大唐江山,那也绝对非他所愿。
    更何况,就算他李世民真的无情最是帝王家了,放弃李明以保江山。
    恐怕江山也难保,沦为双输的局面。
    以那小子的受迫害妄想,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他很可能并不会乖乖交出辽东,交出权力坐以待毙。
    而会直接改旗易帜,坚守辽东,拒大唐于燕山之外。
    以辽东地利、以及当地土人的人和,他完全有底气这么干。
    到时候,就真的如张亮所说,李明悍然谋反、与高句丽勾结了!
    “这是提前引爆了矛盾,把儿子给逼反了啊。”
    李世民觉得脑袋越来越疼,简直要爆炸了。
    两全其美,两全其美……
    这世上竟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吗?
    李世民苦思冥想而不得,惆怅地望着大唐堪舆图。
    看着这幅他们李家共同打下的广袤江山。
    嗯,李家,都是李家……
    李世民忽然有了一个荒唐的点子,呼吸陡然急促起来。
    既然他怕李明发动内战、强取江山。
    那如果……
    直接把江山给他,如何?
    “可他既非嫡也非长,如何能继承大统……
    “嗐,嫡长又有何干?他总归是姓李的……”
    李世民的心里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恍然发现,大唐的一切隐患、宫中的一切矛盾、他这个老父亲的一切烦恼。
    皆是因李承乾而起。
    因为他决定将国家政权,交给一个不合格的继承人。
    因此导致诸子不满,导致朝臣也各自站队、拉党结派,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甚至李承乾自己,也被这沉重的压力压垮了,被逼得有些疯癫,屡做狂悖之举。
    可又是谁规定,一定得是李承乾继承大统呢?
    就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
    平心而论,以他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对长孙无忌的器重。
    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这个念头他是根本不会有的。
    然而,现在不一样。
    一方面,李明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才干。
    在他的治下,大唐叫不叫大唐另说,但华夏绝对是国富民强的。
    而另一方面,李承乾也充分暴露了他的不够格——
    心胸狭隘、阴晴不定、猜疑心重,还是个精神突厥人。
    更不用提那夸张的造型了。
    主少国疑,指的是主上很有少女感,导致国民很疑惑。
    如此有大缺陷的人,把大唐交到他手里,那才是药丸。
    “为什么要拘泥于嫡长呢,如果换一个,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呢……”
    李世民的心思在飞快地运转着。
    立嫡长的根本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储君的客观标准。这样大家都不用争,不用打得头破血流、国破家亡。
    但现如今,嫡长继承法反而成了不安定的源泉。
    那他李世民也不能刻舟求剑,盲目追求嫡长。
    毕竟,他自己也非长子啊!
    “李泰和李治,两人都比李承乾宽和,行事也更为正常合理。
    “让他俩当国君,都好过李承乾这个嫡长。
    “而如果直接指定李明……”
    李世民在脑海里继续演绎着这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让李明当太子,会如何?
    朝廷必然一片哀嚎,世袭地主、士族门阀们以头抢地,战战兢兢。
    然后,被李明以各种或暴力、或阴险的手段,纷纷镇压。
    最后天下大同,百姓富足,将周边的土鸡瓦犬逐一扫灭。
    而国家的治理形式,也从皇帝与士族共治,变成了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
    这是任何一个最高权力者,都梦寐以求的景象。
    “大唐若能有此归宿,也好……”
    李世民喃喃着,但迟迟下不了决心。
    换太子,是一件必须谨慎再谨慎之事。
    草率决定、仓促行事,必然会酿成大祸。
    更何况,换一个嫡出的都得吵破头皮。
    要是换一个庶出的,朝野都要爆炸了……
    不,爆炸的只是“朝”。
    “野”这一块一定是欢欣雀跃。
    因为民间舆论就控制在李明手上。
    “要不索性让李治来当这个太子?”
    反正都想开了,李世民的思绪也越来越狂野了。
    李治是嫡子,年龄也比李明大,从“嫡”、“长”的标准来度量,身份上就比李明强。
    而且李治的性格宽厚,与李明的关系也还不错。
    至于李泰,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则排在最后一位。
    甚至远在李明之后。
    虽然魏王李泰备受宠爱,屡屡逾越礼法,和太子李承乾打着擂台。
    让李承乾无时无刻不感到巨大的压力,一度以为自己会被李泰夺嫡,以至于养成了疑神疑鬼的性格。
    但其实,李世民只是拿李泰作为磨刀石,来砥砺磨炼李承乾的心境的。
    他打心底里就没想把江山交到李泰手里。
    因为李泰其人,伪。
    什么都是虚伪的,性格是伪的,连所谓文采才干,也是假的。
    只是没想到,李泰不行,李承乾更非宝刀。
    磨砺了一下就断了……
    “不论李明还是李承乾,都太极端了。
    “选一个保守的李治,似乎是中庸之道……
    “嗐,朕在胡思乱想着什么?”
