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81.第178章 这只是意外,皇兄们千万不要多想
    第178章 这只是意外,皇兄们千万不要多想
    连日大雨,渭水水位暴涨。
    渭水岸边,长安城外的平民墓地。
    没有白幡,没有香火纸钱,没有哭丧的孝子贤孙。
    一代名医孙思邈的葬礼,可谓低调至极。
    或者说,本来应该是很低调的。
    “久仰神医大名,可惜只能在这样的场合相见了。”
    李明信守承诺,扶着深黑的棺椁,踩着泥泞的道路前行。
    在他身旁,金光闪闪的甲士护卫左右,呈扇形队列警戒前行。
    属实是想低调都不行了。
    老孙俭朴一生,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遗体告别”之类的环节。
    葬礼没什么可说的,直接挖个坑一埋,了事。
    送葬的人群散去。
    李明撑着伞坐在马上,慢悠悠地回城,一路欣赏着雨景。
    渭水边,一位蓑衣老翁正在垂钓。
    “有口吗?”李明随口一问。
    老汉头都不抬:
    “什么口,都被灭了。这里只有鱼。”
    “愿者上钩么?”
    李明嘿嘿一笑,从马上蹦了下来,自来熟地坐在钓鱼佬的旁边。
    “孙神医,久仰久仰~”
    本着敌人越是反对、越说明我做对了的精神,在遭遇暗杀等重重阻隔后,李明更加坚定了面见孙思邈的想法。
    在老孙被“灭口”的当时,就和他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出殡扶棺之时。
    “这位殿下,您认错人了,我不姓孙。”孙思邈压低了草帽:
    “过了今天,我要是再和皇族有什么干系,那我就是孙子。”
    李明哈哈笑了起来:
    “抱歉,我们的一点家事把神医卷入了进来。”
    同时,他心中一凛。
    听孙思邈的意思,他那次差点被灭口,确定是与皇族有关的。
    老孙并不是与上层绝缘的民间人物。
    李世民就曾多次招他入宫看病问诊,还想封他为国学博士,只是被谢绝了。
    他是认识皇族的。
    也就是说,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真的是……
    “看在殿下同样医术高超的份上,我才与你说道说道的。”
    孙思邈望着波浪翻滚的河面,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大概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人找到我,说府上闹鼠灾。
    “但家里的姨娘有些神经质,坚决不让带砒霜进门,问我有什么办法。”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完全不像是已经七十多的老人:
    “我当时也是脑抽,告诉了他雄黄酒加热可制取砒霜的方法,咳,呸!”
    老孙很不文明地向渭水里吐了口痰。
    任谁像他这样,稀里糊涂地摊上了杀身之祸,都很难文明得起来。
    “后来……我在那什么《长安快报》上,读到了有人用雄黄酒毒杀皇帝。
    “然后,我就离开了长安。”
    孙思邈一边说着,眼皮一边控制不住地抽搐。
    李明这才明白,怎么这老家就在京畿的老神医,突然人间消失了。
    让来俊臣他们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踪迹。
    老孙这老头也是够机灵,一知道有人用他的药方干坏事,立马就开溜。
    “没想到,在外躲了大半年,就回京一次补充点药材,就被殿下您堵了个正着,还加了一点料。”
    孙思邈转过头,不知是笑是哭地看着李明,抬起了手臂。
    那个被伞尖划破的伤口结了黑痂,仍然隐隐作痛。
    虽然提前服用了解毒药,但毒性也没有被完全压制下去。
    “彼此彼此。”李明撩开头发,额头上有一处不起眼的伤口,也结了痂。
    是被尉迟循毓一记“走你”踢进小巷子后,脑袋磕到墙壁上伤到的。
    “所以,是谁想要你我的命?”李明沉声问:
    “那个向你打听可以瞒天过海的毒药、差点毒杀皇帝、又差点杀死我俩的人,是谁?”
