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13.第205章 李靖:不是,陛下???
    第205章 李靖:不是,陛下……???
    “陛下。”
    房玄龄不紧不慢地入内。
    日暮时分,李世民正盘坐在夕阳下,手捧一卷王羲之的墨宝。
    见心腹老伙计来了,他随手将墨宝往桌案的角落一搁,语气轻松地说:
    “来来,请坐,随便聊聊。”
    当领导和你“随便”的时候,就意味着要有大事了。
    房玄龄恭敬地低着头,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陛下的手边。
    平时被李世民视若珍宝的王羲之真迹,此时就像普通文件一样,书面朝下地盖在了一边。
    他即刻意识到,陛下心里藏着事儿。
    “此次御驾亲征,恐怕是朕这辈子最后一次带兵了吧。”
    李世民悠悠地为他和老伙计泡茶。
    房玄龄立刻跪地:
    “江山社稷有福,陛下龙体安泰,何出此言!”
    “哈哈哈~怪朕没把话说清楚,惊动了玄龄公。”
    李世民笑着抚摸八字胡:
    “朕的意思是,为君者不必事必躬亲,要把为国尽忠的机会,留给后来人。
    “内政事多,朕应该把精力,放在内政上面。”
    哦,原来不是时日无多么……房玄龄松了一口气,不紧不慢道:
    “其实陛下此次御驾亲征,朝臣之中也不是没有微词。”
    只是前年远征高昌被打脸后,大臣们便轻易不对陛下的军事行动发表意见了。
    倘若从暗黑的政治斗争角度考虑。
    陛下出门、李明留守,十四党自然是头顶青天,而反十四党同样可以借机有仇报仇。
    双方难得一次达成了共识,所以便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李世民看着沉沉下山的夕阳,惆怅地叹气道:
    “我们都老了啊,再也不是鲜衣怒马、冲锋陷阵的少年了。
    “李孝恭,魏征,杜如晦……朕这次非要亲征,何尝不是不服老的赌气行为?
    “可不服不行,以凡人之躯对抗天理,可笑至极。”
    房玄龄也听得一阵恍惚,沐浴着和缓而逐渐暗淡的夕阳,心里涌起强烈的悲凉。
    他愣神许久,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立答:
    “陛下正年富力强,何以言老?”
    “不必如此,老不老朕自己知道。”李世民大度地哈哈一笑:
    “朕都开始念旧怀老了,与村口老翁一般,还不老?”
    他啜了一口茶,道:
    “说起老伙计,李卫公,可还好?”
    房玄龄心中一凛。
    他立刻明白陛下这次把他叫来是干什么的了。
    “臣愚钝,不太清楚李靖的近况。”房玄龄据实以答:
    “平时就不太见他,自从他内人去世以后,就更见不着了。”
    只客观描述自己的所见,绝不多嘴,添加什么“李靖一直闭门不出”之类的主观判断。
    不然陛下心里准会想:好小子,你一直在卫国公家门外蹲点观察是吧?你是何居心?
    李靖的微妙地位、与陛下之间的复杂关系,房玄龄当然心里门儿清。
    那小老头,可是唯一一位让陛下真正意义上“忌惮”的人才。
    加上李靖是半路出家,因为忠诚度问题,差点被太上皇砍了,而且还是两次。
    一次是刚降唐之时,还有一次是讨灭南方割据政权萧铣时,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疑似通萧。
    这种有大才而忠诚度可疑的人物,放在其他任何大一统的朝代,都活不过三集。
    也许天下平定那一刻,李靖就被“讨逆”头悬于市了。
    只是,李世民陛下是位惜才、重感情的陛下。
    这才让李卫公在长安的重重监视之下,苟活至今。
    所以,以房玄龄的为官哲学,是绝对不想和那种人物扯上关系的。
    交好自然是不行的,万一李靖什么时候被砍了,血会溅自己身上。
    但落井下石也不行,因为陛下对李靖也是有感情的,做小人只会被陛下穿小鞋。
    把李靖当成空气,是朝中诸臣的最大公约数。
    “你也太不关心老伙计了。”李世民嘴上呵责,心里对这答案是挺满意的。
    “是老臣之过。”房玄龄诚恳地道歉,下次还敢。
    李世民:“朕就不一样了,朕前段时间还见过他呢。”
    房玄龄:“哦?卫公可还康健?”
