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3章 应天府城下
    第203章 应天府城下
    朱简烜率领的一万主力军,乘坐蒸汽帆船顺着长江逆流而上。
    长江口和长江下游航线周围,是大明本土的真正核心区,正常藩国军队是不能直接进入的。
    应天府民变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长江航道周围也已经紧张起来了。
    江防船队发现吴国船只,马上就靠上去询问。
    朱简烜亲自见了巡逻船的小军官,将老皇帝命自己主持北伐事宜的圣旨,命自己进京勤王的圣旨和字条都拿出来。
    让军官看过的同时,还要求他立刻去叫他们的主官过来,也就是负责长江口出入松江江防提督。
    让江防提督确认自己的圣旨,并准备放后续跟过来的其他吴国船只进长江。
    后面过江阴、镇江两个江防关口,朱简烜也是一样安排。
    松江、江阴、镇江三地的江防提督、三城的驻军将领和官员,现在知道应天府出事了,现在都在长江边上等着。
    等应天府若有命令或者消息传来,自己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和应对。
    现在看到朱简烜拿出来的圣旨,他是非常惊讶的同时也都松了口气,马上放吴国军队过辖区,并保证放后续吴国军队过境。
    宋代以后,军队的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平时管理训练军队的将领,如果没有得到皇帝下达的调令,无权带领军队离开驻地。
    他的下属军官看不到皇帝的调令,也不敢贸然服从统帅要求军队直接离开驻地的命令,因为那可能会有造反的嫌疑。
    如果地方驻军知道京师出现了动乱,但却还没有皇帝调令的时候,将领要不要自行进京勤王,是一个两难问题。
    正常情况下,如果京城可能出现动乱,皇帝肯定第一时间给附近的驻军发调令,让他们赶紧进城弹压。
    但是现在大明的情况非常特殊,老皇帝准备易储,认为文武百官会集体绑架太子造反。
    所以哪怕是发现城内工人可能暴乱的时候,也只发了一份给吴王的调令。
    哪怕应天府周边州县的驻军,也都没有收到紧急情况下送出来的调令,现在都正纠结要不要出兵呢。
    有调令的吴王军队来了,他们自然都是松了口气。
    但是他们的纠结情绪却没有消失,不过全都换成了另外一个方向。
    为什么皇帝只给吴王调令?只让吴王进京?原本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军队却不动?
    到底是皇帝真的只招了吴王进京,还是这些圣旨本身有问题?
    朱简烜所在的吴国船队在长江内航行了一整天,终于在咸宁四十二年的最后一天清晨赶到了应天府。
    码头外面的江面上有巡逻船队,码头上也到处都是士兵,所有民船已经全停了。
    应天府城区和郊区,本来也有两个军(六个师)将近六万驻军。
    本来是过去几年为了控制灾民,最近两年为了管控工人叫歇,陆续调到城区附近驻守的。
    随着工商业的持续发展,应天府城的建成区早就超出了原来的城墙范围,从原来的城墙到江边都已经建满了房屋。
    这些军队大部分负责城墙以外的区域,城墙以内本来是锦衣卫负责。
    关键是,这些军队的军长和师长,在老皇帝搞易储政变的时候,也都被一起软禁到了宫里。
    剩下的一大群旅长和团长,全都成了无头苍蝇,各自控制自己的防区。
    朱简烜让卫兵拿着圣旨在船头向巡逻船喊话:
    “吴王殿下奉旨进京勤王,让你们巡逻船队的将军上船来说话。”
    分管这支巡逻船队的小军官赶紧上去拜见了朱简烜,查看圣旨之后说明应天府城现在的情况。
    现在应天府外围的驻军控制了城墙外的城区和码头区域。
    但是城墙以内被暴乱的工人控制了。
    暴乱工人拿出了城内各衙门的武器,组织了数万人在城墙上布防,抵御城墙外的朝廷驻军。
    他们对城墙外的驻军喊话,声称他们并不是要造反,他们只是想要请皇帝出面,解决他们与东家的工钱问题。
    若是城墙外的驻军向城内进攻,他们就会去进攻城内的紫禁城。
    城外驻军的师长和军长都不在,没有人敢做进攻与否的决定,双方就这么隔着城墙僵持住了。
    朱简烜听完之后稍微松了口气:
    “也就是说,现在紫禁城还是安全的吧?”