    孙思邈鼻子轻哼一声:
    “这种事儿,对方肯定不会亲自出面来问啊。
    “去年向我打听雄黄酒‘妙用’的那人,就是府上的下人。”
    李明燃起的希望又瘪了下去。
    “不过……”孙思邈话锋一转:
    “尚药局里都是我的徒子徒孙,承他们所托,我也进过几次宫,替陛下和皇子皇孙们看过病。”
    李明的呼吸急促起来。
    “殿下有一位哥哥,一直生着怪病。陛下让我替他看病,因此我也去过他的寝殿几次,多少混了个眼熟。”
    孙思邈缓缓道来:
    “那向我打听毒药的下人,虽然贴了胡子、有所乔装,我当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
    “但事后回想,那下人,就是您那位怪病皇兄身边的宦官。”
    李明心跳骤然加剧。
    怪病的皇兄,那不就是李承乾吗!
    好你个太子,干了坏事不敢人,还敢腆着个大脸来我这儿卖惨?
    “您那皇兄明明身强体壮,但就是说自己有病,不肯离开宫里去他的封国就藩。
    “陛下请我给他看病,我能说什么?说他是装病还是真病?这不是把我架到火上烤么?
    “我只能打个马虎眼,说那位王爷得的是心病,心病难医。”
    时至今日,孙思邈说起这事还来气。
    “咦?”李明一愣。
    听这描述,不像是李承乾啊。
    反倒像……
    “您那位得了‘心病’的哥哥,好像是……”
    孙思邈抬起头,回忆了一番:
    “好像是齐王,叫李祐来着。”
    李祐……
    李明陷入了茫然。
    是他?
    给皇帝下毒、策划九成宫、暗杀他和孙思邈的幕后黑手……
    居然是李祐?!
    那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既无皇恩又无势力的无能皇兄?
    你说是老十三李福搞的鬼,都比李祐更可信啊!
    “怎么会是他?怎么老是他?”
    李明坐在回城的马上,cpu都快干冒烟了。
    老五李祐在京城的时候没整出什么动静。
    怎么去了齐地以后,反而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除了密谋杀皇帝杀皇子,好像勾结张亮、抹黑辽东的罪魁祸首,也是李祐嘛!
    难道之前的傻大冒只是表象,李祐才是扮猪吃虎的高手?
    “亦或者……那个傻大冒只是台面上的木偶,一切需要出面的坏事,由他来干。
    “从而掩盖真正主谋的身份……”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就豁然开朗了。
    以李祐的脑容量,连续策划这样高端的阴谋,显然不适合他。
    他只是个被人利用的傀儡,替幕后黑手火中取栗而不自知。
    “但幕后黑手也留下了破绽。
    “连续两次利用李祐,这犯罪手法过于独特了。
    “这说明,九成宫之变和张亮勾连案的背后,都是同一个主谋。”
    而再以九成宫之变和孙思邈为桥梁,又连通了平州假警报案、以及最近发生的刺杀案。
    串起来了,都串起来了。
    从去年开始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全部串联起来了。
    “是同一个人,在背后操弄这一系列事件、把我们耍得团团转的,是同一个人!”
    李明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合并同类项,固然能让思路变得清晰得多。
    幕后主谋参与的事件越多,露出马脚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是这也说明,幕后黑手的谋划之深、能量之大。
    “呵,能量再大,还能大得过皇帝么?”
    李明抚平心境,更冷静地审视这一系列事件。
    “事情的开端,是李孝恭案。
    “李祐通过身边的宦官,从孙思邈处得知了雄黄酒加热有毒这一方子,并告知了阿史那结社率。
    “阿史那结社率又买通李孝恭的突厥裔小妾,让她以雄黄酒毒杀了亲夫,证明了此药方的有效性。”
    这起案子的始末,总算彻底厘清了。
    “接着,结社率在李世民身上实践了这方法,所幸被我破坏,救回了皇帝,识破了雄黄酒下毒的原理。
    “随着案件调查深入,阿史那结社率悍然发动九成宫事件,又被我破坏……”
    到了这一步,李明意识到,自己已经正式步入了这场弑君阴谋背后主使的视线中了。
    “接着便是第一次见孙思邈,在立德殿与杨氏无意中说起此事后,内鬼王氏将这一动向告诉了主谋。
    “主谋便散播了平州内忧外患的假消息,让我打消了与老孙的见面,提前出发去辽东……
    “不,不是假消息。”
    “平州发来的急报是真的,高句丽预谋入侵,此事一度惊动朝廷。”
    李明回忆起了他初到平州时的场景。
    当时门卫告诉他,高句丽确实是有动作南侵的,只是后来不了了之了。
    高句丽的动作实在太恰到好处了,简直是在和那主使打配合一般。
    “或者说,主使真的串通了高句丽,导演了这一出佯攻??”