    “康健得很。”李世民注视着老房的微表情:
    “虽然干咳连连,步伐不稳,但咳嗽无痰,每咳一次满脸红润,说明气血尚足。
    “七十岁还能有此气血,必能如司马懿老病自强、立勋魏室一般,为大唐继续发光发热吧。”
    房玄龄几乎控制不住嘴角抽搐。
    好家伙,李靖装病被领导发现了。
    还被类比作了司马懿。
    把洛水信用值刷爆的司马懿,具体对主家干了啥,就不需要多科普了吧。
    “当时他进宫看望朕,是为他的堂弟李乾祐求情来的。”
    李世民看着瑟瑟发抖、一声不敢吭的房玄龄,自顾自地说道:
    “不知李卫公是真的老糊涂了还是装的,竟如此藏私,为一名贪污犯辩护。
    “朕本想训斥他,但念其年事已高,为国出力颇多,方才许之。”
    李世民大大方方地给自己脸上贴金。
    “唉……确实,臣必与李明殿下说道说道。”房玄龄战战兢兢地回答。
    他太懂李世民的用意了。
    无非是希望通过他老房之口,把赦免贪污犯的锅一股脑儿全推到了李靖的头上,替自己向嫉恶如仇的李明开脱。
    反正这也是陛下改善与太子……抱歉,监国皇子关系的举动,不论真假,房玄龄没有道理支持。
    “玄龄公能有此心便好。”
    李世民对懂事的老伙计还是很满意的,继续训示道:
    “对李卫公你也不可轻慢了,老年人身体脆弱,昨天还好好的,可能一下子就不行了。
    “朕北伐的这段时间,你应遣人早晚问候,卫国公如有急病,即刻送医。”
    加强对李靖的监视是吧……房玄龄听懂了,立即应诺。
    “此外,李乾祐是李靖的堂弟,这长安令就让他继续当着,不可擅动。
    “迫害功臣家眷的恶名,朕不想背,也不希望李明背上。”
    李世民继续训诫道。
    “谨遵谕旨。”房玄龄满口答应。
    陛下的用意不难猜,就是防止李明殿下趁陛下不在时,对李乾祐来个秋后算账。
    至于陛下为什么要如此力保李乾祐,老房从前面的对话中,也能看出些端倪——
    李乾祐是拿捏李靖的工具。
    李靖一日不死,李乾祐就有一日的价值。
    与牵制李靖这项大工程相比,长安令对民间做的那点恶,不过是毛毛雨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还有一件事。”
    李世民手指点着桌案,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了些。
    房玄龄立刻绷直了身体,微微前倾,仔细倾听。
    此时,落日已经彻底沉下,黑暗逐渐爬上了立政殿。
    殿外的宫灯还没有点亮,御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之中。
    李世民没有命人点灯,整张脸隐藏在阴影里,声音缓慢而坚定:
    “如果朕此次北伐,遭遇不测。
    “你,立诛李靖。”
    房玄龄重重地吸了一口气,毫不犹豫地跪地:
    “遵旨。”
    一分一秒的犹豫,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先表完态后,他才慢慢找补道:
    “陛下洪福齐天,何出此言……”
    “八万唐军,在漠北一撒就像溪流入海,其实掀不起什么的浪。
    “何况刀剑不长眼,朕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战马都死了六匹,谁知道呢。”
    李世民嘴上叹息,眼睛里却反射着残阳的最后一点光芒,在漆黑的房间里格外闪亮。
    绝大部分人上战场是迫于无奈,但李世民不同。
    他是真的喜欢打仗。
    上位十几年,他东讨西征,能种田的土地收入囊中,不能种田的土地打成商路、边塞或缓冲区。
    为大唐后世打出了可以安宁发展的舒适环境。
    “陛下珍重,臣告退。”
    君臣二人客套几句后,房玄龄便起身离开。
    还未走出房间,李世民叫住了他:
    “此事对李明保密,尤其是动手除掉李靖之前,千万不可使其知情。”
    言外之意就是,诛杀功臣的锅由嫉贤妒能的你、和晚年昏聩的朕来背。
    新君,必须是纯洁无瑕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房玄龄心中大为触动,恭恭敬敬地领命告退。
    呼……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既有重担卸下的轻松,又有不得不杀掉老伙计的凝重,心情复杂极了。
    他面对对面空荡荡的作为,沉思半晌,呼唤宦官:
    “掌灯,把长孙无忌叫来。”
    …………
    光明重新洒满御书房。
    长孙无忌忐忑不安地跪坐在房玄龄刚才的位置上。