    巡逻船队的军官马上说:
    “孝陵卫上有守军,在钟山上用千里镜时刻观察城内情况。
    “乱民在前几天前就占领了皇城,但是始终没有机会进入紫禁城。
    “紫禁城防御更加完善,城墙上布满了火炮,能够发射对步兵威力巨大的子母弹。
    “没有足够的火炮子药持续轰击几十天,很难打破。
    “乱民并没有进攻紫禁城,应该也是想要留有余地,意图与朝廷谈判。
    “但是陛下似乎始终没有准备与他们谈判……”
    朱简烜轻轻点头:
    “尽快接应吴国军队上岸,同时去通知应天府城外的所有旅长和团长,以及同级别的参谋长们,都来码头见我。”
    巡逻船队军官不敢怠慢,马上安排人手出去通报。
    朱简烜率领的吴国军队在码头上岸,直接控制了码头上的出入和防御设施。
    上午十点左右,总共一百多个旅、团两级的军官陆续赶到码头。
    朱简烜穿着亲王常服,站在码头中间的空地上,接受了这些中层骨干军官们的朝拜。
    然后让随行的吴国枢密曹振东宣读皇帝的圣旨和命令。
    宣读完毕之后,朱简烜自己下令:
    “从现在开始,应天府城内外的所有水陆驻军听我指挥,控制应天府的民变,解救紫禁城。”
    这些中层军官知道吴王来了,心中都是松了口气,终于有身份足够的人主持局势了。
    虽然吴王是个藩王,但也是陛下的亲子,还刚刚消灭了清国,收复了中原。
    整个大明社会上,最为推崇朱简烜的人,就是包括这些中上层军官在内的精英阶层。
    双方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受民族主义启蒙思潮影响,认可朱简烜的作为,崇拜朱简烜的巨大成功。
    大部分军官都直接俯首领命,少部分军官在稍微犹豫了几秒之后,也跟着一起接受了命令。
    有些人在心中担忧,吴王这个皇子的身份太特殊,这个皇子会不会真心解救紫禁城?
    但是没有人直接说出来,只是在内心之中带着几分猜疑,观察吴王的后续命令。
    朱简烜指派几个自己带来的吴国参谋军官,去担任六个应天府驻军师的临时师长,通过这些旅团级军官控制军队稳定局势。
    朱简烜让随行来的舰队控制江防,留下一个团的主力部队控制码头,自己带着其他的部队赶往应天府城下。
    上午十二点左右,朱简烜来到了应天府城东,朝阳门两公里之外的孝陵卫驻地。
    应天府城不是规则的方城,同时紫禁城还在这个城墙内的最东侧,几乎是紧挨着城墙,穿过一个朝阳门就到城外了。
    朱简烜下意识的想要让人上钟山,找合适位置打起自己的吴王旗帜,让紫禁城内知道自己到了。
    因为对于守城方而言,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朱简烜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到来了,对于紫禁城内的很多人而言,未必能增加多少信心。
    自己在外面,太子在里面,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自己会不会真心救援。
    甚至可能怀疑自己可能会故意激怒城内的乱民。
    让他们继续全力进攻紫禁城。自己显然是不会那么干的,那样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政治声誉。
    父皇已经告诉自己,他决定立自己为太子了。
    正是因为他决定立自己为太子,才间接导致了现在的混乱局面。
    已经七十岁的老爹不知道还能撑几年。
    自己如果为了早那么几年掌控最高权力,就纵容乱民破坏紫禁城乃至谋害父兄,会彻底破坏掉自己清白良好的政治声誉。
    那是完全不值得的。
    认可自己能力的父皇肯定会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普通士兵和低级将领未必能认识到。
    所以自己的旗帜突然出现在城外,可能不但不会增加紫禁城守城士兵的信心,反而可能额外增加他们的忧虑。
    朱简烜马上决定不挂旗了,同时还得想办法让人相信,自己是来调解的,而不是平叛。
    朱简烜在孝陵卫驻地要了纸笔,写了一份简单的劝降稿子。
    让两个参谋拿着文稿,带着负责喊话的大嗓门士兵,带上铁皮喇叭去城墙下面,准备对着城上的工人喊话劝降。
    城内可能会有少量线膛枪,所以还要安排一群士兵带着专门的盾牌,保护负责喊话的参谋和士兵。
    同时朱简烜也知道,单纯空口白话的劝说和讲道理,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还要准备好威慑力量,让对手能够老老实实的听自己讲道理。
    所以负责护卫的士兵都带上了手榴弹,另外还有两个班的步兵带上了火箭筒,跟在喊话队伍的侧后方压阵。
    这样一大群人,在应天府城墙一千米外就做好防御准备,然后慢慢的靠近城墙。
    城墙上方有工人巡逻,很快就发现了这边的动静。
    “外面那是什么?”