    李世民自嘲地笑笑,打住了换储君的念头。
    现在提换储,还为时尚早。
    但有些事,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那就收不住了。
    这个念头在脑海深处挥之不去,让李世民不自觉地做出具有倾向性的决策。
    “或许……应该给李治的晋王府,也指派一些精明能干的幕僚了。”
    李世民背着手抬着头,细细地琢磨着人事调动。
    “李世绩是个文武全才,在并州与李治有旧交。就让他去晋王府,给李治当个司马。
    “原晋王师许敬宗虽然人品一般,但也是江南大族许氏的子嗣,素有才名。让他从洪州回来,重回晋王府。
    “李治过于老实暗弱,需要狠厉之人辅佐。笑里藏刀的李义府正合适。
    “以及高季辅、张行成……”
    李世民很快给晋王李治做好了人事安排。
    接下来,就是李明了。
    “首先得盯住那小子,在老子归西之前,他可别按捺不住,先造反了!”
    李世民觉得,不能排除那厮提前搞事的可能性。
    尤其在河北士族的怂恿下,鬼知道李明会干出什么石破天惊的傻事。
    而要暗中看住李明,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
    李世民弹着桌案,吩咐近侍:
    “把张亮叫来。”
    …………
    大众脸的工部尚书张亮,今天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因为他脸色苍白得几无血色,冷汗涔涔,浑身发抖。
    “怎么?张爱卿身体抱恙?”
    李世民又好气又好笑地问自己的密探头子。
    张亮哆哆嗦嗦,好像真的很冷:
    “是……是,不瞒陛下,郎中说,臣有些体虚盗汗……”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
    “那朕把你叫来,是朕的不是咯?”
    “不敢不敢,陛下有令,臣即使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张亮赶忙说道。
    他觉得自己这次死定了。
    传假情报、挑拨陛下和皇子的关系被拆穿不说。
    还因此间接害死了一位朝廷重臣魏征。
    这口巨锅……不,这就是他的责任,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
    “张亮,你侍奉朕这么久了,朕实在不忍你走歪路。”
    李世民轻轻拍着桌子:
    “但是,有人密告朕,说你豢养义子,意图不轨啊。”
    开始了开始了,开始清算了……张亮面如死灰。
    这些顶着“义子”名头的密探,究竟是为了谁豢养的,别人不知道,陛下您还不知道吗?
    但张亮也辩无可辩。
    自己做贼心虚,被人买通,犯了事闯了祸。
    那责任也得自己背了。
    他一句也不辩解,只是低着头说:
    “臣……只能恳请陛下格外开恩,保全臣的儿女家族……”
    看着老伙伴这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李世民心中也涌起了阵阵酸楚。
    说到底,张亮虽然疑似与太子勾结。
    但勾结对象好歹也姓李,仍然是皇族之内,而且太子名义上也算半个皇帝。
    李世民这副朝不保夕的病躯,诱使大臣们提前找好下一个东家,虽不忠诚,但也还算情有可原。
    张亮的问题,他李世民也得承担一定的责任……李世民长出一口气,直白地说道:
    “朕留你一条命,你的‘义子’们,就交由朕来‘抚养’。”
    张亮猛然抬头,眼睛里闪烁着点点亮光。
    呆立许久,立刻跪倒在地:
    “陛下大德,臣……涕零不知所言!”
    李世民微笑道:
    “将来有你‘言’。
    “工部尚书是不能让你当了,下放河北道当个巡察使吧,巡察地方吏治。”
    河北道包括山东河北和辽东,正好把李世民最头疼的地区全部囊括在内。
    张亮咚咚磕头:
    “谢陛下,谢陛下……”
    李世民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低声道:
    “你的主要职责,就是看住辽东方面的动向、以及辽东与河北士族的交往。
    “有任何异动,你不要干涉,直接报告给朕即可。”
    张亮重重地点头,大拜道:
    “臣,领旨!”
    李世民点点头,笑容温和:
    “以后你就别再‘不知所言’乱说话了。”
    “再有不称职之举,臣罪该万死!”张亮表起了忠心。
    “还有。”李世民的笑容愈发和煦:
    “以后,你也别再与某些人朋党了。
    “你只能听命于一人,那就是朕。”
    张亮的脸色又唰地一下白了。
    都知道,陛下都知道……
    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
    张亮有种“脑袋只是预先存放在脖子上”的凉快感,颤颤巍巍地离开了立政殿。
    …………
    送走张亮,李世民轻出一口气。
    不知这样一擒一纵后,张亮那厮能不能老实一点。
    别再和李承乾、李祐或别的什么皇子大臣鬼混在一起了。
    安排完张亮,顺带着给李明上了一道保险以后。
    李世民便琢磨起了加强李明的办法。
    既然解放了思想,从立嫡长转变为了立贤与嫡长并重。
    那对李明这位庶子,也不能一味地打压。
    需要抬他一手,让他拥有能与其他嫡子一较高下的资本。
    “辽东所需的铜铁、良种、工匠、人口,要尽快到位。
    “袁天罡是谁?为什么李明在信中,专门点名要他?
    “算了,许他用驰道,一并打包送去。
    “至于税赋减免,念辽东路远,许其租税就地征收使用,不必上交朝廷。”
    李世民做着一系列安排,总觉得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李明不缺资源,这家伙什么玩意儿手搓不出来?
    开局一个碗,结局要造反好吧。
    李明的短板,不在于别处。
    而就在于其出身。
    既非嫡,又非长。
    假设李明在李承乾这个位子……不,甚至只需在李治这个位子上。
    就没有之后这一大堆麻烦事了。
    朕已经决定了,就钦定你来当下一个皇帝。
    “简而言之,李明真正的弱点,就在其生母杨氏身上。
    “杨氏,该如何处理杨氏的身份问题……”
    李世民静静地思考着,手指嗒嗒点着桌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