    李明监国,李明的亲娘成了皇后,他觉得自己完蛋了。
    都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长孙无忌则是连哭都哭不出来。
    连好大孙长孙延在身边,都哄不好的那种。
    对多头下注的大家族来说,对你孙子好,完全不妨碍干爆你本人。
    而且长孙延在李明手下的作用和地位,远不及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手下。长孙家族和他本人,已经注定要完蛋了。
    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那种级别的完蛋。
    有几次酩酊大醉以后,他几次想学习李明的先进经验。
    急流勇退,自污脱身,以逃过事后清算。
    但和李明去年的精神状态一样,他同样觉得自己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不论逃到哪,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把他往死路上导。
    他觉得,李明就是这样不死不休的小心眼……
    “辅机,你不舒服?”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脸色惨白的前·大舅哥。
    “陛……陛下。”
    看着威严无比的妹夫,长孙无忌甚至产生了一种古怪的冲动。
    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来一句“陛下,我能辞职吗”。
    “这几个月你受了些委屈,吾都看在眼里。”李世民温厚地宽慰道。
    长孙无忌几乎感动得要哭出来了。
    陛下用的是“吾”而不是“朕”,陛下还把他当做自家人的……
    “吾此次请你前来,是有一件极重要的事,要托付于你。”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的双眼,认真地说。
    长孙无忌立刻正襟危坐。
    然后,就见皇帝陛下在他面前,突然涕泗横流。
    “陛下!为何如此伤悲!”长孙无忌有些慌神。
    再怎么见过大风大浪,当全天下权力最大的猛男,在自己面前突然哭得梨带雨时,也是会乱方寸的。
    “李承乾、李泰、李治,皆是朕的子嗣,是朕与观音婢的亲骨肉。”
    李世民陛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着:
    “现如今三人死期将近,朕焉能不悲!”
    陛下何出此言……长孙无忌悚然一惊。
    但脑子稍微转一个弯,他就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是怕李明得势以后,对三名嫡子展开清洗。
    李承乾是直接和李明数次交手过的,估计是难逃报复了。
    而李泰和李治,虽然没有直接和李明敌对。
    但他们长孙皇后之子的嫡皇子身份,对李明同样是威胁。
    将来恐怕也难逃清算。
    长孙无忌不免兔死狐悲,心里泛起强烈的酸楚。
    “若陛下担忧皇子的生命安全,何不立宽厚之人为储?手足不相残,天下也能休养生息,两难自解
    “臣以为,晋王李治……”
    “李明就很宽厚,只是宽厚得不明显,你还没有发现。”李世民一抹眼泪,及时打断了长孙无忌的谗言。
    长孙无忌眼皮一跳,无声地叹了口气。
    为了拱李明上位,陛下都违心到这份上了。
    扶持李明的意志就这么不容动摇么?
    文德皇后的恩泽才延续了几年啊……
    “那,陛下的意思是?”
    长孙无忌摸不准陛下的思路,索性就不摸了,摆烂了,求陛下明示了。
    “辅机,你三位外甥的生命,其实尽皆在你手中啊!”
    李世民不由得抬高了音量。
    长孙无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臣手中?”
    李世民说道:
    “如吾刚才所说,李明本性宽厚,人不犯他,他不犯人。”
    啊?
    陛下,您是认真的吗?
    平州营州的那些地主土豪,到底哪里“犯”他了?
    可是呢,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李明给劫了。
    田地被分了,要是敢有二心,连人都没了。
    李明到底宽厚在哪里,恕臣眼拙,实在看不出来。
    如果这都能算宽厚,那汉武帝就是仁君了。
    “处置钱荒一事上,吾就能看出一二。”李世民擦擦眼泪鼻涕,试图说服自己的大舅哥:
    “李明亲自主政之时,可曾打击异己,扶植同党?”
