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阴吞阳
“师兄!这把刀好硬啊!”
用手拍碎豹王大刀的小师妹如是说道。
“?”
林觉都愣了:“你还说人家硬?”
“是啊,我的手都拍痛了!”小师妹一本正经,神情严肃,“如今我的齑石之法已经炉火纯青,世间所有石头一摸就碎,坚硬的金铁也很少有扛得住我一巴掌的,这把刀我要拍好几巴掌,怎么会不硬呢?”
说着她把手掌展示给林觉看。
“你看!”
手掌不大,手心红红的。
林觉并不认可,只低头看向灵金碎块。
一只手从下方伸过来,摊着给他看。
“你看!”
“看见了看见了……”
林觉将之拨开,捡起灵金。
这是一截大刀的刀柄,入手便可发现,它要比常见的钢铁、灵金都要重一些,不过比不上金银。
“倒真有一些故事传说中,哪个妖怪神仙的武器兵刃多重多重、多少斤多少斤的意思了。”
“这把刀的刀柄和刀刃材质不一样,刀柄要有韧性一些,刀刃则非常坚硬,刀身又在两个的中间。”小师妹对他说道,“师兄可以用不同的位置给豆兵做盔甲和兵刃。”
“知道了。”
“要不要我再给你捏碎一些?”
“不必了。”
林觉拉开布袋,从中取出一个炉鼎。
炉鼎不大,只似一个泡菜坛子,三足二耳,手扶右边鼎耳,念咒曰:
“如意丹炉变化无常……”
丹炉立马大了一圈,再念一句,又大一圈。
“差不多了。”林觉拿起一段长柄大刀的刀柄,对小师妹说,“替我把它熔了。熔之前先让扶摇用太阳灵火将里面的煞气怨气烧干净。”
“知道了。”
小师妹接过刀柄,揭开炉盖,将之丢进炉中,当即咚的一声。
旁边狐狸正凑近海棠树观看,听见他们说到自己的名字,也将目光投了过来。
“呼……”
院中很快升起了火焰。
起先是金黄色的太阳灵火,炽热之余,透着至阳至刚的太阳灵韵,灼烧到兵刃上,竟然冒出黑烟,散发出一股腥臭味道。
没有多久兵刃中的煞气怨气与血气便都被灼烧干净,灵金也变得纯净,被烧得发红。
接着换成小师妹的灵火。
这是纯粹的灵火,均衡暴烈,不似太阳灵火那般充斥着至阳至刚之气,却更炽热,那块灵金本就已经发红发亮,在这炽烈灵火之下,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烧成金水,橙红发亮。
院中的气温都升高了许多。
海棠一时恍惚,还以为到了夏天。
“师兄!”
“来了。”
林觉走了过来,袖子一挥,揭开炉盖。
手中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泥丸。
是他早已规划好的甲片大小,不同位置的甲片需做成不同的大小,他又将之搓成了丸子,以作参照。
“火别停。”
“好。”
炽热之下,就连林觉也感到难耐。
连忙将手并作剑指,对着炉中一指。
一团金水凭空飞起,落入旁边水桶。
嗤啦一声!
白烟腾起金属沉入桶底。
“咚!”
林觉仔细一看,是个指头大小的灵金豆子,透着似银似钢的银白色。
和手中一颗泥丸一样大。
林觉后退了一点点,持续施法。
一团团金水自炉中飞出,在空中散发耀眼光芒,落入水中,腾起白烟,全都化作一颗颗大小不等的灵金豆子。
每样的数量也是规划好的。
如今做这类事情,他手已很熟了,在做之前,胸中已有成竹,便能少走很多弯路。
如是重复数次,天色越来越晚,桶中的水也换了又换。
一共一千余颗豆子,代表一千余枚甲片,便已经沉甸甸的搁在桶中。
这将是一个大工程。
……
与此同时,东北云梦县。
原先这里有座城池,虽不算特别繁华,却也规模不小,如今自高处看去,只有一个巨大深坑,哪里还能见到一砖一瓦?
野兽站在山顶,远远眺望那方,眼中似乎仍存几分心惊肉跳,飞鸟经过此处,都得从远处绕开,不敢靠近一点。
妖王卷着迷雾,迅速离去。
神灵乘着白云来此,查看过后,怒目圆瞪,提剑执戟,率领天兵神将,紧随而去。
更远的地方,百姓惊若天塌,仓皇逃离。
就连一些妖精鬼怪都惶恐而去。
……京城落日余晖之下,樊天师脚步匆匆,神情震惊而又愤怒,紧咬牙关,手握成拳。
穿过圆门,一下走入小院。
炽热的温度扑面而来。
小师妹擦着汗,林觉也累得很。
“林道兄!”