    这实在是……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
    天可汗是四方夷狄最惧怕的帝王。
    暗杀掉他,符合高句丽在内所有蛮夷的利益。
    九成宫事件背后已经有薛延陀的影子了,再多一个高句丽并不难理解。
    “之后,便是主谋造谣我谋反,直到我从辽东回来,第二次试图面见孙思邈、搞清事情真相,又谋划了暗杀和灭口……”
    一桩桩事件脉络无比清晰,展现在了李明面前。
    事情虽然明面上是齐王李祐干的。
    但这么大的手笔,显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藩王能导演的。
    “谁够资格操控一个皇子?谁能勾连薛延陀和高句丽?谁能让皇帝的密探头子心甘情愿地投靠?”
    李明自问自答。
    答案呼之欲出。
    “皇子之上,皇帝之下。
    “除了我那三位嫡兄,还能有谁?”
    绕了一大圈,坏人原来还是在你们三个里面啊。
    李承乾仍然是头号嫌疑人。
    不是因为他与李祐走得最近。
    李祐出发前,请五弟吃个饭、送个礼什么的,不算什么特殊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李承乾作为太子,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果皇帝挂了,他受益最大。
    除了李承乾以外,李泰的嫌疑也不小。
    这货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在九成宫事件中,除了李世民,就属李承乾遭遇的危险最大。
    如果当时把他俩一勺烩了,李泰就成了最后赢家。而且在皇帝给李明和李治也开放了“争储权限”后,李泰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第一次阻止他面见孙思邈,只是将李明调虎离山到辽东,而第二次直接痛下杀手。
    他对李明的态度转变了。
    李治的可能性最小。
    去年他才十岁,何德何能搞这一波操作。
    但也难说。
    因为开着后世天眼的李明知道,长孙皇后所生的三兄弟里,就数李治这货最早熟、最会扮猪吃虎。
    李治还小想不出这阴招,但难保他身边的谋士家臣不会这么给他出馊主意。
    又回到了最喜欢的亲兄弟狼人杀环节。
    和孙思邈的会面,果然大有助益啊。
    信息量巨大。
    “不论是三个里的哪一个,想杀我的,还是我的亲兄弟啊。
    “你都拿出吃奶的本事款待我了。
    “我是不是也应该在节日当晚,给你回敬个大的,让你乐呵乐呵?”
    李明舔了舔嘴唇,眼神柔和。
    …………
    太极宫,内苑。
    拜某两位婆婆妈妈的朝廷重臣所赐,宫女和宦官们不得不顶着风雨,996地进行着节日的布置,忙得不亦乐乎。
    人手很紧张,因此“犯了错”被李明赶出来的胡三娘,也顺利混入了整备的队伍之中。
    她的任务是修缮海池边的灯台。
    灯台有数丈高,由松木搭建。
    节日当晚,在灯台顶部点燃薰香,可以有安神祈福之效用,是老李家每逢节日的传统节目了。
    历经十几年风雨,这些灯台已经有些陈旧,需要修缮。
    胡三娘拿着一桶桐油和生漆调配的防虫油漆,靠近了自己负责的那座灯台。
    趁人不注意,她以宽大的蓑衣为遮挡,用铲刀刮开了灯台榫卯关节处的木皮,将白胖的蛴螬们塞进木头缝里,外面再用木片盖上。
    最后,她在原位涂上油漆,完成最后的掩盖。
    那些蛴螬数量多,食量惊人,加上这阴雨天十分适宜,可以很快地把木头蛀空。
    当然,光靠虫子蛀,要把宫廷御用工匠们所打造的灯台蛀塌,多少有点不现实。
    “你,在磨蹭什么!”