    “这……”长孙无忌无法否认:
    “李明殿下当时确实以国事为重,对事不对人。”
    钱荒伊始,刚听说李明即将主政时,朝堂中的反十四党都觉得天塌了。
    以为自己必逃不过清算,以为十四奸党即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没想到,李明将事情处置得相当光明磊落。
    没有给政敌穿小鞋,也没有给自己人特殊待遇。
    所有人不论立场,论功行赏。
    这番大智慧的操作,老实说,给李明狠狠地涨了一波好感。
    不少人纷纷路转粉,就算铁杆明黑,也没有那么极端反明了。
    围三缺一,给敌人留足了后路,敌人自然没有死战到底的必要和心气儿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明成为监国、其母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招致朝中的多少反对。
    大家都从李明的这番操作上,清晰地看见了他爹李世民的影子——
    魏征当年在李建成手下,还曾建议毒杀李世民。饶是如此,李世民也没有取那巨鹿田舍郎的性命,而是委以重任。
    “此子脾性是大一点,但并不阴暗,非暗中怀恨之徒。”
    李世民继续说道:
    “这就是吾决定传位与他的原因之一。”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明确表示,传位皇十四子。
    虽然早有预感,但长孙无忌还是不由自主地抓紧了裤腿。
    李世民看着他不太老实的小手,问:
    “如果李承乾为新皇,你觉得其他皇子能保全吗?”
    老牌太子党长孙无忌很想点头。
    但在皇帝面前,这个谎他撒不了:
    “应是……不能。”
    “如果是李泰呢。”李世民追问道。
    长孙无忌立答:
    “魏王多伪,不能。”
    “所以,上位后有可能保住全部兄弟的,就只有李明和李治了。
    “而与李明相比,李治的能力差矣。”
    李世民向长孙无忌解释着选择李明的理由。
    选新皇帝,不是老皇帝钦定了就能算的。
    大臣、大族的意见和情绪也是要照顾到的。
    否则就是在给国家的未来埋坑。
    “然而,也正如吾所说,李明脾性是稍微大了一点。”
    李世民补充道:
    “如果和他作对到底,他定然不会轻饶。但如果肯服软,他倒也未必会为难。”
    那便宜外甥的脾性岂止是大亿点……长孙无忌心里吐槽,面上严肃无比地应和着:
    “那陛下的意思是……”
    “你这舅舅应以身作则,主动与李明修补关系,在朝中不要处处与他唱反调。”
    李世民不厌其烦地交待道:
    “并教导兄弟三人与李明提升关系,以对太子之礼对他,冰释前嫌,不可手足相残。”
    争储实质上已经结束,李世民已经着手在往回收摊子了。
    虽然这公开打擂的办法,确实很快竞争出了一个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最优选。
    但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兄弟四人已是貌合神离,关系已经在彻底撕破脸的边缘。
    如果再这么恶化下去,以李明这睚眦必报的臭脾气,很难说将来他会做出什么傻事。
    趁自己还镇得住场子,趁形势还没有落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李世民想要给急速下滑的兄弟关系踩一脚刹车。
    “吾也会好生训诫李明,不可对皇兄怀怨失礼。”
    李世民说道:
    “等吾从薛延陀回来,吾会相机将李承乾和李治也分封出长安。”
    三只好斗的猎犬互咬,把它们拉开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前脚新立皇后,后脚就把旧皇后的两个嫡子踢去外地。
    这骚操作李世民是做不出来的。
    先不说这样太铁石心肠、喜新厌旧了,比汉高祖都过分,会被后人戳烂脊梁骨。
    从理性上看,这样操作难免让李治和李承乾心寒,胸中生怨,到了地方上,反而容易成为唐王朝的不稳定因素。
    不可操之太急,要徐而图之……
    “臣……谨遵御旨。”
    长孙无忌心中沉闷,领命退下。
    “辅机。”
    李世民最后叮嘱道:
    “不仅是三位嫡子,你自己的性命前途也系于你的手中,不可不慎啊。”
    “谢……陛下嘱咐。”
    长孙无忌唯唯诺诺地退出了御书房,离开了立政殿。
    走到宫门时,天色已晚,华灯初上。
    “老郎君!”
    家仆牵着马前来迎接。
    长孙无忌却是心不在焉地挥挥手:
    “你先回去,我步行回府。”
    家仆一愣:
    “那……奴牵马陪侍您左右吧……”
    “你,先回去。”长孙无忌的语气有些不耐烦了。
    家仆有些为难。
    这么晚了,不说贼人,万一过了宵禁时间该怎么办呀?
    但看着主子一脸凝重的模样,他也不便多说什么,嘱咐一句便牵马离开了。
    主子大概是在为国事而搜肠刮肚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