    “大家注意,朝廷的士兵靠过来了。”
    “他们要攻城吗?”
    “别管他们要干什么,快去通知大佬们,快调人过来。”
    巡逻的工人立刻喊话提醒周围的其他同伴,巡逻队的小头目立刻吩咐人去通知帮会的大佬们。
    工人们不知道朝廷军队是不是要攻城,但很快就招呼了更多的人过来防守。
    今天守在城墙东面的负责人,是码头力工帮会的老大,听到手下报告就马上跑了过来:
    “别管他们要干什么,兄弟们都做好战斗的准备。”
    力工的老大让手下端起步枪,对准城外移动的盾牌保护下的喊话队伍。
    吴国的喊话队伍在城墙下方两百米远的地方就停住了。
    这时候滑膛枪根本打不到,线膛枪如果没有尖头子弹,使用传统圆球子弹的话,也很难在这个距离上命中目标。
    况且喊话队伍还有大量盾牌做最防护。
    移动的盾牌阵列一起停下后,大嗓门的士兵举起铁皮卷制的大喇叭,卡在盾牌组成的防御墙中。
    两个参谋蹲在盾牌下面,一句一句的朗读稿子,大嗓门士兵再用喇叭喊出去。
    “城上的所有工人都听好了,我们吴王殿下有话要跟你们说。
    “吴王殿下知道,你们并不是自己想要造反。
    “只是工钱太少,赚钱太难,生活太过艰苦。
    “无钱住房,无钱吃饭,无钱治病,无钱养活老婆孩子。
    “所以你们才会选择叫歇,才想要让东家们多给点工钱。
    “只是东家们不愿意给钱,你们始终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才在激愤之中冲进了衙门。
    “现在吴王殿下承诺,朝廷会马上出台最低工钱规定,要求应天府所有雇佣工人的月工钱,最低不得少于五个银元。
    “如果你们有消息灵通的应该知道,这就是吴国工厂的最低标准。
    “只要你们不破坏宫禁,放下武器回到自己的工厂,吴王殿下保证既往不咎。
    “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
    “你们可以控制城墙一时,但是却无法控制一世。
    “你们平时都是工厂里面干活的工人,你们觉得自己能在战场上打败朝廷大军吗?
    “吴王殿下已经来到了应天府,刚刚消灭清国百万主力的吴国北伐军,现在也正在陆续赶到应天府城下了。
    “你们没办法一直坚持下去的,城内的粮食就总有吃完的时候。
    “北伐军也可以轻松攻破你们控制的城墙。
    “但是吴王殿下认为,你们都是我大明百姓子民。
    “吴国开发建设所需的物资,很多都是你们亲手生产的。
    “吴国王都得工匠,很多都是你们的亲戚朋友。
    “吴国北伐军在战场上使用的物资,有很多都是你们亲手生产出来的。
    “吴王殿下不想在战场上杀害为吴国和北伐出过力的工人们。
    “应天府也是我大明首善之都,吴王殿下不想应天府城下血流成河,多造杀孽。
    “所以吴王殿下决定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
    “放下武器,投降开城。
    “你们可以安排人员,出城与吴王殿下讨论。”
    朱简烜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朱简烜说的也都是实情,也不算是违心的安抚。
    这些应天府的工人们,他们对吴国的建设和北伐确实都有贡献。
    朱简烜的吴国主力师,确实能轻松攻破应天府城,但朱简烜也确实不想在应天府城内打仗。
    与此同时,自己通过非洲战役和北伐战役,让全大明都知道自己武力强大了。
    如果这次能和平解决应天府的民变,就能让应天府周围的文官、军官、工人、士兵都知道自己的“仁善”。
    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誉,给自己一个能够与人为善的标签。
    还能能掩盖易储政变的影响,证明自己无意假手他人危害父兄的安全,证明自己在乎父兄的安全。
    以自己掌控的军队和财富,根本不会担心一个藩王能影响自己的地位,所以自己肯定会给自己那个大哥足够好的安排。
    现在自己是真心的想要把老爹和大哥都安全的救出来。
    喊话结束之后,参谋立刻举手示意,负责护卫的士兵各自掏出手榴弹,朝着前方空地扔出去。
    侧后方带着火箭筒的士兵,也摆好姿势朝着城门前空荡荡的路中间打了一发。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地面似乎都隐隐的颤抖了起来。
    爆炸引发的扬尘遮天蔽日,很多砂砾飞到了城墙上上,打在了帮会老大和工人们的脸上。
    (本章完)