    领班的宫女大踏步走来,大声怒斥胡三娘。
    同时,从蓑衣里摸出一把从木匠那里顺出来的起子,悄悄递到了她的手上。
    这位也是打入内部的探子。
    胡三娘不动声色地将起子收入怀中,拎着油漆桶,爬上了灯台顶部。
    她故技重施,在榫卯关节各处加入虫子,让它们慢慢啃食木质部。
    当然,虫子只是障眼法。
    灯台不仅以榫卯结构搭建,还用钉子连接各处板材,以求双重保险。
    所以,光用虫子是不够的。
    得把钉子也拔了。
    胡三娘俯下身,用起子扣住钉头,小心地用力。
    过了许久,终于卸下一根钉子,钉子仍然很直,没有打弯,几乎看不出是被起子撬下来的。
    然后,胡三娘又用手把钉子轻轻塞回原位。
    如此一来,钉子没有少,但已经不能吃力,只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了。
    胡三娘在这突出的钉头部位,撒上几片潮湿的树叶作为伪装,继续处理下一颗。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数日之中,她便用这方法,一颗一颗仔细地处理钉子。
    如果不小心用力过头,把钉子掰弯了,她还得用锤子将钉子锤正。
    务必不能让人看出,这根钉子是被人为撬下来的。
    在她愚公移山的坚持下,这座灯台的钉子,已经被她全部都拔除了,整座建筑摇摇欲坠。
    胡三娘自己是从上到下拔钉子的,所以她干活的时候还安全。
    但现在,如果再让她爬到这灯台的顶端,那是给她一万个胆子也不敢了。
    钉子被拔,榫卯被虫蛀。
    从外表看,这座灯台还好端端地矗立在原地。
    但内芯已经烂完了。
    如果现在有人爬上去,指不定就会塌。
    “呼……”
    胡三娘擦了擦汗,不动声色地将起子还给领班的宫女。
    两人互相交流眼神,微不可查地点点头。
    我们滴任务,完成啦!
    …………
    六月。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端午节到了。
    也是天公作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降雨,终于消停了。
    端午节当晚,用过晚膳。
    太极宫内苑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皇室都聚集在此,祈福驱邪,度过节日。
    虽然陛下体恤在外的藩王,不强求他们回京。
    但算上留在京中的宗室、外戚,节日还是很热闹的,很有氛围。
    到时候,宫女们爬上灯台、点燃火盆,便是节日庆典的最高潮。
    根据南方传来的风俗,火盆里原本还要放些雄黄,点雄黄烟驱虫辟邪。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环节被取消了。
    焚烧一些薰香,凑合凑合就得了。
    皇室成员站在海池边上,点燃蜡烛放在纸船上,寓意送走瘟神。
    帝室是最讲究老幼尊卑的。
    每一位嫔妃和她们的孩子,在海池边都有一块大致固定的位次秩序。
    立德殿众人所处的位置,正好在一座灯台下面。
    李明贴近了听,灯台柱子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啃噬。
    他便放了心,在池边开心地玩着装满水的羊尿泡,仿佛是个寻常的熊孩子。
    杨氏和其他姨娘们聊着天,乐呵呵地看着这温馨和谐的一幕。
    唯独王氏离他们远远的,生着闷气。
    几年前,杨氏以罪臣妻妾的身份,蜗居掖庭。
    是李世民见杨氏貌美,临幸了她,怀上了李明。
    这才让她乌鸦变凤凰。
    王氏也想如法炮制,每天对镜梳妆,就是想趁陛下临幸立德殿时,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发现自己的美。
    当然,结果就是,李世民甚至根本不记得立德殿还有这么个角色。
    这就让她很抑郁了,天天和杨氏没事找事。
    这也让杨氏一度很困惑。
    原配李元吉都已经会打酱油了,还和她争风吃醋个什么劲儿?