樊天师惊怒的走来,目光迅速扫了一眼院中,却无视了所有东西,只对林觉说:“云梦县出大事了!”
“什么事?”
林觉擦了擦汗,转头看他。
却见樊天师少有的动怒。
“怎么了?”
“邑之沦,阴吞阳。”樊天师说道,“刚听精怪传来的消息,不知是否属实,云梦县整个沉入地下,除了信奉东王母的百姓提前离去,城中其余官吏百姓,乃至前去镇压的官兵,还有聚仙府的奇人异士,除玉山道长靠着观中的至宝艰难逃生,所有人,包括城中的精怪,鬼神,没有一个逃出来的,全都魂飞魄散,尸骨无存。”
“当真?”
林觉陡然一愣。
身边小师妹也惊住了,擦汗的动作都顿了下。
此前听“反驳前辈”那么一说,他们大概就知道,云梦县应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却未曾想,竟是这般骇人听闻的事情。
不是天塌了,却是地陷了。
林觉忽然又想起那位“瑶华娘娘”给他的答案:
心意分福祸,抉择定安危。
林觉一开始确实想过,这句话中的祸危可能是在东王母。
不过很快渐渐倾向了另一边。
开始以为祸危在豹王,毕竟豹王确实凶猛,除去豹王的过程也确实惊险,后来除去了豹王,又以为祸危在两位神将,乃至护圣真君,直到年前他们回到京城,东北也一直平静。
直到如今听到这个消息。
东王母不仅一反常态,而且一出手就是如此可怕的手笔?
林觉脑中疯狂思索起来。
细细一想,云梦县虽然一直没有什么惊险的大事争斗,却也一直小事缠身,你若未去,可能不去也行,你若去了,也不好抽身回来。
自己年前回京,是因在豹王那里耗费了太多精力,加之听说东王母那里事情不大,这才没有立马前去,可若是自己当初选了东王母那边,怕也会和玉山道长们一样,被琐事困在那里,不解决不会回来,可能现在还在那里。
这般劫难,实在可怖。
若是自己身在那里,遇到此劫,能靠“土遁”脱身吗?
后怕之余,心中又浮出担忧。
“紫云县如何了?”
这个问题也是小师妹所担忧的。
三师兄写信之时,就在那里。
原先不是很担忧,是因为三师兄的本领,还有东王母一向温和的表现,可如今之事已经表明,那很可能只是东王母在时机未到前的伪装。
“紫云县暂时无事,不过也不知道,没有消息传出。”樊天师说道,“贫道猜测,应当无事。”
“南公呢?”
“就是南公啊……”樊天师焦急起来,“这人性子太急,贫道都劝过他,等到道兄回来,一同前去,他非不肯,大约几天前便出发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赶上这一劫!”
“莫慌!”林觉努力沉静下来,“真鉴宫的道友们呢?”
“暂时不知……”
“玉山道长回京了吗?”
“还没有。只听说逃了出来。”樊天师说道,“是一只精怪说的,它亲眼看见,有一道青光,护着几位道人飞了出来。”
“……”
林觉眼中充满震惊,却又思索不止。
好一个时机。
好一个地陷之法。
正是人间朝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
正是九天神灵明争暗斗,手忙脚乱之时;
正是豹王之后,那句“泽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迟,白黑不别,大乱之征也”传遍天下之时,大江南北都在说,古文应验,天下将乱。
“邑之沦,阴吞阳……”
林觉喃喃念着,知道下一句:
“下相屠也。”
意思是说:城池沉入地下,是阴吞阳,天下之人将互相残杀。
这可能是预言应验。
也可能是某种引导。
这年头的人,很信这些。
而南北双方都在等待时机,也许缺的,就是一句合适的口号。
不过前有来自“瑶华娘娘”的暗示后有来自江道长提醒,就在下山时,“反驳前辈”也特地前来提醒过,加上知道那是真的妖仙,林觉即便再愤怒也不会轻易冲动。
“可有见到神灵?”
“据说是有,不过神灵到时,东王母与麾下‘神使’、‘天兵天将’已经离开云梦县,据说有天兵天将追赶,与他们发生了交战,有妖怪远远看见有天雷天火降世,有神光闪耀,不知战况如何。”
“可知城池是如何沦陷的?”
“那就不知道了。能知道这么具体的,大部分都死了。也许只有等玉山的道长回来,再问他们了。前提是他们还回得来。”
“……”
林觉转头看向小师妹。
两人意思都很坚决——
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紫云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