    “姐姐们。小殿下也在呀。”
    武媚娘的位置就在她们旁边,自然而然地溜达过来聊天。
    “武姨娘好~”李明甜甜地向她打招呼。
    “给小殿下请安了。”
    武媚娘向李明福了福身子,看起来其乐融融。
    稍远处,李承乾眼神灼热地看着她。
    “皇兄,你在欣赏哪位佳人呢?”
    李泰有些阴阳地问道。
    按照礼仪,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位嫡子是站在一起的。
    三位参赛选手各怀鬼胎,又不好在皇帝面前演一出宫斗,破坏他“兄友弟恭”的美好遐想。
    只能口不服心不服地凑合在一块儿了。
    “孤在看那李明。”李承乾恋恋不舍地收回秀目:
    “皇弟既然已经过继,那便是孤的亲弟弟了。
    “他怎么还与立德殿众人混迹呢?”
    一提起那个让人脑壳疼的小混蛋,李泰不自觉地揉了揉太阳穴:
    “谁能治得住他啊?哪里有好处他往哪里钻呗。”
    李治还是老样子,一如既往地闷声不响,听着两位哥哥争奇斗艳,跟着李承乾的眼光,默默地望向李明的方向。
    一眼就看见了穿着轻薄鲜红宫裙、如蝴蝶般的武姨娘。
    青春期的少年一下子就脸红了,下意识地躲开了视线。
    阿兕子李明达也正充满怨念地看着李明的方向,嘟着嘴念叨着:
    “小明怎么跑那儿去了……”
    她也想像武姨娘那样,去找小明玩。
    但是她和立德殿的队伍之间,还隔着一个韦贵妃,不太好传过去。
    在经过小明同学的科学调理以后,她现在是真的践行了“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这一至理名言。
    真的和兕子,也就是小犀牛那么强壮了。
    这时,宫女们将香料盆段在灯台的脚下,准备在宗正卿李神符念完那之乎者也的开场白后,爬上灯台点香。
    杨氏和武媚娘聊着天,王姨娘照例在一旁独自美丽,李明也在开心地玩着羊尿泡做成的皮球。
    突然,他脚下发力,猛地一踢球。
    水球正中小宫女的脑袋,她一个趔趄,脚底一滑,掉进了水池里。
    噗通一声,现场乱作一团。
    发生了这么大动静,皇帝陛下自然而然地跨过了韦贵妃,到了杨氏这边。
    皇帝是不受这些繁文缛节束缚的。
    “发生了什么?”李世民皱眉问。
    “宫女不慎落水,拖下去杖责便是。”武媚娘一如既往地表现欲满满。
    “武姨娘武姨娘,其他的灯台都亮了,怎么就我们这儿的不亮?”李明天真地指着黑乎乎的灯台顶。
    “因为那宫女……”
    武媚娘看了看皱着眉头的皇帝陛下,恍然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在这儿,便自告奋勇地拿起宫女遗留下的香料盆:
    “就让臣妾上去焚香祈福吧。”
    李世民拧着的眉头终于松了下来。
    李明看着武媚娘踩上咯吱作响的扶梯,又窜到王氏的身边,拉拉她的裙摆:
    “王姨娘王姨娘,我的球滚到灯台架子下面了,帮我捡。”
    小样你谁啊……王氏下意识地想拒绝。
    但她发现,皇帝的目光一直跟着李明。
    便硬是把这句话咽了下去,扯起嘴角,尽量和颜悦色地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句话:
    “好,姨娘这就给你捡!”
    她提起裙摆,钻到了灯台底下。
    恰在此时,武媚娘也上了灯台顶,正在打火镰点火。
    “天杀的熊孩子,把球踢得恁里头……”
    王姨娘轻轻骂了一句,伸长了手,去够那角落里的球。
    手肘不小心轻轻碰到了灯台的柱子。
    本应坚实的松木,发出咔嚓一声。
    好像里面空无一物似的。
    紧接着。
    灯台轰然倒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